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热播剧《流金岁月》中,蒋南孙说自己的奶奶重男轻女,她从小就不被奶奶喜欢,包括她的母亲在这个家活得也很不开心。但,从蒋南孙和母亲的生活上可以看出,她们并没有被奶奶真正的苛待过。蒋南孙的奶奶从一开始就看不上儿媳,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只生了个女儿的原
热播剧《流金岁月》中,蒋南孙说自己的奶奶重男轻女,她从小就不被奶奶喜欢,包括她的母亲在这个家活得也很不开心。但,从蒋南孙和母亲的生活上可以看出,她们并没有被奶奶真正的苛待过。
蒋南孙的奶奶从一开始就看不上儿媳,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只生了个女儿的原因。蒋南孙的妈妈戴茵,根本就没有对自己的家庭负起相应的责任。
她每天的穿着打扮,一看就是富太太,还总是到处跑着打麻将,对家里的事情很少过问,看似是因为婆婆的态度,让她无法接受,选择了逃避。实则,对于婚姻,戴茵的行为就是不负责。
奶奶的确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从给蒋南孙起的名字中就能看出来,但是,奶奶更是一个注重颜面的人,她虽然不喜欢儿媳,但也只是在家里对儿媳的态度不友好。生活上,奶奶从没有亏待过儿媳。
其实,戴茜说奶奶对她姐姐并不好时,这话也过于自私了。戴茵自身也有很大的问题,结婚几十年,女儿都快要嫁人了,她还不会做饭,这难道不是婆家条件优渥造成的吗?
从此可以看出,奶奶其实并不是恶婆婆。真正的恶婆婆是不会善待儿媳的,即便家里有保姆,儿媳应尽的义务也不可缺失。
戴茜责怪自己姐姐在婆家受了委屈,但如果站在婆婆的立场上,戴茵的行为的确很不招婆婆的喜欢,而她对婆婆的态度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
老公纵然败家,但家里已经面临破产的时候,婆婆让她不要出门时,戴茵还是义无反顾去打麻将,并没有听婆婆的意见。
包括老公去世之后,虽说戴茜和蒋南孙都劝她去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她走得也太快了,老公的后事刚处理完,立马就跟着妹妹出国。
儿媳是没有义务赡养婆婆,但念在婆婆养了她们母女几十年的份上,也应该陪婆婆走出丧子之痛再离开。
而且,蒋南孙跟着母亲离开也过于不近人情,母亲和婆婆没有关系了,可以一走了之,但她作为孙女,既便不曾被奶奶喜欢,也该替父亲尽到孝心,在那个时候应该陪在奶奶身边。
在蒋南孙的成长过程中,奶奶也只是名义上重男轻女,实际上,她照样过着公主般的生活。
蒋南孙的父母都是依靠着奶奶生活,而她身上的每一针每一线也都是奶奶给予的。当时,戴茜劝蒋南孙一起出国生活,把奶奶送去养老院,她没有同意,但是,还是选择关键时刻,抛下奶奶去国外散心。
不能否认奶奶以往对儿媳和孙女的态度很过分,但她至少不恶毒。现实生活中,有太多重男轻女的老人,不仅思想陈旧,对待晚辈也十分苛刻,那才是真的恶。
而蒋南孙的奶奶,顶多也就是带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却没有实施重男轻女的行为。在蒋南孙的成长历程中,她是幸运的,奶奶对她并没有大的伤害,所以她才愿意和解。
奶奶这个人生来就是有钱人家的千金**,她对生活一向讲究,吃饭时,一个盘子用错了,都会要求换过来,不管任何时候,都保持着自己优雅的一面。
即便是儿子败光了家产,奶奶在吃饭的时候,也照样讲究,她不能接受太差的生活水平,或许在我们看来,奶奶很矫情,都已经快要吃不上饭了,还那么多要求。
《流金岁月》本身就是香港作家亦舒的作品,写的是香港的人和事。可硬生生地搬到大陆。香港和大陆有区别?国情根本不同,为什么宣扬那些灯红酒绿,纸迷金醉的生活,高调赞美范锁锁这种周旋在上层 社会 的名媛,而不宣传那些脚踏实地,为国家做贡献的年轻精英们,传递正能量?
