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姐姐被爱马仕难住了,敲开贵妇圈的砖为何非得是铂金包?

妈妈 0 32

《三十而已》:姐姐被爱马仕难住了,敲开贵妇圈的砖为何非得是铂金包?,第1张

《三十而已》:姐姐被爱马仕难住了,敲开贵妇圈的砖为何非得是铂金包?
导读:剧中,演员童瑶饰演的女主角顾佳为了获得事业所需的资源,想尽一切办法融入贵妇圈。在第一次阔太太们的聚会上,顾佳背了一款一线奢侈品限量包,却被人手一个爱马仕包的贵妇们嫌弃,甚至在众人合影中被裁掉。之后,顾佳想尽办法弄到了一款爱马仕铂金包,并因此

剧中,演员童瑶饰演的女主角顾佳为了获得事业所需的资源,想尽一切办法融入贵妇圈。

在第一次阔太太们的聚会上,顾佳背了一款一线奢侈品限量包,却被人手一个爱马仕包的贵妇们嫌弃,甚至在众人合影中被裁掉。之后,顾佳想尽办法弄到了一款爱马仕铂金包,并因此成功融入了上流社交圈。

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普遍认为,编剧对于上流阔太圈的鄙视链熟稔于心,即便是手拿爱马仕包的阔太之间,也会因包款选择的不同而泄露了财富与地位的差距。

例如,背爱马仕普通皮包的阔太太家中可能文化水平高但财富水平一般,也可能是有钱但在家中没地位,而背紫色爱马仕鳄鱼皮的阔太可能是个暴发户。而富有且社会地位高,还受过良好教育的富太太,背的就是价值260万的白色爱马仕喜马拉雅鳄鱼皮包。

但不论阔太之间实力悬殊多大,进入贵妇圈的敲门砖似乎统一默认为爱马仕包,而且还得是稀有皮包,其它一线奢侈品牌包包几乎都不配拥有姓名。正如顾佳在剧中说到:“有了这个包,我才能存在于她们的合影里。”

爱马仕在贵妇圈享有这样的地位,恐怕还真不是编剧的想象。即便离开中国的富豪圈,在全球上流社会阶层,爱马仕同样是彰显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配饰产品之一。

几年前,一本名为《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Primates of Park Avenue)的书曾在国内火了一阵。耶鲁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博士Wednesday Martin根据亲身经历,描绘了高级知识分子如何拼尽全力融入纽约曼哈顿贵妇圈,实现从中产到上流社会阶级跨越,并拼尽全力巩固自我和家庭在富人阶层地位的故事。

上东区贵妇的日常是花巨资在美容和奢侈品上。而与顾佳有着相似经历的是,为了入乡随俗,Martin也斥巨资买了一个爱马仕铂金包。

这本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类学田野调查著作,但作者的亲身经历还是多少助力呈现了纽约上流生活的细致图景。

比如,富太太圈有其特点,除了上述对外貌服饰配饰等有严格的要求,她们的圈内有独特的社交规则,高度排外,内部还有严格的鄙视链。

贵妇圈偏爱爱马仕的原因已经不是秘密:其一方面坚持手工缝制出高品质的限量皮具,另一方面则依靠店内长期缺货的配货制度,保证用户粘性和产品稀缺性。

这在《三十而已》剧中也有所展现。顾佳一开始想买一只普通皮的爱马仕Kelly包,还得找江疏影扮演的爱马仕店员帮忙调货。因为爱马仕的最热门款式经常要排队等候,如果首次购买的消费者直接到店选购,大概率是买不到现货的爱马仕皮包。

同时,购买爱马仕皮具还有潜在的配货要求。当消费者购买一个十几二十万的爱马仕皮包的时候,通常还要再买爱马仕其他非皮具类商品。剧中江疏影也为顾佳做了一些配货服务。

现实世界里的“顾佳们”可能没有剧中人物这样好的运气,爱马仕的店员可能会先把你放在等待名单上一段时间,当你等到店员的电话后,他们还会建议你先从爱马仕丝巾等简单产品入手,在逐渐引导你了解爱马仕品牌文化后,你才配拥有购买经典款皮具的资格。

因此,尽管爱马仕过去十年在营销上的花费仅为5%左右,远低于Chanel和LVMH等其他奢侈品集团,但爱马仕凭借“饥饿营销”策略,始终保持在富豪圈中的地位并永远拥有话题度。

