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孝期间有什么禁忌吗?

老人 0 96

戴孝期间有什么禁忌吗?,第1张

戴孝期间有什么禁忌吗?
导读: 1、戴孝期间有什么禁忌吗?2、去寿衣店忌讳什么3、孙女可以给奶奶穿寿衣吗?4、寿衣不能儿媳妇买5、给家人买寿衣需要注意什么?亲人逝世,戴孝期间有哪些禁忌呢?虽然人们不愿意谈论死亡,但毕竟生老病死是客观存在,谁也躲不过。所以是很有必要了解一
  • 1、戴孝期间有什么禁忌吗?
  • 2、去寿衣店忌讳什么
  • 3、孙女可以给奶奶穿寿衣吗?
  • 4、寿衣不能儿媳妇买
  • 5、给家人买寿衣需要注意什么?

亲人逝世,戴孝期间有哪些禁忌呢?虽然人们不愿意谈论死亡,但毕竟生老病死是客观存在,谁也躲不过。所以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丧葬习俗禁忌的,以便避开禁忌,遵从习俗。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首先,逝者的服装忌讳用缎子面料。老人们习惯把去世后穿的衣服称为“寿衣”,过了六十岁后就有老人开始准备寿衣了。寿衣的件数、质地都是很有讲究的。件数一般是五、七、九等单数,而不会是双数;材质上则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谐音,寓意后世儿孙多子,而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其次,棺木忌讳用柳木,相传是因为柳树不结籽,担心会绝后。

二、葬礼的日期忌讳选在重丧日。重丧,(音CHONGSANG),重,重复,双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丧事,指的是一个人去世后近则百日内,远则一年左右,家人或者亲戚中又有人相继去世的情形。习俗讲究,举行葬礼的日子一定要避开重丧日,以免家中再发生亲人去世的情形。

三、热孝期间忌讳走亲访友,尤其是参加喜事。直系亲属去世一百天内,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须,不要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以免将自身的悲伤气息带给他人。尤其是婚礼、开业、庆贺小宝宝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参加。

四、守孝期间,子女忌穿红戴绿。守孝期间,古代的子女讲究披麻戴孝,百日内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后,穿黑色、蓝色等暗色的衣服来守孝,忌讳穿红戴绿,浓妆艳抹。现代社会,虽然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么长时间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还是不可穿红戴绿。

五、守孝期间,子女忌参加娱乐活动。古时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这三年守孝期间,不可以举行婚嫁之事,也不得举行吉庆之事。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论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后,都要请假回祖籍守孝,称为“丁忧”。如果官员不回乡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弹劾,受到处分,严重者甚至会永不录用。如果官员在丁忧期间,有嫁娶、生子、分家、作乐等行为,都被视为不孝,也是会受到弹劾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们将守孝时间缩短,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讳子女寻欢作乐。

去寿衣店忌讳什么

1 忌讳穿红色衣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有着吉祥、喜庆的含义。然而,在寿衣店中,红色却是一种被禁忌的颜色。因为红色在传统上被认为与婚礼有关,而寿衣则是为去世的人准备的。因此,如果你去寿衣店,就不要穿红色衣服,以免冒犯别人或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尴尬。

2 忌讳买太豪华的寿衣

在购买寿衣时,我们要注意适当地节制价格和风格。买太豪华的寿衣,不但会让亲友们感到过于隆重,也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在买寿衣时,我们要记住适量为妙,不要过度豪华,以尊重逝者和自己的经济情况。

3 忌讳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是中国传统购物文化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寿衣店里不太恰当。因为寿衣是为逝者准备的,而且是一件必须的物品,其价值在于它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价格。因此,在购买寿衣时,我们要尽量不要讨价还价,以免伤害到他人的感情。

4 忌讳谈论生死和灵异

在寿衣店里,我们要避免谈论生死和灵异等话题。这些话题不仅可能会引起他人的敏感,也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恐惧和紧张感。因此,在这样的场合下,我们应该保持沉默或者说一些正面的话语,以平息情绪。

