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礼仪

妈妈 0 56

拜佛礼仪,第1张

拜佛礼仪
导读: 我们到寺院烧香礼佛、祈福求平安要知道和遵守规矩礼仪,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拜佛礼仪,欢迎阅读!  到寺庙烧香拜佛是有规矩的,见到法师走来要侧身,合十鞠躬,让法师从您面前走过,并道声:阿弥陀佛。见到自己要见的法师,进屋后要顶礼法

 我们到寺院烧香礼佛、祈福求平安要知道和遵守规矩礼仪,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拜佛礼仪,欢迎阅读!

 到寺庙烧香拜佛是有规矩的,见到法师走来要侧身,合十鞠躬,让法师从您面前走过,并道声:阿弥陀佛。见到自己要见的法师,进屋后要顶礼法师,并道声:顶礼某某法师无量寿;师父说一拜,您就一拜;如果师父没说,您就直接叩三拜起身,最后入座。

拜佛流程

一、进门礼数

 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男客靠门左侧进,先迈左脚,女客靠门右侧进,先迈右脚,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同时进庙内殿宇时应遵循左门进右门出的原则。注意:一定不能踩踏在门槛(据说门槛代表佛祖的肩膀,当然不能踩踏)之上。而登临第1和第6个台阶的行礼意味着一心一意和六六大顺的含义。

 二、烧香拜佛

 礼佛前,先要净(洗)手,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普通人敬香要用左手持(据说右手不净,普通人杀生大多用右手),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先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烧香时,先用自己的火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进门叩头了。叩头的话,要认准佛祖菩萨或罗汉。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萨一阵猛叩头。上香以3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香入香炉时应呈水平角度,曰平平安安。

 跪拜的姿势是这样的:双手合什,注意,这个双掌合什要注意手心处呈空心状,高举过头顶,向下至嘴边停顿,可许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然后双膝跪在蒲团上,再摊开双掌,掌心朝下放在蒲团上,上身拜倒,之后掌心翻转向上,起身。

 祈福还有一个仪式叫"开光",当然是由得道高僧来主持最好。平时开光的东西置于家中,须得初一十五净手焚香,否则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开普光,则不同,开光的物件可随身携带。供开光的物件只能是象牙、金或玉制品。

 把开光的物品和写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记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写)的纸用红纸或红锦囊包好,递上随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数字相关),请大师帮忙开光。言语需恭敬,否则冒犯了大师,不给你开光。

 开光的过程是把所有的开光物件放于一托盘,置于佛前,大师念经数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赋于灵气与法力,可以带在身边保佑你了。

三、专业拈(上)香的方法

 插香的第一种方法: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注:本篇拈香之法全为在家居士所写,故与出家众所观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众如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和我某某的冤债障类。”

 插香的第二种方法是先右,念:“誓断一切恶。”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众生。”

 插香的第三种方法是最简单的,和第一法一样,但念得比较简单,第一支香插中间,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边,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边,念:“供养僧,净而不染。”总括而简单。

 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或念:“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

 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像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只要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三宝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时,就要用双手大指和食指拿着香的两头,中指、无名指、小指都张开伸直,高举齐眉,前后放进香炉;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过送入;第二支则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样。观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长香时一样。烧香就是供养,烧檀香最好!

 拜佛的姿势

两步半拜法

 两步半拜法(先右后左)之图解(见上图)。 即使用两步半拜法,亦要顺解剖生理原则,如俯首、躬身、松肩、重心稳固等原则还是应当把握。不宜用违反生理、物理原则之姿态—如仰头、塌腰、手僵硬紧张等

 为什么要手先按地,而后跪下

 因若不先以手按地,就猝然膝落地跪下,则膝关节易碰撞受伤。前已言拜佛是开发觉性的柔软律动,并非苦肉计,不必碰得混身受伤。故宜先以手柔软触地作支点,而后,脚跟才离地跪下,在柔软中调伏身心。双手到地而跪下,表谦恭到底,慈悲到底。

