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早上好英语怎么说

老人 0 46

奶奶早上好英语怎么说,第1张

奶奶早上好英语怎么说
导读:问题一: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和奶奶爷爷怎么说英语 早上好:Good morning 下午好:Good afternoon 晚上好:Good evening 晚安:Good night 爷爷:grandfather/grand

问题一: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和奶奶爷爷怎么说英语 早上好:Good morning

下午好:Good afternoon

晚上好:Good evening

晚安:Good night

爷爷:grandfather/grandpa

奶奶:grandmother/grandma

问题二:英语翻译 5分 小鸭走路去看望他的奶奶。他在湖边碰到了猫。

“早丁好,猫先生。你在做什么?”

“我在抓鱼! 看,这儿有条大鱼!但我抓不到它!”

“让我帮帮你吧!”

接着小鸭跳进了湖里,抓到了鱼。

“给你。美餐一顿吧!”

小鸭向猫先生道别,继续往前走。突然,他听到了一声惨叫。

问题三:小红帽英文翻译,要好好翻译!会给高分! 从前,有个美丽的小女孩,她总是喜欢戴着奶奶送给她的小红帽。久而久之人们忘了她的名字,都叫她“小红帽”。一天,她的妈妈在花园里叫她,“小红帽,小红帽。”

“我来了,妈妈”小红帽答应道。

“这里有些我刚烤好的蛋糕和一些药品,你把这些带给你奶奶好吗?”妈妈说。

“好的。”

“记住,顺着这条路走,别迷路了,别到森林里去,那儿很危险。”妈妈不放心的叮嘱道,“走路的时候小心瓶子,别把它们打破了。见着你奶奶的时候记得要有礼貌的说‘早上好!’。”

“好的,妈妈。我会小心的。”小红帽答应着出发了。能出远门了她觉得很兴奋,不一会,她就走到了森林边缘。森林里都有什么呀?我想看看林子里的小鸟和树木。她感到很好奇。于是她忘记了妈妈的叮嘱,走到了丛林里去。不一会,她遇见了一只大灰狼。

“早上好呀。”小红帽有礼貌地说。

“早上好。”大灰狼说,“你要去哪啊?”

“我要去我奶奶家。”

“你奶奶住在哪儿啊?”大灰狼问。

“她住得很远,在山的旁边。”

“哎呀,小红帽。你看这些花儿多美啊。你看周围有那么多的小鸟,它们在动人的歌唱。我想你可以采些花给你奶奶,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好主意。”小红帽高兴地说。于是便去采花了。

大灰狼趁小红帽去采花的时候一溜烟跑到小红帽的奶奶家门口。它敲了敲门。

“谁呀?”奶奶问。

“我是小红帽,奶奶。我给你带蛋糕来了。”大灰狼捏着嗓子说。

“进来吧,”奶奶说“我在床上躺着呢。”

于是大灰狼就走了进去,“早上好,奶奶。”它假模假样地说。

“你的嗓子怎么了,小红帽。”奶奶问。

“对不起,我也有点儿感冒了。我的嗓子很疼。”大灰狼说着跳向奶奶的床一口就把奶奶吃了。他钻进了奶奶的被子里。

不一会小红帽来了。她很听话的说,“早上好,奶奶。”

“早上好, 我亲爱的。”大灰狼又捏着嗓子说。

“奶奶,你的声音好奇怪。”

“我嗓子疼,我感冒了。”大灰狼说。

于是小红帽走近了一点,她看到了大灰狼,“你的眼睛变得好大啊,奶奶。”

“这样我就可以看你看的更清楚啦。”大灰狼解释道

“你的耳朵也好大啊,奶奶。”

“这样我就可以听得更清楚啦。”

“你的手也变得好大啊,奶奶。”

“这样我就更容易抱抱你啦。”

“你的牙齿也变得好大啊,奶奶。”

“这样我就可以更方便的吃掉你啦!”说完,大灰狼一下子扑出来,一口就把小红帽给吃掉了。吃完了它就开始睡觉。

恰巧一个猎人经过奶奶的房子。他前几天他来见过奶奶,他想知道这个老妇人现在有没有好一点。于是他走进房子,但是却看到了大灰狼和它鼓鼓的肚子。他割开大灰狼的肚子,奶奶和小红帽得救了。

