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认为这些国家的家长对孩子最大照顾不同的区别就是管理的方式不同。首先美国妈妈和日本妈妈差不多有相同之处,他们对于孩子的管理方式是教育孩子到了成年之后,就由孩子自主做各种决定,妈妈会提供一些意见,去给孩子参考,包括孩子以后找工作或者是学习都要
我认为这些国家的家长对孩子最大照顾不同的区别就是管理的方式不同。
首先美国妈妈和日本妈妈差不多有相同之处,他们对于孩子的管理方式是教育孩子到了成年之后,就由孩子自主做各种决定,妈妈会提供一些意见,去给孩子参考,包括孩子以后找工作或者是学习都要独立去完成,也就是说美国和日本的妈妈对于孩子的独立能力的教育方式和我们是不同的,他们很早就对孩子放手,任由孩子自我成长,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在以后社会的身份独自生活的能力非常的强,教育方式也有缺点,就是他们之间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非常的冷漠,给人感觉亲人之间非常的冷淡,这种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
韩国的妈妈跟中国的妈妈有点类似,但是还是有所不同的,韩国的妈妈会对孩子细心照料,一直到孩子成人,结婚之后,他们都会陪在孩子的身边,指导孩子的各种生活问题。
最后说说中国妈妈,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是从小陪孩子成长,一直伴随,有可能是一生,因为在中国大部分的家庭有可能都会老人和年轻的夫妇都住在一起,这样就会造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伴随是永生的,还有中国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有时候有很多的错误地方,就是溺爱,人有孩子性格发展,造成孩子以后会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和不好的习惯,优点就是中国原生态家庭的感情相处非常的好,非常的融洽,给人非常强烈的亲和力,这种感觉会让老人与孩子感觉到幸福。
以上就是美国,中国,韩国,日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说不同的地方优点缺点,都在其中。
文文和嘉嘉是同年同月但是不同日生的小伙伴,两个孩子的妈妈妈也在同一个单位。文文平时由奶奶看着,嘉嘉则与保姆在一起。嘉嘉2岁时,妈妈就把宝宝送到了幼儿园。文文的奶奶不同意,说孩子那么小到幼儿园又哭又闹的,简直是遭罪。文文的妈妈翻翻书,看见有专家建议孩子3岁以后去幼儿园适应得更快一些,于是就同意了奶奶的意见。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文文和嘉嘉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嘉嘉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要强一些,以至有的人问:“这孩子(指嘉嘉)比她(指文文)大一岁吧?”文文的妈妈听了以后心里可酸了,其实她也知道嘉嘉上幼儿园以后确实进步很大,自己的宝宝显得弱一些,但就是禁不起别人这么一说。她有点后悔:文文还能赶上嘉嘉吗?是不是当初应该把她送到幼儿园?可小孩子在家里得到了更多的关爱,难道对她的发展就没有更多的好处吗?
