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国向来就有“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文化,如果家中有人去世,家人就会给死去的人举行盛大的葬礼,如果是古代那些王权富贵的家庭,他们的葬礼就会更加讲究,不仅会做很多天的法事,还会提前打造非常精美的棺材。不过就算是普通人家家里有人去世了,也是要有
我国向来就有“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文化,如果家中有人去世,家人就会给死去的人举行盛大的葬礼,如果是古代那些王权富贵的家庭,他们的葬礼就会更加讲究,不仅会做很多天的法事,还会提前打造非常精美的棺材。
不过就算是普通人家家里有人去世了,也是要有棺材落葬的,因此很多老人都会提前给自己攒棺材本。很多老人在年事已高的时候就会攒棺材本,然后制作棺材,等到人死后就会躺在提前备好的棺材里面,停够时间后就会有几百个人抬着棺材前往墓地下葬,奇怪的是明明真正抬棺材的人只有十几个人,为什么却要有很多人围绕呢?
其实有很多人围绕在棺材是一方面是送死去的人最后一程,让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程不孤独。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在途中,有人脚下不稳或者被石头绊倒,导致棺材落地上了。要知道棺材在没有到达墓地前是禁止落在地面上的,有人说如果棺材中途落地,死去的人的灵魂就会停在落地的那个地方,进不了墓穴,也有人说,如果出殡的棺材在外面掉落,就意味着这个家里还要再死一个人。
虽然这些说法都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在古代那个封建社会的年代,老一辈的思想都是非常迷信的,这些说法都显得很根深蒂固,这也是为什么在农村里面会有很多人抬一个棺材了。那为什么会有这些说法呢?
其实这样的说法跟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当年北伐失利,病死在五丈原,他临死前很担心自己的墓地被敌人找到或者被盗墓贼发现,怕自己死后不得已安息,于是就叮嘱身边的人,自己死后,一定要找几个身强力壮的人抬着棺材一直向着一个方向出发,中途这个棺材落在哪里,就在哪里挖坑把自己给埋了。诸葛亮是三国有名的贤才,既有雄才大略,又能观天象知地理,诸葛亮在百姓心中的威望非常的高,所以大家都非常的相信他,也会模仿他的一些做法,他的这个棺材不轻易落地的习俗也被后人学习。
谢谢你的邀请,关于农村老人过世,无人抬棺,这个可能与地方风俗有关,首先我来谈谈我们家乡风俗,我们村,老人过世,是要十六人抬棺,这十六人中,有八人是专业抬棺人,每人一天工资,本队也来八人参与抬棺,以前是不用开工资,互相帮忙的,后来由于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只有小数人在家帮忙,时间久了,在外务工人员家,老人过世就会开工资,后来慢慢变成一种习惯,来帮忙者,都开工资,这样也好,不欠人情,
现在抬棺没有以前那么吃力,以前棺材里有亡人的尸体,还放入了许多吸收水份和杀菌的石灰,所有份量加起来有好几百斤,如果路程远,抬棺的八仙是很累的。
现在抬棺很轻的了,殡葬改革,亡人尸体经过火化,没有重量了,棺内没有液体流出,也不用放进那么多石灰了。八仙的肩上并没有多少重量。即使大一点年龄的人也能胜任。
现在的亲戚朋友族邻都讲面子,时兴摆路祭,一个路祭有一条香烟另外一箱奶和糕点之类,这些路祭的祭品我们这里全部归八仙所得,一般人家差不多有20~40不等路祭,丧夫每人起码可以分到200元以上的物品。
所以我们这里有许多人愿意做丧夫,有些人没有做到丧夫甚至有点不高兴呢。
现在年轻人都外出谋生,许多人开年出门,要到腊月底才能回家,来匆匆去忙忙,中途回家或因难以请假,或因路途遥远,或因其他原因可能很难。
目前我们这里有丧事一条龙服务,丧事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提供服务,从小物品到车辆、到人员可以全方位提供服务。而且从事丧一条龙服务的人很多。
你们那里老人过世,无人抬棺,可能是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也或许是抬棺的人待遇太少。
基于各种实际困难,最后可能朝商业化发展的趋势比较明显。这样既不影响外出人员的正常工作,也不影响豋仙老者的入土为安。
农村老人过世无人抬棺?确实是个封建遗留问题!我们是世界客都的边远农村,一贯以生产队为单位男丁为轮流对象,第一次抽签为准,一个寨8个队,刚好民俗称为8个壮男为“八仙”本人在农村16岁算起历时27年,其实人死了,是不能有灵魂,世界上更没有“神”或“鬼”!我们大部份人都是唯物主义者,父母死后越简单越好!时代在前进,改革开放要创新,一般近公路的抬老人遗体的钱直接补给县火葬场的工作人员最简捷与方便!这叫双赢!避免农村故弄玄虚的封建迷信!老人逝世开个简单的追悼会,讲一讲去世老人平生对 社会 、大众、家庭作出过大、中、小贡献值得学习!我们客家歌手的口头唱:大声应娘都有罪!在生吃四两,当得死哩祭猎羊。又说、言语胜过人参汤。所以虽然是遗体火化,其中细节还是可改革简化的。
现在都是机械化了,哪里还用人抬棺材?我们这里从装棺出殡,到下葬都用吊车,再说现在的棺材都出奇的大,光个棺帽(棺材盖)就有几百斤,用人根本就抬不动
农村老人过世无人抬棺,我的建议是;政府出面。农村专门成立一只治丧委员队…
农村老人过世无人抬棺,有没有好的建议?