“谢谢你,猎人先生,”小红帽说,“我再也不骸随便走进森林里去了。谢谢你帮助我们。”

问题四:英语翻译 恩那 帮帮忙 早上好,以下是我人工翻译的,绝对正确,希望帮到你,翻译为:

王小军12岁了,他住在湖北省的一个城市,今天是他的生日,他的父母为他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但是这个男孩说:“我不想要这顿晚餐,因为晚餐过后,今天就结束了,父母明天就要离开去往深圳了,我不想让他们走”这是王小军三年里和父母在一起过的第一个生日。在过去的三年里,他的父母一直呆在深圳,工作,弧钱,他们已经三年没见到他们的儿子了,民田他们必须离开家去深圳,王小军不是唯一一个独自在家的孩子,独自呆在家里的孩子面临着很多问题,他们之中的很多孩子和他们的奶奶住在一起,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心比较少,他们经常感觉孤独,他们之中的一些孩子学习不好,因为他们的父母不能帮助他们一起学习,所以,中国 现在很关心孩子们,而且正在努力解决他们的问题

      一个月前,我们家发生了一件大事情,爷爷干活时不小心发生意外住进了医院

        我记得那是12月30日下午,我放学还没进家门呢,半路上碰到从单位匆匆赶回来的妈妈,说爷爷被救护车送往县医院抢救了,没说两句,让我赶紧回家和奶奶照顾好妹妹,她就往医院方向去了。我回到家,奶奶告诉我,爷爷的头受伤了,留了好多血,情况很危险。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奶奶在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干着急,也想去医院,可是还得带妹妹。大概半个多小时后,妈妈回来了,说是爸爸已经坐着120载着爷爷上高速了,要赶往张掖抢救,带了几件东西,交代我好好复习,就走了。

      晚上七点、八点、……一直等到凌晨一点半,爸爸给奶奶打电话传来消息,说爷爷刚从手术室出来,身体很虚弱,神志模糊,医生也不确定什么时候苏醒,要看爷爷个人的意志。我和奶奶忽然都鼻子一酸,眼眶一热,眼泪不停地流下来,觉得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

    元旦那天,姑父带我和奶奶去了医院,跨入病房,我们发现爷爷头上被医用纱布裹得严严实实,下颚也包着,一只眼睛也受了伤,爷爷穿着病号服,脸是苍白的,眼睛紧闭,躺在病床上左右手都是吊针、管子、监测仪器等。爷爷还没有醒过来,不能吃饭、喝水。爸爸每天都在医院寸步不离照顾爷爷,我突然觉得爷爷是多么瘦弱啊!我看见爸爸偷偷撇过脸,眼泪大滴大滴地流下来。因为我从没有看见过爸爸落泪,原来他和我们一样担心害怕,我想安慰安慰他,可是不知道怎么开口。过了一会,他情绪稳定下来走过来安慰我说:“爷爷病了,看好了就没事了。你要认真学习,这几天就要期末考试了,不要让爷爷操心。”我听着爸爸的话,直点头。

      爷爷生病后,家里的生活节奏全打乱了。别人家里元旦热热闹闹迎新年,我们家里一地鸡毛。爸爸请假照顾爷爷,妈妈每天一下班只要有空就往医院赶,晚上再回来检查我作业、照顾妹妹。我白天也负责带妹妹,奶奶还得去老家喂牛羊……真的是一场全家动员接力赛。

      紧紧张张、忙忙碌碌一个月过去了,在爸爸妈妈、姑姑、姑父精心照顾下,爷爷慢慢好起来了,终于出院了。我的心情无比激动,爷爷可以说话了,但我们总是听不懂他说的什么,一会儿认得我,一会儿又认不得我,把我的名字都叫错,哎!爸爸说爷爷伤了大脑,需要慢慢康复。

      马上快过年了,我在这里许下一个新年愿望:希望爷爷能快点好起来,我们一家人还像以前一样热热闹闹地生活。

      爷爷:你要加油哦!

