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八幅油画代表的是哪八个历史事件

领导 0 22

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八幅油画代表的是哪八个历史事件,第1张

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八幅油画代表的是哪八个历史事件
导读:分别是《独立宣言》《康华利爵士投降》《伯格因将军投降》《乔治·华盛顿将军辞职》《波卡虹泰丝受洗》《德·索托发现密西西比河》《哥伦布踏上新大陆》《欧洲移民初到北美新大陆》。1、《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是一幅12×18英尺(37×55米)的油画

分别是《独立宣言》《康华利爵士投降》《伯格因将军投降》《乔治·华盛顿将军辞职》《波卡虹泰丝受洗》《德·索托发现密西西比河》《哥伦布踏上新大陆》《欧洲移民初到北美新大陆》。

1、《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是一幅12×18英尺(37×55米)的油画,由美国人约翰·特朗贝尔(John Trumbell)创作,描绘了五人起草委员会向国会提交《独立宣言》草案的过程。

2、《康华利爵士投降》

《康华利爵士投降》是约翰·特朗布尔的作品,1781年美英爆发“约克镇围城战役”(Siege of Yorktown),战事持续近一个月,结果以英军大败收场。

康沃利斯勋爵于10月17日决定率领8,000余名部下投降,标志著英军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大势已去,

3、《伯格因将军投降》

这幅画描绘了1777年10月17日,约翰·伯戈因将军率领的5000英军在萨拉托加向美军投降的场面。1777年10月,北美殖民地纽约州,萨拉托加县,英军与要求殖民地独立的民兵们的在此战斗已经持续了两年,眼下正是关键时期。

英国陆军在北美的第二任总司令威廉·豪将军前不久取得了夺取费城的胜利,手下的官兵们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为了尽早夺取纽约州的首府奥尔巴尼,威廉·豪手下的将领约翰·伯戈因孤军冒进,最终粮草断绝,被12万大陆军和殖民地民兵团团包围在了萨拉托加。

1777年10月17日,伯戈因率领剩下的5000余名英军向美军投降,史称“萨拉托加大捷”。这场成为战争转折点的战役使得独立战争战局大幅改观,并最终促使法国参战,改变了美国的命运。

4、《乔治·华盛顿将军辞职》

《乔治·华盛顿将军辞职》是美国艺术家约翰·特朗贝尔的一幅大型油画,1783年12月23日,乔治·华盛顿将军向联邦大会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的职务,随后在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马里兰州众议院开会。这幅画于1817年受委托创作,1822年开始创作,1824年完成。

5、《德·索托发现密西西比河》

《德 · 索托发现密西西比河》(Discovery of the Mississippi by De Soto)。德 · 索托,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探险家,他用了三年时间对今天美国东南部进行探险,所到地区位于今密西西比河以西。

6、《波卡虹泰丝受洗》

波卡·洪塔斯是波瓦坦最爱的一个女儿,波瓦坦是生活在弗吉尼亚州的印第安人的一位重要酋长。

1607年,一百多名英国殖民者远渡重洋,在乞沙比克海滩靠岸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插上了英国国旗,并以英王的名义将其命名为詹姆士镇。这里成为了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波瓦坦部落的许多人都排斥甚至痛恨这些与自己不同的陌生人,只有波卡·洪塔斯对这些新移民充满好奇和善意。

第一批英国殖民者因水土不服和难以度过寒冷的冬季,很快就死去大半,剩下的那些人靠波卡·洪塔斯送来的玉米得以幸存。

年仅12岁的波卡·洪塔斯来回奔波于她的父亲和殖民者之间,为了保护殖民者她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仍然无法避免双方因争夺土地而爆发的战斗。

1613年,波卡·洪塔斯被殖民者说服该信基督教,接受洗礼,并改名为蕾贝卡。1614年她嫁给了詹姆士镇的一位殖民者,并育有一子。1616年,她带着儿子跟随丈夫来到英国,由于体内没有对肺病的抗体,她身染重病再也没有回到故土,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

7、《哥伦布踏上新大陆》

1492年,哥伦布在得到西班牙国王的资助后,带领三艘船拔锚起航寻找抵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他们到达了一片新大陆,哥伦布认为该地是西印度群岛,便将岛上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他回到西班牙后,带回的发现新大陆的消息轰动了整个欧洲。欧洲各国纷纷派船队前往美洲建立殖民地,越来越多的殖民者涌入这片新大陆。

