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会爱女儿,女儿在婆家才有地位

妈妈 0 22

父母会爱女儿,女儿在婆家才有地位,第1张

父母会爱女儿,女儿在婆家才有地位
导读:今早在后台看到了十几条信息,是一位两个月的宝妈凌晨三点发给我的,叫她颖子吧!颖子说郁闷了好几天,找遍了通讯录都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看了我几篇文章后,感觉那就是她的生活写照,决定把我当成了倾诉对象。 我把十几条的留言梳理了一下,随之一

今早在后台看到了十几条信息,是一位两个月的宝妈凌晨三点发给我的,叫她颖子吧!

颖子说郁闷了好几天,找遍了通讯录都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看了我几篇文章后,感觉那就是她的生活写照,决定把我当成了倾诉对象。

我把十几条的留言梳理了一下,随之一声叹息, 可怜天下父母心!

字里行间都是父母对闺女满满的爱,只可惜爱的方式用错了,娘家谦虚的姿态不仅贬低了女儿,还助长了婆家嚣张的气焰。导致闺女被婆家欺负,又没有娘家可依靠,万念俱焚,生不如死。

从头说起吧!

婚后半年的时候,颖子和闺蜜去逛街看**差不多十一点回到家,公公婆婆已经睡下了。正在打游戏的老公看了她一眼说:“厨房里的碗筷还没有洗?”

“怎么,妈不舒服吗?”颖子的第一反应就是婆婆是不是生病了。

“没有啊!”老公轻描淡写了一句。

结婚蜜月回来,每次晚饭后,老公就会和颖子一起收拾碗筷,洗碗和清理厨房。几天后,只要丈夫进去厨房,婆婆就会去叫他,不是上网遇到难题,就是有事情找他说,再不就是拉着他一起看电视。

再后来就形成了一种默契,晚饭后老公和公公婆婆一起看电视,颖子洗碗收拾厨房。等颖子收拾的差不多的时候,婆婆会进厨房洗杯子或者是拿点东西,顺便说一句‘油烟机要擦擦,冰箱里要整理。’

对于这种默契,颖子也甘心情愿的接受,小夫妻俩都上班,公公婆婆把家里里外外照顾好。每天下班回来就有热乎乎的饭菜吃,洗一下碗也是应该的。

但是今天自己都不在家吃饭,没有必要还要把碗留着吧?一家人需要分得这么清楚吗?

“我又没有在家吃饭,你们谁吃的谁洗。”知道这肯定是婆婆的主意,但是老公居然默认了,是不是有点太愚孝。

“你都出去疯了一晚上,洗个碗不应该吗?”

“你是我老公,那是不是也可以帮我洗一次碗呢?”

两人都提高了声音,颖子的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还没有等来丈夫的安慰。婆婆就带着一张谁欠了她几百万没有还的脸来了:“ 大半夜的吵什么吵?还哭了,谁欺负你了吗?真是矫情! ”

婆婆理直气壮的说是自己不让儿子替媳妇洗碗,还说结婚时颖子的爸爸妈妈就说过,女儿太娇惯让婆家要引导,甚至还可以打和骂。

父母谦虚的本意是希望女儿嫁到婆家人能被体谅和宽容,没想到婆婆反而会因为娘家人的卑微而更加的趾高气昂,目中无人。

颖子也偷偷的跟父母说了自己的委屈,没想到爸爸妈妈连事情的原委和来龙去脉都没有搞清楚,就责备女儿不懂事,太矫情。

每次回到娘家不到半天,父母都会亲自送女儿回去婆家,还会卑微的跟公公婆婆道歉。妈妈甚至还有点巴结女婿:“颖子就是任性,难为你了,我和你爸都已经骂过她了。”

