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送礼和中国人送礼区别 英语论文

同事 0 69

美国人送礼和中国人送礼区别 英语论文,第1张

美国人送礼和中国人送礼区别 英语论文
导读:我英语不好,但以我个人看法,给你提供点素材。正确与否,是否适用,请你参考一下。这里说的中国,除了也包括东南亚乃至西方的华人世界,这里说的外国,特指西方,东南亚其实从古时候开始接受中国思想和生活方式,其送礼方式也与中国大同小异。一、礼品种类。

我英语不好,但以我个人看法,给你提供点素材。正确与否,是否适用,请你参考一下。

这里说的中国,除了也包括东南亚乃至西方的华人世界,这里说的外国,特指西方,东南亚其实从古时候开始接受中国思想和生活方式,其送礼方式也与中国大同小异。

一、礼品种类。中国人送礼,送烟酒;外(不但美)国人送礼,可能不时兴这个,早就注重健康了。小时候没有电视,我自己没有亲眼看,上高中时听班主任说起,《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个经典剧情,中国人去老外家走关系,提着烟酒,人家拒绝他进入——你怎么来害我来了!

二、打开礼品盒子的时间。中国人送礼,包括红包,都是背后打开,所以可能会吃亏,比如喜宴后回家拆红包,里面是卫生纸,有人蹭饭。外国人送礼物,送礼者和收礼者都会希望当众打开盒子,加深友谊,并增加活动现场的气氛。

三、送礼的时节。中国人送礼,一是逢年过节,二是相关纪念日,三是走关系,为了谋取什么利益。外国人送礼,相对来说,由于中外年节有不重合的地方,所以小有区别,外国人更注重纪念日。中国人把年节和关系联起来,除了亲友间,还要在年节时大砸礼品交易。

外国人的灰暗面也有,各种贿赂丑闻也有,但像中国人过中秋,豪华包装,“椟”大于“珠”,成千上万元的月饼盒子,一看就不是自己吃的,是用来“礼尚往来”的,这令人悲哀。这是重礼仪重人情,讲究人伦关系的一大弊病。

而外国人送礼的一个可取之处,是中国人重视年节和人情关系。外国人注重纪念日及礼品对人的鼓励作用,比如中小学生的毕业典礼,成人仪式,取得学位、取得各种资格,所以,正如农村娶媳妇,集中在年关,而城里人娶媳妇,已发展到一年里的所有日子一样,中国人逢年过节送礼现象频繁,使商家可以集中在元旦和春节“双节”、中秋和国庆“双节”集中销售,而外国则比较分散,除了圣诞节等大节日和一年一度的各种毕业典礼时间外,其他时间里都有,公司开业并不一定是在年节里啊。

四、中国节日受老外青睐,洋人节日国人热衷,使得中国和外国正在变化送礼这个重要的活动或人生环节——送礼在中外都是一门许要重视的活动,可以上升为人生环节吧。

现在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快,海外华人社区的丰富中国元素的吸引,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在国外正受到热爱,所以外国人也在学着,像在中国春节的时候,给亲朋好友送份小礼物,共过中国节。而中国人一百年来,也在不断地学习和习惯着西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礼节,从穿西服到喝咖啡,尤其是近三十年来,情人节好像已是中国人的生活内容了,送玫瑰已不再惊世骇俗,2007年还是08年,情人节流行送内裤,中国人也只是在2月14日当天感叹了一下,过了2月14日,一切人都“谈定”了。母亲节、父亲节,在学生和白领中提倡开来,也成了全民的节日,给母亲送鲜花和实用的衣物变得中国与外国不分了。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但是,在送礼这个问题之外,也有韩国人抢注中国传统节日的现象,这虽是题外话,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在此,希望大家明白,外国人过本国节日外也适当接收中国人的节日,这是人家的自由和友好的表示,而中国人,不能只过洋节证明自己民主啊先进啊,也不能忘掉祖先和老本,不能让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我们这一代丧失掉,这才行。

因为外国人推销它们的“洋节”有文化侵略的因素,而外国人抢了咱的节日,是对文化成果的掠夺,更是歪曲历史,颠倒黑白!