8、《欧洲移民初到北美新大陆》

1602年,一艘长27米,名为“五月花号”的捕鱼帆船载着102名英国人离开英国前往北美,他们中有许多是受到英国教会迫害的清教徒。

在经历了一多月的海上漂泊之后,他们终于看见北美大陆的海岸线,登陆前,他们决定制定一个在这片新土地上生活的秩序。

这是一份著名的公约——《五月花号公约》,船上每一个成年男子都签署了这份公约: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这份公约预示了美国民主政治的理念,奠定了北美英国殖民地诸州自治政府的基础。

如果你感到领导对你送礼后的态度有些冷淡,可能是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礼物的主题或价值可能没有被领导所接受或喜欢。

2 送礼的时间或场合可能不合适。

3 领导可能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没有足够的时间或精力来回应你的礼物。

4 领导可能对你的行为或意图有所误解或疑虑。

5 领导可能对你的工作表现或职业发展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因此对你的态度比较冷淡。

如果你想改善与领导的关系,建议你采取以下措施:

1 坦诚地与领导沟通,了解他们对你送礼的看法和反应,并解释你的意图和想法。

2 观察领导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了解他们的工作需求和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3 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展示你的价值和潜力。

4 尝试与领导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沟通,例如参加团队活动、共同参加培训或社交活动等。

5 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心态,不要过分在意领导的反应和评价,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总之,与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时间和努力。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与领导保持积极的沟通和联系,你可以逐渐改善与领导的关系,并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籍里科生于法国里昂,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随古典主义画家学画,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名作,并到意大利研究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因笔下的人体结构严谨,富有雕塑感,他曾被誉为“法国的米开朗琪罗”。使籍里科名留青史的是他取材自一起海难灾祸的油画《梅杜萨之筏》。

自由引导人民法国德拉克罗瓦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当月27—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市民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3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继而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图中那位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正在召唤群众前进的青年姑娘,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又是自由女神的象征。她旁边的少年鼓手正挥动着手枪,急速地向前奔跑。另一边头戴高帽的大学生正意志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他身后有两个工人挥舞着尖刀,表情刚毅,显示出愤怒的神色。在他们后面还有许多起义群众。前景右侧有两名政府军的士兵倒毙在地上,左侧躺着一位为自由而献身的起义者。一名受了重伤的青年工人正抬头仰望自由女神的三色旗,期待着自由的来临。他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如果仔细观赏,还可以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

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

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德拉克罗瓦只要拿起画笔,他的浪漫主义激情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发出巨大的叫啸。他画画就像狮子吞食猎物一样,一气呵成,所以人们把他叫做“浪漫主义的狮子”。

在表达感情的深度与力量方面,除去伦勃朗外,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在表达运动的激烈和气势方面,除鲁本斯外,很少人能达到他那样动人心弦的程度;在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的东西变成艺术形象上,除米开朗琪罗外,没有人具有他那样的才能。

德拉克罗瓦是法国人民的骄傲,他的大部分作品被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专为保存他的作品辟出好几间展室。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自由***民》、《但丁之舟》等。

干草车英国康斯坦布尔

康斯坦布尔,英国画家。1776年6月11日生于萨福克,1837年3月31日卒于伦敦。曾受业于皇家学院,深受风景画家J法林顿和JT干草车康斯坦布尔史密斯的影响。1805年制作祭坛画《基督赐福幼儿》。

成名作《干草车》轰动美术界,获当年巴黎沙龙金奖。这是一幅画面上充满阳光、充满温暖和生活气息的风景画,给青年画家很大影响。他的许多表现田园风光、描绘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摆脱了构图和色彩上的因袭规矩,摒弃了传统的棕色调子。他创造的用调色刀把未经调配的色块平铺在画布上,使湿润的画面产生无穷的闪烁着亮光的点子,被后人称之为“康斯坦布尔的雪白”。

代表作《山谷田庄》(藏于维多利亚博物馆)、《麦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布赖顿海滩》等,表现了他对光色的大胆探索,激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预示着印象主义画家对光、色的追求。