娘家人越是放低姿态,委曲求全,婆家人就越是趾高气昂。

再后来,只要颖子和丈夫闹矛盾,不会告诉父母,反而是婆婆主动的请来了二老。自己女儿什么秉性父母当然清楚,明知道是婆家人太挑剔和故意为难,还是会谦虚的说:“女儿脾气不好,你们多担待着点,等有了孩子,她就会学着长大。”

爸爸妈妈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是相互的,只要女儿学会容忍就能得到尊重和幸福。闹得不可开交受伤害最深的还是闺女,再说女婿既没有偷腥也没有家暴,谁还没有一些缺点,谁能保证下一个男人会更好。

殊不知,在这个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社会里,越卑微越被人践踏。小颖的忍气吞声,父母的低三下四,换来的是婆家更加的盛气凌人。

父母越谦虚卑微,婆婆就越振振有词:“媳妇虽然脾气不好,有点任性。但进了我们家门就是一家人,我疼都来不及,怎么舍得打和骂。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她,这么娇气,万一有了孩子,怎么照顾我孙子。”

言下之意,自己父母都说颖子不好,大**脾气太重,她这个当婆婆的也只有多费心,当坏人。

面对卑微进尘埃的父母,还有理直气壮过分的婆家,和一个事不关己的男人,颖子只能有苦自己咽,有泪悄悄流。

月子里,妈妈过来照顾,婆婆就彻底当了甩手掌柜,把妈妈当保姆来使唤。有几次颖子气得哭,妈妈安慰她:“只要他们能对你好点,这点委屈算什么。”

颖子知道妈妈没有读过书,一辈子都很贤良淑德,小时候亲眼见过奶奶对妈妈百般刁难,爸爸也是保持沉默。

原生家庭的阴影下,爸爸妈妈的观念里,媳妇熬成婆才是硬道理,没有新媳妇是不受委屈的。

就像颖子所言,她的父母所有的卑微和谦虚,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女儿能幸福,希望善良和贤惠换回婆家的认可,地位。

谦虚和贤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是,大清的封建社会早就灭亡了。如今这个时代,太过贤惠就是愚昧,卑微的低姿态换来的是不平等的婚姻,没人尊重,何谈幸福。

况且,一个人活得太过取悦于别人了,那还会有属于自己的真正快乐吗?

现在的女孩都娇气,父母希望嫁人后要学会明事理,以理服人才能被尊重,在婆家有一席之地。可是,疼爱女儿不是把娘家放在卑微弱势的状态里,谦虚和客套更要有度,千万不要给女儿扣上满是缺点的帽子。

否则一旦遇到挑剔的婆家,那便是女儿一生的灾难。

很早以前看过一个电视剧,名字和剧情都依稀不记得了,有一个画面记忆犹新:婆婆自作主张的给儿子新房买了家具,不管是样式还是颜色都太老气。儿子好言相劝,婆婆苦口婆心,儿媳妇还是要坚持要换家具。

儿子没辙请来了老丈人夫妇。

丈母娘在了解了来龙去脉后,当面给女婿亲家道歉,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女儿从小就随我倔脾气,你们要多担待,不要和她一般见识。”

随后又指责了女儿:“你读那么多少书,接受良好的教育,怎么能这么不懂事,赶紧跟你公公婆婆道歉。”

就在婆家人正得意之时,丈母娘握着亲家母的手继续和颜悦色:“年纪大了审美力和思想都老化了,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学会从儿女的生活中退场出来。他们的生活交付给他们自己去处理,承担。年轻夫妻都要学会独立成长,彼此体谅和磨合。”

在婆家人都有点愧疚之时,老丈人又对女婿语重心长的说:“家对一个女人来说真的非常重要,浪费点钱算什么,只有她满意了,家里才会热气沸腾,让着她点也值得。”

如此给力的娘家,公公婆婆也不好再插手,儿子联系家具公司了一套家具,虽然是浪费了一些钱,但是整个家看起来更协调,赏心悦目。

在女儿和婆家出现冲突时,娘家人先批评了女儿,让婆家人有了面子。再根据事情的原委,不卑不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维护女儿,让人不服不行。