点评:
3岁前的宝宝个别差异性很大,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差异也很大,而且幼儿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所以很难一刀切地说3岁前的宝宝该上幼儿园,还是不该上幼儿园。
从心理发育的正常速度来说,2岁以后的宝宝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能够忍受与依恋对象(主要是妈妈)在一段时间内的分离,逐渐习惯与小伙伴和老师相处,所以2岁的宝宝是可以适应日托幼儿园的。
但是刚刚2岁的宝宝在生活自理能力上还较弱,与依恋对象的暂时分离的心理压力也较大,因而新入园的2岁宝宝分离焦虑程度要强烈一些,时间也长一些。
因此,建议宝宝在2岁半到3岁之间入园较为合适,这时,宝宝在生理、生活和心理上成长相对要成熟一些。
建议:
在家带宝宝,考虑要周全
如果家里有人照看宝宝而选择家庭教育,暂时放弃幼儿园教育,请周全考虑下列因素,帮助宝宝在家里也有较好的发展:
·主要看护者比较重视早期教育,有比较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带宝宝走出家庭,与大自然亲近; ·有一个比较适宜的群体,使宝宝能与同龄伙伴交往; ·夫妻感情融洽、家庭气氛和睦; ·管理宝宝比较有经验,既给宝宝安全和自由,又让宝宝有规则意识。
送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
如果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家庭还要进一步做好家园共育,才能保证宝宝进步得更快。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集体教育和制度化生活,后者是个性教育和随意性生活。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来说,两者都是有必要的。宝宝在这两个环境中都会习得一些优点,也会习得一些缺点,两者都不是绝对的“净土”和“圣地”。因此,宝宝从幼儿园带回家庭的不适宜行为父母要帮助克服,从家庭带到幼儿园的不适宜行为也要帮助孩子克服,因为宝宝在不同的环境要遵循不同的“游戏规则”。当然,宝宝在幼儿园获得的一些好行为和好习惯,父母要尽力配合,让他在家庭继续得到练习和巩固。
国外低龄入园情况
美国:在美国因妈妈产假短,很多妈妈都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宝宝送入幼儿园日托,甚至全托。美国一些私立幼儿园接受的宝宝年龄也越来越小,最小进幼儿园的孩子只有3-4个月。美国对招收低龄宝宝的幼儿园的规格会有严格限制,包括教师与孩子的比例、每个班孩子人数、园内设施等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法律都有明文规定。
加拿大:加拿大社会福利比较好,很多妈妈都可以不为工作发愁。因此,她们大都会考虑多带宝宝一些时间,不会过于急着将宝宝送入幼儿园。一般来讲,都要等孩子到2岁左右才考虑送进幼儿园。
瑞典:在瑞典,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一直得到强调,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几乎所有家庭中父母都工作,夫妇双方有16个月的育儿休假,孩子1岁多以后便将其送到幼儿园,让孩子在集体中成长。在瑞典,人们都对这种培养子女的方式非常放心。
新西兰:新西兰公立幼儿园一般都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一些私立幼儿园会招收3个月以上的婴儿。新西兰崇尚让孩子自然发展,因此幼儿园不会教孩子东西,只是让他们随便玩耍。老师也不会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甚至连3岁半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入厕,他们也会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
日本:日本父母工作压力非常大,双职工比较多,因此很多家庭都会很早就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幼儿园招收的最小的孩子可以小到3个月。
这两天妈妈群里都炸开了!都在讨论婴儿食品重金属超标的话题。连我给牛牛买的“禧贝”和“地球最好”都中枪了。估计很多妈妈都被铺天盖地的新闻吓坏了。
感觉现在的媒体真的是,除了制造恐慌,不会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身作为“妈妈群体”就已经够焦虑的了。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食品安全问题!
这两天我查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个事情2年前就报出来过了。又是一则“炒冷饭”事件?
2月4日,美国众议员监督小组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婴儿食品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多家婴儿食品公司重金属严重超标。
调查名单如下:
禧贝
雀巢嘉宝
金宝汤
地球最好
沃尔玛双亲之选
斯普劳特
比纳
这7个品牌的婴儿食品中砷、铅、镉、汞等金属元素严重超标。主要存在于这些品牌的米粉、果泥和泡芙中。
很多妈妈就会说,那既然这些品牌的食品重金属超标我们不吃不就好了?有些妈妈就觉得说,幸亏我没给宝宝吃过以上这些品牌。其实这些都是不理性的声音。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绕不开的问题,不过呢,妈妈们也没必要过分恐慌。
而且,因为行业在制定标准时考虑米粉是婴儿早期的主要辅食之一。因此,摄入量(摄入量/体重)相对成人的比例要高很多。而婴幼儿早期又是神经系统、大脑等发育的关键时期,更容易受到有毒金属的影响。所以相对来说标准更加严苛。
由于各个国家对婴儿食品的标准不一样,文件中的数据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我们能做的就是能少摄入就少摄入。 根据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大家可以参考下:
重金属超标主要是指砷、铅、镉、汞这四种有害金属。在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那么既然重金属超标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把伤害降到最低?