做一个简答吧!
岁月是人生。
金是钱。
在金钱如水一样,从人生中流过。应该抓住机会。
别让它白白流走!
可以用能力;可以用利用政策;可以利用背景;还可以利用脸蛋;甚至可以不择手段……获得自己的金钱。
唯利是图的价值观。
与共产主义理想,与为人民服务宗旨格格不入。
但是, 社会 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追逐金钱,追求利益。似乎是成为一种 社会 形态。
收视率是制作者的利益追求,其价值观,还是金钱。
市场经济,作为 娱乐 片,随行就市!
也是吧!
感觉就是为倪妮量身定做的一部剧而已,担不起价值观这样的字眼。我看了一小半吧,觉得离我这样普通过日子的上班族实在太远,实在找不到继续看下去的理由,弃了。
有很多文学审美不能打上阶级的烙印,甚至还可以穿越时空,突破地域,种族,国度,文化等等!比如《红楼梦》等!真诚的作品都饱含感动,看的人被打动,而且还能带给人们各种各样的思考和启发就是作品本身的意义!在主流价值观主导下,如何评价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大多数人观点不会相左,同时还有一部分人能够有见地的批判!如果你看过一部电视剧,它让你很难忘,并且成为永远的记忆,不管是何种价值观作品,都应该是好的作品!流金岁月讲的是年华,也是人生,是 社会 ,也是人性;是爱情,也是亲情和友情;是高贵与卑微,也是繁华与落魄;是家,也是冷暖与孤独!如果它离你很远,故事讲的再好你也无法感动,如果它离你很近,你会不由自主的感动!所以人的阅历,文化,思想限制了人的认识,你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不管别人怎么认为,这是你的权利!我看《流金岁月》有打动我的友情,和心疼!其余的司空见惯!
《流金岁月》这部剧刚开始没有看出她的艺术魅力,认为有是一部都市大龄青年的爱情故事,没什么意思,中间有几集没有看,因为追另外一部剧演完了,又接着看《流金岁月》,这才发现是一部难得的都市丽人励志故事,她就象一股清流从物欲横流的金钱 社会 涌现。
蒋南孙上海没落贵族之女,一家人住洋房,游手好闲,父亲沉迷于股市,母亲打牌串门,奶奶重男轻女,对儿媳生一个女儿不满意,蒋南孙是一个天真无邪,美丽善良的乖乖女,学习成绩优秀,深受大学教授赏识,但因父亲投资股市资不抵债自杀,债权人堵门讨债而转变了人生,在人生最低谷中拼命的工作替父还债,赡养奶奶,中华民族的真善美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充分体现,这就是正能量。
朱锁锁这个人物形象虽然没有蒋南孙完美,但她爱憎分明,该要钱的时候斤斤计较,甚至是耍点小聪明,该付出的时候视金钱如粪土,她美丽动人,却不去以色换取人生幸福,工作上努力拼搏,干一行爱一行。
叶慬严这个人藏的深,最后才知道是一个有爱心的企业家。杨珂表面上咄咄咄逼人,搞阴谋论恶人,骨子里却是一个有 社会 责任的慈善家,背后默默的长年救助200多个孤儿不计回报。
这部剧越看越有味,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有情人终成眷属,事业心,爱心,孝心,与人为善,真诚相待,歌颂真善美永远是正能量。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最近在看这部电视剧,说说我的感受。
我认为是我看电视剧的重点一是看演员;二是看服装设计;三是取其精华,就是看它正能量的那一面。
任何一部剧都是自始至终正反两方面对比,一直坚持到最后剧终,都是以邪不压正而告终,所以,我们追剧要放平心态,要知道一部剧弘扬的是什么。