看到老人过世无人抬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可是全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
年轻人都在城市里打工和生活,乡下全是六十岁以上老人,五十岁以上是年轻人。
眼下,农村老人去世,抬棺出灵都是年岁大的人,来完成这些任务。
想找小青年来帮忙,无人可求,都在城里拼博呢!
这两年,我的同学去世,同学的老父母亲去世,都是我们50多岁,将近奔60岁的人,来完成这个任务。
东北三省尤其严重,在黑龙江大街上,小孩子很少能看到,遍地都是银发一族老头老太太。
这些老人,都把自己当做年轻人,什么样的事情都自己完成,没有办法,孩子不在身边。
以后,婚丧嫁娶,必定会走商业化这条路,有专门的公司人员,一条龙为你服务,这样就减少了孩子很多负担。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死者为大,把去世的人妥善的安置,逝者家属,心里才会有一些安慰。
各级政府民政部门,对殡葬事业,要下力气研究,出台好政策
,有生就有死,逝者要有尊严的离去。
黔农小贺 :农村老人过世无人抬棺,有没有好的建议?
老人过世,逝者为大。谁不是人生父母所养,谁没有父母老人。按理说无论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再忙也会放下手中的活,来见老人最后一面,送老人最后一程直到入土为安,这才是常理。
老人过世无人抬棺, 只能说明事主平时可能是太忙了,这方面没有布施人情。
哪家有红白喜事,农村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叫,“ 帮别人就是在帮自己"。 谁都不易,谁都忙。哪家有大凡小事都视而不见,只顾忙自己的事,事到临头谁会帮你呢?
还有一种情况是,现在农村有劳力能抬得动棺的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了,家里都是些七老八十的老人。无人抬棺属情有可原,能理解。
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换位思考,除了特殊情况外,遇到谁家有红白喜事,千里之外都赶回来帮忙,也不太现实,虽要包容理解。
题主说的意思是,别人事先给你过世老人抬过棺,别人老人过世需要帮忙抬棺时,又遇自已在外。不能回来的需要自己出钱请人代替帮忙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个钱该出,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事后要向对方说明具体情况,求得理解,邻里乡亲要和谐。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情况不一样。应结合实际,理性的看待问题。在没有更可行的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也可向村里提建议。
由村出面组织成立“ 丧事会",可以多村合作成立,在家的、有劳力、有意愿都可以参与,一般I0一20人就可以了。专门负责出殡抬棺任务,事后孝家支付相应报酬给予感谢。
最好的建议还是谁家有老人过世了,出门在外的,得到消息都及时赶回来。一家有事,大家互帮互助,这是农村历来的传统习俗。人与人之间容易走得更近,加深感情。
这个问题随着 社会 的进步巳有了解决之策,这就是 社会 化一条龙服务。我们这里,老人终老,料理后事,有四个一条龙服务组织:一是从老人死亡穿衣,入殓,抬棺,到放入坟墓的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亡灵做佛事等一条龙服务。三是烧菜做饭请客吃饭一条龙服务,都自带桌椅餐具,上市买菜,端菜送饭,全程服务。四是每个乡镇都有殡仪馆服务一条龙。除了上述外,有的地方还有举行遗体送别仪式的志愿者队伍。所以,现在有人亡故,只要打打电话就能解决处理后事的全部问题,省去了家人的精力,还可使后事办得井井有序,使逝者安息,活人省心放心。家人只要支付服务费就好了。
不出人的可找人顶替,也可出钱请丧葬一条龙的专业人士来做。
在一些农村地区,目前仍延续着传统的土葬习俗,老人去世经入殓出殡,而后才入土为安。常见的棺材为实木打造,重量依木材、尺寸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普通棺材在四五百斤,密实木质的棺材重八百来斤也不足为奇。死者按一百斤算,加上死者与放入的其他物品,灵柩差不多在五百到一千斤之间。此外,抬棺材还要用到几根大的木棒,其重量也不可小觑。总的看来,农村出殡抬灵柩是费力气的体力活。
各地抬棺材人数依习俗不同而不一,常见的有8人、16人、32人,此外还有替换候补的。在农村,即便是子孙满堂的大家族也不一定能凑齐抬棺者,所以抬棺材的活一般是由村里的青壮年义务承担。而在人口流动大的现如今,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都离开村子四处打拼,老人去世又不像其他喜事可挑选日子,说不定上一刻还有说有笑,而到下一刻就突然老掉了。突如其来的丧事,完全在务工者的计划之外,能赶回来的少之又少,抬棺材则成了一大问题,如何是好啊?