爱马仕皮具的地位有多稳固,看看一组最新的数据就知道了。英国房地产咨询公司 Knight Frank在一份财富报告中指出,爱马仕手袋在过去12个月里的投资价值增长了13%,成为2019年表现最佳的另类投资资产类别。

该指数显示,2020年的新冠疫情危机让更多人将目光投向有形的避险资产,而爱马仕手袋的表现则比大多数资产类别优秀。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美] 薇妮斯蒂·马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U0WJapwqZjkSsnUC6FNag

密码:q6w9    

书名: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作者:[美] 薇妮斯蒂·马丁

译者:许恬宁

豆瓣评分:67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份:2018-11

页数:320

内容简介: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上东区“,那是精英阶层居住、社交和购物的专属社区。

当耶鲁人类学博士温妮斯蒂•马丁和丈夫一起带着孩子搬到上东区时,她对那里的生存规则还一无所知。

从物色公寓、购买学区房、给孩子申请私立校开始,她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其紧张激烈程度绝不亚于竞选美国总统。

这场”战争“持续了六年,为了让孩子迅速实现阶层跃迁,她又排除万难买到了爱马仕的铂金包。

作者简介:

温妮斯蒂·马丁博士。于密歇根大学主修人类学,后于耶鲁大学取得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博士学位,侧重于人类学、人类学史与精神分析史的研究。长居纽约,有超过二十年的写作与社会研究经验。常在《今日秀》(Today)、《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CNN、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NBC News、BBC Newshour、福克斯新闻(Fox News)等媒体探讨亲子教育话题。另著有《Stepmonster》一书。目前与丈夫和两个儿子定居纽约市。

在大家的印象里,父爱总是沉默如山,而母爱的表达直接而外露,天冷了喊你多穿点衣服,下雨了叮嘱你记得带伞,按时吃饭,不要熬夜玩手机等等,甚至有时候会觉得母亲很啰嗦。

母亲总在你身边提醒叮嘱甚至念叨,是孩子从小最早接触的人,同时也是早期关系中最亲密的人之一, 母亲的态度与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事甚至是性格特征。

在初为人母时,每一个妈妈都想成为一个好妈妈,大家都想成为好妈妈时,便有人开始焦虑了。在《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一书中,这样说道:“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的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所以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于是,越来越多的妈妈开始成为了“吼妈”,辅导孩子作业时,马上就开吼了,而孩子却安静了。这样的情形绝不是个例,在很多家庭里,大人经常大吼大叫,有时候想控制自己但却控制不了。

为什么妈妈总是忍不住唠叨大吼呢?

在《不急不吼做妈妈》一书中,作者山崎房一深入地讲述了妈妈大吼的根源所在,以及使用不同语言,对孩子的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最后,在本书中,将带领妈妈们一步步走向以轻松不急躁的方式 育儿 。

作者山崎房一是日本著名的教育专家,开展“妈妈心理学讲座”的授课,并把其心得集结成本书《不急不吼做妈妈》。

在我看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带有妈妈的影子,不同的妈妈成就了不同的他们。其次,如何以温柔替代喋喋不休是各位“吼妈”必不可少的一门课,最后,当我们成为了妈妈,我们也依旧是我们自己。

经常有妈妈,表示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 ,她的儿子总是无所事事,无精打采的看着电视。 有时候她会忍不住提醒儿子,“你该去写作业了”,但儿子总是有自己的理论,“我就是因为你要我学习,所以我才不想去的,本来我自己会去的。”如果再让他去,他就会开始发脾气。

这位妈妈很无奈,一副精疲力竭的样子,但还是对儿子说,“你看看你的考试成绩呀,还不去学习,就快倒数第一啦!”

其实这位妈妈一直在和儿子强调,“你不行”,她没有意识到,是她的否定让儿子变得情绪不稳定,但妈妈也没有错,她只是想让儿子振作起来,但却事与愿违,让儿子更加消沉了。

我们都是通过学习吸收新知识,我们学习的源动力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了快乐。

小宝宝学习走路,颤颤巍巍,从必须扶墙走,到勇敢的自己迈开步子,妈妈肯定会喜悦的称赞他说,“你好棒啊”,小宝宝能感受到妈妈的开心而感到满足,他心里学习走路的动力会多一些。

而上述的儿子,他的妈妈让他失去了信任,安心感,妈妈尖锐的话语只能再次引起他的反感,只是在逼迫他,他便会焦虑不安。在焦虑不安中,他没办法专心,只能在课桌上玩玩橡皮或者发发呆,就这样产生恶性循环。

到底怎么做才能停止对孩子的这种逼迫,将亲子关系扭转呢?