5 忌讳赠送白色或黑色花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和黑色被视为丧葬颜色,因此,我们在选择鲜花时,要注意不要选择这两种颜色。相反,应该选择**、红色等鲜艳的颜色和有生气的花束,以表达对逝者的祝福和怀念。

6 忌讳过于吵闹的行为

在寿衣店里,我们要尽量保持安静和庄重。不要大声喧哗或者过于嬉闹,更不要用手机打电话或者发短信,以免扰乱他人的情绪和工作。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和感情,不要在寿衣店里拍照或者录像等行为。

7 忌讳过于急躁和冷漠的态度

在为逝者购买寿衣时,我们要尽量保持冷静和淡定的态度,不要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失控。同时,也不要过于冷漠和无感,要尊重逝者和家属的感情和选择,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支持。

8 忌讳过于拘谨和刻板的规矩

在寿衣店里,我们不必过于拘泥于传统的礼仪和规矩,要尊重逝者的生前个性和家属的自主选择。在购买寿衣时,我们可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与家属交流并共同决定最好的选择。

在总结中,去寿衣店有很多忌讳,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和家属的选择,避免冒犯别人或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尴尬。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和启示。

孙女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给奶奶穿寿衣的。

在不同的地区和家庭中,对于寿衣的穿着有不同的习俗和规定。但通常来说,女儿是给母亲穿寿衣的主要人选。如果没有女儿或者女儿不在身边,孙女也可以代为操办,这显示出孙女的孝顺。

因此,在许多文化和家庭中,孙女可以给奶奶穿寿衣。但是,具体的规定可能会因地区和家庭而异,建议在具体操作前,可以向家庭中的长辈或当地的专业殡仪服务公司咨询。

寿衣不能儿媳妇买

 寿衣不能儿媳妇买,世间万物最后都有一个结局,就是死亡,死后是否体面,是否彰显生时地位,是否有尊严,就成了大家重视的一件事情,这是客观事实。以下分享寿衣不能儿媳妇买。

寿衣不能儿媳妇买1

 关于谁给老人买寿衣的问题,通常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有的老人是自己做寿衣,有的老人是子女买寿衣。无论谁做或者买寿衣,都表达了人们的一个朴实愿望——确保老人在另一个世界有衣服穿。

  一、老人的寿衣由谁负责。

 自古以来,就有女儿是父母贴心小棉袄的说法,女儿准备的东西老人更加喜欢。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女儿,那就是她一个人负责操办寿衣的事情。

 如果是几姐妹,寿衣就由几姐妹共同负责。可以由一个人先出钱,购买齐备,大家分摊费用。若是亲手缝制的话,就有几个姐妹各自分工,各负其责来完成。不过,寿衣也不全是由女儿买,若只有一个儿子,寿衣就是由儿媳妇负责操办。

 若是儿子和女儿都多,那就是大家商量着办,女儿们负责置办寿衣,儿子们负责办理丧事。

 古代,老人的寿衣数量,还有个说法,叫“五领三腰”,分别为衬衣衬裤、绒衣绒裤、夹袄、棉衣棉裤和披风。绒衣绒裤要过背,用清白条纹的,这叫路路通。

 男士的寿衣,一般选择蓝黑色;女士的寿衣,一般选择红色或紫红色。

  二、老人死后寿衣由谁穿。

 老人活着的时候,不会穿寿衣,只有到生命垂危的时候,才会穿。一般情况下,是由最亲近的人来穿,大多数是年龄比较大的人负责。

 有的人家庭人力单薄,没有什么直系亲属,子女年轻不懂事,这时可以找专门穿寿衣的人穿。在民间,一些负责红白喜事的团队,都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

 在给老人穿寿衣之前,需要提前给寿衣暖衣,暖衣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让当事人将寿衣穿在自己的身上试一下,大小是否合适。