村里每家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红白喜事,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因此农村形成了互帮互助的相帮文化,即在某家办红白喜事时无偿帮忙。老年人过世是某家的家事,但又是全村的大事,所以不用请就有大量村民前来帮忙,只要村里有威望的人一招呼,立马就能组成抬棺队伍。发丧出殡后,抬棺者合力抬起棺材往墓地走。在刺楸这边,抬棺材的人一般是边走边喊着号子,有时还耍点花样,例如走三步退两步。
现在的人很现实,经济 社会 中很多东西开始用钱来衡量,现在农村做事也都是拿钱说话,给了钱,人情也就清了,谁也不欠谁人情。之所以如此,刺楸认为主要是有些人常年不在村里,很少帮村里人做事,而自己有事了让别人来帮忙会欠下人情,不如给钱。
当然,以后也许用钱都难解决,因为各家各户都在外地生活,导致同村人关系生疏,同村的后生们之间彼此不熟,甚至不认识,没做过抬棺材的事,肩挑背磨的活也没做过,怎会为一两百块钱而“折腰”?因此,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现在衍生出了一门生意,只要肯出钱,哭丧的都能请来。刺楸这边的乡镇上就有专门的丧葬服务一条龙,打金井、做法事、抬棺材等活都有专业人士承揽。
由村里或有威望之人出面牵头,专门针对白事制定一个制度, 建立抬棺人才库 ,并动态更新,已婚的、家里有老人的青壮年纳入进库。遇到老人去世,由抬棺人才库的人轮流抬棺材,轮到了谁不管有多忙都得回去抬,若实在有事或回不去,可找亲戚或出钱找人代劳。若是不肯,则以后他家遇到白事,磕头行大礼、出钱都不去。
当然,村规制度可灵活多变、应地制宜,比如有些人家族人多,不必每个青壮年男子都回去,轮流回来即可。而有些在离村近的城市打工,这样的人也要回来。
目前,在农村大部分地区还流行棺木土葬,有的地方实行火化后还要将骨灰盒放入棺木。人死后都要葬入祖坟。现在在农村,本来留守的大多数是老人小孩。青壮年不多。加上农村出丧抬棺又有很多讲究,有的地方是8人抬棺,有的地方16人,还有的地方要32人甚至更多。有的地方还有诸多禁忌,比如,与死者属相,逝日,出棺日干相冲相克不能抬棺,未结婚或妻子怀孕的不能抬棺。加上抬棺又是一种力气活,必须身强力壮的汉子。所以,现在农村老人过世,常有人为找不到抬棺的人发愁。也有很多人为了帮亲邻抬棺而大老远地跑回家乡,路途车船劳顿,还有因为请不到假的人不能及时赶回,造成乡邻误解,影响邻里关系。左右为难。
那么,对于农村老人过世无人抬棺的现象有没有好的建议呢?村夫夜话在这里提出几个,仅供参考。
一,简化程序,节约人数。 一副棺木加一具尸体大约400斤~500斤左右。在农村,一般的青壮年劳力,4个人就能抬得动,但有的地方下葬的地方路途太远,加上有的地方讲究棺材不能落地,中途必须有人换班,所以一般都是8个人抬棺,也有“八仙”“八大金刚”之说。但也有很多地方讲排场,用16人,32人甚至更多。不但增加了费用,而且造成请人难。如果改变风俗,不讲排场,中途能休息,按重量配人员,则可以节约人员。
二,花钱请人。 现在很多农村都有人组织专业的出丧班子,帮别人抬棺,他们有经验有力气。象我们这里就有很多这样的班子,而且收费也不是太高,每次每人二百元。双方基本都能接受。还有的能找到一部分免费帮忙抬棺的人数不足的,也可以花钱请人补充。甚于题主说的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回家参与抬棺,必须出钱请人帮忙。我认为这个钱应该出。在农村本来就是讲人情关系。平常有个红白事。都是互相帮忙。你平时帮了别人,有事时才会有人帮你。别人现在找你帮忙,肯定是过去给你家帮过忙或打算以后来帮你的。你只用花一二百元钱就能维护这种关系,倒是捡了个大便宜,试想,如果你专门为这一件事回一趟家乡,车费加上耽误的工钱,肯定不止这几个钱。当然,如果你不愿意维持这种邻里关系,你可以拒绝出这个钱,而且只要你拒绝过一次之后,其他的乡邻估计以后再也不会找你出这种钱。
三,机械运输。 目前己经有些地方采用机械运输的方法出丧,比如用挖机和农用车等运送棺木。省时省力。
四,火化。 目前在很多农村已提倡或强制火化。人死如灯灭,其实火化和土葬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是留一个地方寄托一下活人的感情,有一个每年去吊唁、祭祀的地方。火化后的骨灰盒一个人就能抱动。也就不用找人帮忙抬棺了。
老人走了节哀的话语如下:
1 人死不能复生,别那么难过,应该用你的表现来安慰他在天之灵,虽然他离开了,但是我们活着的人依然要好好活下去。
2 失去的人已经失去了。但是他一定希望,亲人们,不要因为他的失去而痛苦,我们应该祝福他在那一边开心快乐。他也会希望我们努力拼搏的生活下去。
3 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要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4 生老病死,一切都是自然现象;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常活我心中。
5 你的亲人只是到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们能看到你,他们不希望因为他们而让你过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你是非坚强的人,不会让他们失望。
6 惊闻您遭丧母之痛,感同身受,寿夭天定,望您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来日方长。
7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去世是她最终的归宿,不必太伤心。
8 别太难过了,我接下来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振作起来,一切都挽回不了了,我们还要继续生活下去,为自己,好好活下去!
