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这一届婆婆不好做。为什么这么说呢,婆婆既要带娃,又要有自己的收入,稍有点婆媳矛盾,媳妇就以不给你养老来威胁。其实啊,有工作收入的婆婆,还真的不担心将来老了没钱养老,她们毕竟有自己的退休金。但是呢,在亲情上,始终会不忍儿子吃太多苦,不忍孙子没
这一届婆婆不好做。为什么这么说呢,婆婆既要带娃,又要有自己的收入,稍有点婆媳矛盾,媳妇就以不给你养老来威胁。
其实啊,有工作收入的婆婆,还真的不担心将来老了没钱养老,她们毕竟有自己的退休金。
但是呢,在亲情上,始终会不忍儿子吃太多苦,不忍孙子没人带。毕竟现在的物价那么高,倘若儿媳为了带孩子辞掉工作,那么养家糊口的全部压力就落在儿子一人身上。做母亲的,又怎么会不心疼呢。
在小区里,带孙子的奶奶们,要么退休了,要么从农村来,将来要靠儿子儿媳养老。
有个奶奶说:“带孩子,没钱也要带,不带老了就没指望。”
然而,那些还没退休的老人,又恰逢当了奶奶,就没那么幸运了,在工作与带孩子之间两难。
“我还没退休,儿媳让我带孩,我损失了收入,要求辛苦费错了吗?”说这话的是一位年轻的婆婆梁阿姨。
因为儿子结婚早,生孩子早,所以自己当奶奶也早。
可是她还有两年才退休,才能领退休金,这就让她陷入了为难。儿媳呢,在一家公司上班,工资不是很高,但养活她自己,给小孩买东西,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结婚的时候,儿子买了婚房,还房贷和车贷全靠儿子一人承担。
儿媳不想辞掉工作回家带娃,于是叫婆婆来帮忙带。梁阿姨很是为难,毕竟还没退休,要是提前退休了,就损失了好几年的收入,为了将来养老打算,以及平衡自己的内心。梁阿姨就要求辛苦费,每个月给她5000块,包含买米买菜钱在内。
梁阿姨的打算,还是比较客观的,毕竟现在物价那么高,水果那么贵,5000块包含了一家四口的伙食费和自己的辛苦费,其实自己也没挣多少啊。算下来还不到工资的一半。
可是没想到,这样的要求,让儿媳很不乐意,说:“亲奶奶带孩子,怎么还要钱呢,太过分了。”
跟老公一商量,决定辞职自己带,毕竟自己的工资到手才6000多一点,每个月就要给婆婆5000,还不如自己带划算呢。
这下,养家还房贷、车贷的全部压力就落在了梁阿姨儿子的身上,压力太大的时候,难免跟妻子发生口角抱怨,对妈妈产生怨恨之情。
儿媳更是对外人说:“婆婆不帮我带孩子,将来,我也不会给她养老,她做初一,我做十五,两不相欠。”
梁阿姨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客观现实,让儿媳对自己产生了怨恨和误会,这该怎么去解释?根本无法解释。
就像自己做错了事一样,没办法去平衡两者之间的难题。儿媳根本无法理解自己的难处,她上班挣的钱归自己所有,婆婆上班挣的钱也是归自己所有,为了照看孩子,自己损失了收入,作为儿媳,难道不应该贴补一点么?又哪里过分了呢?
新面纱观点:
在我看来,梁阿姨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在大城市里,5000块根本找不到一个好保姆,你还得对她提心吊胆。
有些儿媳,很懂事,婆婆不开口要钱,她们都会主动给婆婆钱,多少都是一个心意。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想啊,婆婆作为一个社会人,她也有自己的人情往来要考虑,过年过节也要走亲戚,也要送礼,这都是要钱的。
如果婆婆没有收入,给儿子媳妇带孩子,他们一分钱都不给婆婆,那她们靠什么来走亲戚,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衣服鞋袜等?
婆婆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需求,有些婆婆不好意思开口,并不代表不需要,有些婆婆主动开口了,如果合情合理,还是给吧。她们会觉得,手里有点钱,才有安全感,才可以自由支配。
我有个邻居老爷爷,在送完孙子上学后,就每日以捡废品为生。我公公问他为什么要捡废品,他说,在老家要走亲戚,过年过节给红包,没有收入,不靠捡废品,哪里来钱啊?