渊源的历史长河造就了各国不同的文化。由于文化的差异,也就派生出了许多文化、习俗、宗教以及社会的不同。在久远的历史演变下,各国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现象。

由于掺杂着文化的、宗教的以及社会的影响,那么送礼也演变成了一种比较复杂的礼仪行为。

现在许多学校有外国学生和老师,了解一下不同国家、民族的礼仪习俗,知道其中的禁忌,这对我们与他们的交往,特别是进行馈赠时显然是有帮助的。

下面,我们不妨领略一下一些国家的馈赠禁忌,以飨读者,以便您了解。

日本人自视为“礼仪”之邦,故而他们有送礼的癖好!

日本人喜欢送名牌货。他们常常采取这样的做法:即送人以对其本人毫无用途的物品,那么收礼人可以再转送给别人,不至于压在手中,造成浪费。别人收到转赠物品仍可以再次转送他人,但这个物品必须是名牌,这样,便于别人转送他人。

日本人讲究送礼时要在包装纸上写上“粗品”二字以示客气,像我国所说的“薄礼”一样。商店里也备有印着“粗品”二字字样的包装纸,供送礼入选用。主人设宴款待客人时也常说:“舍下简陋”、“粗茶”、“粗饭”等等。乍看用语中“粗”字居多,其实说的都是些“细”话,反映出日本人素有的那种办事细心周到的本性。

日本人认为接受礼物时就应当立即还礼。如无礼可还,哪怕是一张纸呢,也得放在送礼的容器中,以表达自己想还礼的心情。

当然也有例外:日本人认为生孩子后七天才能还礼,办丧事时送礼在五七(35天)或七七(49天)之后,再还礼。

另外,他们对装饰着狐和獾的图案的物品也大为反感。他们认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而獾则代表着狡诈。

去日本人家做客,携带的菊花只有15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16瓣的菊花。

韩国人对初次见面来访的客人常常会送一些当地出产的手工艺品以示友好。

切记,要先让他们拿出礼物来,然后你再回赠他们本国产的产品,否则,韩国人会生气的哟。就是说要将送礼的主动权送给对方,免得对方尴尬。韩国人对“4”比较敏感。

美国人比较随便。一块儿在城镇里共度夜晚,送一瓶好的威士忌,或葡萄酒,也可以是烈性酒,一件高雅的名牌礼物是比较适合的。

在商务洽谈的开始阶段切忌送礼,以免美国人感到不适应,对谈判不利,可以等到洽谈结束时再送。

美国人送礼讲究朴素,即使对外交往中送的礼物也别有心意而且让人意外:一个美国大学生艺术团访华与北京大学生艺术团交流,我们送给他们的是精美的彩绢扇,而他们回赠的则是挺普通的印着“YouAreNumber1Withus”字样的钥匙串和一支在我们看来极普通的木制直尺。

美国人习惯圣诞节或生日赠送礼物。千万别在13号,或与13有关的日子送礼,他们会不高兴的。

在英国这个自诩绅士化的国度,有个漂亮的外表决定一切。应该避免感情的外露。

应送较为轻一些的礼物给英国人,否则他们觉得你可能有贿赂他们的嫌疑。

合理的送礼时机应定在用完晚饭后或一起到剧场看戏之后。英国人尤其喜欢高级的巧克力,添宝15年威士忌一类的名酒和永宜的鲜花。

英国人对于装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他们大多数不会喜欢。

和法国人第一次相识送礼是不恰当的。再次相逢时,为了表达对他人智慧、才能的赞美,可表示亲近,但不可太显亲密。

如果你应邀去法国人家用餐时,应捎去几支鲜花——但绝对不能是加以捆扎的鲜花。

记住:千万不可以送菊花给他们,因为菊花是葬礼上才用的花。

法国人浪漫之极。给他们送礼物你要费一番脑筋,要送一件意外的礼物给他们,他们是会很高兴的。

黑色和紫色是拉丁美洲忌讳的颜色,因为会使人联想到四旬斋(也叫大斋节,封斋期一般是从圣灰星期三到复活节的四十天,基督徒视之为禁食和为复活节作准备而忏悔的季节)。

刀和剑是万万不能归于礼品之类的,刀剑一向被他们视为对方要与自己终结友谊——“一刀两断”。

手帕也不可以送人,因为手帕与眼泪总是联系在一起,哭总是不顺或是悲伤,故手帕不宜为礼。

德国人认为“礼貌是至关重要的”。

给德国人送礼您可要小心了,他们对礼物的适当与否非常在意,包装要力求尽善尽美。德国人是很挑剔的!