 给老人穿寿衣,是在老人弥留的时刻,让穿着寿衣咽气,安心地离开。

寿衣不能儿媳妇买2

  子女买寿衣的老人

 相比“孤独死”者,有子女买寿衣的老人就幸福得多了。

 如果老人子女比较多,大家可以商量着为老人料理后事,毕竟是亲姊妹,谁多出些钱少出些钱,彼此没必要太放在心上,让老人安心体面地走,才是亲人共同的心愿。毕竟,今生做兄妹、来生不复见。

 如果老人有一儿一女,按照传统丧葬习俗,老人的寿衣应由女儿买,举办葬礼等事项应由儿子操办。如果一家经济上比较困难,葬礼可以由女儿或儿子一人操办,毕竟老人走后,兄妹或姐弟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如果老人只有一个儿子或者女儿,老人的寿衣、寿盒及整个葬礼的全过程都要由独生子及儿媳/女及女婿来操办。眼下中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当独生子女办丧事力不从心时,老人体面的葬礼更多是由殡仪服务公司来操办。

 其实,给老人买寿衣这件事,没必要纠结于女儿买或者是儿子买。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给老人家买套寿衣,送老人最后一程是子女分内的事,没必要因为一套寿衣而让姊妹们之间显得太生分。如果连一套寿衣都斤斤计较,老人一生的辛劳真的算是付之东流了。

寿衣不能儿媳妇买3

  人去世之后,为什么要穿寿衣?

 人去世之后穿寿衣是自古以来有的习俗,这是古人对入土为安的死者的一种尊敬,也是希望逝者的灵魂有归属。

 寿衣就是人去世之后所穿的衣服,一般是棉服,根据民间的传说,人死之后还可以投胎转世,给去世的人穿上寿衣,供上食物,是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吃饱穿暖。

 寿衣的款式是按古代财主等有钱人穿的衣服的模式制作的。款式跟明朝的日常服装相似,相传明末的吴三桂向清军投降时特别要求汉人在生的时候穿清服,在去世的时候穿明服,也有人说,这是当时的汉人对清朝入关的不满的表现。

 家中老人的寿衣一般是子女提前为他们准备,寓意着老人能健康长寿,还有希望亲人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古代寿衣是有钱人才能穿的衣服,而现在则表达了对亲人的一份孝心,无论家里的经济如何,谁都会尽量让老人穿着衣服离开。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寿衣最好用红色的内衬,这是希望后代能够红红火火,寿衣的口子有用袋子的模式,这样意味着后继有人,这些寓意都寄托着亲人对逝者的哀悼,对逝者的尊重。

 而事实上,穿寿衣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在以前人去世之后,要停尸三日之后才入土为安,如果遇上炎炎夏日,此时逝者的遗体已经开始腐烂,穿上寿衣纵然尸体已经腐烂,也不会流出液体。逝者放入棺材中还会放一些干草或者草灰,起到吸水的作用。

 其实人去世之后穿寿衣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人去世之后,脸色很快会变得阴沉,没有在世时那么精神、红润。穿上红色的寿衣会让人看起来精神一点。

 不过,随着时代的改变,有些地方已经不再保留这种习俗,有不少人给去世的亲人穿生前的衣服,他们觉得让死者去世的时候仍像活着一样,这样亲属才不会那么悲伤。

  给亲人穿寿衣,有哪些讲究?

 按照传统习俗寿衣的选择及穿法还有一些讲究,大多数的农村都采用上七下五。当人去世之后,亲人会帮逝者先清洗身体,然后再穿上寿衣,在闽南一带,给逝者穿寿衣时,逝者的亲属要象征性地穿一下,然后找一根没有称锤的称来称一下,在大家面前说:这是子孙用钱买的。以此来表达子孙对逝者的一片孝心。

 逝者的寿衣一般是奇数,上下相差二,比如上七下五,上九下七,如果是不到50岁就去世的人称为夭寿,就只能穿三件了。逝者的年龄越大,所穿的寿衣越多,代表着有福有寿。

 寿衣不能在人活着的时候提前先穿,最好是在老人处于最危险的时候为他穿上,老人在弥留之际,穿着亲人为他准备的寿衣,就是寿终正寝。

  去世的老人寿衣由谁穿?