可想而知,他的儿子媳妇估计是没有给他辛苦费的,不然也不会这么辛苦去捡废品。
老人带孙子是情分,不是义务,一家人原本是讲情分的,却因道德绑架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有时候,做儿媳的也要换位思考一下。也许,就没有那么多婆媳矛盾了。
-end-
今日话题:你认为婆婆带孩子,儿媳应该给辛苦费吗?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提前退休是好事,但真到了选择的时候却往往不选提前退休。
先说个真实的现象,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教师比较多,女教师有一个特殊政策,可以选择55岁退休或者选择60岁退休,80%多的人都选择60岁退休,大家讨论起来,原因就是退休和不退休比,每月收入 大约降低30%, 减少2000元左右。
所以,是否提前退休一般和下面3个因素有关。
工作压力越大越倾向于提前退休,尤其是一些重体力劳动者,随着年龄增加,无法承担高强度的工作,即便收入降低50%也会选择提前退休,退休后再选择一些轻松的工作,我们小区有几个保安就是提前退休后重新工作的。
如果已经提前有规划,退休后有更重要的事情,也会选择提前退休。比如我一个邻居,退休后要照顾老人和孙子,所以,收入降低50%也愿意退,按她的说法,比雇个保姆划算,还放心。
提前退休收入降低50%是一个相对值,很多时候需要考虑绝对值。一些好单位年薪30万多,退休后收入减少50%,估计都不愿意提前退。有的单位月工资就2000元多点,降低50%才1000元,提前退休后随便找个工作都能补过来,肯定会选择提前退休。
个人观点,欢迎补充。
女今年47岁,企业单位,工人,因本人已进入更年期、学习业务、工作指标都跟不上。处于一个尴尬的状态,非常想办理内退手续。
我嫂子是放射科的医生,因为属于特殊工种,辐射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他们上班一年是顶正常工种的一年半的,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提前退休。
前几天,听我嫂子说他们科有个医生要退休了,而且,不打算继续留院,选择退休。
虽然退休工资少了,但是人家也没有闲着,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生即使是退休了,也很容易找到工作的。
退休后,他去了一家私立医院工作,而且,还兼职了一家体检中心的工作,也就是说,退休后,他可以挣三分钱,要比上班的时候挣的更多,何乐而不为呢?
我想,到了退休的年纪有大多数都会选择退休,最起码可以提前享受这么多年自己缴纳的养老金,但也会有一部分人选择继续留职,这些也都是要看个人的因素。
1、与个人工作压力有关
一般工作压力越大,我们越倾向于早退休,特别是高强度作业工种的工作,危险系数高,而且,还很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就很难去承担高强度的作业了。
还有就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工作,比如像我嫂子这种医生,不仅责任大,而且,可能会因长时间的辐射对身体产生影响。
所以,根据以上这种情况可能他们就会选择早退休,这样可以再找份轻松的工作,即使工资可能没有以前的高,但是,可以有两份工资,而且不用那么辛苦或者不用担心为危害身体了。
2、与个人规划有关
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的规划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是喜欢自己的岗位,宁愿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工作岗位,只要岗位需要自己就会义无反顾地留在工作岗位中。
还有就是在退休后想有不一样的生活,比如,退休后就想休息了,想开了,觉得自己都这么大岁数了,要那么多钱也没有用了,就想安享晚年了。
或者家庭需要他们回归。就比如,到了退休的年龄一般都会有孙子辈了,父母要工作,也没有时间看孩子,只能由退休的爷爷奶奶来看孩子,虽然,退休工资不如上班的工资高,但是继续上班,请保姆看孩子可能比自己的工资都高,还不放心,就会选择回归家庭去看孩子。
3、与待遇差别有关
其实,退休后工资可能降低50%是一个相对值,很多时候需要考虑绝对值,就是在职时原工资的基数大小。
比如,一些好的单位像年薪30万之类的,退休后收入减少50%,估计提前退休就有点“割肉”的感觉了,与以前工资的差距太大。
而有的普通工薪阶层月工资可能就2000多,即使退休工资降低50%了还有1000多那,对于他们来说差别不是很大,也不会过多的去因为退休工资降了而选择留职,因为,他们即使再找份工作,也会跟这个工资差不多,还拿了双份工资,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
所以,我们如果退休了,即使是在职收入的50%,我也可能会考虑提前退休的,不仅可以多一分收入,而且,选择的余地也多了,以后的生活也会变的不那么一眼看到头,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各人情况不同,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我老家的县委书记,正干着毅然辞职下海经商去了。
……
其实这是一个机会成本或者沉默成本的问题。比如说在职1万,退休5000
在职是用时间换了1万,退休相当于用5000换了所有时间。
那么:
1退休了得5000和所有时间。如果这个所有时间还是还可以挣10000。那相当于退休得了15000。
答:退