我现在看到了二十集,我感触很深的是蒋南孙作为公主似的女孩,内心的强大,对所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很有条理、很有主见的去处理,而不是遇事无从下手;朱锁锁的仗义性格是可取的,对于南孙家对她的好,她会倾其一切的感恩和回报,但是对于她日常的一些行为,未免感到有些随意。男孙爸爸的炒股行为走上了极端;奶奶严重重男轻女,到最后还是孙女来管她,早年大家闺秀的那种强势,与现代人有些格格不入。
目前为止,还没看明白陈道明饰演的叶谨言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又不想直接看结局,因为看了结局,中间就再不想看了。不管怎么样,任何一部剧,都是正反对比来演的,还是那句话,取其精华。
正能量。宣扬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真诚善良。
[微笑][微笑][微笑]看了30集 价值观崩塌。不是冲着倪妮的大白腿 和叶谨言 我估计我挺不过三集。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希望 反派女一可以干爆蒋南孙。她有什么错?农村来城市 靠自己本事混出点名堂 。先是被双女主抢了三个大客户,然后被叫喝茶被教育不要搞事。估计导演都看不下去了,说是业绩算她的。结果又被一顿羞辱。天天叫嚷要当事业女强人的锁锁,给她工作她不要!她要泡老板,被拒绝后秒答应富二代求婚。像极了我身边认识的假名媛。 蒋南孙这条线更奇葩 ( _ ) 爹死了 爹的债 她去还。更离谱的是连借条都没有。她妈就更让人看不懂了,老公活着天天不是购物就是打麻将,没事买买金条。老公挂了,抛下婆婆出国嫁华裔,离谱的是蒋南孙说你应该这么做 你受苦了,这什么苦?这他妈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生活。槽点太多吐不过来
央视八台,《流金岁月》之前是《神秘而伟大》。《神秘而伟大》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总感觉央视八台如此高品质的播出定位,令人坐定央视八台而不动摇。
然而,《流金岁月》自播出以来,至今不知道播出的是啥意思。男女演员光鲜亮丽。
南孙和锁锁,打扮、长相几乎一样,无法分辨。南孙欠款这么多,与其外表、行为不一致。这种你坑我骗的市场乱象,也与我们的现实 社会 有点类似。但明显夸大于现实。这种作品产生的背景,纯资本市场,与我们的现实反差太大。本剧所倡导的价值观,与我们的价值观,无法引发共鸣和火花。让人更多的是怀疑和质疑。
刘婆婆60多岁了才抱上大孙子,那个开心劲就别提了。先是办了个200桌的满月宴,哪怕儿子结婚,都没有这么大的排场,而且抠门的她全部自己掏的腰包。在酒宴上,她挨桌敬酒,不断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我儿媳妇给我生带把的了,我们家后继有人了!
豪华酒宴还不算,婆婆又给大孙子定做了一套金首饰,包括两只金镯子,一个大金锁,因为孙子属猴,又定做了一尊小金猴。让人感到稀罕的是,婆婆还拿出了祖传的银脚镯,在孙女出生的时候,她都没有拿出来,现在孙子降临了,她什么都舍得了。很明显,老太太这是重男轻女啊。
虽然儿媳妇很感激婆婆为刚出生的孩子做的一切,但对于她男女有别的做法,还是有一点点不爽,就问婆婆:妈,这么多镯子,贝贝(男婴的乳名)也戴不了,不如给莎莎(三岁女儿的名字)一对儿吧?
没想到婆婆当时就把眼睛瞪起来了:啥?这些东西要给女娃娃?你不知道她长大了要嫁人的么?你不知道她嫁了人就要把这些东西带走的么?这些东西都是给孙子的, 孙女没资格。
儿媳妇不高兴了:妈,您这也太重男轻女了吧?莎莎虽然是女娃,但也是咱们家的孩子,别管男女,那都是我生的,我那个都疼,您这么做不太公平吧?
