
导读:7月7日,在上海一考点,一对年过八旬的爷爷奶奶开着残疾车送孙女赶考,老人曾中风瘫痪腿脚不便。83岁的奶奶哽咽地表示,心疼孙女为刷题凌晨一点睡,每天只睡4、5个小时。孙女从小学到高中补课就用了100多万。位老奶奶曾因脑梗中风瘫痪,右手右脚都已
7月7日,在上海一考点,一对年过八旬的爷爷奶奶开着残疾车送孙女赶考,老人曾中风瘫痪腿脚不便。83岁的奶奶哽咽地表示,心疼孙女为刷题凌晨一点睡,每天只睡4、5个小时。孙女从小学到高中补课就用了100多万。
位老奶奶曾因脑梗中风瘫痪,右手右脚都已经行动不便,可是为了孙女今天的高考,还是在老伴的陪同下亲自来送孙女进考场。当问及对孙女有何期待时,这位老奶奶表示如果孙女能考上清华,到时就一起送她去北京。
在为祖孙深厚的感情动容之余,老奶奶透露的这一句话,也引起了不少网友注意。“孙女从小学到高中补课就用了100多万,在外面都是一对一的辅导。”100万元人民币,显然这对任何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这都不是一笔小的金额。
扩展资料
中国人的教育支出
2019年,据汇丰银行2017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支出就高达42892美元,排在世界第五;93%的中国父母选择给孩子请私人辅导,这排在了世界首位。这100万并不是凭空花完的,的确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1、出生到幼儿园这个期间,5万元左右。
2、幼儿园3年,每个月2500元,需要9万元。
3、小学期间,义务教育不择校6年。补课费用平均1千元1个月,6年需要7万2千元,基本需要10万元。如果是择校还要加上9万元,基本就20万元。
4、初中期间,补课每个月1500元,3年5万4千元。算上其它,也要8万元,如果择校,至少也要13万。
5、高中期间,补课2000元每个月,3年下来7万2,总体10万到15万。
6、大学四年学费生活费也得10万元。
去年,曾经有人就对中产阶级教育培养一个普通孩子计算了花费,并得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按照这样计算,大约52万-72万。两个孩子就得100万到150万。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教育支出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中华网-爷爷奶奶花百万给孙女补课 开着残疾车送孙女赶考
安徽铜陵,66岁汪桂月老奶奶,八年如一日的坚持,背着自己的孙女儿去上学,她的孙女是为脑瘫患者,没有办法自行走路,就连在上课的时候握着笔的手,也没有办法长时间的保持一个状态,而这个时候的汪桂月老奶奶则会趁着下课的间隙,拿着热毛巾为自己的孙女敷手来缓解肌肉上的麻痹状态,老奶奶表示自己的孙女其实是学习很好的,只要孙女儿能够一直学习下去,那么她就一直会背着孙女上学,就算是孙女儿考上大学,她也一样会把孙女儿背进大学的校园。
我只想说大爱无疆,亲情无限,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些事情让我们感到温暖,让我们感到世界充满爱,看到汪桂月老奶奶背着自己的孙女去上学,我觉得,又一次让我相信了,这个世界上是有亲情存在的,我说一个我自己的事情,我父亲家是一个大家庭,我的奶奶一共拥有11个儿子三个女儿,这也就造成了奶奶的孙子,孙女和外孙子外孙女都是非常多的,而本身我的奶奶跟我的父亲关系就不是特别的好,所以奶奶对我也就没有所谓的亲情存在,这都是我小时候的真情实感。
长大成人之后,对奶奶的印象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但是每当别人提到自己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在自己小的时候对自己怎么怎么好,给自己买糖果买巧克力买玩具的时候,我也是非常羡慕的,因为毕竟在你成长的路上,有一个人会一直关心你,会多一个人关心你,确实是一项值得骄傲和高兴的事情,不过那种情感我从来没有感受过,但是当今天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的内心却是无比的温暖和激动,就算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隔代的亲情。
但是看到别人家的奶奶对自己的孙女能够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能够愿意用苍老的身躯,继续背着年幼的孙女走上求学之路的时候,让我又一次相信了,其实这个世界上是有亲情存在的,只不过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本身的原因或者是家庭的原因,而很少享受到这种情感,可是这种情感依然是存在的,当这种情感开始蔓延到每个人身边的时候,那么也真的就能够形成歌里唱的那句话,让世界充满,衷心的祝愿老奶奶能够长命百岁,能够背着自己的孙女把他送进自己向往的大学。
如果爷爷奶奶想送孙女一些礼物,可以考虑以下一些选项:
1 书包:一个漂亮的书包可能会是孙女的开学礼物。
2 学习用品:铅笔、橡皮、尺子等,可以帮助孙女在学校更好地学习。
3 儿童读物: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或者杂志。
4 玩偶或玩具:一些可爱的玩偶或者简单的玩具可以让孙女在学校有更好的陪伴感。
5 衣服或鞋子: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孙女年龄和风格的服装或者鞋子。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建议,最终的礼物选择应该根据孙女的兴趣和喜好来决定。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