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走干亲送‘扇子’

妈妈 0 39

六月六,走干亲送‘扇子’,第1张

六月六,走干亲送‘扇子
导读:近来忙的不知今夕何夕,刚瞅了眼日历,已经到了七月二十五号,明天就是农历‘六月六’。本身只是普通的一个日子,可是在我的故乡,却流传着‘送扇子’的风俗,也叫‘走干亲’。 据说‘干亲’,是故乡有钱或有势人的专属。虽然我不知可否,但确实看到许多如我

近来忙的不知今夕何夕,刚瞅了眼日历,已经到了七月二十五号,明天就是农历‘六月六’。

本身只是普通的一个日子,可是在我的故乡,却流传着‘送扇子’的风俗,也叫‘走干亲’。

据说‘干亲’,是故乡有钱或有势人的专属。虽然我不知可否,但确实看到许多如我家一般普普通通甚至略显卑微的家庭,甭说‘干亲’,就是多多少少带着血缘关系的亲戚,也不过三五家而已。

无‘干亲’可走的我,却一次次目睹了‘送扇子’的其他乡亲。

六月正是盛夏,这一天凡是拜了干亲的乡亲,都是早早起床,吃了早饭就拾掇简单礼物。往往是五六个大西瓜,几瓶酒,还有雨伞和芭蕉扇不等。

故乡是最讲究面子和礼节的地方,也是最重实用的地方。送扇子的风俗依旧,只是已经由最初的芭蕉扇,变成了摇头扇、吊扇以及当下的空调。

六月六这天,一些认了‘干闺女或干儿’的乡邻,自然而然地早早起床,做着迎接干亲的准备。家庭主妇们,往往匆匆忙忙去割肉买菜,拾掇干净并在锅台边忙碌着,尽可能把该有的餐食礼节做好;男人们呢,这一天哪也不去,一边在村口胡乱地聊着各种天,一边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似乎在寻着‘干儿或干闺女’和他们的家人般,东张西望。

往往到那半晌午,迎接干亲的乡亲基本都在村口接到了。总不免客客气气地把笑脸迎,再一起进了家门,喝茶,喝酒,吃菜,抽烟等,一直坐到下午三四点,客人走了,这家迎接干亲的乡亲才算结束了这个日子。

不管如何,有干亲可走,有干亲可迎的终究只是一小撮人,还有大多数乡亲没有这个特殊福分,难道就不过节?

事实上,这一天大多数的普通人也会过节,大有假公济私之嫌,借着节日的气氛,堂而皇之地满足一家人的生活调理,享受一点难得口福。

这些普通家庭的男人们,大多还是要去讨生活的,不管卖瓜还是卖菜,哪怕只是附近水泥厂里卸水泥或是装石沙,都是他们谋生的手段。但凡家里有一个贤淑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女又或者是身体尚可的老父母,都会主动在这一天忙碌着节日独有的韵味。

这些,一块或一毛钱都需要讨价还价半天的乡亲们,平日里只是咸菜配馒头或面条青菜的他们,却在每一个节日里,总不免奢侈一次,割来三五块或十块八块钱的猪肉。六月六,这个节日,自然不能不过。

好吃饺子又有耐心的,往往会用割来的猪肉配着嫩绿的韭菜,活面包了饺子,等着讨生活的男人回来,读书的孩子放学;粗线条不爱捯饬的,也会搭配豆角豆芽等,做一锅卤面条(蒸面条)或凉面条,一样等着家里的顶梁柱和家的未来。

不管吃啥,但凡有了荤腥,那就是朴实生活里的节日灵魂,但凡有了妻子的体贴和孩子的天真聪慧及父母的康健,坐在一起吃饭,都是节日的气氛。

‘六月六,送扇子’,在故乡不管是普通人家还是有‘干亲’的家庭,这个节日仍然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扎根在故乡的土壤里。尽管换了所谓的扇子,掺杂了面子等琐碎,但于许多日出日作日落而息的普通乡亲们,更是难得的一次自我犒劳,岂能不重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

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有这些习俗:祭神祀祖、吃面、吃麦粥和吃馄饨、赠彩扇和香囊、吃狗肉和荔枝、称重。

✅1、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2、吃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

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3、吃麦粥和吃馄饨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

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4、赠彩扇和香囊

辽代的夏至日被称为“朝节”,妇女之间互赠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以驱蚊抑臭。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5、吃狗肉和荔枝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

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

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 ,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

✅6、称重

夏至称重的习俗。“现在夏至称重的习俗很少了,不过古时候缺医少药,一旦生病就难以很快痊愈,人们对夏至称重情有独钟。这也寄托了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称重时,男女老少一个挨一个排队过秤,还有人报重,场面十分热闹,就像过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