一、医院的英文单词:hospital

二、hospital音标:英 [ˈhɒspɪtl]   美 [ˈhɑ:spɪtl] 

三、释义:n

医院;收容所;养老院;〈古〉旅客招待所

例句:A couple of weeks later my mother went into hospital 

几周后我母亲住进了医院。

四、复数: hospitals

五、记忆技巧:hospit 客人 + al 表名词 → 把病人当客人的地方 → 医院

六、英美用法:

1、In BrE you say to hospital or in hospital when you talk about somebody being there as a patient 

在英国英语中,去医院看病或住院诊治用to hospital或in hospital

I had to go to hospital

我得去医院看病。

2、In NAmE you need to use the 北美英语要用定冠词the:

I had to go to the hospital

我得去医院看病。

扩展资料:

一、hospital词根词缀:

词根:hospit, host= guest 客人

1、hospitableadj 好客的

hospit 客人 + able …的 → 好客的

2、hospitaln 医院

hospit 客人 + al 表名词 → 把病人当客人的地方 → 医院

3、hostn 主人(原意指招待客人的人)

4、hostagen 人质

host 客人 + age 表行为 → 把客人〔留住〕→ 人质

5、hosteln 旅馆

host 客人 + el 表地点 → 客人住的地方 → 旅馆

6、hostessn 女主人

host 客人 + ess 表女性 → 女主人

二、hospital与以下词性连用:

1、admit someone to a hospital

收治某人入院

2、bring/rush/take someone to a hospital

带/紧急送/送某人去医院

3、end up in a hospital

最终进了医院

4、go to a hospital

去医院看病

5、visit someone in a hospital

探病

参考资料:

-hospital

年纪大的老人过世是在家,还是在医院,城里、农村就有很大的区别。毕竟城里人居住空间小,老人的去世又是大事。做为农村人说不准到底那个好?

不过我们这的农村,最忌讳老人在医院去世。因为一旦在医院去世了,遗体进村受阻挠,还不能进自家院子的。也就是说,老人只要有一口气在,进了自家,村里人基本上还会来看他最后一眼。如其不然,只好在院外搭丧篷停放,设灵堂祭拜,搭帐篷过事。尽管这么做了,儿女们仍心留遗憾和内疚,也会在村里落下不孝的名声。

因此老人住院病情不见好转,家人们早早地在家里订做、制作老衣,收拾房子、院落,并特意烧好老人住的土炕。在医生确诊“就在这一两天”的时候,都会把老人接回家去;有的老人,病情紧急,医生会给注射“强心针”,救护车送回去。我岳父就这样,注射了“强心针”,进家门是被背着的,第二天早晨就去世了。

老人临终前,就有村里老人或者懂这一方面“规矩”的,剃头、梳头、穿衣服,还能将老人咽气后的一些“老规矩”做完,不像在医院里妨手妨脚,即刻设起灵堂。让老人“驾鹤西去”。

这个要看情况而定,我孩子的爷爷病了十几年,最后3个月卧床了,走时候都没去过医院,当时的情况如果去了医院就是全身插满了管子,在医院等着最后,所以最后我婆婆决定不送医院,因为是在农村,家里也宽敞,按照当地农村的习俗办理了丧事;但是我母亲也是病了好多年,她没有卧床,今年初一早晨送进医院后抢救无效,在医院去世的,因为在城里房子又小,楼层又高,最后在殡仪馆订了个2万2天的灵堂规格仪式,办理很好,就是她老人家没回老家,她也能理解,毕竟现在城里那点房子就只能这样,走时都很安详!这很欣慰!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作为过来人来解答。

在农村,年纪大的老人,大都希望在家里过世,而不是在医院里。

农村老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人老了,讲究个叶落归根 ,寿终正寝,不希望在外做找不到家“孤魂野鬼”。

我的母亲享年79岁,她身体一直很好,她一生要强,热爱劳动,一直仗着身体好什么事都扛着不吱声,也没停止劳动,因为病看背了,导致身体虚。后来看她不对劲去医院住院,三天后医生说没有治疗价值了,还是回家料理后事吧,当时自己年轻,一直没法接受要回家的事,我们带着氧气袋回家后,当天晚上母亲就去世了。

在老房子里,母亲走的安详,走的坦然,满面皱纹,瞬间舒展,眉清目秀的感觉。虽然到现在不能接受母亲的离世,但她驾鹤西去的瞬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听说这样离世的老人是幸福的。