婆婆振振有词:什么公不公平的,女娃娃就应该是这个命,谁让她托生成女的了,要是她托生男的,我也对她这么好。
当时气得儿媳妇哑口无言。生了儿子给老公家续了香火,她很高兴,但是没想到从此让宝贝女儿没了地位,她越想越不痛快。
她就纳闷了,儿子没出生的时候,老公和婆婆对莎莎都非常好,经常抱在怀里哄,还陪她做游戏,还带她出去玩,不管买什么都不心疼。自打小的出生后,老公和婆婆似乎都把精力放在小的身上了,对于老大变得不管不问了。
搞得小莎莎动不动就含着两颗大眼泪,伤心地问妈妈:妈妈,是不是爸爸和奶奶都不爱我了?他们都喜欢弟弟不再喜欢我了?
儿媳妇赶忙劝自己的女儿:不要瞎想,孩子,你和弟弟都是咱们家的宝贝,爸爸和妈妈,奶奶都爱你!
小莎莎无助地点了点头,那样子让当妈的一看心就碎了。
好在孩子小,也不记什么仇,看到大人对她的态度变了,还是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地玩耍着,而且她非常喜欢弟弟,动不动就要抱抱他,给他讲故事,虽然弟弟刚刚几个月,什么也听不懂,当妈的在一边看着,真是感慨万千。
突然有一天,意外就这么发生了。
小莎莎趁妈妈和奶奶不注意,把弟弟用小被子包起来,抱到外面去玩了。因为婴儿的襁褓太大,小莎莎有些抱不动,再加上莎莎没有把襁褓包好,就在从台阶上往下走的时候,弟弟从襁褓里脱落了下去,而抱在怀里的襁褓已经成了一个空的襁褓……
婴儿大声地啼哭惊动了妈妈和奶奶,她们疯狂一样地把孩子抱起来就去了医院,妈妈什么也没说,但奶奶却虎视眈眈地对孙女说:等我回来收拾你。
幸运的是,医生检查完婴儿的全身说,婴儿没有摔坏,只是胳膊上和腿上有轻微的擦伤,涂点药就好了。妈妈和奶奶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妈妈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毕竟是小孩子不懂事,要说怪只能怪大人太疏忽了,应该尽早发现尽早阻止,没想到奶奶这里还在憋着怒气。
所以她刚一到家,就扑倒屋子里,拎起孙女就摔在了床上,那还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很瘦也很小,在婆婆大力的一摔后,气都没上来,半天才哭出来……
孩子知道下午的事自己做错了,哪怕是奶奶摔了她,她还是扑倒奶奶的怀里,嘴里还喊着:奶奶别打我,我知道错了……
儿媳妇也拦着婆婆说,妈,您别生气了,小的还带着伤呢,您要再把大的摔坏了,您可让我咋活啊?
婆婆愤怒地说:如果我的大孙子出了什么闪失,大家都不要活了。说着说着,她竟然又拎起跟她道着歉的孙女,再次大力地摔在床上,一边摔一边怒骂着:你这个死丫头片子,你这个丧门星,弟弟今天没事,要是有事,你几条命够偿的……死丫头片子,今晚别吃饭了,去,给我靠墙站着去……
一直隐忍的儿媳妇终于大爆发了,她一把搂过险些哭晕过去的女儿,然后一连声地质问着婆婆:就是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至于这么体罚她吧?怎么了?嫌弃她是女的是吧?那请问您是不是女的?您怎么不早点去死啊?说孩子是丧门星,有您这么说话的么?我看您才是丧门星……
婆婆也怒了:我在管教孩子,你发什么疯?怎么了,我是女的怎么了?
儿媳毫不退让:你是女的就该死,怎么了?你的孙女就该死,你是女的就不该死了?
