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治平:开国大将的传奇夫人,100岁高龄仍健在,8个子女皆是栋梁

老人 0 24

郝治平:开国大将的传奇夫人,100岁高龄仍健在,8个子女皆是栋梁,第1张

郝治平:开国大将的传奇夫人,100岁高龄仍健在,8个子女皆是栋梁
导读: 她是一位 开国上将的传奇夫人 ,她曾在1955年授衔仪式上 被授予上校军衔 ,她还是我国建国以来 第一批女警官之一 , 她与这位大将一共养育了八个子女 ,八个子女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位美丽的夫人至今已

她是一位 开国上将的传奇夫人 ,她曾在1955年授衔仪式上 被授予上校军衔 ,她还是我国建国以来 第一批女警官之一 她与这位大将一共养育了八个子女 ,八个子女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位美丽的夫人至今已 100岁高龄依然健在 她就是罗瑞卿的夫人—郝治平。

郝治平出生于1922年,家境富裕, 父亲很喜欢这个聪明漂亮的长女 ,为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宾如,后来改名为郝治平。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父亲不想让天资聪颖的女儿被 “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种封建思想所扼杀,在郝治平 五六岁时就把她送入学堂去读书

郝治平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12岁时考上了开封有名的中学。

开封的中学教育水平是很好,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十一、二岁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来讲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 独自在外求学的自理问题

之前在父母身边有父母的陪伴照顾,现在却要 离开父母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在父亲的支持下,坚强自立的郝治平 没有放弃这次的学习机会 ,而且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生活,并在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 考入了 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

随着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 ,我国各地纷纷燃起抗日的战火, 社会 各界包括 学校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郝治平与同学们每天都能亲眼看到、从广播里听到日本鬼子在我国的暴行, 内心充满了对日寇的仇恨

而此时, 社会 各界都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爱国运动, 学生们也组织各种游行活动呼吁、唤醒民众的爱国抗日意识 ,年少的郝治平 积极参加着各种爱国运动,努力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为抗日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

战争越来越激烈,开封女师被迫停课了。

停课后的郝治平返回了父母身边, 但她并没有放弃抗日救国的想法 ,在一次无意中看到抗日革命大学招生信息时,她付诸行动了。

那天正好是除夕夜,郝家一大家子都在为过年忙活着,忙碌的家人们谁也 没留意郝治平的动向

郝治平早就 收拾好了简单的行李 ,乘无人注意偷偷地 溜出了家门

她面对着家门,听着院中家人为准备年夜饭而忙活的动静,默默地 对着父母房屋的方向三鞠躬 ,喃喃道:女儿不孝,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女儿不能守在二老身边了,女儿要去投奔能抗日救国的地方。

她抹了一把眼泪决绝地奔向火车站,那一年郝治平还不满16岁

然而等郝治平抵达抗日革命大学后才发现上当了, 这所所谓的抗日革命大学是当时一个大军阀创办的 ,而其创办的目的竟是为自己培植挑选优秀人才 扩充稳固自己的势力。

这与郝治平的抗日理想是背道而驰的,她的 抗日理想是为了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中国 ,而不是为这些发国难财不顾国家、人民死活的军阀服务。

郝治平暗中 联合了几位热血的同学, 其中有一位年岁稍长的同学 建议大家一起去延安 ,并告诉他们那里才是真正抗日的地方,大家一致同意。

当郝治平一行人历经艰辛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时,这里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讲都是新鲜的。

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革命景象 ,让初来乍到的他们感受到 热血沸腾并也很快投身其中 ,但同时也让他们很快就体验到了当地 十分艰苦的生活环境

