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考虑了一下,我觉的泰姬陵应该做为一个单独的文章来写比较好。因为它的篇幅会比较长,大多都是我的吐槽。[酷拽] 我们是周日的航班,所以周五任务完成之后,周六可以自由支配。我和李哥都比较喜欢 历史 和各种博物馆,景点,所以当提到去泰姬陵的时候,
考虑了一下,我觉的泰姬陵应该做为一个单独的文章来写比较好。因为它的篇幅会比较长,大多都是我的吐槽。[酷拽]
我们是周日的航班,所以周五任务完成之后,周六可以自由支配。我和李哥都比较喜欢 历史 和各种博物馆,景点,所以当提到去泰姬陵的时候,我俩一拍即合。其他两个人打算去购物,对泰姬陵不感兴趣。
泰姬陵在印度的Agra市,距离新德里大概200多公里。我们提前咨询了酒店,酒店告诉我们包车,坐火车或者找旅行团都可以。我们找了一个朋友介绍的在印度开酒店的华人,他们酒店有车可以租给我们,带司机,司机会简单的英文沟通。租一天的费用是RMB 1400。考虑了一下安全性,便捷性,于是就敲定了这个。
第二天7点半,司机按时等在了我们酒店门口,我们一出门,就看到一辆崭新的7座的商务车,很是宽敞。司机坐前面,我和李哥在后面可以把座位放下平躺。钱花的值。
司机开车速度非常快,李哥说他做为20年老司机都有点紧张。上了高速,车很少,也就没那么担心了。沿途风景不错,一望无际的绿色,突然有种驾车驰骋在 非洲 热带草原上的感觉。开了大概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车子开进了一片貌似小镇的地方,然后过村庄,穿农田。从路标能看出来快到了。
从泰姬陵的停车场到泰姬陵景区大门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坐景区的公交车。停车场厕所是收费的,但是公交车免费。 公交车很老,很挤。还好就几分钟左右就到了。
泰姬陵门票,外国人1000卢比(几年前的价格,不知道现在是否涨了), 印度 人多少钱我记不太清了。总之,比外国人便宜很多就是了。据说多年前,国内的景点, 比如 故宫也是这样,外国游客的门票价格比 中国 人贵,不过近些年 中国 经济发展起来了,也不在乎这点儿外汇收益了,所以门票价格也就没有中外之分了。
买票期间,一直有一个人来和我们搭话,给我们带路。买完票,说他是工作人员,可以带我们进去,不需要排队,但是让他带进去需要给他1000卢比的小费,我们拒绝了。
排队的人很多,男女分开两条长长的队伍。我和李哥走到各自的队尾,安分排队。刚站了一会儿,一个工作人员对我说,你可以不用排队,直接去前面就能进了,并没有提钱的事情。我有点狐疑,叫了李哥过来,正要再问,又有一个自称工作人员的人过来,说他可以带我们,需要1500卢比[惊呆],是的,比第一个人贵了500卢比。 于是我俩认为这第二个人也一样要我们掏钱,也就没再问。回到各自的队伍继续排队。男士的队伍本来就短点儿,过安检的速度也快,所以慢慢的,李哥和我的距离就拉开了。 期间我看见有几个 中国 人,女孩儿看看女士的队伍太长,不管不顾的排到了男士的队伍里,他的男伴还提醒她,要去女士的队伍,女孩说了一句“我才不去,就在这”。所以, 中国 人不守规矩的还是太多了。或许是我不懂变通,死脑筋呢?总之,我不想在外国让人家抓到任何可以诋毁中国人的把柄。
女士的队伍以蜗牛的速度前进, 天气实在太热,晒的人发晕。期间还有插队的,因为插队还有吵架的,吵的都是印度话,我又听不懂,看热闹都没心情,真是聒噪到不行[衰]。景区有在维修的地方,所以我们的队伍旁边是一堆石子,被人踩的满地都是,很不好走。而且竟然还有一摊牛粪,难怪排队的时候越往前走越觉的臭,还有苍蝇[衰]。后来看到几个 欧洲 人被貌似工作人员带着,没有排队,直接进了安检,我感叹,还是钱好使,如果500卢比的话,我还是能接受这种服务的。正感叹的时候,我后面有一个 印度 女孩用蹩脚的英文和我说,我不需要排队,可以直接进去。然后周围其他人也附和,我问原因,他们却叽叽喳喳的说不好英文。我犹豫了一下,也是实在等的不耐烦,就想着去门口问问,不行我再回来,反正周围人都认识我,排到原来的位置也不算插队。到了安检口,警察看了看我,只瞟了一眼门票,就让我进了。过完安检,还要开包检查,包里的口香糖,客户送的巧克力都不让带进去,只好扔在那了 [流泪] 。 李哥半个小时前就进来了,之前他给我发了条短信说有high value tickets,可以走快捷 通道 。可惜我没看到这条信息。 后来我俩想,第二个工作人员说的是实话,应该是正规的工作人员,人家都没说钱的事儿,也没说要带我们去。可惜由于第一个和第三个人的搅合,我俩都没信。
外国人高价购票,是能享受优先进入的权利。可惜没有明示,各种人员参杂其中,无人管理。泰姬陵的这个体验非常不好。也怪我们没有提前查攻略。再有去的朋友,可以以此为鉴。
