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陆志强,男,汉族,1965年1月生,广东广州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加入中国***,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政法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行政全面工作。198009--
陆志强,男,汉族,1965年1月生,广东广州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加入中国***,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政法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198009--198308广州市师范学校学习。198308--198906广州市东山区东风东路小学教师。198906--199107广州市东山区教育局团委副书记。199107--199302共青团广州市东山区委副书记。199302--199507共青团广州市东山区委副书记,华南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云南省瑞丽市星火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星火木地板厂厂长(挂职)。199507--199706广州市东山区芳草工商联合公司经理。199706--199806广州市东山区芳草街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199806--200011广州市东山区大塘街党委书记(其间:199709-200007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函授学院97级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011--200302广州市东山区大塘街党工委书记(其间:200009-200212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函授学院2000级政法专业学习)。200302—200812 广州市天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812- 200910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200910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杨韬,男,汉族,1963年6月生,湖南平江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7月加入中国***,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山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组织人事处。
198009-198407 广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化学专业学习。198407-198707广州师范学院化工学系学生辅导员、教师、团总支书记。198707-199403广州市第二轻工业局团委干事、团委副书记、书记。199403-199602共青团广州市委联络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秘书长。199602-200110 共青团广州市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200110-200307广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200307-200702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200702-201109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局长。201109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党委书记。
刘宛子,男,汉族,1957年9月生,广东阳春人。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党委副书记。负责党建、计生、老干、统战、维稳、外事、安保、群团、扶贫工作。分管机关党委、文化工会、团委、妇委会。
197512—197810 乐昌县贮木场任木材检验员。197810—198207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学习。198207—198407 广州市第五中学任语文教师。198407—198602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宣传处任干事。198602—199012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副科级干部。199012—199302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宣传处主任科员。199302—199810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文明办副主任。199810—200108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副主任(正处级)。200108—200403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正处级)。200403—200807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200807—200911 广州市文化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911—201012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纪委书记。2010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党委副书记。
陈春盛,男,汉族,1961年8月生,广东汕头市澄海区人。1981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委员,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负责计划财务、社会文化、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分管计划财务处、社会文化处。
197909--198109 广州航务工程学校船舶机电专业学生198109--198309交通部四航局船厂政工办宣传干事、秘书。198309--198409交通部四航局船舶公司宣传科干事。198409--198808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本科班学习。198808--199706交通部四航局船舶公司办公室主任、副经理。199706--199904市政协办公厅行政处、接待处副处长。199904--200008市政协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其间:199909--200207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学专业学习)。200008--200208市政协办公厅秘书处、信息信访处处长,兼任广州市政协诗书画室主任。200208--200304市政协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0304—200804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200804—200912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张润华,男,汉族,1960年8月生,浙江宁波人。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9月加入中国***,中共中央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一级演员,广东省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广东省第九届党代会代表。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兼任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负责市“文管办”及“扫黄打非”办工作、演出、**(城市院线)、文化娱乐场所、网吧管理。分管文化市场处、执法监督处、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