饭食的粗糙和生活设施的简陋都是可以承受的,最糟糕的是寒冬中阴冷潮湿的窑洞经常把人半夜冻醒。

因为延安是当时有名的红色根据地, 吸引了很多爱国之士投奔此地报效祖国

人员的增多导致当地窑洞不够住,只能挖一些新的窑洞供这些投身革命的同志居住,因为窑洞还没有干透就入住,所以导致窑洞内很是阴冷。

虽然条件 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 ,但是郝治平丝毫不后悔。

在这里,她被安排到 陕北公学去学习,年 轻的郝治平仅仅在陕北公学学习了两个月后,就因为优异而突出的表现 加入了*** 自此她正式把名字从郝宾如改成了郝治平

之后,她又被组织安排到抗大学习,在那里她 遇到了她一生的挚爱罗瑞卿,罗瑞卿当时是抗大的副校长

就在郝治平进抗大不久,根据战争形势党中央决定抗大需要转移到 华北敌后

因为从延安到新校区路程很远,期间还需要 穿过敌人的重重的封锁 ,路途险恶,而且延安的 女同志以知识分子居多 ,上级为了她们的安全,安排 女同志留在延安不随抗大转移

郝治平听说这个消息后,她立马跑去找领导: “首长,为什么不让我们随学校转移,我们来延安就是为革命而来,我们不怕危险,我们坚决请求与学校一同转移”。

在她的坚持下,领导也被这个小女生的执着打动了,答应她会向上级请示, 并会向上级如实转达她们要求与学校一同转移的强烈愿望。

在郝治平等一干女同志的强烈要求下,上级终于同意让她们跟着学校一起转移。

等抗大历经艰辛到达晋察冀时,勇敢坚强的 郝治平已升任女兵排长了。

当时,晋察冀的当地驻守部队领导听说抗大有个英勇的女兵连,就想要 留下一部分人员协助当地部队工作

因为 郝治平在连队年龄最小 ,她担心自己会被留下来。

于是,郝治平就拉着连长去找校领导,二人到了副校长罗瑞卿的办公室, 不巧罗瑞卿正好不在

俩人一合计,不能白跑一趟,便写了一张字条表明自己想跟随抗大战斗的决心, 并把签了二人姓名的字条放到罗瑞卿办公桌上显眼的地方

这一次的事情虽然郝治平和罗瑞卿并没有见面, 但罗瑞卿从此知道了女兵连有个排长叫郝治平

后来,有一次行军途中,部队因为黄河涨水无法过河, 部队只能在附近村子休息整顿

有一天吃过晚饭,郝治平闲来无事独自去河边散步, 恰好碰到了正在河边散步的罗瑞卿

郝治平之前在学校的宣讲会上见过罗瑞卿,可罗瑞卿却不知道碰到的这名干练的女军人就是 曾经给他留过表决心字条的郝治平

郝治平首先给罗瑞卿敬了个军礼,说: “首长好!”

罗瑞卿随后问郝治平叫什么名字,郝治平干脆地回答: “我叫郝治平”

说完之后,郝治平又敬了一个军礼,转身走了。

这次邂逅, 落落大方的郝治平给罗瑞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久后,罗瑞卿调任八路军野战部队任职。

同年底,郝治平也从抗大毕业调到党校继续学习。

在这期间, 罗瑞卿经常去郝治平所在的党校讲课 ,勤奋上进的郝治平是从不缺课,而且课上很活跃, 经常向罗瑞卿发问

时间一长,在不知不觉中罗瑞卿的 心里已经有了郝治平这个小女生的存在。

在党校, 漂亮而又开朗的郝治平很受小伙子们的欢迎 ,所以她总是收到很多情书,但是郝治平 对这些情书的主人都婉言谢绝了

突然收到首长的情书 ,一贯有主见的郝治平 也有些手足无措了

信中罗瑞卿约她次日见面, 忐忑不安的郝治平按时去赴约了

因为两人身份的差距,平时也没什么接触 ,本以为见面气氛可能会有些尴尬 ,可没想到罗瑞卿很风趣也很健谈,他们从生活聊到了理想,又聊到未来,随着聊天的深入, 二人也都敞开了心扉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二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约定等郝治平毕业时二人就结婚

1941年4月3日,郝治平从党校毕业了, 二人在战友们的祝福声中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正式成为了革命伴侣

罗瑞卿和郝治平结婚前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这段婚姻为罗瑞卿留下一子名叫:罗箭。

郝治平自始至终把罗箭 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待,以至于罗箭至今都对自己的继母郝治平特别尊重,也把郝当成亲生母亲对待。