德国人不习惯将玫瑰送人,他们认为玫瑰是情人间的专利,万勿送给主顾。德国人如应邀出去郊游,主人应在出发前做好细致而周密的安排,不然你的德国朋友又要抱怨了。

两人初次见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互赠礼物属于常情,但阿拉伯人不吃这一套,他们认为你是在行贿。

阿拉伯人忌讳将用旧的物品充当赠品送予他人,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莫大的污辱。

阿拉伯世界禁酒,将酒作为礼物不但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你可能会吃苦头的。

他们喜欢你送他们办公室里可以用得上的物品。

你不能盯着他们的一件东西看,主人会认为你很喜欢,说什么也会让你拿走。盯住看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

阿拉伯商人喜欢你送给他们贵重的礼物。他们的回赠也会很昂贵的,但他们比较注重公开场合中的形象。

与日本人不同,阿拉伯人认为礼尚往来是关系到尊严的问题,不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慷慨是对他们的不尊敬,有可能危及你们彼此的关系哩。

阿拉伯人也爱“名牌”,喜欢比较有新意的礼物,对于价值连城的古玩,他们不是特别感冒,他们对知识性、艺术性的礼物也比较青睐,最好是二者兼备,就更让他们喜笑颜开了,对于一般实用性的东西,他们则不大喜欢。

烈性酒和印有动物图案的礼品他们是忌讳的,他们认为这些礼物包上有动物图案的礼品纸其蕴意会带来不幸。

您千万不能给他们的妻子送礼物。这样做是对他们妻子的侵犯,他们同时也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送些可爱的礼物给他们的孩子,他们则认为你“够哥们儿”。

伊朗这个国家严禁偶像崇拜。譬如,佛像一类形状的东西都不可以膜拜,所以形似人类的东西,被禁止在家中当作装饰品。

他们认为放在家里天天看,日子一长便会形成“偶像崇拜”,那么对佛便会不恭敬了。

在伊朗您千万不能用洋娃娃作礼物,他们会觉得你瞧不起他们的宗教,这让他们很恼火的。

总之,在交往过程中,人们总是要互赠礼物的。在各种场合中,仪式是最重要的,实质性的内容则显得是次要的。

初次见面就送礼在我国是正常的,但在国外就不大合适了。除非对方有意当场回赠礼物。就是说您要将送礼的主动权让给对方,以免让对方“两手空空”的,多尴尬呀。

一大群人在场,您要送礼物给一个人是不礼貌的。要么不送,要么大伙都送,只给一个人送礼物是不礼貌的举动。最好的做法是等到您只跟受礼人单独在一起时再送是比较适宜的。

送礼时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礼物不能太贵重。

太贵重的礼物让人不安,还有“重礼之下,必有所求”之嫌。所以,一般送些纪念品、鲜花,给主人的孩子们准备些小玩具,这样就比较合适,自自然然,也能博得对方的欢心。

其次,中国人常讲的“区区小礼,不成敬意,拿不出手”等等这样的话要避免。因为他们的习惯和我们不一样,他们会觉得很不中听,既然不好怎么送给我,不是“涮”我吗?

再有,礼物要有好的包装。

您应该注意包装的精美。千万别用报纸等不雅观的东西包,否则会给人一种敷衍感,以为你送礼的心不诚。

如果所购商品有价格的标签,送礼之前要处理掉,别让对方产生厌恶感。

还有,送礼时要落落大方。

不可偷偷摸摸的把礼物放在犄角旮旯里,进门要么放在显眼处,要么递给主人,要么在分别时交给对方。

最后,要注意接礼物时的分寸、礼貌。

收到礼物时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说些“受之有愧”等让别人不快的话。不如大大方方地收下,过分的推辞或礼貌性太强的推辞,极易让对方难堪。收到礼物时,外国人喜欢马上打开,否则让对方觉得你没有谢意,对礼物毫无兴趣,所以收到礼物时,要尽快打开。

送礼人不妨帮助主人打开礼物,介绍一下礼品,这一点您也许会忽略掉。在这里,我们提醒您要千万记得。

中西方文化习俗的不同带来礼仪规则的差异.如西方要求的“女士优先”和中国尊崇的“长者为上”有时会发生矛盾冲突.面对这些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