 一般情况下,去世的老人的寿衣由子女或者儿媳帮忙穿上。如果是女性逝者,一般是由女儿或者儿媳妇帮忙穿,男性死者就由儿子或者女儿、儿媳一起帮忙穿。

 如果家里没有后代可以帮忙,就可以请指定的人帮忙或者让别人帮忙穿。一般情况下,谁给逝者清洗身子就由谁帮忙穿寿衣,就像家公一样,因为时间过于仓促,当时只有他舅舅和老公在身边,自然就由他们两个人帮忙穿寿衣。

 如果是英年早逝的人也可以由配偶或者兄弟姐妹帮忙,一般不会能让长辈来做这件事,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是让人痛心的事,尽量不要让长辈过分悲伤。

 在农村,老人生病去世,去世之前有些征兆,那么,老人的亲属会先请自己的长辈亲人在旁边指导,因为穿寿衣有许多规矩,让长辈教后人怎么做也是丧葬文化里的一种传统,不过请别人帮忙,过后要给红包。

 如今,时代在变化,以前的土葬制已经改为火葬制,在城市,出现不少一条龙的丧葬服务,穿寿衣这样的事情,有的是由殡仪馆包办,家属只需要交钱,入殓师就会亲自帮逝者穿寿衣。

 结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逝者为大,在世的人总希望自己的亲属灵魂不灭,总希望他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安好,如果真有轮回,他们也希望逝者下辈子不要投胎成为畜牲,因此,在寿衣的选择上,往往不会选择动物皮毛类,也不会选择绸缎做的寿衣,这意味着“断”。

 逝者的寿衣由谁穿,我觉得并不重要,主要要看去世的时候身边有什么人,如果子女远在他乡,穿寿衣又有时间的上的讲究,让身边的人帮忙也未尝不可。总之,作为丧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既要遵循传统,也要有所改变,对亲人的这份思念不变,这份感情不变,才是最为重要的。

逝者身份。寿衣款式很多,颜色各样。有唐装寿衣,中山装寿衣,还有现代装寿衣等。一般来说,唐装适合所有人;领导干部,可以考虑中山装;逝者年龄不大的可以穿现代装。寿衣的颜色也要尽可能适合逝者身份,不同性别,职业,年龄逝者选不同颜色。

地区习俗。不同地区习俗不一样,南方和北方有别。北方人一般要求寿衣要有棉衣棉裤,而南方则这方面要求不多。现代社会地区习俗差别正在缩小。

四、逝者生前信仰。如信奉基督教的,一般来说要按基督教仪式安排殡葬礼仪,寿衣也要选白色的。

生者愿望。中国是个传统习俗较为浓重的国家,在生与死礼仪上看得很重,把逝者后事会尽力做到最好,体面风光地把亲人送走。寿衣选择充分体现了生者愿望。

寿衣用品费用。合理安排丧事费用,把事情办得更好更圆满。

除了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外,选购寿衣时还要注意寿衣的质量。

最后,购买寿衣时间很重要。高龄老人可以提前准备。按过去习俗,人过六十岁就可以准备寿衣了。早备寿衣,一则寓后人祝福长者延年益寿,二则遇紧急情况可以避不及。特别是病人处于很危险状态,亲人随时可能离去,若没备好寿衣,仓促之间很难买到合适寿衣,以免留下遗憾。

穿戴寿衣时要注意事项 寿衣穿戴也有讲究。穿衣前,要给逝者净身,让其干干净净走;穿衣时,最好一个人穿,一个人帮,先将寿衣从里到外套好,一次性穿上去,再整理。穿衣时,要让逝者有一个合理体位,便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