之后, 罗、郝婚后共育有七个孩子,算上罗箭二人共养育了八个子女。

夫妇二人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在爱国教育上从不放松,所以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烈的爱国意识而且学习也都很优秀,长大后各个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长子罗箭 是在延安出生的,他很早就对原子弹感兴趣, 凭着自己的努力 考取了哈尔滨军事工程院。

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某核试验基地工作,他是自建国以来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首批核物理专家,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被国家授予少将军衔 ,目前已退休。

次子罗宇 继承了父亲的勇敢,他是一名光荣的戍边战士,他把一生都奉献给祖国的边防事业, 被授予大校军衔

三儿子罗原主要投身于商界,曾经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攻读MBA学位,后来在北京成立了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而他们的女儿们也是 巾帼不让须眉,长女罗峪田和次女罗峪书都以 自己的哥哥罗箭为榜样,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罗峪田是 总参某科研所所长,也被授予大校军衔, 罗峪书是我国核物理领域的****。

最小的女儿罗峪平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她 投身到医疗行业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其余的几位子女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默默地为国家做着贡献。

郝治平这位可亲可敬的开国大将的传奇夫人,在亲爱的丈夫罗瑞卿不幸去世后,与八个子女相依为命,相互扶持着走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目前郝治平已100岁高龄身体依然 健康 , 而且她和罗瑞卿的八个子女都很优秀,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这让这位近百岁老人无比欣慰。

这位为国家奉献了一生的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孩子们也在为国家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钦佩!

我与治平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1年结婚。婚后在太行山的岁月,确属艰苦难言的岁月,但也是我们感到十分美满幸福的岁月。

——罗瑞卿

01总述

1955年授衔时,共有10位将军获得了大将军衔。如今他们已全都驾鹤西去。但他们的夫人,有些依然在世。比如说罗瑞卿大将的遗孀,郝治平女士,如今就自然健在,而且已经98岁高龄了!那郝治平女士如今怎么样了呢?当然,她早已退休。但她毕竟是共和国的首批女警官之一。所以,在前几年,趁着自己还能走动,她一直在为女性谋福利,在争取女性的权益。

延安相识未相知,太行始得互恋情。艰苦备尝开颜笑,生死与共爱更深。

藐视敌顽如草芥,只知工作与斗争。三十四年虽往矣,堪幸儿女已成林。

——罗瑞卿《忆往事书赠治平》

02郝治平女士的爱情

1938年,郝治平女士进入抗大学习。当时的副校长,就是罗瑞卿。据史料记载,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其实是在一次集会上。当时罗瑞卿进行了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郝治平坐在下面听着,感觉热血沸腾。她没想到,台上这个副校长的口才居然这么好。瞬间就对他产生了崇拜之感。据史料记载,罗瑞卿平时没有官架子,喜欢与学员们打成一片,所以很受大家的欢迎,在这过程中,他也发现了文静又端庄的郝治平。

有记者问过郝治平女士,说你是什么时候爱上罗瑞卿大将的。但前者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只知道,每次看到大将来讲话,就觉得如沐春风。在大将离开时,她还与同学一起,绣了一对枕套送给他。从此以后,两人就熟络了起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罗瑞卿突然向她求婚,后者含泪答应了。至此,一对革命伉俪终于走到了一起。

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时,花木兰、穆桂英为保卫国家和民族而奋战沙场,建功立业。如今国难当头,人人有责,我也要做一名抗日的女战士,为打败日本鬼子尽一分力!

——郝治平女士

03郝治平女士的工作

据史料记载,在以后的日子里,郝治平一直跟着罗瑞卿南征北战。1955年,郝治平被授予上校军衔,从此,她开始以军人的身份,为祖国的军队事业做着属于自己的贡献。她是共和国警界的前辈,所以在军警界也是桃李满天下。各位,郝治平女尸如今依然健在。在小编看来,她和罗瑞卿大将一样,功勋卓著。他们留下的革命意志,如骄阳般温暖着我们;他们践行的光辉事迹,如春风般感动着我们;他们打下的万里江山,如母亲般哺育着我们。

本文来源公众号: 脑洞时史

郝治平,作为开国大将罗瑞卿的传奇夫人,一生贡献给了革命且从未有过怨言,与丈夫携手同行,为国家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时间似水顷刻而逝,100岁的高龄依旧健在,8个子女皆是栋梁。