一直斥责孩子的母亲是爱孩子的吗?答案是当然的。 但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吗?显然是否定的。每一个妈妈都爱自己的爱,但那份爱如果传递不出来,只在自己心中,那爱便丧失了意义。

喋喋不休的妈妈在外大多都是“好人”的形象,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顾虑自己的言行是不是会让别人感到不开心,有时候会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她们外边看起来很温柔,但内心也积攒了许多的不满,惯性的将这些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将自己喋喋不休的话语转变成温柔的行动,首先,要先做的便是改变自己 。自己先心情愉悦的接受新的一天,以毫无烦心事的去面对孩子,将愉快的自己带给孩子,而不是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

如果妈妈可以先喜欢自己,那么大概率孩子也会说,我喜欢妈妈,不然,反之。

做一个接受自己、敢做敢说的好人,接纳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感到自由与快乐。

其次,给孩子以安心感。

没有安心感的状态是不安定的情绪,总觉得有人在不断的催促自己,有时候只会是一种感觉,但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会让大脑无法正常思考。

比如,孩子在小时候还会尿床的阶段,如果你在睡前一再的提醒他,不要尿床,那么他尿床的概率反而会大大增加。如果妈妈在他醒来后,反而温柔的对他说,“没事的,妈妈爱你。”这样的话语,那么他会减小自己内心的不安,尿床也会逐渐治愈。

在没有感到不安时,才能感到自己的专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才能显现出来。

最后,改变“好孩子”的标准。

妈妈们心目中的好孩子的形象,大多数的描述是这样的:学习成绩好的,乖乖听话的,不费事的孩子。与其说这是好孩子,不如说这是父母最好管的孩子。

但你一味的把孩子往这个方向培养,最终孩子也会有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且他的人生也只能他独自去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说,成年人身上也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那么一个孩子身上也有着同样的问题。

所以,在这教育的途中,不要只给孩子定一个你所谓的“好孩子”标准,而是发现并且提升孩子的良好素质,让他拥有能够独自完成他的目标的能力。

在成为妈妈之前,每个女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成为了妈妈之后,你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不是谁的附属品,包括你的孩子。

1、把孩子当做是独立个体,尊重他

尊重孩子,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行为。有些力所能及的事全权交给他自己完成,不随意指挥,不出手帮忙,请忍耐。

如果你一进他的房间,就开始对其指点、评价,那么事实上,孩子内心在呐喊,“妈妈,请你出去”。每个孩子都不是父母的宠物,任由你来支配。

当你把事情交还给孩子,他就有能力长成一位独当一面的人。甚至有时候,在孩子面前学会温柔的示弱,让他来教你,你可以表示以感谢

当你一直掌控孩子的生活时,那你也被孩子所掌控住了,把你也还给你自己。

2、接纳自己的性格,给自己以安全感

在接纳自我时,不要对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明确的区分,请肯定自己,让自己变得幸福,只关心那些看得见、听得见、自己知道的事情,请厚起脸皮,积极生活。

同时, 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跟着孩子的成绩好坏而波动,那不是孩子的失败与否,而是他的经历,不代表孩子的智商,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当你有意识到自己内心有不平、有不满时,或者有担心或者不安的情绪时,要查明原因,一件件一桩桩的查明清楚,直到让自己的内心可以接受。如果放任自己的坏情绪,有些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消极。

3、放手吧,让他自己选择

给孩子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即使孩子选择的,你不满意,也不要抱怨。无论是多么小的小目标,只要是孩子自己决定的,他便有动力去实现,去追逐,你可以在一旁鼓励他,他便会多一分勇气。

经历过小目标的成功,他才会逐步设立自己的大目标,如果一件小事被妈妈泯灭在摇篮里,在长大后的大目标,他也许也害怕被别人否定。

做选择,是人生的必经的事。别人无法代替自己,也许在人生的前几年或者前十几年,你会帮孩子决定念什么学校,穿什么衣服,但终有一天,他会离开你,会有自己的生活,那时候的他只能靠自己了。