我的父亲享年94岁,父亲在世时,最担心的就是在去世时不能老在家里,所以最后几年,我们姊妹四个谁家都不去,说是怕赶到谁家了,只在两个哥哥家一家一个月轮流住,但我二哥一家在县城,距家十几里地,去二哥家是他最不情愿的,只在这时我还能趁机会接他住几天,大哥家作为老家,是他最向往的地方, 看他日常表现足以证明这一点。父亲老了,晚上起夜摔了一跤,一下就昏迷了,我们感到医院时医生说垂危要住ICU,当时考虑父亲年龄和实际情况,我们拒绝进ICU,让医生保守治疗,尽量减轻父亲痛苦。

住院第二天,父亲病情告急,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撤销治疗,给父亲穿戴好一切去世衣物 ,满怀痛苦带父亲回家,半路上突然想摸父亲手,一摸竟然还是温的,软的,(我清楚记得母亲当时一会身体就僵了)。赶忙告诉兄姐,这才明白父亲在等待回家,老在外面是他这几年的忌讳,他在坚持最后一丝气息,虽然脉搏都一直摸不到了。但他还在坚持。

十几里的路程,到家安顿好父亲以后,特意去摸父亲的手, 他老人家安息了。

联想我们村里今年拆迁了 听哥嫂说很多人哭过,尤其是老人,都说老了也没个窝了,连个挺尸的地方都没了,听得我心里很是伤感,很是难过。同时也为父亲感到一丝欣慰,若是我老父建在,不知会为没了老窝忧虑成什么样子。

很多年轻时在城里在外地工作的老人,年纪大了都要回老家,尽享晚年,叶落归根,弥留之际,在老家院子里,一波接一波的本院后辈去看他们,也许是垂危老人在世的最美好回忆。

农村有句老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也许是对这个问题最贴切的回答吧!我是落地化雨,希望我的回答能引起大家共鸣。

2013年初,我母亲突然感觉胸口上象是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十分难受,我便带她到医院做了检查。经检查,诊断为“心脏衰竭”。

经过10多天的住院治疗,母亲觉得病已经好了,我便为她办了出院。

然而,过了不到3个月,母亲又觉得胸口不舒服,我于是又将她带到了医院。医生说,这是母亲的“心衰”又发作了。

我顿时感觉有点奇怪,便私下里问医生说:“上次住院不是治好了么?怎么才3个月不到又发作了?”

医生很耐心地解释说:“你母亲得的是心脏肿大的病,医学上称为‘心脏衰竭’。这个病无法逆转,属于绝症。”

我不甘心地问:“心脏肿大了不可以消肿的么?”

医生进一步解释说:“你母亲现在的心脏就象是打足了气的皮球,如果消了肿,就象是皮球泄了气,整个心脏就会失去泵血功能。而如果继续肿大下去,会引起呼吸衰竭,进而危及生命。现在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

我一听,急了,问医生说:“那我母亲的这种情况可以维持多久呢?”

医生说:“也许几年,也许几个月,说不定,总之是很凶险。”

医生的话虽然说得很肯定,但是因为我母亲身体一直还算硬朗,加之我从未想过母亲会这么快离开我。因此,对于医生的话,我是半信半疑。

这一次,也是经过10多天的治疗,母亲的病又一次缓解,母亲便要求出院。见母亲如此,我只得去征求医生意见。

医生说:“你母亲的病也就这样了。她自己觉得没问题可以出院了,就让她出院吧。住在医院,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回去以后,如果她觉得不舒服了又再来住院吧!”

听医生这么一说,我只得为母亲办理了出院。

这一次,在家里住了只有一个多月时间,母亲又感觉到心脏不舒服了,我又急忙把母亲送进了医院。经过治疗,母亲的病情又得了控制,于是,又出了院。

过不多久,母亲又感觉不舒服,我只得又将母亲送进了医院。

此后,经过4、5次的出院进院,母亲进出医院的频率也越来越快。从最初的2、3个月进出一次医院,到后来只有一个多月就要进出一次医院。而时间也不知不觉已到了2013年11月,母亲生病也将近一年了。此时,母亲又住进了医院。

也许是感觉到母亲来日无多了,大哥便召集我们兄弟几个说:“妈妈的病是越来越重了,我看不如拿点药回去吃,不要让她老在医院里(即在医院去世的意思)”。

大哥说这话的意思是,按照我们当地习俗,人老(死)在外面再运回去,是“冷尸”(请恕我对母亲的不敬)进屋,会不吉利。而如果在家中去世,则属于“热丧”,加之母亲也是快80岁的人了,是“白喜事”,别人也不会讲闲话。

我一听,不由来了气,不等另外两个哥哥表态,就大声说:“这个绝对不行!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妈妈在家中等死!一定要让妈妈在医院终老!”