197208—198408广州歌舞团学员、演员。198409—198607北京舞蹈学院学生。198607—198801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队副队长(借调)。198802—199509广州市歌舞团舞蹈队队长、团长助理、副团长。199510—200307广州歌舞团团长。200307—200409广州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其间2000年9月至2002年12月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习)。200409—200912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梁正祥,男,汉族,1954年6月生,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人,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74年6月加入中国***。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负责政策法规、新闻出版、宣教、创文等工作。分管政策法规处、新闻出版处、宣传教育处。
197208---197909市五十二中学工人、政工组副组长、任课教师。197909---198107市教师进修学院脱产学习(中文专业)。198107---198309市七十八中学语文教师。198309—198507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理论师资班哲学专业本科脱产学习)。198507---198807市委讲师团讲师。198807---200103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正科级干部、副处级调研员、副主任(正处级)。200103---200601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200601—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任天华,男,汉族,1959年6月生,山东武城人,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91年3月加入中国***。中山大学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负责广播电视、农村**放映工程、科技发展、网络安全等工作。分管广播电视处、科技网络处、广播电视监测中心。
198308-198704 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室干部。198705-199005广州电视台总编辑室干部。199005-199605广州电视台总编辑室副主任。199505-199703 广州电视台国际部副主任。199703-200108 广州市广播电视局编播业务处处长。200108-200406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广播电视处处长。200406-20073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事业科技处处长。20073-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其间20074-201106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播电视与媒体服务部副部长)。
张友泉,男,汉族,1953年12月生,江苏启东人,1975年6月加入中国***,1972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已调任市创建办常务副主任,暂不安排具体分工。
197212-200407 历任海军某部战士、正排职会计、副连职干事、正连职干事、副营职干事、政治教导员、保卫科科长、保卫处处长、政治部主任(副师级)、后勤部政治委员(期间,1995年12月中山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大专毕业,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中央党校函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200206就读华中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硕士)。200407-200507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稽查队队长。200507-200806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执法监督处处长。200806-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赵冀韬,男,汉族,1971年11月生,河南新郑人,1988年6月参加工作,1999年1月加入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专业毕业,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负责文物保护、文物普查、考古、博物馆、纪念馆及文化产业发展等工作。分管文物处、博物馆处、文化产业处。
198509-198806 河南**技术学校图书管理专业学习。198806-199609 河南教育学院图书管理助理馆员。(其间:198809-199107 河南电大中文专业大专学习;199309-199607河南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习)199609-199906 郑州大学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全日制脱产)。199906-200009 郑州大学法学院讲师。200009-200307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其间:200009-20030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讲师)200309-200604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副区长(副处级)(其间:200307-200609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方向博士后。)200604-200811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处)。200811- 200912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练怡,女,汉族,1955年12月生,广东广州人, 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79年6月加入中国***,中共中央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市纪委派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纪检组组长、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负责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纪检、监察、审计、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分管监察室。