9 爷爷,您的在天之灵,一定为您的儿孙祈福,保佑我们平平安安,一切顺利!您的儿女们永远忘不掉您的养育之恩,您的孙子孙女们也会永远记住您的言传身教,您的曾孙们也会永远怀念您并继承您的优良传统。
10 再也听不见那温馨的叮咛,再也看不见那亲切的身影,任凭伤心的泪眼盈盈,任凭思念的心绪飘零,惊闻噩信,痛心难平。敬请节哀!
11 你要坚强下去,离去的人,希望活着的人,不要因为他的离去而悲伤,请你继承的替他分担他不会在享受的以后每一分每一秒。
12 你不会随波浮沉,为了这些关心你的朋友亲人,振作起来才是你的真心,为了自己,也为了亲人朋友都有美好明天。
13 人生都要经历这一刻,我为你母亲的离去感到悲痛,作为朋友我祝福你的母亲在天国得到永生和幸福。
14 真不知道该怎样给你安慰,我知道此时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只是从心底里希望你能够坚强面对,保重自己!记住,我们永远都是你的亲人!
15 昨日又见你伤心,就像看到花在雨中凋零,我更痛心。昨天的一切终将过去,我们何必再去执着让自己伤心,明天的快乐,要我们今天就去憧憬。
16 她老人家是解脱了,去享福了,人死不能复生,奶奶在天之灵肯定不希望儿孙如此伤心的。
17 节哀顺变,我们现在应该对去世者的真诚祝愿,祝他老人家一路走好,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18 当现实不能改变,我们只能学会坚强,花开花落,世间万物都有始有终,属于自然规律,请不要伤心,生活还要继续。
19 你的亲人去世了,不要太伤心难过,在天国,他不会喜欢你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努力吧,为了你的亲人。
20 去的已经去了,但他一定不希望我们活着的人过得痛苦。他一定希望我们在表达了适度的悲哀之后,应该照样会好好地活着。他会在另一个世界为我们祝福的。
21 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无法去体会失去亲人的痛苦,我们只能在心里为死去的人默默祈祷,希望他们在另一个天堂也活过的很好。
22 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老人家,只有好好工作才对得起他的在天之灵。
23 节哀顺变,不要太难过了。照顾好身体。
24 别难过了,走的人的心愿,都是希望活着的人坚强的生活下去,她会祝福你活的更好!不想你再悲伤!
25 腊月寒冬雨纷纷,他乡游子欲断魂,遥问苍天何处去,细雨绵绵轻轻啼,雨润大地遍南北,寓寄祝福两度寒,阴阳两界无由泪,唯借飘雨送哀愁!
26 没有你我一度不知道路要如何继续,但是我知道你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我,反以我擦干眼泪,重拾信心,让你可以在天国一样看到积极向上的我。同样祝你一路好走。
27 爷爷,天堂里没有病魔,您再也不会受病痛折磨,天堂的道路平坦,您再也不用担心摔倒!您一路走好,您老人家安息吧!
28 赶快让自己乐观快活起来吧,只要你的心理一改变,身体、精神也会随之变化。那样你会得到一种永远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你健康而充满活力!
29 几乎所有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如只看消极的一面,心情自然会低落、郁闷。让自己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看待问题吧,那样会让你走出心情低谷的。
30 每个人都有这一次,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也许对老人来说离开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而他们将会留在我们的心里。
31 人死不能复生,生者的坚强是对死者最好的安慰。我们已经长大,亲人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我们终究要面对这一天,发生这样的事我也很难过,希望你坚强起来。
32 亲人以乘黄鹤去,人去音存楼不空。但以笑颜慰慈恩,从来此恨最无穷。
33 家人会在那边过的很好。一定不希望看到大家太难过。
34 不要让他们挂念就好了,你也不要伤心,毕竟人死不能复生,加油吧!