礼物是双方互相表达心意的一种礼节性的一种礼貌,但是中西方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真正彼此相互尊重,这样才能礼尚往来友好的合作,所以在送礼的选择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征求当地的习俗问题,不能出现让人失礼节的问题,因为礼仪也就相当于一个人的门面,可以给人长脸,也可以打脸,所以说礼品的选择上一定要因人而异,因这个习俗而定,不能盲目的以自己的认知而送礼。

所以中方出去送礼的时候,会谦虚的回应:过奖了哦,不用谢的,但是西方人收到礼品了之后,会自己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欢,而是也会给对方一个拥抱,显然是在我们这里,如果给对方一个拥抱是一种亲密的行为,会让人误解,但是西方不一样,西方表这是一种常规性的礼仪。

我们在和人相处的时候,待客和做客都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尽可能的让客人觉得特别的舒适,不去麻烦主人,让主人破费,比如主人们要想喝什么,客人一般说我不渴不用麻烦了,客人总是表现出特别的谦逊,所以我们在做客的时候一定要不要麻烦别人,而作为东道主的时候,则是处处为对方考虑。

西方人无论是主人和客人,大家都比较直率,无需客套,主人上门了,有客人上门的主人会直截了当的,想喝什么,如果客人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可以反问对方你有什么饮料,所以这就是东西方的一种不同的文化差异,一种是直率的表达,一种是委婉的表达,所以这就造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一定要平等地对待。

1、红酒

选择红酒送同事,让红酒传递你们共同战斗的同事友情象红酒一样纯和浓,也寓意着你们的事业将红红火火

2、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将书作为圣诞礼物也是很好的选择,选上一本当前流行的财经、励志类书籍,配以精致包装也是很有面子的。

3、音乐Cd和咖啡

送同事和朋友一张舒缓的音乐Cd和一盒速溶咖啡。在午后的办公室,听着音乐CD喝着热腾腾的咖啡,就能想到朋友和同事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

4、健身卡

有句话现在很流行——“送礼就要送健康”,白领工作节奏很快,压力比较大,往往会忙于工作应酬而忽略了健身运动。送同事朋友一张健身卡,下班之余约好了一起做健身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5、袜子

众所周知,圣诞老人是用袜子来装礼物的,所以你也可以选择袜子来作为礼物。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礼品袜,你可以用来作为圣诞礼物,寓意“寸步不离的关心”。

在美国,很多节日都需要互赠礼物,以下是一些需要送礼物的节日:

1 圣诞节:这是美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通常会为家人和朋友们购买和赠送礼物。

2 情人节:在情人节期间,人们会为伴侣购买鲜花、糖果和礼物,以表达爱意。

3 母亲节:在母亲节,人们会向母亲们赠送鲜花、卡片和礼物,以表达对她们的感激之情。

4 父亲节:与母亲节类似,父亲节人们也会购买礼物来感谢父亲。

5 感恩节:在这个节日,人们会感谢生活中的一切,包括家人、朋友、健康和财富。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共同享用晚餐,并且赠送礼物来表达感谢之情。

6 新年:在新年期间,人们会赠送贺卡和一些小礼物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7 生日:在生日时,人们通常会为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而购买和赠送礼物。

8 结婚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庆祝,包括赠送礼物来纪念这个重要的里程碑。

9 毕业升学: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亲友们也会通过送礼物来祝贺和鼓励。

10 孩子出生:亲友们会给孩子送礼物,表达对新生儿的祝福和喜爱。

11 提拔升职:在这个职业发展关键点,同事和上司也常常会通过送礼物来祝贺和鼓励。

总之,美国有很多节日和特殊场合都需要送礼物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感谢。在送礼物时,包装和当面打开礼物也是一种文化和礼仪。