1、尝试多种类谷物
家长选择米粉无非两种原因:
但是由于大米米粉中无机砷含量过高,最好的做法是给宝宝尝试多种类的谷物。
米粉的原料不止是大米, 相对来说大米成分的米粉比其他谷物原料制成的米粉砷含量都要高很多。 大米原料的米粉因为其低致敏性,在市面上最受欢迎。如果不是宝宝食物过敏,建议尝试各类谷物为原料制成的
2、减少米粉摄入量
牛牛从6个月开始吃米粉到8个月后就没再吃米粉了。总共吃了1罐禧贝、1罐地球最好。我经常跟爸妈说的就是米粉不要囤太多,一方面是宝宝吃不了这么多,另一方面就是万一宝宝不爱吃。
米粉他只是一个过渡,不是宝宝的主食。 从6个月开始除了吃米粉还有各种菜泥。第七个月开始除了米粉还可以煮些粥等。第八个月开始能吃的食物种类也多,宝宝的咀嚼能力提升,米粉就不是必需品了
3、多换品牌和种类
问题奶粉、问题面霜、有毒米粉,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因为长期食用或使用导致的,我经常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既然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我们绕不开的问题,空气质量、环境问题等都是长期客观存在的事实。
我们只能在平时在选购的时候多换品牌吃,多换食物的种类。换品牌的时候看下产地,别只选一个地方的。
4、少吃包装零食
除了奶和辅食以外,小月龄的宝宝本身胃容量就小,没必要吃太多零食。像我的话只有带宝宝外出,赶不及做饭的时候会少量给一点垫垫胃。出牙阶段的磨牙饼干也可以用香蕉、牛油果、黄瓜等水果来替代
而且包装零食除了重金属的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糖和纳含量超标。很多食物说是无添加,其实糖含量也是不低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嘉宝的一些零食口味明显偏重。
糖和钠过量的危害:
5、吃新鲜水果、少吃果泥、果汁
各种研究报告发现,很多品牌的果汁中砷和铅的含量超标。小月龄的时候可以自制新鲜果泥,8个月后可以水果切成小块当手指食物,1岁后可以吃完整的水果
6、吃高蛋白食物
鸡蛋牛奶(配方奶)等,与金属离子形成沉淀排出。
钙、锌、铁可抑制铅的吸收,增加排出。降低血铅水平。
苹果、柑橘类水果、干豆、菌藻、南瓜等,可以帮助汞的排出。
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丰富食物多样性”,那些已经吃了的妈妈们也不用过于恐慌,从现在开始改变饮食习惯。那些过量吃了米粉和零食的宝宝最大的问题不是重金属中毒,而是营养不良的问题。
刀锋战士3
70分加入收藏
主演:韦斯利·斯奈普斯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多米尼克·珀塞尔杰西卡·贝尔
导演:大卫·S·高耶
类型:恐怖动作惊悚悬疑
看点:功夫励志吓人吸血鬼
时长:112分钟
年代:2004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世界语
别名:刀锋战士:三位一体 幽灵刺客III 终极尸杀
简介
引言
Mia妈妈在赴美生子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美式教育,今后会尝试推送一些同样钻研美式教育的公众号文章,这些公众号都是美国名校毕业的学霸父母运营,分享一些有价值的教育理念。
下文转载自公众号:
美式学习零距离 ( ID:meishixuexi )
兰兰妈是我眼中的学霸妈妈,现居美国。她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双料硕士,搞过风投,做过记者,同时常年混迹教育圈。
国内二胎政策完全放开后,朋友们见面的问候语都改成了“你还生老二吗?” 有些朋友趁热打铁,追生了老二;而有的则感慨,“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养一个都管不过来,哪里还有精力生老二啊?”
兰兰妈也是一个两娃妈,在当了两娃妈之后,我才越来越觉得,生孩子不难,养孩子却不易,要养好两个孩子可真就是难上加难了。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问我,生了老二以后有什么变化?我只能回答她们“累并快乐着。”
美国没有计划生育政策,身边很多美国朋友大多都有两个甚至三个孩子。我的好朋友Susan就是一个三个孩子的妈妈。我曾经在生了二宝以后向她感叹,两娃已经让我精疲力尽了,你怎么还有勇气生老三啊?