另2个哥哥见我动了气,只是默不作声。

我见哥哥们都默不作声,意识到自己太冲动了,便对他们进行了解释。

我说,妈妈的病虽然说治不好了,但她自己并不知道(我们一直瞒着她,她以为自己得的就是一般的心脏病),她一直认为自己是能治好的。因此,她还一直抱着生的希望,在积极配合治疗。另外,母亲虽然病重了,她的思维一直是清楚的。如果我们现在把她放在家里用药,她肯定会立即陷入恐惧和绝望之中。一方面,她认为自己是得了绝症,治不好了,就会陷入对“死”的恐惧;另一方面,妈妈会想,自己养育了这么多子女,现在病了,居然不让我去医院,这不是让我在家“等死”么?如果真的这样,妈妈在临终之前一定会对我们这些子女们感到绝望,辜负了她的养育之恩!那些迷信的东西和别人的闲语碎语,怎么比得了妈妈的养育之恩?

听我这么一解释,哥哥们似乎终于茅塞顿开,同意母亲住院直到在医院里老去。

2013年12月7日晚上11点多钟,在最后一次住进医院20多天后,母亲在医院里安详去世。

那天,我做好晚饭,于下午6点多钟送到母亲病房。其时,母亲正坐在病床上与父亲说话,虽然身体看起来有些虚弱,但精神状态却还不错。

我一边招呼父亲吃饭,一边给母亲喂饭。

这一顿饭,母亲只是象征性地吃了几口便吃不下了,我便给母亲喂了些水喝。之后,母亲便摧我早些回去。

我一看时间,才晚上7点多钟。便对母亲说,我再坐一会就回去。

过了大约10多分钟,母亲在沉重的呼吸声中睡去了(也许母亲当时已陷入昏迷,因为这一睡,母亲再也没有醒来,但是我不知道)。

我便叫了几声“妈妈”,除了沉重的呼吸声,母亲没有反应。我见母亲呼吸虽然很重,但呼吸的频率似乎很正常,认为她是睡着了。

我便对父亲说,妈妈睡着了,我就回去了,明天我再送饭来。晚上有事,记得打我电话。

父亲说,好的。

回到家中,因为比较累,我稍微洗漱了一下就独自上床睡了(我妻子那天去外地看望正在读书的孩子去了)。

就在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床头的电话响了。拿起电话我一看,是父亲打来的电话,我顿时感觉到不妙。

我拿起电话一听,说话的是跟母亲住在同一病室的陪护家属,只听他在电话里说,你妈妈不行了,正在抢救,你赶快过来。我一听,赶忙一骨碌爬了起来,穿好衣服之后,又赶紧瞄了一眼时间。此时,正是晚上11点50多分钟。

接着,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医院(医院距我家很近,步行不到10分钟)。此时,医生正在病房里紧急抢救我的母亲。

然而,不管医生如何努力,母亲终究还是走了。

母亲的去世,虽然很突然,但她走得很安详!

不管是我,还是父亲,包括母亲自己,都没有料到她会在那天晚上走了。

没有痛苦,没有恐惧,母亲是在睡梦中走的。

虽然,突然的离世,使得母亲在临走之前没有留下任何的只言片语,但我认为这很值得。因为自始至终母亲都认为自己还有救,因而没有对我们交待后事。虽然有些遗憾,但我更不愿意母亲在绝望中交待完后事之后离去。

母亲的安详离世,应该是她修来的福份吧!