泰姬陵是 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的爱妃子而修建的。 当我知道王妃生了14个孩子之后,我惊呆了。这个女人,一辈子不是在怀孕,就是在坐月子,然后死在了产床。
泰姬陵的主建筑坐落在高高的 大理 石基座上,要上基座,需要脱鞋或者带鞋套。通往陵墓的台阶,又陡又窄。来到陵墓入口前,远远望去要想进到里面,只有一个很窄的门,大概只能同时允许两到三个人并肩进出。从我们站立的地方到门口还有一段距离,排了很多人。没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所有人都拥挤前进。我和李哥,是被后面的人推着前进的。我后面是一个 印度 中年妇女,由于拥挤,挨的很紧,这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她把双手搭在我的后背,那天我穿的衣服后面领口稍低,她那双手毫无阻隔的直接接触到我的皮肤,黏腻,潮热。我一直尝试甩开她的手,但是毫无作用。[泣不成声]
快到门口的时候,队伍更挤,我甚至有点害怕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北京或者广州早高峰的地铁),这种情况是非常容易发生踩踏的,但是想挤出队伍也不可能了。这时,我听到有一个声音,让大家慢点儿,是我前面的一个欧美白人喊的,看来,他也被挤的崩溃了,一直喊“dangerous”。貌似管一点儿用。不过我也很清楚的听到右后方有人发出嘲笑的声音,还说了一句“welcome to India”。[黑线]
我和李哥总算被挤进了门,但是里面貌似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至少我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可能还没从刚才的拥挤中回过神)。哦,我记得周围竖了很多牌子写着禁止拍照和不要喧哗,但还是有很多人拍照,并且是开了闪光灯的,还有故意大喊大叫,大声吹口哨的。 几乎都是 印度 人。李哥低声说了一句“素质太差了”。里面不大,就绕了一小圈从后面的一个门出来了。
我们在外面又逛了逛,拍了几张照片就打算回去了。真正参观的时间并不多,大多数时间不是在排队,就是在拥挤。正所谓“排队两小时,参观10分钟”。我没问李哥的感受,至少对于我来说,来过一次也就足够了,毕竟是享誉国际的景点之一,外景确实是美,但是也不会有再来一次的想法。这可能就是“不来后悔,来了更后悔”的真实写照吧。
出了大门,我们没坐景区的公交车,反正也不是很远,打算走回停车场,顺便看看周围商店的东西。有的商贩,看见我们就一直推销,甚至有的直接说了中文“你好”[黑线]。可惜一整排的商店都没有令人感兴趣的东西。很多是泰姬陵的模型,但是不管它再漂亮,毕竟也是个陵墓,总不能把陵墓摆在家里吧。
回程的时候感觉比去的时候要快,我和李哥都有点儿累了,李哥睡了一路,我睡不着,玩了一路的手机。原以为来回要一天时间,但是回到酒店才3点多。
泰姬陵完~~
其他景点,敬请关注。
欢迎点赞,关注和留言。
谢谢阅读~
中文名称: 泰姬陵
英文名称: Taj Mahal
国家: 印度
所属洲: 亚洲
简介
泰姬陵,全称为“泰吉·玛哈尔陵”。莫卧儿帝国著名建筑。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莫卧儿帝国国王沙杰汗为他死去的皇妃蒙太姬修建的陵墓。公元1630年始建,1653年建成。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
1983年根据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 (I)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7届会议报告。是北京时间2007年7月8日凌晨公布的“新七大奇迹”之一。
从数不清的照片中使人非常熟悉的泰姬陵的外形被作为饭店的标志、酸辣酱和调味品的商标,实际上它被用在随便什么地方,人们看到立刻就想到是印度的地方。尽管如此,很少有人看了泰姬陵感到失望的。
泰姬陵百看不厌,它仍旧能使人惊讶。它在一天里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自然光线中显现出不同的特色。虽然它是一座陵墓,可它却没有通常陵墓所有的冷寂。相反你感到它似乎在天地之间浮动。它的和谐对称、花园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令无数参观者惊叹不已的奇迹。估计有2万名工匠参与了泰姬陵的建造,历时22年才完成。据说一位法国人和一位威尼斯人参与了工程的部分工作。至今没有一位建筑师被记录肯定参与了陵墓的建造——这对这个建筑物是很适宜的,因为建造它的本意在于让人们只记住在陵墓里的人。