我们需要陪孩子一起长大,而不是带他长大,或者推他前进,每个孩子的长大都伴随着磕磕绊绊,以幽默以乐观去化解许多难题,给自己以信心,给孩子以安心。

在这个路上,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妈妈们也是,也需要自己的不断成长,以温柔的力量代替喋喋不休,不管对自己,对孩子甚至是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更好的方式与助力。

每一个妈妈都不是完美的,每一个孩子也是,但在面对生活时,可以一起直面各自的缺点,伴孩子一起成长,便是最好的成长。

铂金包开合不方便,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包的设计结构不合理,导致开合不方便。

2包的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包的金属部分生锈变形。

3包的金属部分因为某种原因被损坏,导致开合不方便。

解决方法:

1检查包的设计结构,寻找问题所在,如有必要,可以寻求专业的维修店的帮助。

2定期对包进行保养,如涂上适当的保养油,避免生锈变形。

3如果金属部分损坏严重,可以考虑更换金属部分或者将包送到专业的维修店进行修理。

总之,铂金包开合不方便的原因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我刚刚毕业的时候,和很多年轻女孩一样,有一个奢侈品包包的梦。那时我知道的品牌并不多,除了LV就是香奈儿。后来我的同事跟我讲,要买就买香奈儿,优雅有气质,拥有一个香奈儿就拥有了全世界。

不知道哪个时尚名媛说过这句话:女人一生一定要有一个香奈儿。

我们看过太多这种“女人一生一定要怎样”的句子了。

看过《我是个妈妈,我需要一个铂金包》之后,我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我想要一个铂金包(虽然我根本没资格买),但我不会买一个香奈儿(其实也就勉强买得起)。

在聊拥有铂金包究竟意味着什么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拥有一个香奈儿意味着什么。

为了更能领悟香奈儿这个品牌的精神,我专门阅读了可可香奈儿女士的奋斗史。由于我并不是时尚圈人士,所以只能做一个粗浅的精神总结。

香奈儿女士是第一个将裤子,工装等中性元素融入到女装设计中的人。她在那个时代,象征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

而现在拥有一个香奈儿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刚刚毕业的女孩子有能力给自己添置一个奢侈品,意味着这个女孩有品位不落俗套,意味着在自己的**妹圈里可以挺直腰板讲话,而不只是羡慕地看着别人有但自己却没有地东西眼红。

当然,我没有买过奢侈品包包,上述可能只是我的一个臆想。

但是现在年近30,拖家带口的我,通过多年的努力压抑自己买包的冲动,终于能说出我不会给自己买一个香奈儿(或者奢侈品包)的时候,我却想拥有一个铂金包。

为什么?是因为我更虚荣拥有更奢侈的梦想了?

并不是的,是因为铂金包代表着“稀缺”。一个号称年产量只有几千个的包,一个购买前需要审查资质的包,一个需要排队等待的包,一个需要靠熟人推荐才能更快得到的包。

这样的包,我更想拥有。

拥有这样的包,我不需要跟别人讲品牌故事,我不需要跟别人说代表了我内心什么样的精神,只要说:我有一个铂金包,就足够说明一切了。

我这样一个普通人,在这里谈论我看不上香奈儿却想要一个铂金包,或许会让你觉得很可笑。但是我真正想讨论的是,在寻求身份认同的时候,我们是该坚持做自己还是随大流。

在《我是个妈妈,我需要一个铂金包》这本书里,作者为了融入上东区贵妇圈做了大量的努力,还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最终买了一个铂金包作为打入上层圈的武器。

对此我不仅产生这样的疑问,当我们在追求圈层身份认同的时候,究竟应该做自己还是积极响应圈子的游戏规则?

我先讲一个前两天带娃出门玩听到的一个故事。

我们广场有个宝妈最近辞职了,她曾经的工作比较稳定,单位缴纳五险一金,但是她仍然选择辞职在家带娃。

其实也说不上是在家带娃,因为她只负责孩子的三餐,平时都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着宝宝出门玩,她都是在家里刷手机。

问其原因,是因为这个妈妈的朋友们生完孩子之后都辞职在家带娃,还在上班的人反倒会被圈子嘲笑“劳碌命”。这个妈妈犹豫再三,最终选择跟她的**妹们一样,辞职在家当个富贵闲人。没有收入没关系,娘家有钱,月月补贴。