后人为纪念他,把巴黎圣马克大街一家餐厅的一个房间命名为“康斯坦布尔沙龙”,四周悬挂着他的作品,以供人参观。

拾穗者法国米勒

《拾穗者》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得具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的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中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米勒一生热衷于农民题材。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而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蒙特芳丹的回忆法柯罗蒙特芳丹的回忆柯罗生于巴黎卢浮宫与杜叶丽公园附近,在近80年的生涯里,留下达3000幅作品,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其中,风景画占大部分。“在我的生活中,只有一个梦寐以求的目的,这就是画风景。”他说,以寄于自然的坚强感情和不屈服于任何打击的忍耐力来追求自然,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最好不要从事画家这个职业。他终生热爱自然,主张走向大自然。

柯罗一生过着独身生活,艺术占据了他整个心田。而他在画坛的成名和荣耀,是靠着每年参展巴黎的秋季沙龙所获得的。在19世纪的法国绘画史上,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相继争辉,柯罗漫长的一生经历了所有的这些美术运动,但他均非开创这些流派的先锋人物。他受古典美术教育,曾是忠实的古典主义者。他热衷浪漫主义的自然观念,对自然的崇拜,使他成为诚挚的写实主义者。因此,批评家认为柯罗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他汇合了19世纪所有的主流,而为当时刚刚兴起的印象主义开辟了道路这一幅《孟特芳丹的回忆》,是柯罗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

孟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柯罗当年曾涉足那里,感受过那一片花园景色的美。这幅画就是艺术家对这一美景的回忆。

画面展开在湖边森林的一角,晨雾初散,清新的林地与湖面的水气构成一种温暖湿润的大自然感觉。右侧一棵巨树占去画面约3/5,对面一棵小枯树与它相呼应,加强了画面的平衡感。树枝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显得和谐而富有节奏。两树的中间显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和煦的阳光从树叶间散落到草地上,点醒了四处绽开的红色小花。一个穿红裙的妇女面朝着左侧的那棵小树,仰着头举起双手采摘着树干上的草蕈。

在整幅画上,这3个人物显得生意盎然。画家虽把他们都处理在一边,但却疏密有致。柯罗画风景,常常喜欢在前景画上几棵柔弱斜倚的树枝,来加重画面的抒情性。如这幅画中左侧的那棵小树,也属这种情况。你看那小树歪扭的姿势,显然是由于微风的长期吹拂所造成。它倾斜的枝干更显出婀娜多姿的舞蹈美,给整幅画平添了无限诗意。妇女的红裙与头巾是全景的最强音。细细品味此画,观者几乎可以听到细枝与树叶的瑟瑟声。

这种大自然的情趣绝不是梦幻却胜似梦幻。画家完全用暖色铺染画面,整个色调显得细声细语,没有激情,只有和谐。如果没有画家对自然美的强烈感受,是难以给人们留下这么多难忘的印象的。这是一幅理想的风景画,也是一幅真实的抒情画。热爱自然是画风景的首要条件。

柯罗十分热爱大自然,他曾说:艺术就是爱,当你画风景时,要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叫做色彩。这也就是现实。但这一切要服从于你的感情。这简短的几句话,也许正是柯罗的风景画的全部秘密所在。柯罗一生还未体验过渴求订件或拼命赶制的心情。他的后半生没有卖过一件作品。一旦下雨,他就安心等待天晴之后再去写生。他喜欢明朗的晴天。在他看来,写生之作只是为在画室里创作所作的素材准备。这说明,柯罗的风景画之魅力,不是由于他面对写生,而是他从生活中提炼出他所发现的美。

开国大典油画角落里的人物是沈钧儒。

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汉族,浙江嘉兴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等职。

《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于1953年完成的著名油画,描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为董希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11位领导入画,他们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和两位副总理董必武、郭沫若,共计11人。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看他缺什么,精神的,物质的,保健的,娱乐的…… "这个回答思路是很好呀!

当然首先考虑他本人的喜好,如果这个人很不喜欢运动(就像我的领导),你送他健身卡,有可能还不如送他保健品、普洱茶(因为近年来普洱茶被热炒,外行也知道普洱是什么了)之类好哈。

送金条之类的,假如他不是特别好这口,送金条就有点“那个”的味道了,于己于人都不是上选之策。

西服的主意本身不错,就是不知道能合体否?

嗯,50岁左右,他家里的孩子是在念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快结婚了?念大学的可以送他孩子笔记本电脑,毕业了工作了选择就更多了,快结婚了就更是随便选哈~~~~这个送礼法比较含蓄,他也不会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