 愿将佛手双垂下

 摩得人心一样平

 手按地能支力时,脚跟才离地,瞬间松然跪下。

礼拜拜法

  拜佛顺序

 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靠边行走。

 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女人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首先,心要虔诚,要茹素,手要干净,不要在庙堂里大声喧哗以及说无关的“唠叨话”,不要用手指点佛像,不可大声喧哗和讲不吹幕坝铩;不要跨过蒲团,因为也会给人一种不庄严的感觉,而你后拜,却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可能会让别人起嗔念,贪、嗔、痴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灭难见真如本性。

 去道观许愿是要还愿的。一年愿望实现后回来,方法进去问人就可以了。如果没许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还愿的,但是你最好许个做多少善事的愿。就发愿来促使你本身的许愿。

 不要不经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围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这也是不对的行为,叫“偷盗四方常住”也要获果报的。

 寺院通常有经书赠送的,不要忘了请几本,世间之物还有什么比经书更珍贵的

 请来的经书护身符不可随意放置,应该取干净的书柜放好。同房时房间切不可有佛经护身符等法物,因为护身符等是护法护身的,沾上邪气将会起不到作用,这才是切记的。

 如果是因为被邪魅债主缠身,拜完时做回向时念将拜佛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他们也会高兴的。

拜佛忌禁

 首先说选门进,寺庙建筑都有许多道门,从哪一道门进入都有讲究的。据说只有开了光的寺庙才有资格修十三道门。正中间的三道门,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进门只能走右边的那道门,中间那道门叫空门,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进门时,女客先迈右脚,男客先迈左脚,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门槛上,而且这步子,需迈得越大越好。

 烧香的话,三炷为自己祈福,六炷为两辈人祈福,九炷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个极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圆满的高香。

 是烧香再叩头。烧香的话,应该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烛,因为常人用右手杀鸡剖鱼,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反之。

 烧香时,先点燃香,要越旺越好,人们就常说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举过头顶作揖。

 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

 不要在寺院吃荤食,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

拜佛的意义

 每当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尘的清净与安祥,生起了一份庄严与宁静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进入大殿,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不解佛教的人,认为拜佛就是迷信、崇拜偶像。事实上,佛教是透过拜佛的动作,礼敬佛菩萨,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同时,拜佛也可同时忏悔自己所造的恶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学习的宗教仪式。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着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而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连想到,当人的内心充满了礼敬、感恩与忏悔时,也有如稻穗一样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义,也就是如此了。

 如果再细分,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 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拜佛要遵守的十大礼仪

  一、提前沐浴净身

 有准备的烧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庙。

二、礼佛之前,勿吃荤食

 肉食、荤腥,以及蒜、葱、烟、酒等都会污口,对佛不敬,所以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

  三、衣冠整洁,举止有礼

 进入寺庙,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不可服装不整,特别是女士,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也不可浓妆艳抹。入佛堂不得吸烟、嚼口香糖,打闹嬉戏等。

  四、入寺有序

 进佛寺时,最好不要经由中门入,而当从旁门入,更不要踏门槛,抬脚而入为宜。

 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走,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进入殿门,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

五、不可乱动寺庙之物

 寺庙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亦不可戏动。诸如水、植物等,也不可随意摘取。

  六、拜佛不可越位

 大殿中央的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用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人的头前行走。

 七、阅经须恭谨

 寺中若有公开阅览的经典,方可阅读。但阅读之前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经上。

八、拜僧有讲究

 见到僧人,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如果僧人正在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都不可向他礼拜。

 九、听经礼仪

 随众礼拜入座,如果自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

 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可招手呼唤他人。

十、其他注意事项

 1、进入佛堂内,不得高视佛面,当即低头作礼拜,更不得随意观赏,东张西望。如要观佛面,应站于堂外丈远而观,方合乎礼制也。

 2、寺庙内用食,当得捐款。凡遇寺庙举办法会或逢菩萨辰日,都会备办素食筵度与众生结缘,信众需要捐助功德金;平日在寺庙用餐,也要捐助功德金。因为寺庙所食之物,都为十方善众所捐,非出家人,寺庙是不供养的,在家众不应白吃。