2退休了得5000和所有时间,如果这个所有时间可以挣超过5000或者更多。
答:退
3退休了得5000和所有时间。如果不能超过5000。
答:不退。
4如果不用量化衡量不用理性思维。纯粹喜欢享受自由自在的时光,随心所欲的自由自在的决定。
答:退或者跟着内心走。
OK,我是个猫头鹰类型的人,理性分析是惯性思维。
别人的情况我不知道,我只想把自己的退休金和在职时收入情况说明一下,看看大家怎么评判。我工作和退休都在苏州工业园区,今年一月二日正式退休,在职时每月工资14w多,如果加上五险一金及奖金每月大约22w以上。退休金要在三日十日领取第一次。办理退休手续时我咨询了一下办手续的工作人员以后能领多少退休金,她说保守估计3500以上,就是说连以前的零头都不到,也就是原来的1/3到1/4之间。我们单位是外资企业,没有提前退休,也没有返聘,倒也省心想这些事了。想想这个落差,真是有点大,好在退休前都做好了安排,多想想以后的幸福生活少给自己添点堵比什么都强。如果觉得退休金少可以再打打工挣点钱。其实钱再多也不够,钱再少也能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关键在于你自己怎么想。
这个看个人情况而定,不一定都一样,如果你在职的时候工资很高,退休可能连一半都达不到,那么可能你也会选择退休,人到什么时候就该干什么事,不要违反自然规律。
感觉提前退休之后,对于正常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那就提前退休,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就再继续奋斗几年,多积累一些生活资本,总之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品,别人的话都是参考!
目前正常情况下的提前退休政策只针对公务员,公务员工作年限满30年或者工作年限满20年但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以自愿申请提前退休,经有任免权限的部门批准后就可以提前退休,挣取退休金。但是,提前退休后的工资要比在职减少很多,并且也会比同等条件下正常退休的人员退休金低。
公务员在职时每个月计发工资、车补、通讯补贴、住房公积金、年终有绩效考核奖。假设一个正科级公务员在职时的档案工资是6000元的话,五险二金按照24%扣除,那么他一个月工资待遇如下:
01到手工资为6000(1-24%)=4560元。
02车补按照每个月650元的标准,通讯补贴按照每个月500元的标准。
03住房公积金按照单位12%,个人10%的标准,也就是600022%=1320元
04年终绩效考核奖金按照12000元,平均到每个月为1000元。
也就是说,在职时每个月可以挣到:
4560+650+500+1320+1000=8030元。
而退休以后,车补、通讯补贴、住房公积金、绩效考核奖金这几项都没有了,只有一个退休费,并且,退休费也是没有在职时的高的,就按照现在的退休政策,工龄35年以上的,基本退休费为在职基本工资的90%,津贴补贴为在职时的70%,核算下来,每个月应该在4000元左右。也就是说,正常退休的情况下, 退休后的退休金都要比在职时少将近一半,何况是提前退休呢。
提前退休,退休工资只有在职收入的一半,在时下中国,有极不情愿的,有半推半就的,有热烈欢迎的,分析如下:
2:对于蓝领工人来说,他们拿着不菲的收入,享受着普通工薪阶层对他们的艳羡和膜拜,干着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活儿,可谓轻松惬意,悠哉游哉,如果有提前退休拿一半收入这样的好事,他们肯定会骑马看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如果有其它单位愿意高薪应聘他们,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提前退休;如果暂且还没有接受他们的下家,他们就会继续在原单位干着看吧,这就是一个半推半就阶层。
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在作某些重大选择前,都会权衡利弊,考虑再三,都会尽量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大概也就是人性吧!
提前退休谁都想,但要说到收入减少谁都不乐意。
说个我身边的事,前一阵子延迟退休的话题闹得沸沸扬扬,那天见到了一个老大哥,他2019年刚刚退休,向我吐苦水, “没退休之前,总盼望着能早点退休。可退休之后第一个月的工领到手,比在职时少了将近2000块钱。现在儿子刚要了二胎,之前,我还能贴补他点,现在真的是无能为力了,我这还想着看看能不能找点什么事做,可以多一点收入。”
我听了之后,也是颇多感慨。谁都希望能早点退休,早点享受生活,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退休之后往往会发现,收入减少,但生活中的开销却在增加,很多人退休后,迫于无奈,还要找其他的工作以增加收入。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会不会考虑提前退休,主要还是看你的经济能力是否允许。
也许你的工资是1万,提前退休工资就发5000元,但如果你根本不在意这点工资,或者你提前退休后甚至可以有更多的收入,那就可以考虑退休,毕竟时间多一点,自由多一点。
但如果你本就靠着工资再续命,退休后收入减少,那生活就会更加的困难和无奈,到时可能会使生活陷入困境,这时,就要谨慎一些。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四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