下面我来回答你的问题:”认识的一位外国男士过生日,送什么礼物比较好呢?“,我想说外国男士过生日送这些礼物比较好生日送礼物讲究的就是创意和实用,像今年过生日就送一份有特别寓意又实用的礼物给他,平时也可以帮你出谋划策。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送给你男朋友一个口红,换句话说你送男朋友一个超级惊喜,说不定他还会更喜欢。今年过生日送一个包包也是很有创意的,既可以精致的佩戴也可以拿在手上,送给老公的话还可以当做定情信物,三生三世的话你们还可以在线联机,反正他们都是很喜欢嘻嘻。一般情况下老公们过生日都会送礼物给老婆,当然偶尔也可以自己当当主角哦,就像这位网友就是为了老婆过生日,送了老婆一个大牌包包还买了一个收钱包,哈哈。

其次,今年生日就送一个有特别寓意的礼物,既可以体现出对女朋友的感情浓厚,也可以体现出你的贴心,说不定以后老婆都会爱哦,嘻嘻。你也可以留意一下这位网友,在ins上看到的,真的是送礼物很有心,他为女朋友送的是一个头发梳子,可爱中透露着用心,好浪漫哈哈,送他包包还可以拿来装礼物,多好。如果再送他几只球队的球衣,嘻嘻。外国男士过生日送这些礼物比较好,礼物对于外国人来说更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媒介。

再次,外国人对礼物的追求也是比较讲究的,可能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更加愿意以一种收礼者的角度去给予嘉奖。王室历史:这一类的礼物如果是出自名人之手,效果会是最为好的,比如说很多学生在入学前都会给校长送苹果手机,送的手机就来自这个品牌,毕竟像你那个英国男友一样爱吃外国酒的人,对这个应该会有特别的偏好。现代技术:现代技术除了来自于进口的商品,也能做到,但是你那个外国男友,送你一个航海灯,不得不说是非常合适的。

最后,我想说以上都是针对英美的商家,因为在日本、韩国这些是买不到的。等这些问题和学校老师沟通到位,进校访问的时候方便的话,就需要老师准备礼物了。礼物的选择有很多,比如动物手办或者手工制作的物品,各国都有不同的特色礼物的。这些礼物如果外国老师收到感动,如果你能把礼物送到心意,我想也不用需要你的中国老师来补礼物了。

首先是礼品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往往注重礼品的实质意义,即它的实用价值,而不喜欢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给新婚夫妇送礼,过去常常是被面、床单、桌布等,为新生儿祝生或抓周,常常送包装精美的小衣服,都很实惠。即使是送文化、送高雅礼品,中国人也十分注意其实用价值。比如说中国人送字画、邮集,往往不在乎对方是否欣赏,而在于字画、邮品的收藏价值。

而西方人往往注重礼品的纪念价值。应邀去西方人家做客,可以给女主人送一束鲜花,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还可以带上具有本国特点的小工艺品,一本自己或对方喜欢的书,或一盘CD,或一本自己写的书。 在机场和火车站迎接客人,或去医院探视病人,送上一束鲜花,显得既自然又热情,而不必考虑花束的大小。同样他们出国旅游,回来后经常会买一些明信片送给办公室同事或亲朋好友,有时送几块巧克力。因此,西方人注重的不是礼物的轻重或礼品价格的高低,而是礼品的纪念意义。

一般而言,在送礼和收礼时,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礼品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一样的:送礼者都希望对方能喜欢自己送的礼品,而受礼者也都因为接受了对方的礼品而高兴。然而,中国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极大的自谦,在送礼时常常故意贬低自己所送礼物的价值。即使送给对方的礼品价格昂贵,也要说一声“区区薄礼,不值一提”。这种以否定的形式来肯定自己所送礼品的价值,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他们不懂得这种绕圈子的说法,或者说,无法悟出否定中隐藏的肯定意义。西方人的表现形式却相反,他们总是对自己准备的礼品采取赞赏的态度。他们会告诉你这是从哪儿买的,经过了多少周折,或者制作工艺多么复杂,多么不容易,总之是希望你能喜欢。

此外,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反应截然不同。在中国,人们接受礼物时往往并不喜形于色,且不当面打开礼品,认为这样做非常不礼貌,而且会给人留下“贪财”、“贪婪”的印象,或让人感到对所接受的礼物过分在意。往往是在客人离开后,或回到家后悄悄打开礼品。而在西方,人们在接受礼物时,为了表示谢意,他们往往会当面小心地打开礼物,大呼小叫地称赞一番,激动时还拥抱你一下,与你同时分享快乐。有时在结婚庆典上,主人还将客人送来的礼物展示一番,以增加喜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