婆婆哑口无言,噎得直翻白眼。
儿媳又接着说:以后能好好地待莎莎就好好地待,要是因为有了孙子就虐待她,孙子也不是你的,我把两个孩子都带走,你看着办吧。
婆婆怒了:你怎么不讲理?
儿媳:你有重男轻女的心思就是最大的不讲理,你要想想你也是女的,你怎么还看得起自己?你怎么不去死?
哎,从这次纠纷以后,婆媳关系变得不咋地了,但是从那以后,婆婆对莎莎好像好了许多。
60多岁的奶奶打十多岁的孙女如果打的严重的话就可以送进牢里
家庭暴力的行为其实是很常见的,有的人生性脾气暴躁,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会对家人实施暴力
奶奶打骂五六岁小孙的情况,在现代这个社会里真是太少见了,如果真是存在血缘关系的话,只能说这个奶奶是重男轻女。
一定要教育孩子不要在意这份感觉,老人那一代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和过去的环境经历有关系,你也不要生气,给孩子一个自信,讲孝道,当你的孩子大了,知道怎么对待老人,那时候老人就明白了,也是你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感情空间,孩子的成长,当父母的要付出很多
奶奶1932年出生,个子很低,才一米四二,还瘦,不到70斤。嫁给一米八的爷爷,两个人站在一起总是有点怪。
爷爷家在农村,是独子,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嫁到外地去。而奶奶由于个子小身体还不好,所以只生了爸爸一个独生子,连女儿也没有。所以整个家族就显得特别势单力薄。这在过去靠种田为生的农村,是很容易因为争灌溉水等问题被欺负的。农村讲究人丁兴旺,尤其是男丁,谁家人多谁家就底气足,不怕欺负,可以欺负别人。
不知道是因为固有的传统观念影响,还是因为觉得家里势力太单薄想多点男丁,奶奶一心要孙子心切,妈妈给她第一个就生个孙子,她高兴的不得了,视若珍宝,经常抱在身上,长大点抱不动了就背,哥哥六岁了奶奶带他去看一个二十里开外住在海拔1000米高的山里的亲戚,居然都是一路背上去的。
我排行老二,比哥哥只小不到两岁。当时妈妈没去医院,是请了接生婆到家里。我是臀位,快出生未出生时,刚露出屁股,接生婆很开心,跟妈妈说:“呀,是千金,你太会生了,恭喜你凑了个好字。”正好碰上奶奶准备进屋来看,刚走到门口,接生婆对着奶奶说:“恭喜奶奶,你媳妇很会生,孙子孙女都有啦”。奶奶本来想要两个孙子,一听这句话,掉头就走。据说妈妈坐月子都没有进屋来看过我长成什么样子。
奶奶没有什么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虽然没有裹过小脚,但思想与性格都很奇怪。她不吃牛肉,也不让妈妈在月子里吃牛肉,理由是牛不会说话,大人不要紧,但吃了牛肉到时喂养出来的小孩也不会说话。自己也很多东西都不吃,比如鱼,她觉得没有脚不会走路,比如牛羊肉,她觉得臊;唯一吃的肉是鸡肉和猪肉,但别人养的或者买的猪肉她都不吃,她觉得肥,只吃自己养的黑土猪肉。平时就自己种点蔬菜,用水煮了吃。她吃饭也从来不上桌,都是自己蹲在厨房的柴灶前吃,每年除夕夜全家团聚时叫她一起吃饭,都是叫无数次都不肯来,有时我和哥哥一人一个胳膊架着她拖到桌前,她也是坐几分钟,吃几口光饭就走。