197311—197411广东花县当知青。197411—197607 广州造纸厂技工学校读书。197609—198407 广州造纸厂技工学校任教。198409—198607广州师范学院干部专修科学习中文专业(全脱产)。198608-198609 广州造纸厂党委办公室科员。198610—200009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级、正科级 、副处级调研员。200009—200410 广州市文化局任组织部副部长、纪委办公室监察室副主任 (其中:2000-2003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200410-200507广州市文化局专职纪委副书记。200507-201007广州市文化局纪委专职副书记、纪委办公室监察室主任、保卫处处长。201007-201012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监察室主任。201012-201109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201109至今市纪委派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纪检组组长、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黄南冰,男,汉族,1962年4月生,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国***,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总工程师、党委委员。负责文化艺术、文艺对外交流、艺术院团管理及大中型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分管艺术处。
197909—198307广州师范学院历史系读书。198307--198611广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工作。198611--1995-09共青团广州市委工作 主任、学校部长、少工委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常委、组织部长、秘书长。199509—199609广州少年宫党支部书记。199609—200812 广州少年宫主任、党支部书记。200812—200911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志愿者部副部长。200911—201101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庆典和文化活动部副部长。201101至今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总工程师、党委委员。
周宪华,男,汉族,1954年9月生,广东汕头市潮阳区人,1972年10月参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国***。西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巡视员,负责印刷、复制、发行及著作权保护及版权示范城市申报工作。分管印刷发行处、版权处。
197212-198310 广州食品厂、荔湾华林工业公司工人198310-198703 深圳电视台工作人员、记者。1987.03-1989.08 广州电视台记者、新闻部工商组组长(期间获记者中级职称;参加中央电视台编辑培训班)198908-199303 广州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其间8909-9107 广州师范学院新闻出版专业学习)。199303-199405 广州电视台人事部主任。199405-199503 广州人民电视台台长助理。199503-199902 广州人民电台副台长、党委委员(期间:199604-19980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大众传播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 。199902-200107 广州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107-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广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其间:200708-201103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习)。200912至今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巡视员。
李建英,女,汉族,1954年5月生,广东梅州兴宁人,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74年11月加入中国***,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分管信息中心,协助陈春盛副局长负责社会文化工作。
197207-198502 广州市燃料公司工人、车间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指导员、宣传科长、团委书记。198502-199302广州市燃料总公司宣传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199302-199405 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办公室副主任。199405-200108 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办公室主任兼政治处处长。200108-200406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纪监察室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 (其间200308-200512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广东分院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习)。200406-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巡视员。 200912至今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
王丽贞,女,汉族,1955年7月生,福建晋江人,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11月加入中国***。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国际政治经济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分管办公室。
197208-197512 广州市曙光**院组织宣传员。197512-198509 广州市演出公司办公室、政治处、组织科科员、团委副书记。198509-198707 广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干部专修班学员。198707-199405 广州市文化局宣传部、办公室、组织部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199405-199608 广州市文化局组织部副部长。199608-199712 市委宣传部干部处副处长(挂职)。199712-200108 广州市文化局宣传部部长。200108-200412 广州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200412-200801 广州市文化局组织人事处处长。200801-200912 广州市文化局副巡视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
李永祥,男,汉族,1954年10月生,广东鹤山人,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广州教育学院政治系毕业,大专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分管机关服务中心,协助黄南冰总工程师负责大中型文化设施建设工作。