拜佛动作的含义

1、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开发,故府首返观。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报,但被贪、嗔、痴、慢、疑等乌云垃圾蒙蔽,开发谦恭的美德,才能拨开乌云,现自身佛性光明,处处吉祥。

 2、为什么拜佛要头面贴地

 彻底放下“傲慢”的烦恼和自私我执的妄念,才能契合佛道。

3、为什么拜佛站立时要收下巴后颈贴衣领

 人往外看时,下巴会不自觉地抬起而看不见自己,收下巴时才能返照自身,都摄六根,如果终日忙着反应外来的刺激,追逐外境而不自觉,将迷不知返。佛有“重颌”之相,即收下巴之相,不向外驰逐,追求诸已。

4、为什么要合掌垂手松肩

 代表放下。放下烦恼、忧愁、紧张,若心有羁绊,则肩必耸起。肩放松,放下的同时,妄念也放下,万缘放下,一心正念。

5、为什么要跪坐在两足跟内侧

 彻底放弃根本执着,彻底降伏根本烦恼。另外对练习“跏趺坐”很有帮助。正如《首楞严经》云:“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坐定放松,狂心歇息。

6、为什么要俯首伸手迎接佛

 佛法:伸手迎佛,代表背尘合觉,澄浊返清,与佛相应。保持府首(不能中途仰头),表一路恭敬,谦卑到底,才能与佛相应。坐定重心不动,表一路观心,心神安定,不动不转。两肩拉开,含开心之意。

 7、为什么要翻掌接佛

 (1)代表我要转变自己的心境来迎接佛的光明,我要用自己的心,毫无保留地来供养佛。

 (2)手心尽量翻平向上,勿倾斜,表示心气平和。

 (3)双手如莲,心开花开。手指柔软而整齐,是因为心境放松,内在本具的力量从心中涌出。

8、为什么接佛后又翻掌平贴地

 (1)接佛后轻轻半握拳,代表接纳佛光,领受佛教,欢喜信受。

 (2)握拳又平贴地,代表领受佛教后,以平等心普遍布施

都不是,佛不是万能的神,也不是光用来让人参拜的,我们要明白佛是觉悟的人,佛也有做不到的事情,佛有三不能,所以佛不是万能的神,鬼婆之类的也许她有神通,但是你想一想如果一个神通给了一个坏人那岂不是给了它一个最方便的工具呢?那神通不也变成了凶器吗?神仙都有五神通,所以我们不要迷信于神通之类的事,知道他是有的就行了,佛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人来参拜的,我们要明白我们为什么拜佛,佛到底是什么?佛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是一种教育,其实很简单现在的大多数人拜佛上香只是求平安,求财一类的那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佛只是普通的宗教,拜佛也仅仅是修一点福报,但是这不是佛的愿望,我们想一想佛是教育,那教育体系,佛就是老师啊,我们跟着佛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学习,我们遵从佛的教导,那菩萨是什么?我们的学长嘛,就好像菩萨是大学生我们还是小学生一样,那寺庙道场是什么?学堂啊,经书呢?教科书嘛,佛不在世,我们就照着经书学,佛的目的是让世人学大智慧,开悟,佛在经书里告诉我们这个宇宙的规律,宇宙的事实真相,这些大智慧才是我们要真正去学习的,那为什么拜佛?我们尊敬我们的老师,我们感谢我们的老师,教导我们这么多的智慧,留下这么多宝贵的经书,我们为了所有的众生祈福,希望他们早日脱离轮回,这才是拜佛的目的,所以是信,不是信仰,佛菩萨把事实真相告诉了你,你不信那佛也没有办法,只有相信佛说的事实我们才会发愿行动,真真正正的按照经书教导修行,这也就是 信 愿 行 。