她这辈子不愿坐车,更别说进城了,唯一去过县城一次是她去买小黑猪仔,还是自己走路来回的(我家离县城10公里)。有几次生病,爸爸说要带她去医院,她死活不肯,爸爸没辙,只好想尽办法把医生叫到家里来打针,但奶奶却坚定拒绝,怎么都不肯配合。一来二去,后来奶奶生病都是自己躺躺熬熬就过去了。好在她这辈子也没生过什么大病。
奶奶也不喜欢穿新衣服,老家冬天很冷,我们给她买过几次保暖内衣裤,她却一直压在箱底,哪怕是下雪冰冻时,她也永远不肯穿袜子,而且只肯穿一条薄裤子。很多人劝她,她都是“我不冷”。唯一一次穿了我们给她买的新衣服还是我们三姐妹连哄带骗说给她拍照时(她貌似还比较喜欢拍照,每次拍照都是很配合的让摆什么姿势就摆什么姿势,而且笑得很开心)。
奶奶平时话也不多。从未与村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在村里人缘倒是不错。她种的菜园子里很多蔬菜,人家跟她说摘一点她从来都是满口答应。所以倒是有那么两个老人家喜欢经常过来家里找奶奶聊天。
奶奶其实心地很善良。家里种的橘子收获期间,只要亲戚过来看望奶奶,走时奶奶一定要用两个麻袋装满橘子,让他们一担挑回去。村里不时有些外县人过来逐家叫卖做点小生意,比如卖锅啊碗啊,收点废品啊什么的,奶奶经常都留别人在家过夜,因为担心他们找地方住不方便,走时还非要塞给人家一大捧橘子或脐橙(自家种的特产)。我印象中有一次一留就留了三个人在家住,不仅不收钱,还做饭给他们吃。这一点在村里几乎成为笑谈,客气点的说奶奶太单纯了,不客气的则直接背地里说奶奶“愚蠢”,因为奶奶曾帮助的生意人里不乏有些不实诚甚至经常坑蒙乡亲的。
奶奶很想晚辈们都留在家里务农。爸爸在村里算是一个有口皆碑的“能人”,读书时向来成绩不错,1974年高中毕业后去当了近两年的民办教师以及一年乡镇项目会计,接着1977年恢复高考后爸爸去报考,考前一天奶奶竟然杀了一只公鸡去庙里求菩萨保佑爸爸千万不要考上大学。从此爸爸就真的成了一个农民。
到我们孙辈,奶奶不再反对我们读书,加上家里经济情况不好,爸妈下定决心要创造条件让我们四兄妹都“跳出农门”,经常全年无休的起早贪黑去赚钱,于是奶奶也愿意帮爸妈带孙女了。大妹妹就是奶奶每天晚上带着睡觉,一直带到四岁。我第一次记事,就是一个除夕晚上,天寒地冻,半夜奶奶抱着我去门外的屋檐下尿尿,我听到婴儿的一声大哭,知道是小妹出生了,便身子扭来扭去闹着说要去爸妈房间看,奶奶抓紧我没让我去,又慢慢把我哄睡了。老家冬天经常下雪天冷,奶奶还会早起给我们生火盆或者做饭团让我们带去学校。
印象中虽然奶奶最宠的还是哥哥,有什么好东西都是留着第一个给哥哥,但也总会分一些给我们姐妹三个吃,尤其是她带得最多的大妹。
我们兄妹四个陆续考上大学时,奶奶还是很高兴的。不过读书期间,每年寒暑假,奶奶都会不断的劝说我们毕业了留在老家。甚至一个个的游说我们不要在外面工作,都回来种脐橙树。我们只当是奶奶傻,谁好不容易读完大学还回来务农,所以自然不放在心上。
奶奶时常牵挂我们。爷爷奶奶和爸妈在老屋的两头住,中间隔个堂屋,每次打电话给爸妈,奶奶都要穿过堂屋悄悄的走到窗户底下听。偶尔我们让奶奶听电话,她都是让我们多吃点,注意身体。
工作后回家更少了,一般一年才一次,每次回去,我都会去厨房帮奶奶生火,顺便陪奶奶聊天。可是还真是禁不住聊天,因为奶奶经常抓着我的手,让我要多吃点,在外面不要舍不得吃,说着说着就掉眼泪。