现在确实有很多妈妈选择有了孩子之后辞职在家带娃,由此还衍生出了“海淀妈妈”、“顺义妈妈”这样的特殊群体。

但是在我看来,像我们这类收入普通的家庭,女性为了迎合小圈子的规则,选择放弃稳定可靠的工作,辞职在家带娃,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

我思考了一下,当我选择要不要为了“身份认同”而做出某个决定时,应该以两个标准来评判:

1 脱离这个圈子,我的这个决定能否让我在更多的圈子里维持或是提升个人价值

2 把时间维度拉长,这个决定能否提升我的个人价值,创造出更大的收益

如果这两个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我宁愿脱离圈子也不会去改变自己。

年近三十的我,如果还像在相信所谓的“包治百病”,如果还会期待通过一个包来证明自己、代表自己,那这个包也只能是全世界最昂贵最难以得到的铂金包。

前段时间号称全球拥有最多爱马仕的女富豪——马来西亚前总统纳吉布的夫人由于贪腐案被捕。看着她家一地的铂金包,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个让无数女性为之疯狂的包,此刻又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

在《我是个妈妈,我需要一个铂金包》的最后,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作者天天拎着沉甸甸的铂金包,导致腕关节发炎了。医生告诉她:写作和铂金包她只能选一个。最后,作者为了自己的写作事业,放下了铂金包。

即使是铂金包,也不足以让作者放弃她的事业。作者选择放下手上的铂金包,去追求心里的“铂金包”。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在追求一个“铂金包”,这个“铂金包”应该是我们的阅历和能力,而不是闪闪发光却没有生命力的包包。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女人这一生必须拥有”这种话。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是独立还是依附,是坚强还是温柔,是彷徨还是笃定,根本不是任何一件东西能够代表的。我们看过的书,写过的字,做过的事情,相处过的人,所有的一切汇聚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自己。

这本书是偶像潇洒姐在她微博提到,然后我再看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育儿书籍,也揭示了纽约上东区精英富人,尤其是女人们奢侈,复杂,现实生活的一本书。

作者为了孩子上学,所以搬家到上东区,也就是顶级富人居住的区域。从找房子,自己交朋友,给孩子找学校,孩子交朋友等方面来展示富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以及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以及处世方式的。为了孩子更好生活学习,她努力地融入那个圈子,中间描述了很多现实,也在连连碰壁后找到融入方式。同时,她又不赞同那样的现象,保持超然独立。由于作者是人类学博士,所以她将动物世界的一些行为和上东区富人们的行为进行类比,以期探索在这样阶级意识严重的圈里生存之道。本书大概到目前为止看了2/3,就摘抄了几条让我有感悟的语句:

1社会是阶层​分化的,且在富人圈里特别严重也尤其注重。

2人靠衣装,衣服会说话。

这点在书中展示得淋漓尽致了,从保姆,司机,房产中介都通过衣服车子,房子,人脉等来判断你属于哪个阶层,然后采取不同的态度。

3该做的事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做?在你以为该开始的时候,再提前很多时间就对了。

比如孩子上学这件事,这些富太太们,​从还没进托儿所之前就开始规划准备,应该先上什么音乐课,上音乐课之前就该参加婴儿团体,每一件事都环环相扣。正因为这个,上东区妈妈们有自己的团体,可以有办法交换资讯,才能抓住某件事的时机。

4这些富太太们,无论做什么事都精心准备和安排,随时都保持精致的状态,以及毫无掩饰展示自家财富地位的状态。她们身材苗条,妆容精致,有钱有颜,对自己要求非常严苛。

5被排挤的动物,如果融入不到群体里,结局都非常糟糕。​

那为什么还不遗余力地进去那个圈子呢,因为需要。可以得到资讯,或者是一种身份的表征。

6在上东区,孩子的朋友和玩伴决定妈妈的阶层,你的阶层更上一层楼或是更低下。如果妈妈地位低下,孩子的地位也会。​

​7只要你手中握有稀有资源,就能让世界天翻地覆或者至少可以反转根深蒂固的社会阶层。

8作者在被那些太太们排挤,瞧不起的时候,但她又不得不去进入她们的圈子的时候,她发现了在雌性群体里得不到准入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引起高阶层雄性的注意,进而让其他父母觉得和她来往是不会被拉低身份的。

9在婚姻里,如果你没有赚钱,你就是弱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