你说要写亲身感触经历,呵呵,我学佛是因为“病”很奇怪吧,我得了一种皮肤病它治不好北京各大医院也跑遍了,我也绝望了,也想过自 杀,但是我在绝望的时候接触了佛学,开始在各方面接触佛学,第一我看到佛学说 自 杀是大罪,而且死后是要每天在经历一次自 杀的情景直到你的阳寿该尽的时候,这个你想多恐怖?比自 杀本身恐怖多了,如果世人都知道这点我想自 杀的也没几个了吧。后来通过佛学我悟到了病魔残害的只不过是我这个肉身臭皮囊而已,而我的心却是自己残害的,我一下就看开了想一想佛学的博大精深吧,我通过念佛学佛内心清净了很多,病情也好了很多,有人说病一半是心造的,我看一点都没错,你天天想着病,那可不就病了么,现在不但不会想不开,我还会劝导别人,那这个病对于我来说是什么?是大大的好事啊,没这个病我也许一辈子都接触不到这么好的佛学,所以我们要 佛学,照着经书学习,学大智慧。

最后送你十六大字: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南(na)无(mo)阿(a)弥陀佛

 你信佛吗我就信佛,因为小时候受家里奶奶和妈妈的影响,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我们和大多数人一样是经常拜佛的。下面我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拜佛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关于拜佛的礼仪

 一、拜佛

 到了寺院,应该礼佛三拜,表达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而从柔软、徐缓而安详的弯腰礼佛动作里,感受到礼佛者的安定与谦卑。 先来讲讲拜佛的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冲。

 4无相礼拜: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感觉自己的体验,体验自己的感觉,感觉每一细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若是不便来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旷明亮处,藉由礼拜来忏悔、感恩,或舒缓身心。特别是当您感到心浮气躁时,不妨透过拜佛的动作来安定烦乱的心思吧!

 动作解说:拜佛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二只手合掌立直。 此为一拜,至少三拜,多则以三数递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乃刚拜毕两手合掌当胸时,即以所合之两掌微侧向下(是时鞠躬),放至近腹处。后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内,叠成拳式,缓缓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齐(是时已直其躬),在以两手徐徐放下合掌当胸,手心向上,右手叠置左手之上,两大拇指相连,此即大三昧印也(弥陀印即左手叠置右手之上,余与三昧印同),此为拜佛礼毕,头要略一低而已,手便散开而退。

 二、拜佛戒规

 是针对在家修佛者容易冒犯若罪而列,非常重要,学佛者千万不可忽视: 寺院内的一针一线,不得取用,若受师父馈赠物品,得捐款于功德箱内很多信徒随便于佛寺内厨房取物食用;或摘取寺内树上水果;或取食供桌上水果;或于寺庙作法会或打佛七,像这种举动,已严重犯了盗戒,盗用十方常住物(意即各地众生所捐之物品、金钱叫常住物),百分之百绝对下地狱受苦无量。寺院之物不分价值,微细至纵使你在寺庙打电话,而不投钱,就足够下地狱受苦。这叫因小果大,后悔莫及。

 三、入寺须知

 (一)入寺

 1、入寺庙,服装要整洁朴素

 2、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靠边行走

 3、入佛寺不可大声说话,勿随地吐痰,随地擤鼻涕,须心存恭敬

 4、寺内法器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

 5、入厕须换穿拖鞋。若穿鞋进厕,出厕后一定要洗净鞋底方可入佛堂礼佛

 6、在寺院浴室中不得小便、洗衣

 (二)拜佛

 1、拜佛之前,应洁净身体。勿食荤食、辛味、烟酒

 2、入佛堂应由侧门入,随身携带之物品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

 3、入佛堂不得穿拖鞋、皮鞋,嚼槟榔,吃零食,吸烟

 4、于佛堂内不得大声谈话、喊叫,或躺或卧或跑跳、嬉戏

 5、进入佛堂内,不得高视佛面,当即低头即做礼拜,更不得溜达作观赏态,东张西望许多信徒一进佛堂内,不知顶礼跪拜,却在堂内走来走去,又站在堂内正中央,一直高视佛面,像观艺术品一样,如此甚是不敬。若要观佛面应站立于堂外丈远而观之,方符合礼制也。这点很多人都有此通病