父母强大有气场,女儿也会更自信,有主见,不管遇到什么才会无惧无畏,更容易被别人认可,尊重。

女儿在婆家是否得到尊重和有地位,除了那个爱她的男人,还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娘家做后盾。

孩子长大了渐渐的会离开父母的身边,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做家长的只能慢慢接受。个人认为父母是通过人生的三个阶段渐渐退出孩子的生活,从小朋友上幼儿园的那一天、结婚的那一天、成为父母的那一天。

原来不是你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你

很多妈妈在孩子上幼儿园的那一天,才恍然发现原来在彼此的陪伴之间,自己已经深深的离不开孩子了。有些孩子上幼儿园完全不哭闹,反而是妈妈一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脑子里想的都是孩子。孩子的突然离去也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空虚,而这只是孩子退出自己生活的第一步而已,也是在这个阶段妈妈才会真正的意识到,原来孩子在渐渐的长大,他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他开始拥有自己的小朋友、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拥有自己的生活。

结婚成立一个新的家庭

而孩子再一次退出父母的生活,是在他成家的那一天。这一天起他和伴侣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对于彼此而言已经是独立的两个家庭,他往后生活的重心可能更多的是在于维护这个小家庭。而结婚之后父母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子女是真的长大了,他们需要更多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成为一名母亲/父亲

当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了一名母亲/父亲时,父母才算是真正退出了子女的生活。这个阶段他有养育孩子的责任,也明白了父母对于孩子拳拳的爱。父母这个阶段能够给予的也越来越少,孩子已经长大了,也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压力,作为父母只能帮忙协助不能全权代劳。

父母要学会身份习惯的改变,孩子是不可能永远关在自己身边的,要学会渐渐接受。

给18岁女儿的信

扬儿,你好!

给十八岁的女儿一封信。相信好多妈妈都是万语千言吧,我曾经也是这样想的。现在,我只剩下三个字:好好的!

有人说中国教育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有人说十八岁他也只是一个孩子,他懂什么呀。而我相信,你懂。你始终有自己明析的目标,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做什么,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自己的处世原则,懂得爱护家人,懂得尊重朋友,知难而进,敢于挑战。也许不够完美,但健康向上。所有的成长都需要你亲自经历,我们无论多么爱你也无法替代你,我只能对你:好好的。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在父母的视线里,你一回头就能看见,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写到这里,往事如**一般在脑海里,那让妈妈还是“万语千言”地和你聊聊吧。

1996212早上8点,你有了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啼哭。看着你,红红的,肉肉的,头发黑而密。我感觉还是有点点陌生。把你放在身边,我和亲朋好友聊着天。夜里,你哭了,我把你抱在怀里,给你讲当天的故事,你安静了,那一点点陌生没有了,感觉你我生命相依,你是我至亲的亲人。从此,你的一举一动牵动我的视线,伴随你的成长我几乎从来没有感觉到疲倦和抱怨,你所给予我的信任和依恋让我内心充满幸福、柔软、平和。从此,我也有了一个至亲的朋友,春天我们一起看花开,夏天我们一起去戏水,秋天我们一起去爬山,冬天我们一起迎雪花。我工作上有压力了,讲给你听,四五岁的你似懂非懂,但也知道说声:妈妈,加油!我觉得我一瞬间就满血复活了。家务事来不及做了,你会说:妈妈,我帮你。小学时你就可以帮我买菜甚至还会做饭了。我们分享所有的快乐和不开心的事,你我是最亲密的朋友。