从我的经验来看,家中的老人如若真的生了重病而无药可救,我们可以选择把他(她)安置在医院里进行维持性治疗,让他(她)在医院里平静地去世。这样做有如下几点好处:

一、避免老人在恐惧中去世。对死亡的恐惧是大多数人与生俱来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怕死。

让老人在医院去世,他会觉得医生没有放弃,自己还有希望,可以有效减轻甚至是完全避免(象我母亲一样)老人离世前对死亡的恐惧。

二、避免老人对子女的误解。俗话说,养儿防老。尤其当一个人老了病了之后,对于子女的依赖尤其强烈。可以说,没有哪一个老人病了之后不希望子女救他的。

因此,当老人得了不治之症,如果子女们选择让他在家中去世,老人极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子女再多也没用”的感觉。也许,老人嘴上不会说出来,但他心里一定会充满着失望。甚至极有可能误认为子女们在让他待在家中“等死”。而如果让老人在医院去世,则一切误会都可避免。

三、可以让自己心安。虽然说,生死不由己。但是,尽己所能地让老人安详离世。我想,这是每一个子女的心愿吧。而医院做为临终前的关怀所,是最能让老人安详离世的地方。因此,选择让老人在医院去世,最能让子女们心安。

当然,如果老人自己坚持选择落叶归根,不愿“死”在医院,我们自然必须遵从老人的意愿,让他在家中去世。

此外,老人已陷入昏迷,呆在医院已没有任何意义,自然也可以考虑让他落叶归根,在家中平静地去世。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不知大家赞同否?

标题应该是:年纪大的老人,在家里过世好?还是在医院里过世好?

这个问题觉得还是每个家庭成员,或者老人自己的想法来决定吧!如果是我的话,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或者自己已经各个器官都不行了去医院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如果家里的子女们怕,如果死在家里会给他们今后住在这个房子里面有心里阴影的话,就按照子女们的想法办理吧!不过我觉得,如果没有治疗效果的话,还是放弃所谓的抢救和不必要的治疗了,没有必要所谓的尽量延迟生命的了,那种浪费钱不是主要的,而是病人更痛苦,放弃生命也是最后的解脱,活着的时候就要有心里准备,正确面对生死。特别是到老了,没有不要想太多,更不用留什么遗嘱要子女们这样那样的买什么墓地啊!骨灰就是肥料嘛!种什么都可以,或者撒向大自然啊!

年纪大的老人过世了,是在家过世好还是在医院过世好?

这个问题有地域差异。

在我们这小城市里,老人们都有一个说法,人在外面包括医院过世了,将来就是孤魂野鬼。

经常听说谁谁家老人在医院或者养老院,还剩一口气儿的时候,都要赶紧拉回家,有的甚至拿氧气袋维持那口气儿,到家以后再把氧气袋拔掉,老人就落气儿了。

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不让老人死在外面。

这跟本地的风俗习惯有关。

也许是落叶归根的解释。

我妈妈在今年春节十五以后,因为双肺感染积液,导致肺癌,咳嗽厉害,就去住院,在医院住了十二天,咳嗽症状好点,她就一个劲喊回家,我和姐姐拗不过她,只好出院回家。

在家待了十几天,就过世了,是在家里走的。

看着妈妈安详的模样,我想,妈妈是满意的。她就是想死在她自己的家里。

现在八九十岁左右的老人,都是从旧 社会 到新 社会 ,封建思想和迷信鬼神还是比较严重的。

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的这一辈慢慢离开我们,而在新 社会 出生的50后60后们,肯定会改变这种观念。

每个人都得面对生死,将来的环境保护会越来越规范,也许,到时候我们的骨灰撒大江大河,也许种在树下……

对这个问题我是如此认为。当老人身体状况严重,是选择在家还是在医院渡过最后时间,是在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区域环境,不同认识观念,不同经济条件,而进行的主动与被动选择,其什么好处考虑的真不多。

选择让老人在家去世的出于以下原因:

1、经济精力不济;老人病已无药可救,在医院白花医疗费,占用大量人力物力,感觉折腾老人不得安生;

2、农村家族聚集地风俗习惯:认为老人在家去世一生安安稳稳,让老人在家住住再走,魂魄不失野;

3、医院离家太远,不如回家照顾老人方便省钱,来往亲友探望便于接待,同时家中农活可以兼顾;

4、农村郊区平房院落宽敞,在最后时刻让老人穿上寿衣,躺在灵床,停针停药,水饭能用则用,子女轮流听听看看等待;

5、老人走了,社区村委开个死亡证明,火化大出殡折腾3-7天完事。

选择在医院去世的,

1、配偶儿女力求延长生命,不放弃最后希望;

2、主治医师意见不明确,家属无人主张放弃治疗;