郝治平是河南安阳人,1922年出生在漳河边上的一个乡村,虽然不是城里人,但郝治平的家境不错,她的父亲是信奉耶稣的富裕乡绅。

她出生后,父亲望着襁褓里的女婴,满心欢心。思考片刻后,为女儿取名为宾如。

郝宾如自幼就显出了聪慧过人的一面,父亲思想开通,见女儿很灵气,顶着旧习俗将她送到了新式学校去读书。

郝治平凭借着努力和聪慧,考上了开封省立女中, 是当时临漳县,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到开封上学的女学生。

由此可见,从学生时期,郝治平就展现了与其他女子极大的不同,良好的教育也为后来她从事革命事业做铺垫。

到达开封后,由于郝宾如初来乍到,举目无亲,她的父亲很快便嘱托了当地一个朋友代为照顾女儿,郝宾如也因此寄居在父亲的朋友家中,但这家的女孩子嫌她“土里土气”,瞧不起她。郝宾如便头也不回地搬到了学校的宿舍,尽管父亲的好友知道后“好言相劝”,她却依然没有选择回到他家,第一次表现出十分倔强要强的性格。

郝宾将自己的名字改为 郝治平 意为真正地为治国平天下尽自己的一份力。

凭着这样的精神,郝治平狠下心离开了家乡与父母亲人,毅然前往了延安,并在16岁那年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来到延安也就两个月的时间, 她的表现受到了上级的认可 ,被批准正式 加入了中国*** 。看着身边无数为国奋斗的同志们,她由衷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也相信自己能够以女儿身做到男人能做的事。

陕北公学的 学习结束 之后,郝治平又被组织上安排到 抗大继续进修学习

当时罗瑞卿已经是抗大的副校长了,她经常来学校给学员们讲课,罗瑞卿讲的课极富感染力和鼓动性,郝治平清楚地记得罗瑞卿常说的一句话: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时间久了以后,罗瑞卿的英姿在她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瑞卿看到字条以后,第一次知道了“郝治平”的名字,他很欣赏郝治平的勇气,于是没有把她留在晋察冀。

有一次,郝治平在外面散步时,碰巧遇到了罗瑞卿,由于她认识罗瑞卿,就很自然大方地给他敬了个礼。

简单的聊天后,罗瑞卿终于把郝治平和当初给她留字条的女孩对上了,郝治平也在她心里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这位女同志个头高,脾气也大。

到达太行辽县以后,在紧凑的革命活动里,两人逐渐变得熟悉,渐渐地罗瑞卿已经对郝治平萌生爱意。在有心人的撮合之下,1941年4月3日,两人表白心迹,结为了革命眷侣。

婚后的生活虽然甜蜜,但是他们却不得不面对战乱。在抗战的这段时间,郝不仅是一名革命战士更是罗瑞卿的贤内助,他主动包揽家里的全部家务,并且尽可能的帮助罗瑞卿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即长女罗峪田就是在太行山出生的。当然,为了不耽误革命工作,孩子出生不久就被寄养在老乡家。之后,夫妻俩更是经历了许多离合团圆,但他们始终彼此恩爱,不离不弃。

1945年,抗日胜利,紧接着解放战争爆发,时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的罗瑞卿工作繁忙,郝治平则主动请缨,到了华北野战军子弟学校,给战士们的孩子当起了老师。

 虽然夫妻二人不能时常见面,但感情丝毫没有变淡。

新中国成立之后,郝治平成为了一位女警官,是我国首批女警官之一,她在岗期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公安部工作了10年。在公安部期间,郝治平先后担任过多次要职。 而罗瑞卿也在公安部担任重要的职务,两个人在工作中配合默契,在生活中也温馨幸福。 1961年,郝治平被调到了总参工作。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罗瑞卿被授予大将军衔,郝治平也被授予了上校军衔。

1966年3月18日,不堪受辱的罗瑞卿登上所住楼房的三楼顶层,纵身跳下!虽然没有失去性命,不过却摔断了左腿。

为此,郝治平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不愿同罗瑞卿划清界线也不愿出卖丈夫的郝治平吞下了大量的安眠药。但所幸,她后来被人发现, 经过两天的救治,死而复生。