初中时,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了。我和你爸爸并没有强求你进入精英的行列,宽容着你学习上各种各样的探索。你看的课外书我也看,只是想了解你在看什么,想什么。从校园小说很快过渡过了《最小说》再逐渐过渡到一些名著系列,我看到了你思想上的成长。内心的安宁让你平静,不攀比,但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你对家人的爱意让我格外欣慰。每次看到你和外公、外婆聊天他们开心的笑脸时很佩服你总能让他们那么开心,家里的弟弟妹妹也总是好崇拜你的样子,看着你带他们的风范我常想这些全是我的孩子就好了。呵呵,你懂的,我一直喜欢多子多福的。

高中了,你选择了一条艰苦的路——高考。特别是高三,我们家进入高考备考模式。今天,距离高考还有43天。但我想说的不是高考会有什么结果,而是这三年来,我们一家三口一天三顿饭一起吃,朝夕相处,这时,你的父母还没有老去,你的任务就是唯一的应考,你一回家,你的父母和你心爱的小猫咪一起在家等你,在温暖的灯光下吃饭、聊天——高中的三年留下了许多幸福。所以有一天我们一家人在阳台上闲聊时,你说真想再有一个高三。我知道你是看到了你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后,家人相亲相爱的幸福,能感知这样的幸福的人我喜欢。

有争执吗?当然有了。比如你不抓紧时间学习、丢三落四、早上懒床、不收拾房间,越来越不想帮我干活……我都会怒火万丈,我啰嗦唠叨你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有吵架,我甚至还会动手打你,你委屈地说“我都高中了,你还打我。”我会理直气壮地说“树长弯了就要修枝,修枝当然是要痛的!”好在你很宽容我,不久就会和我和好。我们从来不怕矛盾,因为我们相信总能解决它。

昨天我们又吵架了,都没有一个明显的导火索。可能是你近期学习压力比较大吧。你哭了,我知道所有的责骂和讲道理都不能劝解你,道理你都懂,可我还是忍不住说你了。最终劝好你的不是语言而是行动——我只是把你搂在怀里,擦去你的泪花,轻轻地抚摸着你,直到你僵硬的身体慢慢放松,然后让你去休息。你从小就是这样,不管哭得多伤心,只要我抱着你,告诉你“不怕,妈妈爱你!”你总是能安静下来。你躺下时脸上还有泪痕,我想说你我这样朝夕相处的日子不多了,话还没出口,自己就无限感伤,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是啊,一转眼你就十八岁了。当初我打理婴儿服时,你爸爸说什么时候这些衣服就小得穿不下了啊。我还笑他你想的真远,这都还没穿呢。现在的你——是成人了。成人世界的坎坷风云你终将经历,爸爸妈妈想对你说:

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无论做什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阅读,这是一种学习的状态,让你时时更新自己,让你时时发现新的世界。阅读就是时光穿梭机,让你穿越千年和智者对话,拓宽你生命的长度和厚度。读文学,让你见识各种人性,读哲学,让你深入思考前因后果,读专业,让你保持技高一筹。只有阅读,才能让你沉静、豁达,能不被表象所蒙蔽,看见表象背后的本质,才能做一个智慧、宽容的人。

要有一个喜欢的运动项目。坚持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更多的是增强体力,让你健健康康的。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让你精力充沛,才能让你成为一个打不垮压不烂的铜豌豆。

要有自己的事业。不论大小,你要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不能想着去依赖别人,不用想着去一夜暴富,要自食其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要谈一场美丽的恋爱,要有自己幸福的家庭。要有爱与被爱的能力。相爱,不要计较得失,得到与付出都是幸福。同时,要把握好自己,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有爱的女人才能温婉、柔美,才会细致地关怀他人。懂爱的人才能温暖自己,温暖他人,才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成人了,父母终将成为你身后的一道风景,无法追随你前行的脚步。趁现在,父母还没有老去,你要快快地成长。你成长的速度一定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让自己成长为一棵参大树,能经风历雨,还能为父母带来一片清凉。

无论何时,爸爸妈妈的家就是你的家,你回家的路永远畅通,你回家的门永远开启,只希望你,好好的!

永远幸福!

你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