她半开玩笑的对我说,“生三个才是为人类的人口正增长做出贡献啊。。。”我一边打趣她太有“人类使命感”,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佩服她在没有老人帮忙的情况下,能够把三个孩子都养育得那么好。 Susan不仅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还有一份全职的工作,先生是律师,工作也非常的忙碌。但是每次看到她和她的孩子们的时候,我不仅感慨,她真是个超人妈妈!
她的“超能量”不仅来自她有一套科学的育儿方法,更来自于她可以适当的借助“外力”来让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
和Susan认识很多年了,我常常邀请她和她三个孩子到家里做客。三个孩子都很有礼貌,进门会自己把鞋子脱掉放在门口,并且会向大人问好。在要玩我儿子玩具的时候,会先征求我儿子或是我的同意“请问我可以玩这个玩具吗?”当我拿出好吃的给他们,会很有礼貌的说“谢谢”。而且最让我吃惊的是每次在快要离开之前,三个孩子都会非常自觉地把玩过的所有玩具都整理好,物归原处。
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神奇的方式让Susan能够轻松搞定三娃呢?
1培养独立性
最小的Tom 第一次到我们家时还不到2岁,Susan说他最近在学着自己穿鞋子。 看着他有点笨拙的动作,我几次都想上前去帮忙,这也就是顺手的事儿。但是都被Susan制止了“他可以的,让他自己来。”但是Susan不是完全在旁边袖手旁观,而是一边鼓励的说“不要着急,妈妈教过你的,先分清楚哪一只是左脚、哪一只是右脚,一步一步来,相信你可以自己穿上鞋子的。昨天在Michelle阿姨家你不是也是自己穿的鞋子吗?”
在尝试了三次之后,小Tom终于自己把鞋子穿好了,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于是Susan高高的举起右手“Yeah, you did it, give me five(你看你做到了啊,我们来击个掌吧)。”
美国家庭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需要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校服,起来自己叠好自己的床铺,收拾好自己的玩具。
正是这样,两个孩子也好,三个孩子也罢,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然而然就为妈妈节约了很多的时间。
2 孩子的问题孩子自己解决
Susan的三个孩子来我们家,常常会同时对一个玩具感兴趣。孩子之前也会有一些争执,但是Susan从来不充当调解员的角色,每次都很淡定至若的继续和我聊天。孩子们似乎也不会来找妈妈告状,而是遇到事情统统自己解决。我很好奇的问Susan,你是怎么做到的?她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孩子之间的事情,让孩子自己解决。”
我细心观察,通常大姐 Lily会是那个制定规则的人。比如三个孩子都要看Ipad,但是Ipad只有一个。于是Lily提出来,每人看15分钟,然后轮流。老二Michael提出意见,15分钟太长了,每人5分钟,于是三个孩子最后协商出来的结果是每人10分钟。三个孩子在拿到Ipad之后,会自觉地调好倒计时闹钟,时间一到,立即拿给下一个人。
美国教育非常强调“分享和轮流”,在学校如果两个孩子对同一个玩具感兴趣,老师也会强调轮流玩。不会出现一个玩具一直被某一个孩子霸占的情况。
养成了这种“轮流坐庄”的好习惯,就算家里再多孩子,也会自然、公平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玩具,也就不需要妈妈插手操心因为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家庭矛盾了。
3 父亲角色的参与
Susan有时会在周日主动约我一起下午茶或是逛街。我会很吃惊的问她,那你的三个孩子谁照看啊?她会反而觉得我大惊小怪,Jack啊(Susan的先生,三个孩子们的爸爸)。我说,“Jack可是大律师啊,那么忙,周日有时间照顾三个孩子吗?”Susan只是淡淡的说,“他是孩子们的父亲,无论再忙,父亲的角色是任何工作都不能取代的。”所以通常他们家周末两天,周六她照顾孩子们,周日是父子日,Susan的先生Jack可以带孩子们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