35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36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7 贝娜已经在今天离开了我们,愿一路走好,逝者安息。天堂里没有病痛,你可以尽情的唱了。
38 天堂没有畜生,逝者安息。
39 祝福,好人会有好报的。天堂会幸福。
40 祝福老人,早达极乐世界,好人有好报,鞠躬。
41 给死者送上一份哀思,为生者寄托一份祝福。惟愿离去的人安心走好。没有您我一度不知道路要如何继续,是您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您教会我做人,现在您走了,我的人生也没有希望了。
42 来路无可眷恋,愿你安息,愿你在天堂一路走好,被温柔以待。
43 生老病死是最寻常不过的事,人死不能复生,活着都人就应该好好活着,不然老人也不会安息。
44 走了的人他们只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依然在看着你。
45 死去的人安息了,活着的人要鼓起勇气重新面对生活,我会在你身边陪着你,支持你的!节哀顺变!
46 祝所有天堂里的人一切平安,幸福!谢谢你们曾经为这个世界付出的一切。
47 我知道他只是去了我看不到的地方,但是他能看到我,他不希望我因为他的离去而伤心。所以我要让他知道自己是非常坚强的人,不会让他失望的。
48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要太伤悲,你的孝心他会感应得到的!
49 人生终是要结束的无论长短,都要走到终结。而且人生在世,这一生或许会孤苦无依,又或许会充满荆棘与坎坷,但是无论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的,为了你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所以,活着的时候好好享受吧!
50 整个世界突然变暗,视线模糊了,心脏也变得异常沉了。脑子里一片迷蒙,身体开始失重,似乎要飘起来。一种掉入黑洞般的感觉变化成泪水从眼中夺眶而出。我猛然发觉,他(她)不在了!
51 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要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52 父亲去世一年了,他老人家走时,我不在身边。现在,第一个清明节来临,我也无法回去为他敬一杯酒,叩几个头。遥望家乡,感觉漂泊无依,身不由己。伤。
53 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54 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好好活着,才是最好。
55 逝者已登仙界,生者节哀顺变。
56 人死不能复生,我知道你伤心,难过,但是日子还是要照样过,现实生活不会因为你失去一个人,时间就停止,想哭就哭出来,我的肩膀借你靠,哭完以后请坚强,好好过日子,别让他走的不放心。
57 我真切地记着当时对人生的绝望,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怀念,看着父亲被人愈抬愈远,那种永无再见的绝望与彻心的冰凉的感觉让我对生命的体验是残酷、是无奈、是悲哀、愤恨。
58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有轮回的,生生世世皆因果。死者则入土为安,生的人定是有着深深怀念。
59 节哀顺变。很伤心得到这样的消息。
60 在我们的生命和人生中,一些人注定很重要,一些人注定在我们的心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我怀念我的父母,怀念和他,生命不能重来,生命也没有第二次。亲人的离去,让我们懂得珍惜!珍惜自己、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61 五年,每天都想写诗的五年,我们守在一起。通往天堂的路你一路走好,祈祷你的灵魂安息。
62 逝去的不仅是一位长者,更是我们人生的向导;离开的不仅是一位亲人,更是我们坚强的依靠。悲痛长号、泪眼呼啸,让我们祈祷,愿他走入天国的怀抱!
63 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坚持,继承遗志,踏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行,告慰他在天之灵。
64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爷爷虽然离开他了,但是爷爷留下了许多东西,永远活在他的心中。
65 不要太难过,他老人家可看着我们呢。我们幸福了,他才能安心,这是他老人家最大的愿望,不是吗?
66 亲的亲人了,相信我,我一定负起责任让你幸福的,一定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67 鼓号的乐声在为你们送行,愿你们在天堂中安息。
68 只因为不在我们身边,我们就以为爱会不见。
69 我对你失去亲人深表哀悼。
70 知道他突然离去的消息的时候,我都震惊了,万万没有想到他竟会那么突然的走掉,真后悔,当初没能跟他好好道别。
71 给天堂的亲人送上美丽的鲜花,留下祝福的话语,愿你幸福快乐。
72 一晃,父亲已离开我们四年多了,都说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最好良药,可我亲身体会到这剂良药药效实在太慢了,直到现在每每提到父亲我还是气塞咽喉,泪流满面。
73 为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一定要坚强的走下去。
74 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是永不会停止的,而思念却是多种的,阿婆的伤痛,妈妈的文字,我的小女儿情绪,不管怎样,已故的亲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75 确实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我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我们觉得寂寞的!
76 亲人会在天上注视着你。陪伴着你。亲人一直都会在你身边。只是你看不到他了。
77 节哀顺变,不要太伤心了,注意身体!
78 节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乐。
79 希望老人家一路走好,早日魂归故里,早日转世投胎。
80 早上听说他去世了,内心里咯噔了一下,望他一路走好。但原来还是能与他相见,我的至亲。
81 死去的人安息了,活着的人要鼓起勇气重新面对生活,我会在你身边陪着你,支持你的!节哀顺变!