197208--197303广州市85中任辅导员。197303-197408广州市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7408--197808广州市第30中学教师。197808-198109广州市第105中学教师。198109--198802广州市第11中学教师。(其间1981年7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教育学院政治专业业余学习)198802-198903广州市新闻出版局科员。198903-199101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副主任科员。199101-199104广州市新闻出版局主任科员。199104-199612广州市新闻出版局版权管理处副处长。199612-200108广州市新闻出版局版权法规处处长。200108-200401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出版物市场处处长。200401-200901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200901-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巡视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
徐彬,男,汉族,1956年4月生,山东荣城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 978年8月加入中国***。南京政治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协助陈春盛副局长、黄南冰总工程师负责大型文化活动项目工作。
197212—198506 历任武汉军区某通信总站学员、报务员、司务长、副连职干事。198506—198611历任广州军区某通信总站政治处宣传股正连职干事、股长(其间198507-198706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198611—199403 历任广州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宣传处副营职、正营职干事、副团职干事。199403--199811 广州军区某通信器材仓库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正团)。199811--200103 广州市文化局文化处副处长(其间199809-200206 南京政治学院经济管理本科学习)。200103--200410 广州市文化局文化处处长。200410--201007广州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201007--20110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处处长。201104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
送酒吧,领导一般经济精神上对物质的品质要求比较高,像泸州老窖推出了新品系“国窖1573爱我中华”的三款白酒,就是满足这有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广州啊,都是有钱人,所以不要说不舍得花钱送,舍不得孩子套不着人啊。
截至2019年,广州市辖11个区,分别是: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浦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南沙区。
广州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
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广州市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划归广东省领导,为省辖市。
解放初期,广州市划分为28个区,其中城区20个(逢源、黄沙、西禅、长寿、沙面、陈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东堤、汉民、前鉴、大东、东山、洪德、蒙圣、海幢)、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
1950年调整行政区划设置,把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其中城区8个(长寿、河南、惠福、永汉、太平、越秀、大东、荔湾)、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
1951年10月,把郊区7个调整为4个(白云、芳村、西村、新滘)。
1952年9月,把原来8个城区合并为5个(东区、中区、西区、北区、河南区),仍保留珠江区。
1953年5月,西村区撤销并入白云区。同年6月,黄埔区成立。
1956年6月,黄埔、白云、新滘3个区合并为广州市郊区。1958年12月,撤销珠江区,同年撤销广州市郊区;原属郊区的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4个公社与花县合并设立广北县,划归广州市;原广州市郊区的三元里、鹤洞、江村、石井、沙河、新滘、黄埔、萝岗8个公社设立广州市近郊区。
1959年3月,撤销广北县,把花县划回佛山地区;恢复广州市郊区,原从广州市郊区划出的4个公社划回广州市郊区;撤销广州市近郊区。1960年4月,从佛山地区划出花县、从化县归属广州市。同年8月,撤销中区、郊区,设立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4个城区和黄埔区、芳村区、江村区3个郊区。
1961年,原属韶关地区的佛冈县划归广州市(1963年又划归韶关地区管辖)。
1962年5月,将黄埔区、芳村区、江村区3个郊区合并为1个郊区。
1973年,重新从郊区划出部分区域再设黄埔区。
1975年,把原属佛山地区的番禺县、惠阳地区的增城县和龙门县、韶关地区的新丰县划归广州市。
1983年,把韶关地区的清远县、佛冈县划归广州市。
1985年1月,从广州市郊区划出部分区域,设置天河区、芳村区。
1987年1月,把广州市郊区改称为白云区。
1988年,广州市行政区划作出较大调整,1月7日,把龙门县划归惠州市管辖,新丰县划归韶关市管辖,清远县和佛冈县划归清远市管辖。
1992年5月,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
1993年6月,撤销花县,设立花都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同年12月,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
1994年3月,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县级),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由广州市代管。
2000年5月,分别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县级),设立番禺区和花都区。
2005年4月,撤销东山区、芳村区,设立广州市南沙区、萝岗区。
2012年9月,番禺区的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划归广州市南沙区管辖。
2014年1月,撤销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黄埔区;撤销县级从化市,设立广州市从化区;撤销县级增城市,设立广州市增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共11个区。
清顺治三年(1646),朱元璋后代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史称“南明”政权,仅存在40天。
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市政厅成立,下设公安、公用、财政、卫生、教育、工务等6个局。
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
1945年9月16日,侵粤日军在中山纪念堂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日本第21军司令官田中久一和中国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分别签字。广州宣告光复。
1949年10月14日18时,解放军占领广州各重要机关,歼灭国民党残敌2000多人,解放广州的战斗胜利结束。解放军在府前路市政府大楼前台举行了隆重的进城阅兵式。
广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域
越秀区公安分局领导分工安排表
分局领导
分管工作
蔡巍局长
负责全面工作,分管指挥中心、人口管理大队(辅警办)
张文扬政委
负责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分管政工办公室、团委
骆镜清纪委书记
负责审计、纪检监督、督察工作,分管纪委、监督室工作
杜启雄副局长
负责经济案件、毒品案件侦查和警务保障,分管经侦、禁毒大队、警务保障室、综合保障中心