春节临近,老家的习俗都是要提前十天杀猪,因为猪的各种内脏都够吃好几天,还要拿猪的各个部分做成譬如猪血丸子、香肠等准备过年,而我们往往放假比较晚,得过年前两三天才能回家,奶奶就不停的问我们什么时候回等着我们到家才杀猪,忙成一锅粥。
吃年夜饭时,她自己虽然不上桌,却做很多菜,尤其是肉,往往都是两三大菜碗的端给我们吃,我们说太多肉了不想吃,甚至给她拿回去,她有点不高兴,又送回来给我们。
假期结束返程时,奶奶都要收拾好多特产比如腊肉,大包小包的给我们拿着,我们说太重了或者肉太肥不想拿,奶奶就失落的掉眼泪,我们只好拿上,生怕辜负了她的心意。
转眼我到了二十七八岁了还没谈恋爱,奶奶急了,每次回去都要问我谈男朋友了没有,说我该成家了,成家了她才放心。后来三十岁时我终于结婚了,奶奶看孙婿怎么看怎么喜欢,不停的说“新姑爷(老家对孙婿的称呼)真好啊”,同时催我生娃,并马上开始帮我养鸡,说要是我怀上了,刚好一年左右后坐月子有土鸡吃。
结果我备孕了一年后才怀上,生完宝宝后奶奶的母鸡已经养了两年了。妈妈也给我养了三十只母鸡,由于活鸡不好带,妈妈想办法从老家带了六只给我,临走前,奶奶手里抓着几只鸡追到门外让妈妈再多带点,妈妈没有要奶奶的,说是够了。后来由于坐月子时月嫂说吃母鸡容易回奶,六只母鸡很久还没吃完。加上有婆婆和月嫂都在照顾我,恰好老家有事,妈妈在我所在城市待了十来天后就回去了,听妈妈说,在剩下的二十天里,奶奶经常去找妈妈让她寄母鸡给我吃,但都没有成功。
由于我生宝宝是十月份,老家天气很冷,我打算等宝宝半岁左右再带回去看看爸妈和爷爷奶奶。可没想到的是,前不久妹妹因事回老家,请了三天假,前两天都因老家所在省份太冷道路结冰回不去,第三天回去时匆匆忙忙跟爸妈见了个面准备返程,临行前妹妹去看奶奶,却在床上发现已经没有了呼吸的她。
我闻讯赶回去时,奶奶已经安详的躺在棺材里,灵前摆了一张奶奶没有牙却咧着嘴笑的照片。我没有痛哭,只是眼泪无声的巴巴往下掉。据妹妹说,奶奶走时身上穿的很单薄,还是很旧的衣服;收拾奶奶的遗物时,她箱子里放着不少我们买给她的新衣服,有两件甚至是四五年前的,她都一直不舍得穿;在她的箱底发现用布包了很多卷钱,每卷一两百或两三百,凑了刚好一万块,这些都是过年时我们孙辈给她的零花钱。布外面都是汗湿的,估计是奶奶时不时又去摸一摸、数一数钱……
葬礼时来了很多亲戚和邻居,连平时没有交情的不少人都过来吊唁。他们看到奶奶的遗照都叹息:”哎,人是个好人,就是太傻了,这辈子没吃到,没穿到”。
奶奶出殡时,众人将她的棺材抬起准备送她上山的瞬间,我再也没忍住,失声痛哭。看着众人将她的棺材缓缓的放入两米多的新挖的深井内并用黄土掩埋时,我的心痛得难以呼吸。站在坟头看着远处的大山,我默默的想,奶奶这么弱,从此去了另一个世界,不知会不会被欺负。但又赶紧祈祷,不,不,她这么善良,自带一种气场,应该会有好报的。
奶奶走后的几天晚上,我时常晚上醒来睡不着,又劝自己睡,希望奶奶可以入梦,我们可以在梦里再见见面说说话,可是都没有成功,我不禁暗自失落。
奶奶,失去你我体会到了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无限痛楚,我没有吃上你为我养了两年的老母鸡,也没有让你看到心心念念的曾孙子,更没有让你享到与孙辈常依常守的天伦之乐。
人生最难过的无外乎想做却做不了任何,唯有带着逝者的爱的回忆温暖前行。
奶奶,安息,并在天堂一切安好。
这不是电视剧,是凤凰卫视的一档周播纪实类节目,叫做《冷暖人生》,这部分内容是栏目中的其中一期。
