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阿密达要砍掉康熙的头,康熙为什么转身送给了他一把短剑?

男朋友 0 71

《康熙王朝》中,阿密达要砍掉康熙的头,康熙为什么转身送给了他一把短剑?,第1张

康熙王朝》中,阿密达要砍掉康熙的头,康熙为什么转身送给了他一把短剑?
导读:在《康熙王朝》里,康熙杀了阿密达的父亲噶尔丹。面对阿密达的仇恨,康熙选择给他一支短剑,并告诉他你随时可以来报仇,哪怕自己死后,也可以找自己的后继之君报仇。此乃攻心术也。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准噶尔,在经历了自己病倒、大营粮草被烧、索额图图谋不轨等

在《康熙王朝》里,康熙杀了阿密达的父亲噶尔丹。面对阿密达的仇恨,康熙选择给他一支短剑,并告诉他你随时可以来报仇,哪怕自己死后,也可以找自己的后继之君报仇。此乃攻心术也。

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准噶尔,在经历了自己病倒、大营粮草被烧、索额图图谋不轨等风波之后,终于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一决雌雄。此战康熙赢得了胜利,成功化解了准噶尔的崛起之势,为大清暂时解决了西北的肘腋之患。

此战康熙是惨胜,不是军事上的力不从心;而是自己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可谓牺牲得太多太多。

自己最爱的女儿蓝齐儿完完全全成了这场战争的牺牲品;自己的儿子胤禔差点成了俘虏;自己也因为这场战争生病而差点丧命。康熙以牺牲亲情得巨大代价班胜了噶尔丹。

而引发这一切的都是噶尔丹的不臣之心,所以噶尔丹必须死。但是噶尔丹死,并没有也不能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

当自己的外孙未来的准噶尔大汗阿密达发誓要替父亲报仇的时候,仇恨的种子开始在阿密达的心底生根发芽。

“康熙,你听着,我要为父汗报仇,长大以后,我也要砍掉你的头,你等着!”

这个局面既世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中的。面对这样的局面,康熙其实有很多选择。但是解决不好后噶尔丹时代大清和准噶尔的关系,就是没有彻底解除大清的肘腋之患。

面对这种威胁普通人的原则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既然康熙已经牺牲了蓝齐儿的幸福,割舍了这份亲情,可以不妨多割舍一些,斩杀阿密达,就不用担心他再来报仇了。

但是这是下下之策。康熙这么做,与准噶尔的仇恨就真的无法化解了,原本明明是噶尔丹的错,康熙打赢了他惩罚了准噶尔。但是康熙如果杀了阿密达,那性质就变了,就是告诉世人康熙害怕准噶尔报仇,将来会有无数的“噶尔丹”出现,去挑战康熙的权威,与大清发生战争。更何况阿密达是康熙的亲外孙啊,亲情本身对康熙而言弥足珍贵,杀了外孙,道义上也说不过去。

康熙知道面对敌人可以用刀兵,但是面对亲情,“攻心”为上。康熙给了一把短剑给阿密达。

10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马良曾经向蜀汉丞相诸葛亮谏言“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解决南中问题,必须让蛮人彻底从心里服气,诸葛亮因此“七擒七纵”蛮王孟获。

康熙自然无法做到七擒七纵噶尔丹。因为大清和准噶尔的实力对比,绝对不是蜀汉对南中。准噶尔并非一朝一夕的强大。虽然噶尔丹死了,但是准噶尔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的存在。

“阿密达,朕不仅是大清皇帝,还是你外公,皇帝是不求人的,但外公求你不要再报仇了,如果你一心要报仇,那就来吧,即使朕不在了,你也可以找朕的后继之君。”

首先,给阿密达短剑,就是告诉天下人,康熙不怕准噶尔来报仇。你要来杀我,我甚至可以给你刀。你不但可以找我康熙报仇,我康熙死后,你还可以找我的后世之君报仇。从而向世人展示了康熙强大的自信,如此自信源自实力。

其次,但是康熙除了不能认输的大清皇帝身份以外,该有一重身份,那就是阿密达外公的身份。从亲人的身份我希望我们化干戈为玉帛,不要再想着世代报仇,冤冤相报的本质是亲人残杀,就像这把剑,当你把利刃面向我的时候,另一面利刃正面对这你自己。相信我,没有赢家的,战争的创伤只有亲情能弥合。

康熙临走的时候,将自己的龙辇留在了草原,他随时希望蓝齐儿能够化解仇恨,带着橄榄枝回北京。

只是若干年后,阿密达长大了。在蓝齐儿亲情的化解下,阿密达选择臣服康熙,要给康熙纳贡。蓝齐儿坐着龙辇回到北京探亲。

到了北京,蓝齐儿才发现她心心念念的紫禁城里的那个小家早已不再可,落满了灰尘,挂满了蛛丝。而自己最惦念的母妃容妃已经被打入冷宫洗马桶去了。蓝齐儿彻底出离了愤怒,她要让阿密达起兵反清。

得之于斯,失之于斯。江山与亲情在康熙这里永远世个矛盾体。维系能化解仇恨得武器却正是康熙的软肋。

在《康熙王朝》里,康熙杀了阿密达的父亲噶尔丹。面对阿密达的仇恨,康熙选择给他一支短剑,并告诉他你随时可以来报仇,哪怕自己死后,也可以找自己的后继之君报仇。此乃攻心术也。康熙三次御驾亲征准噶尔,在经历了自己病倒、大营粮草被烧、索额图图谋不轨等风波之后,终于在乌兰布统与噶尔丹一决雌雄。此战康熙赢得了胜利,成功化解了准噶尔的崛起之势,为大清暂时解决了西北的肘腋之患。

一剑指向葛尔丹之子阿密达,帝王之术虽然凶残但是其外孙阿密达身上毕竟流有皇家血液。 康熙以剑为旨,封阿密达为准格尔王,世袭罔替。 又以外公的身份求阿密达不要报仇,如果报仇康熙也当血仇厮杀。二剑指向蓝琪儿,康熙送短剑给蓝琪儿也是希望此剑不要再次互相伤害,劝阻阿密达不要成为下一个葛尔丹,不然已然会和大清兵戎相见。

康熙通过多次征讨噶尔丹,基本肃清了噶尔丹的军事和政治势力,但是他同样需要有人扛起噶尔丹后的局面,保持边疆的最大稳定,选择阿密达当然是上上之选。康熙将佩剑送与阿密达,就是希望他利用康熙的权力之剑扛起蒙古的局面。而康熙的这把剑,则是对阿密达最好的支持。这是其一。

康熙用剑在告诉阿密达,你想平安无事,就将此剑当做外公送的礼物;你想为噶尔丹报仇,那长大后拔出此剑,大家兵戎相见。小孩子经过一番恩威并施,软磨硬泡,多半也就乖巧了。同时,康熙也是在用剑提醒身边的蓝齐儿,阿密达是你生的,你有责任教他如何用剑,是剑拔弩张还是解剑拜仇,你看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