 6、佛堂中央位置,是住持礼拜位置,一般人请勿站或礼拜(拜佛勿用中间的拜垫)

 7、拜佛姿势要庄严正确,不可倾斜不正

 8、有人礼拜,勿从前面过

 (三)见僧人

 1、见面称法师,或称师父。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拜,不必再继续强拜。礼拜时应面向佛位或正位(入门处所对的方向)。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在马路上亦不宜作礼,问讯即可

 2、凡受过五戒,菩萨戒之弟子,遇到出家师父,定要顶礼师父三拜,若不拜就犯戒。于行路中,与师父向遇,应停足向师父问讯后离去,不得闪避而过

 3、徒弟与师父不可同拜一人,应师父先拜后徒弟再拜

 4、与师父谈话,不得面对师父,应侧立或侧坐,亦不得于高处,或太远立。对师父谈话应清晰小声,和颜悦色。师父讲话中不得插嘴

 5、师若坐,应当在旁站立,若不命坐,不可坐。站立时,不得靠壁斜立,对师父不敬

 6、师父之座位、床,及师父之衣物,不得坐用

 7、奉饮食于师,应两手高捧奉食。食物要洗净。若吃剩之食物不可让师父食用,是为不净罪

 8、供养师父物品或师赠物,当双手跪求领受

 9、若有人问师父之法号,应当说上某下某,不可直称师父名字,会被人取笑你不知礼节

 (四)听经

 随众礼拜入座,如自己后到,法师已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打瞌睡。如不能听完,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四、拜佛在家须知

  (一)恭敬佛宝

 1、佛桌上不可乱放杂物

 佛桌上平时应擦拭清洁,(不可用口吹灰尘或香灰)除放置佛像、香炉、佛灯、烛台、供品以外,其他物品万不可放在佛桌上,否则犯了不敬三宝之罪!

 2、点香时香多火势大而不能熄灭时,勿用口吹灭,相当不敬的。应用扇子打灭或分成小把,用手振动即灭也

 3、有人点香,为试闻香味,将香拿至鼻孔一闻,再插到香炉内,这是相当不敬的,造了盗佛香罪。凡香经鼻闻过后,决不可再供佛

 4、若自己手持佛像时,不得向人行礼打招呼。而手捧佛像,一定不可低过腰部

 (二)恭敬法宝

 1、佛经为三宝中之法宝,经典之所在,自有龙天护持,见佛经如见佛。不可污损佛经,更不可将佛经放在夫妇房间内,更不可放置于地下室或厕所旁边。应放置于书桌上或书柜上,且要高过腰部才可,而且放经典于桌上,不可超出桌缘,视为不敬

 2、我们要用双手捧经,不可用单手,要高过腰部,手要洗干净。敬经如敬法,不可马虎。有人拿经,不但用单手持经,还边走边甩着经典,真是罪过!

 3、阅经时,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宜端坐阅读。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经上

 4、经典平时最好用一块干净布遮着,免染灰尘。若经典破了,定要修补完整才可

 5、有人诵经,请勿在旁走动

 五、拜佛烧香注意事项

 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

 1、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现在为了防止火灾,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烧香了),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2、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很多人抓着一大把燃着的香到处拜,滚烫的香灰在寺院到处飘着,阵阵浓烟熏着人们的眼睛,以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诚,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实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没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3、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 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

 4、拜完后即可将香插到香炉内,注意:应该用左手燃香,因为右手杀生,左 手相 对来说要平和,不可往香炉内一丢了之

 5、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

 6、见过很多信佛的人请上一串念珠挂在脖子上,师父说这样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们以后如果请了念珠,请把他带在手上。

 7、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

 8、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

 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