82 天堂的恋人,一切都好吗,祝你在天堂快乐,同时也为我祝福吧。
83 祝所有天堂里的人一切平安,幸福!谢谢你们曾经为这个世界付出的一切。
84 知道吗如果你把他看作是上帝借给你的礼物那么现在上帝把礼物收回了你所能做的是永远带着最美好的记忆。
85 她老人家是解脱了,去享福了,人死不能复生,奶奶在天之灵肯定不希望儿孙如此伤心的。
86 亲人失去痛离别,苦为人之湿短袖。不知何时再相见,天上人间月满花。
87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在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东西。人人都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88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89 爷爷,愿您在天堂的路上带着亲人朋友对您的无限思念悠然上路,我们会在泪水和哀乐声中送您最后一程。
90 我们所有的人,都在为您祷告。荣归黄泉,永久安息吧!
91 春寒料峭雨纷纷,清明时节人断魂。长恨流年太伤心,母爱之花已凋零!寂寞天堂可冷清?心灯一盏照母亲。一点一滴都是泪,泪飞化作祭母文!
92 菊花还似去年黄,一寸愁心万事伤。独立高楼对残日,秋风吹得泪千行。
93 我很怀念去世的奶奶,一想到她老人家,心里充满着悲哀,眼中含着泪。
94 清明泪沾襟,香烛泣忠魂。美酒敬壮士,鲜花祭英灵。天使洒热血,市民得康宁。功名垂千古,典范留后人。
95 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要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96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97 感谢那些为我们而牺牲自己的人,我们永远亏欠你们!
98 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挂念,希望您注意身体,在天堂天天快乐。
99 青松环绕,白塔耸立,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100 难忘双亲抚育恩,鲜花一束寄哀思!灵魂无界,父母永生!
101 虽然天路幽险遥远,但对父母的思眷依旧,怀念永远,虽世途天涯无际,但愿父母的恩惠永泽,护佑永荫,在这温暖春天的清明吉日,在墓前,共同祭奠在天国的父母亲大人!
102 父亲走了整整十年,尽管人已中年,世事已看透,生命已看淡,可每当想起父亲,总无法自抑,泪流不止。
103 黄土最终掩埋了您病弱的躯体,从此后,我的思念就一直的化作一缕青烟,寄托在这灰飞烟灭里。
104 哭声和泪水也换不回您的执着离去,只能送您一程,愿您一路走好。
105 曾经的小院,曾经活着的奶奶,对于这一切,我无需太多刻意地想起,因为我从来不会忘记。
106 有时候真想我还没有长大,那些陪伴我长大的人还没离开,父母还没老……愿在另一个世界的大姨一切安好!
107 秋天,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走了。从此我的世界,坠入无边的黑暗。
108 愿逝者安息,一切安好!
109 逝者安息后生奋,铁肩承担家国任,不畏牺牲酬壮志,甘洒热血奉赤诚。
110 亲爱的父亲,您在另一个世界能听到我的声音、收到我的祝福吗?
111 如今我心里再难受,也没有痛哭的地方,我守着您的那片果园,守着您未了的心愿。
112 忆往事,思故人,辞去哀伤给细雨,迎来如意新希望。
113 继承遗志,代代相传,幸福平安,家家兴旺。吾父有知,含笑九泉,呜呼哀哉,顿失滔滔。
114 阴阳两界路茫茫,想萱堂,痛心房。仙逝经年、儿我显孤凉。母在有家常住往,您去了,变他乡。
115 黄泉太平,一路安好,不必回头,遗老必究。
116 别离,是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是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我们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117 呼君于涘,盼君于泽。泪如喷涌,哀不可止。
118 您去的地方冷吗?在您走的时候给您放了被子,褥子,多盖点。
119 每每夜里,脑海总是控制不住地浮现出父亲的影像,悲痛的心只能找来苦涩的酒精来麻醉。若真的有“醉生梦死”,请给我来一桶,唯有一桶才能够暂时欺骗自己。
120 生勤劳善良的父亲,在儿女不依不舍的目光中走了,没带走一砖一瓦,却留下一片爱的森林。
121 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您一定听到孩儿对您说的话了吧?