这期节目主要讲述了奶奶重男轻女,只疼爱老儿子家的孙子,看不上大儿子家的孙女,孙女过生日只会送给孙女过期的牛奶,孙子过生日就送几千块钱的平板,大儿媳实在忍无可忍就带着女儿离开了。
《冷暖人生》节目邀请社会各方人士,包括边缘社群、弱势团体和各界具争议性人物,例如死囚、从农村到城市闯荡的年轻人等,向观众现身说法。节目名称中的“冷”指寒冷、饥饿和黑暗;“暖”指底层人物顽强的生命力与他们心中那一抹希望。
扩展资料节目背景:
主创陈晓楠表示听普通人讲那些不普通的事,有时候觉得有一种简单的震撼。不管多么完美的人,就算是人们觉得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但是人们可能要的是他所讲的很真实的、很有力度的一段,觉得能给大家一种共鸣、一种东西就可以了。
陈晓楠和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刘春聊天,刘春引用了狄更斯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黑暗的时代。”于是,一档关注普通人生活命运的节目《冷暖人生》应运而生,目的宗旨就是“让绝望者重生、让哭泣者欢欣、让徘徊者前行”。
陈晓楠不会在节目中指导人生,也不会在节目中带太多的道德评价判决的语言和态度,因为她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是平等的,她试图用她最朴素的好奇心,跟每一位采访对象谈话,把自己回归成一个最本真好奇的人。
没经济独立之前感觉就是无数次的期待,无数次的伤心,但是也无可奈何,现在有了经济独立的能力,就好过多了。我妈刚生下我,还没满月就被我奶奶赶回娘家,说话特别难听,逼着我爸妈离婚。从小爷爷奶奶不待见我,就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小时候我爸妈上班,没时间照顾我,让我爷爷奶奶带一下,结果根本不管,我还差点淹死在河里。
幸好有邻居看见,把我救了下来,后来我妈不管多辛苦一直把我带在身边。从小到大奶奶一直找我妈麻烦,印象中她们两个一直在吵架。后来我上小学了,我们一家三口搬去镇上住,就消停了很多,每年也就过节过年回去一次。每年过年我从来没有压岁钱,但是姑姑家的弟弟有,后来叔叔家的弟弟也有,我从来没有拿到过一分钱,后来长大了懂事了。
总觉得老人不容易,还劝我妈不要斤斤计较,可是换来的却是更大的侮辱!!!有一年奶奶腿脚不便,我跟我爸向单位请假带她去医院看病,后来开刀住院,又是我和我爸请假陪侍,奶奶髋关节置换手术,上厕所只能在床上进行,连她亲女儿都嫌弃不愿意弄!我却要把屎把尿!而她最宝贝的小儿子就出现过几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公外婆,他们两位一直把我当作宝贝,把我当亲孙女一样对待,从小到大我表哥有的我绝对不会少。在外地读大学,每次去学校之前都会送我出门,怕我在外面吃苦还会给我零花钱,每周都会打电话问问情况,过得好不好,饭吃的好不好。可我仍然觉得,即使爷爷奶奶不好,作为小辈,我做到我应尽的孝心,但要我做到像对外公外婆那样好我绝对办不到!因为我有良心!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