3、明知治疗无效果,家庭经济宽厚或者医保报销有条件;

4、子女工作忙,在医院有医生护士在家也要请护工保姆,不少牵扯精力,何况城市住房小,多子女在谁家也不妥当;

5、住房有人去世,其房间对自住、出租、出售均影响。家中住房狭窄,安排谁家也不方便,在医院去世直接殡仪馆存放火化告别快捷;

6、也有点担心亲友邻居同事说闲话“不尽力抢救”,面子上不好看。

老人过世最好是在自己家里。这也是老人的最后的心愿。但是现在很多人家在城里,街上。总觉得在家里过世有点害怕。这也正常,也可以理解。老家有房子就好了。我爸爸肺癌,坚持了4个多月,一直在街上我弟弟家里。我们老家有房子。他一直都吵着要回老家去死。老家照顾起来很不方便。有天晚上他告诉我们,明天他必须回家。看到他确实很老火。第二天清早,我弟弟两口子就叫我看到我爸,他们把该买的东西买起,回家把卫生打扫了。下午6点把我爸送回老家。结果8点就过世了。

年纪大的老人过世了,在家过世好还是在医院过世好。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我认为都成。我只能说说粤西地区风俗习惯。我来自粤西农村,在珠三角打拼,母亲也跟随身边,我们经常带母亲到各地方 旅游 ,也品尝来自全国各地的 美食 。最后两年,母亲的身体变差了,母亲要求回家乡生活。我们都知道落叶归根这一说法。只好送母亲回哥哥家里生活。生活费,医疗费我全负。每年多次往返看望母亲。母亲在一次跌倒后,我们马上送往医院。医生也尽力了,人老机械坏。医生明确告诉我们没办法治疗好。我问母亲愿意来珠三角城市吗?昏迷的母亲摇摇头拒绝,我问母亲愿意回哥哥家吗?她摇摇头拒绝。其实哥哥是反对母亲在他家里过世,怕影响小孩子的感受。我母亲虽然昏迷,但是为了后辈作出正确的决定。最后在我们守护着,母亲安祥离世了。最后送往火化及安葬。我用简单的方式送别母亲。这也是母亲支持的方式。我也按中国式厚养薄葬执行的。最后,我建议有条件的安排在家里过世吧!没有条件的在医院也不错,医院环境干净和服务都好。

一个人什么死亡,在哪里死亡,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在能够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在家里过世,还是在医院过世,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只要在过世的过程中有尊严,不是那么痛苦,也就功德圆满了。没有必要去纠结是在家里过世好,还是在医院过世好。纠结在哪里过世好,意义不是很大。

年龄大的老人过世,一般都是因病过世的。无疾而终的老人,少之又少。老人生病了,就要去医院看病。在医院里治疗疾病,是正确的选择。

有些老人得的疾病,是不治之症。明知道在医院也治不好,还是希望在医院里治疗。医院里有专业的医生,有专业的设备,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老人的生命。

还有一些老人,得了不治之症。知道在医院里也治不好病,不愿意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选择放弃医院的治疗,回到家里等待死亡。有的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解脱。

冉兄认为,老人是选择在家里过世,还是在医院里过世,要尊重老人的意愿。老人愿意在家里,就在家里。老人愿意在医院,就在医院。尊重老人的意愿,是家属应该做的。

1、打电话

在得知生病时,首先电话询问长辈或者亲戚现在身体情况如何,有没有感觉有所好转,顺便说一些祝福及安慰的话。

2、去医院探视

首先买好一些寓意比较好又比较适合病人吃的水果,例如苹果(平平安安)或者直接送果篮,带去医院探望。

3、送鲜花

现在很多外卖软件是可以购买鲜花,直接送到指定地点,可以帮忙购买一束鲜花给长辈送去。

4、让人代劳

如果实在因为工作忙碌,或者人在出差,可以拜托其他需要去探望的亲戚朋友帮忙带礼,在通过电话表述清楚自己的特殊情况,以表示没办法亲自探望的歉意。

5、给老人买点补品,尽尽孝心。

给老人买点补品,补补虚弱的身体,祝老人早日康复,喂老人吃东西,从小事情上体会出大的爱,尽一份孝心,是作为子女的义务,不应该逃避,而应该正当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