122 今后在我的生命里“父亲、爸爸、老爹”只能是一个字眼、一个词语,叫喊的时候再也没有人答应了。
123 人总有天走会走,如果他走的开心,那他也没什么放心不下的了。
124 我愿从此向上飞翔,不负你深情的目光,你静静的睡吧,我要去向另一个远方,再次扬帆起航。
125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26 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
127 父母走了,心情一下变老了。那些曾经的美丽,那些曾经的朝气,那些曾经的欢喜,那些曾经的期盼,一下子都离我而去。
128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129 沧海桑田,虽然有些东西会变,但有些东西会长留心间,比如思念。
130 天堂人间,隔不断我们父子俩的血脉相连;阴阳两界,也阻扰不了我对您的思念。
131 那里风景怡人,四季如春,瓜果飘香,愿你们在那个世界过得幸福快乐。
132 忽传噩耗泪盈盈,天妒诗翁驾鹤行。满腹英才歌岁月,一身傲骨抵功名。白山不舍词吟柳,黑水犹翻韵度声。雅士长归留典范,后昆秉笔赋馨荣。
133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虽然您们已经不在了,但是您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要向您们学习,爱祖国,爱家园,争做一名好学生。
134 这个叫做“父亲”的人,永远的走了,彻底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此与这个世界,与那个他一辈子辛苦操持的家永别了,带着不舍,带着对家人的留念永远的走了。
135 忆苦恨断愁肠,思英豪泪两行。今清明,只愿英豪名留史章!
136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137 奶奶每天都要几次托梦给我,那音容笑貌和生前一样,我知道,这是奶奶怕我把她忘记了。
138 愿我们远在天堂的亲人,祝福他们一切安好!
139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失去父母乃人生大痛,好怀念母爱的岁月!
140 奶奶啊,您可知道今天早上天空飘起了雪花,它在为您永别您钟爱的孙子孙女、为您永别这个世界而流泪哭泣!苍天都是如此,您叫我们孙辈们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141 雄关漫道,征途迢迢,青山埋忠骨,史册记载功勋,英雄烈士们舍生忘死、恪守忠诚、用一腔热血守护平安中国的壮举,用无悔一生书写了壮烈的奉献情怀,用宝贵生命镌刻出永恒丰碑。
142 生命这条长河里确实有太多身不由己,就像母亲,就像自己,当生生死死分分合合接踵而至,一切的挣扎都是徒劳无功的。
143 时至清明举国殇,哀声遍地半旗扬。春风不解离人意,依旧吹还四月芳。
144 今天,请允许花飨逝者,今天,请允许春暖斯人。今天,慎终追远,生生不息!
145 人非草木,世缘难忘,逝者安息,天堂保佑。
146 岁月静好,他们舍生取义。每一位壮志未酬倒在抗击一线的医务人员,都英勇而壮烈的可歌可泣!
147 想想父亲的一生受了不少苦,晚年该享福了,却早早的走了。
148 炷香尽,跪拜起身离去,三步一回头的瞬间,雨,停了。云上天,一任西风自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心伤两思量。
149 清明时节情不断,祭奠英烈永怀念。抗击新冠贡献大,伟大精神铸心间。全面开工又复产,常态防控要照办。生命可贵要牢记,健康快乐成经典。
村里老人老了叫你去抬棺?这是什么意思?你们那里老了是去世的意思吗?提问能不能写的明白点?
如果是老人去世了,你没结婚能不能答应抬棺,这要看你们那里丧事风俗习惯,跟结没结婚是否有关系。
在我们当地,没结婚不是不抬棺材的理由。不管你结没结婚,人家叫你抬棺你不答应,一旦自己父母老了去世了,会造成无人抬棺的局面,你懂吗年轻人?
见棺发财,抬抬吉庆,逝者为大,去吧,人家叫你抬棺,少不了你的一块肉。
谢特邀回答!
老人去世请你去抬棺,你没结婚被请去,说明当地没有禁止未结婚青年不能抬棺的风俗。抬棺是件行善积德尊老孝老的好事,逝者为大,入乡随俗,应当答应参加。
在我们农村老家,老人去世出殡安葬,没有禁止未婚青年抬棺规定。不但没禁止,还推蓿年轻力壮的人参加。年轻人形象好,身体好,有力气。抬棺的人又称为"八大脚",是件出风头的事。抬棺出殡时,送行人多,队伍浩荡。一路雄纠纠,气昂昂,步调一致,高吭的号子声,伴随着乐队,喇叭和鞭炮声,场面十分壮观,形成了一道特有的亮丽的风景线。
抬棺也是件苦力差事。在棺葬年代,一具庞大棺材除陈放逝世老人外,还盛装防潮的石灰砖土等物,其重量在千斤左右,抬着不便,行走吃力。有距祖坟山安葬较远的,中途又不能停棺休息,一趟下来,人人累的汗流满面,衣服湿透。
推行火化后,民情风俗依在,抬棺多是微型棺材或骨灰盒,"八大脚"抬棺较为轻松。无论是过去的棺葬还是现在骨灰盒葬,对抬棺人的待遇规格是较高的。逝者家人一一登门递烟跪拜邀请,每人喝两顿酒,给两包烟,即出殡的头天晚上和安葬后各一次。送上约半斤重红烧大肉一块,分发毛巾,孝布,鞋子。过去是草鞋,现在是皮鞋。还有的配衣服,统一着装,许多年轻人想参与还轮流不上。
总而言之,老人去世该不该去抬棺,应以地方风俗为重,有习俗规定未婚男子不宜抬棺,可不参与。没有限制而被邀请,不应拒绝。给去世老人抬棺是件利人利已,功德无量的善事,应积极踊跃参加!