泰姬陵是用从322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的大理石造的,但它却不是有些照片里的那种纯白色建筑。成千上万的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在表面,陵墓上的文字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从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上可以看到出色的手艺。阳光照射在围栏上时,它投下变化纷呈的影子。从前曾有银制的门,里面有金制栏杆和一大块用珍珠穿成的布盖在皇后的衣冠冢上(它的位置在实际埋葬地之上)。窃贼们偷去了这些珍贵的东西,许多人曾企图挖取镶嵌在大理石栏上的宝石,但泰姬陵的雄伟壮丽仍使人为之倾倒。
泰姬陵坐落在一个风景区内,庄严雄伟的门道象征着天堂的入口,上方有拱形圆顶的亭阁。原先这儿曾有一扇纯银的门,上面镶嵌着几百个银钉。这些东西都已被劫走,现在的门是铜制的。
关于沙贾汗想在朱木拿河的另一边为自己建一座同样的黑色大理石陵墓的传说似乎没有太多的真实性。他的儿子奥朗则布于1658年宣布为帝,并把他的父亲软禁在阿格拉一个城堡内达9年之久,一直到他去世。沙贾汗能从城堡远远眺望泰姬陵。后来他也被葬在泰姬陵。
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建筑成就的高峰。这种风格的陵墓竖立在一个底座上,上面饰有光塔,人们对它怀有和对清真寺同样的崇敬的心情。这种风格的纪念陵墓在印度北部发展并随之消失。
侯迈因在德里的陵墓于1564年动工,它是泰姬陵的雏形,牢固、威严而不是精致、黄雅。17世纪70年代奥朗则布在奥芝加巴德为他的妻子仿造了一座泰姬陵,可是它没有泰姬陵的魅力与和谐。德里的另一陵墓赛夫达贾之墓于1753年动工,被称为是“莫臣儿建筑最后的闪光”,然而它可不是一座人们尽力设法要运河看的建筑物。这些纪念陵墓都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一个大的洋葱形状的拱顶、水道、分成四部分的花有泰姬陵的建造者把这些东西融化在一起,创造出一座无与伦比的建筑。与孟加拉的总督威廉·本廷克爵士策划的阴谋相比,泰姬陵内珍贵财宝的失窃可谓微不足道。19世纪30年代,他谋划拆除当时疏于管理、杂草丛生的泰姬陵,把大理石运往伦敦出售。只是因为从德里红堡上拆下的大理石找不到买主,这个计划才作罢。后来,在1900年当了印度总督的柯曾重新修复了泰姬陵。
毫无疑问,泰姬陵是世界上完美艺术的典范。基本上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筑毫无瑕庇,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更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她不仅表达了沙贾汗对爱妻的深切纪念,也是他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泰姬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而建的。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赞叹的经典杰作之一。
这座世界七大建筑奇迹背后其实有一段哀怨缠绵的历史,了解它的历史的背景,确能增加观赏泰姬陵的趣味。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汉为纪念其爱妃慕塔芝玛,动用了数万名工人,以宝石镶饰修建陵寝,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中央圆顶高六十二米,令人叹为观止。四周有四座高约四十一米的尖塔,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三十五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陵园占地十七公顷,为一略呈长形的圈子,四周围以红沙石墙,进口大门也用红岩砌建,大约两层高,门顶的背面各有十一个典型的白色圆锥形小塔。大门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则摆放了他们的石棺,壮严肃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水道两旁种植有果树和柏树,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