我们有时逛街一时兴起会多聊会,我总是担心的问,“Jack搞得定三个孩子吗?你需要提前回家去看看吗?”Susan总是坚定的对我说“我不要插手,我需要有我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有一次周六Susan很兴奋的给我打电话,“今天我们一起吃晚饭吧,Jack要带孩子们去露营。”我说“哇,露营?他自己带三个孩子吗?我简直不敢相信,他可以搞的定吗?”Susan说,这是他的朋友们组织的一次只有父亲参与的露营活动,也就是说整个活动只有爸爸参与,妈妈们可以好好地享受一晚上难得的独处时光。
虽然过后我问Jack,“听说你自己带三个孩子露营去了,真厉害!没发生什么状况吧?”Jack一脸骄傲的说“其实我一开始也有点打退堂鼓,因为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带三个娃去外面露营的经历。但是我后来发现,这简直妙极了!孩子们虽然一开始有点想妈妈,但是在我们四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们原来如此的需要我。我们三个人挤在一个帐篷里,我给他们讲故事,这种体验简直美妙极了!”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国内曾经有一段时间很火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做妈妈的,总是担心爸爸们不能照顾好孩子,但是其实爸爸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让父亲更多的参与孩子的成长,不仅可以让妈妈们有一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对父亲和孩子们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4 抓大放小,他们养孩子真的很糙
我常常在我的Facebook(脸谱)上看到Susan发的一些孩子们的照片,很多时候是这样的。
我想大多数妈妈们看到这些照片,内心是奔溃的吧。是的,美国人带孩子真的很糙!
在国内的时候,在我家小区里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哎呀,地上很脏啊,不要坐在地上。”;“地上很凉啊,你这样会感冒的”。
在美国,孩子们常常光着脚丫子到处走,甚至整个人都在泥浆里打滚。Susan就曾经发给我过一张她的孩子在玩泥浆的照片,老实说,我看到这张照的第一反应是“这太夸张了吧,回去怎么洗啊。” 但是Susan很兴奋的和我说,孩子们玩得真是太开心了。
但是细细观察,其实Susan并不是完全没有原则的让孩子们瞎玩。她曾经这样对我说过“养孩子嘛,一定要抓大放小。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坚持,比如安全问题,在停车场里绝对不能疯跑,绝对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等等。但是在没有原则性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孩子就该释放出他们的天性。脏一点、饿一点都没有关系,就让他们随心所欲的玩耍吧。”
国内人人都在讨论“二胎”放开的今天, 每个家庭的财力、物力、人力、精力都各不相同,我想生不生二胎都应该是一个家庭夫妻双方共同的决定。
但是无论生几个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让父亲更多的参与家庭教育,该放手的时候学会放手,无论对于母亲,对于孩子,还是整个家庭, 都是非常有益处的。
华南赴美生子专家 微信公众号静候美宝ID:usa_bb
美国市场上占90%份额的是美赞臣(Enfamil)和雅培(Similac),他们平分了美国的市场。
所以美国的妈妈要么给宝宝喝美赞臣,要么喝雅培。不过如果宝宝三岁了,只能喝美赞臣的二段Enfagrow(适用于10-36个月婴儿),雅培二段只能勉强喝喝(适用于9-24个月的婴儿)。再往后没有奶粉产品了,都是喝鲜牛奶。Walmart,
Target等大超市里面到处可见到Enfamil和Similac的奶粉,不过现在Similac召回之后的二段奶粉还没有上市,所以只有Enfamil的Enfagrow可以选择。
国内的奶粉都是加香精和糖的,而美国的奶粉都是原味的。美赞臣的奶粉会有点豆腥味,雅培的奶粉则味道比较淡,可惜现在二段没有上市。至于说什么美国奶粉不适合亚洲人就是瞎扯了,美国这么多的亚洲宝宝喝的全是美国奶粉,都一样健健康康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详细资料大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