这还要请啊?我们这边现在还一直是土葬,下葬当天,村里所有男丁都会在主人家附近集合,没人去请,都是自发的,有的家里男人在外,会让家里的男孩去,抬棺,下葬,起坟,都是全村一起上,也算是最后送老人一程
这个问题让我来回答你,首先,回答你的问题之前,你可能不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村里有老人去世让我帮忙抬棺,未婚的我该答应吗?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呢?
一般在农村,村里老人去世称之为白事,红事是办结婚、喜庆之事,白事是办丧葬之事,俗称叫“红白喜事”都要通知亲朋好友,办白事是有讲究的,尤其是抬棺之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抬棺的,人生一世,悲欢离合,人在去世以后,为了送他们最后一程,让生者对死者进行缅怀、悼念,所以就有了“死者最大”的说法。
你可根据你们当地风俗习惯自己决定去不去。如果你们那里没有结婚的男人抬棺犯冲,你就不答应去。
别人家即然给你说让你抬棺,一大家子人也是经过考虑的,不可能育目的,会考虑你没结婚这一块的。
如果你犯忌讳,可以问问你的邻居看看他怎么说,如果说大多说不合适,你可以找他们家大老至也就是主事的给他说明情况。
村里老人老了,也就是去世。被人请去抬棺,可自己碍于还没结婚怕犯冲纠结要不要去!一般来说是可以去的。抬棺人也俗称地八仙,但是入行需要有人带!而且是那种资深抬棺的人!也算是拜师一样,而且不会坑你的人最好!虽然迷信不可取,但有种说法就是新人入行碰到坑人的!新手往往容易吃亏。不过作为现代人做事学会圆滑些!不要那么迷信自然也就没事!老人去世能帮就帮吧!
我们当地对于村里老人去世,接人帮忙抬棺是很有讲究的。
你比如:
第一个,帮忙抬棺一定要接仔后生,就是年龄在十七八岁一二十岁,没结过婚的。
这是为什么呢?
听老一辈人讲,仔后生火焰高、阳气旺,抬棺的时候没有鬼压棺。有的人家接不到仔后生勉强喊几个人抬棺,结果就上了当的,说是这棺材越抬越重,再怎么使劲就是抬不动,说有鬼附棺,压着棺材使得棺材变重了。
为了赶鬼,就要不停的放鞭子,齐齐打吼喊号子,这不是很累人吗?
第二个,不能接亲戚家的后生帮忙抬棺。
这个风俗我还不大明白,为什么自家的人不能抬棺呢?
既然大家都这么兴,我想一定有它的道理的。
由此看来,如果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主人家能接到你帮忙抬棺,那是看的起你,你一个后生嘎,又没结婚的,阳气那么旺,舍你其谁?
所以,我觉得你应该答应,像这样能给祖上积阴德的事,去哪里找哦!
你认为呢?
你的问题没说明白,可能是村里的老人去逝了,让你去抬棺吧,这和结不结婚没任何关系,死者为大,村里有这种事找到你,就应该帮一下忙!
出丧时,长子看着引魂幡走在棺材前面,女性(儿媳或者女儿)走在棺材后面。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流传下来的,因此在现在出丧也都根据以前的传统文化而来。
第一,人死如灯灭,人死亡之后还有很多的流程,就连走在棺材前后的人都是很有讲究的。人去世以后,首先就是给逝者穿衣服,烧纸钱,入棺材、报丧、破孝、设灵棚、破土打坑,起灵发丧等。流程是相当多的,每一步的流程都要做好。不然根据农村的风俗认为都是不吉利的,故而每个流程人们都会相当重视。
逝者去世以后,人们会制作引魂幡。引魂幡都是逝者的长子扛,在出丧的这一天,逝者的长扛着引魂幡走在前面,长子的引魂幡必须要扛着走到坟地。逝者的儿媳或者女儿就走在棺材后面,这个流程能够体现出对逝者的一种尊重。
第二,人去世之后,几乎所有的亲戚都会到场。到场的亲戚,他们走在棺材前后也是很有讲究的。长子扛着引魂幡走在最前面,其次就是第二个儿子或者其他亲人在农村,简称副主孝子。副主孝子抬着灵牌走在第二,如果儿子多的就依次走到后面。
在棺材两侧走的几乎都是逝者的侄子,姐妹,弟兄等,儿媳妇跟女儿都是走在棺材后面的。走到最后面的就是女婿,女婿在后面抬花篮。所有的亲戚到场都是为了送逝者最后一程,以表示一种尊重。
这种出丧的流程都是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在现在的社会中已经被撇去了很多了。但是重要的流程还是保存下来了,就比如说以前人们去世的时候,人们还会找人来跳舞。这个流程都已经被省去了,人们觉得这是对逝者的一种不尊重。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