杨伟文副局长
负责交通、消防,分管交通管理大队、防火监督大队
石伟强副局长
负责刑事案件侦查、预审、情报技术及警情研判、网络监管、监所管理,分管刑警、预审大队、综合作战室、看守所、拘留所
郭华副局长
负责流花地区各项工作、视频建设、宣传和执法监督,分管法制室、巡逻警察大队、泰安公司,协助管理指挥中心
王幼君主任
负责协助开展队伍管理工作
李辉委员
协助管理人口管理大队(辅警办),以及基层基础和社会面防控,负责警情督导、案件侦查规范
于文龙主任
负责指挥中心工作,协助蔡魏局局长开展工作
谢启泉调研员
负责国内安全保卫、维稳、反恐、警保卫、治安工作、食品药品案件侦查,分管国保、治安、特勤大队、食药侦大队、区保安公司
鄂连真调研员
协助石伟强副局长开展工作
中共广州市委特派员旧址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广州市委(特派员)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原维新路)维新横路6号2楼,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广州市委的秘密机关。
为了统一领导在抗日战争中从不同的游击区派回广州的中共党员和原在广州开展地下斗争的各系统党的组织,1945年7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中共广州市工委。10月,市工委正式成立,由陈能兴负责。市工委成立后,即联络沦陷时期在广州进行地下工作的党员,接收各游击区派到广州的中共党员的组织关系,恢复各级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投身和平--。
1946年1月底,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撤销中共广州市工委,2月成立中共广州市委员会,黄松坚任市委书记。市委成立后,仍以恢复组织、站稳脚跟、开展群众工作、准备组织斗争为主要任务。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为加强对广州的统治,国民党反动当局企图全力消灭广州及郊县的中共力量,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治安的措施,阴谋将广州的革命力量“斩尽杀绝”。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坚持贯彻中共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白区工作方针,为保存力量,坚持斗争,大量撤退已经暴露身份的党员到香港和农村,改变组织机构和领导方法,撤销中共广州市委员会,改设广州特派员,全部改为单线秘密联系,并租赁维新横路6号2楼为秘密办公地点。由钟明任广州总特派员(1948年8月,钟明担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城市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组织调他回香港负责筹备接应南下大军解放广州的工作,但仍兼广州特派员。他不在广州时,由陈翔南联系各大线头解决有关问题),陈翔南任-特派员,余美庆任-特派员,李国霖任机关职员、中小学教师特派员。特派员直属中共广东区委城市工作委员会领导。
1946年7月,钟明到任后即和广州党组织的同志研究了如何执行上级指示问题,认为当前首先要千方百计粉碎敌人对革命力量“杀尽灭绝”的计划,使组织免受破坏,要站稳脚跟,长期坚持,深入群众,积蓄力量。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以确保组织的绝对隐蔽和安全,然后开展斗争。第一项措施是继续布置暴露了身份的党员撤退。第二项措施是改变原有的组织形式,撤销原有的总支、支部和小组,代之以各条不同系统的线,各线下面采取单线联系、纵深配备的形式。第三项措施是通过学习和思想总结进行自我教育,将留下的同志再一次审查,并加强形势、革命理想、为人民服务、革命气节和秘密工作条例的教育,经过上述措施把组织完全隐蔽起来,站稳脚跟,取得新的发展。撤退完毕后仍留下的中共地下党员全市约100人。市委特派员制建立后,积极领导青年学生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以配合全国解放战场的军事斗争。
旧址为一幢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向南,市委机关租二楼,日常设专人留守,市委成员(特派员)定期在此碰头研究工作。现该楼房一楼为商铺,二、三楼为民宅。
文章来源:《广州红色史迹》
谢汝铎:党组书记、局长,负责党政全面工作;
潘仲其: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征收管理、政策法规、信息管理工作;
欧阳强: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人事、教育培训、税政、规费工作;
孙伟斌: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计划、征收工作;
华衡: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总会计师,分管纪检监察、思想政治、纳税服务、党工团工作;
胡志平: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分管机关行政、后勤保障工作;
李有才:调研员,分管协税护税工作、协助局党组抓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刘惠卿:副调研员,分管工会工作。
广州市黄埔区召开2010年公安工作会议
1月27日,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召开2010年公安工作会议,总结回顾2009年全区公安工作情况,部署2010年工作任务。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巡视员张灿辉,黄埔区领导陈小钢、杨雁文、杨滨、冯志生、曹健富、温旭春、龙莆尧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分局政委谭卫强主持。
会议首先观看了《激流奋进,勇立潮头——2009年黄埔区公安工作综述》视频汇报片。随后,分局局长冯志生以“振奋精神,沉着应对,坚决打赢平安亚运攻坚战”为主题作讲话,认真总结了2009年公安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工作措施,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对2010亚运决胜年的工作进行全警动员和工作部署。分局政委谭卫强则回顾了上年政工工作,并以保障“平安亚运”为主线,本着“一切围绕亚运会、一切为了亚运会、一切服从亚运会”的原则,梳理本年政工工作措施和目标,力求通过亚运会决胜年这个契机,打造一支实现平安亚运的忠诚队伍。会议中还对在2009年度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通报和颁奖。区委副书记、区长杨雁文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区公安分局颁发慰问金。
会上,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张灿辉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黄埔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黄埔区公安分局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刑事警情、刑事案件两位数下降。同时基础建设硕果累累,“工作执法一网考”、治安视频监控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屡获殊荣,创造性地推出了很多先进经验。
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小钢在会上强调,2010年是亚运会决战决胜年,必须立足当前,起好步、开好头,认真扎实做好2010年公安工作。他希望分局上下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切实担负起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不断开拓新局面,为黄埔区加快建设港城一体、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滨江城区的战略部署再立新功。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