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结婚第一年不送大礼吗?婆婆不准备的吗?

妈妈 0 29

东北结婚第一年不送大礼吗?婆婆不准备的吗?,第1张

东北结婚第一年不送大礼吗?婆婆不准备的吗?
导读:其实东北满注重这方面的礼节习俗的,改口钱是有的,如果新娘为婆婆戴花的话,改口钱通常是在这个时候给的!至于新婚第一次回娘家过年按理说是要多准备一些礼物的,不过这到不是什么习俗规定,主要是看你老公和你婆家是否有这份心意!1择正日在东北黑龙江结婚

其实东北满注重这方面的礼节习俗的,改口钱是有的,如果新娘为婆婆戴花的话,改口钱通常是在这个时候给的!至于新婚第一次回娘家过年按理说是要多准备一些礼物的,不过这到不是什么习俗规定,主要是看你老公和你婆家是否有这份心意!

1择正日在东北黑龙江结婚当天的好日子被叫做“正日子”,正日子一般都是由新郎家选择,而非正日子也叫“待客日”则是由新娘家定,一般待客日要比正日子早三至四天。待客日当天准新郎官要在新娘家呆上一整天,招待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女方家长要在当天婚宴酒店大摆宴席,招待所有来宾。新郎新娘穿上礼服,主持人司仪嘉宾代表上台发表讲话,也算是先行嫁了一把,新人还需要给每位来宾敬酒并收女方亲朋好友的礼钱。散席后新郎就要回到自己的家中,等到结婚那天才可以见新娘。

2

2迎亲按照东北人的习结婚习俗,结婚当天迎亲越早越好,因为有“抢头”一说,新郎迎亲的时间也是找人占卜给指定的好时辰,一般会有8和9这2个数字,寓意着发财和长久之意。而新郎来接亲的人也必须是单数,因为娶回老婆就凑成了双数,而人数最好是控制在十几人,当中必须有一对小男娃小女娃。新郎迎亲时需要带上里脊肉给丈母娘吃,寓意为“离娘肉”,还要带上红线捆着的大葱(寓意生活充实)和“聚宝盆”(其实就是一个装满生活用品的红脸盆)。新娘在娘家要坐在一张新被子上,俗称“坐福”,而新郎到达新娘家时会有女方的家属来堵门,等到给了红包改口叫了“爸妈开门”后才给进来。依照东北人的结婚习俗,手捧花的数目必须有九,寓意着长长久久,新郎把手捧花献给新娘后,要比一比谁先和对方讲话,先讲话的那一方在婚后生活中就要受到对方的管制了。因此,对方都会耍些小聪明让对方先开口啦,非常有趣哦。然后新郎会把带来的金盆给新娘子洗脸,并在里面铺上厚厚的硬币,新娘洗完脸后就会由娘家人中的小男孩端着泼出去,寓意着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从此,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接着一对新人要开始吃新娘家煮好的长寿面了,吃的时候必须是互喂,如果新娘家有亲弟弟的话,就会去抢长寿面吃,这样就能借到新人的喜庆和福气了。吃完面后新郎需要给新娘的父母行点烟礼,而新娘的父母会给女婿封个大红包,然后再集体照相合影。

3

3送亲在东北黑龙江送亲的人数是不讲究的,但是新娘的弟弟必须要去,并且要坐在婚车上叫“压车”,并且新人还要给一个大红包哦。按照东北的结婚风俗,妈妈是不能送嫁出去的女儿的,新娘的爸爸就可以去,而妈妈在送女儿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那就会让娘家人富裕起来,这叫做“洒金豆子”。接下来就要准备把新娘子娶回家了,新郎必须给新娘穿上红鞋子,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哦,因为伴娘会把红鞋子给藏起来,要是新郎自己找不到的话,就要给大红包伴娘才会告诉你红鞋子在哪了。

4

4结婚按照东北黑龙江的结婚习俗,新娘必须给婆婆头上戴花并改口叫爸妈,当然改口费是有个大红包的,一般是封1001元,寓意着新娘是“千里挑一”的,进了新房,新娘就要开始吃花生和红枣寓意着早生贵子。而新房内的所有箱子和柜子都会堆上硬币,寓意着富贵。接下来就会在婚房中调戏下新人同时照相合影留下美好回忆,然后按照预定的时间去酒店举行婚礼。酒店婚礼的举行跟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主持人司仪主持完婚礼,新人轮番敬酒、送客。按照东北黑龙江的习俗送亲的人必须要在12点之前离开。晚上新人必须要家里一起吃团圆饭。

5

5回门和全部各地的风俗一样,东北的结婚习俗也是三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但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回男方家,如果新娘家是外地的很远,那就得九天后才能回门了。

END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

东北妈妈给女儿送饺子的视频相信很多网友都看过了,也被视频中的妈妈和女儿所感动,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没有任何父母不是疼爱自己孩子的,而父母对孩子的爱表现方式并不一样,父亲是委婉的爱,永远不会明确表达出来,而妈妈是直观的爱,可以最容易被人察觉到,也最容易感动别人,可以这么说,天底下没有任何人会比父母更爱你了,因为他们的爱永远都是无私的,永远都是不求回报的,我相信每个网友都感受过妈妈带来的温暖,我就有过这么一段温暖的回忆,我到现在还记的在我初中的时候,当时我还在住校,有一天跟妈妈打电话告诉她我想吃她做的红烧肉了,妈妈第2天中午就骑着自行车给我送了过来,当时让我真的非常开心,也让我一直记到现在,因为那个时候感觉真的很美好。

在我的记忆里,已经记不起妈妈为我们做过些什么了,也许已经把妈妈做的事情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其实妈妈给孩子做的暖心小事太多了,多到让我们根本就感觉不出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妈妈对我们的爱,但是我们是否又能做到爱自己的妈妈呢,这是个让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看到这个视频后,我非常想给妈妈打个电话,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加,已经不知道跟妈妈说些什么了,每次打电话妈妈总是说那些重复的话,例如多吃点好的,别饿着自己、天冷了注意穿秋裤、还有没有钱啊我给你点、什么时候放假啊,回来不等等,这些听的太多了甚至都有点厌烦了,但这不正是妈妈对我们爱的表达方式吗。

多么想再一次回到小时候,跟妈妈大喊一句“妈妈,我爱你啊”,也许现在说也不晚,那么你对你妈妈说我爱你了吗。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

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

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黄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高点金字红烛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

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尽情享受,直至“接神”。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现在东北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