真是苍天有眼,这对患难夫妻,一个跳楼,一个吃药,都是在必死无疑的情况下,奇迹生还。

8年后,经历长时间的别离,郝治平终于要和罗瑞卿团聚了。可罗瑞卿刚吃了一种药,要三天后才见效,如果现在见面情绪太激动会影响药效。如此一来,他们只好三天后再见面。

三天后,郝治平打开房门,看到罗瑞卿坐在那里。虽然她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当看到罗瑞卿空荡荡的裤脚时,心里还是抽痛着,忍不住哭了。

在监狱的时候,郝治平就查出了癌症,郝治平悄悄地做了手术,当罗瑞卿得知此事后,心疼不已,痛哭了一夜

 1978年,因为癌症,郝治平第二次动手术,因为不愿丈夫操心,保密工作做得极好,可罗瑞卿是什么人?在公安机关工作多年的他,岂会被妻子的小把戏骗过?

  但他没有揭穿妻子善意的谎言,只是更加疼惜妻子

 复出后的罗瑞卿,工作繁重,而他的腿伤,一直没好,考虑到今后还要让他担负重任,于是他决定到德国治疗自己的腿疾。

离开时,罗瑞卿告诉郝治平:“抗日那么艰难,咱们俩都过来了,还要怕一场小小的手术吗?”

越是没有做好准备的离别,接受的时候就越是痛苦。

手术之后,突发心肌梗塞夺走了罗瑞卿的生命。听到噩耗,郝治平久久无法平静,喃喃低语着:“是啊,大风大浪都扛过来了,可是你还是离开了。”

两天后,中共中央派专机将罗瑞卿的灵柩迎回北京,那一天,北京下着小雨,好似天空也在哭泣,好多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老干部都等在北京西郊机场,邓小平亲自到机场去迎接罗瑞卿的灵柩。

在机场,邓小平紧紧地握住郝治平的手,那一刻,他们的悲痛是相通的,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战友,他失去了自己的战友和国家的栋梁。

邓小平最初听到罗瑞卿病逝的消息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不相信,但他又不得不相信,他忍不住扼腕长叹 :“太不幸了,太不幸了,怎么会这样呢?”

罗瑞卿离世后,将郝治平一个人留在了人世间,幸好, 她并不孤单,因为 两人结婚之后,孕育了6个子女, 她又和丈夫收养了一个女儿,罗瑞卿前妻还留下一个儿子, 这样郝治平其实是养育了8个孩子。她的八个孩子还可以陪伴在她身边,与她一起思念着丈夫。

对于这几个孩子,郝治平一直以来都非常严格,特别重视孩子的爱国教育。在家风如此优秀的家庭当中长大,这几个孩子无比优秀,继承了父母亲的优秀品质。

大儿子的专业是军工,在毕业之后参与了中国原子弹的研发, 后来事业上更是更上一层楼,成为了核物理方面的著名专家。

其中,大儿子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之后,就老老实实从基层做起,不借助自己父亲的名气,最终靠着自己的努力被授予少将军衔。

二儿子和长女都继承了父母的志向,曾在军队锻炼过 ,有着坚韧的心性,都 被授予大校军衔。

三儿子主要投身于商界,曾经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攻读MBA学位,后来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公司。

次女罗峪书同为核物理专家。小女儿罗峪平,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后来在总参谋门诊部工作。其他的两个孩子也在默默地为祖国奉献着。

如今, 已经100岁高龄的郝治平已经成为少有的仍健在的大将夫人之一。

回首郝治平走过的人生岁月,她遇见了丈夫罗瑞卿,两人相互扶持相伴终生。生下的儿女也和他们一样,都是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建设者,这些都是她生命旅途中极为宝贵的财富。

革命先辈充满了为祖国献身的赤子情怀,这种情况不仅在他们自己身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也在子女身上得以延续。那些为了信仰牺牲一切的悲壮故事,也被后人世代赞颂和流传着。

让我们一同祝福这位老人, 健康 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