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立法确保儿童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孩子 0 21

代表建议立法确保儿童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第1张

代表建议立法确保儿童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导读:立法确保儿童每天至少运动一小时,用于确保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增加孩子的运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电子产品也在逐步的丰富大家的生活。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学习之外,就是热衷于电子产品的使用,运动量明显的减少,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孩子

立法确保儿童每天至少运动一小时,用于确保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增加孩子的运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电子产品也在逐步的丰富大家的生活。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除了学习之外,就是热衷于电子产品的使用,运动量明显的减少,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孩子的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对于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运动会让孩子等身体更加健康,整个人充满活力,增加身体的抵抗能力。

一、 适当的运动给带来给孩子的好处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心肺功能,运动可以消耗大量的热量,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对于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可以起到降糖,降压等功效,同时运动可以提升我们的身体的基本体能,运动还可以对我们身体里的新陈代谢的分泌有一个刺激作用,能够使我们的心情火愉悦。

二、 目前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现状

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中,山西政协副主席指出,我们中国现在的青少年最大的一个根源是身心健康,运动失调,营养失衡,儿童肥胖症居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日渐严重。提出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运动量严重不足,运动时间很难有所保证,并且谢红还建议在民族团结全力健康发展的状态下,健康是最基本的全民身体保证,全民运动应该从儿童抓起,重视儿童的体育教育工作,并且将之纳入到立法的形式中来里。法律形式确保儿童每天进行有氧的锻炼不能低于一个小时。这项立法不仅可以提升儿子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更能够锻炼点孩子的意志能力,确保祖国未来的花朵不会因此而凋落。

总体来说,中国现在青少年健康问题是社会上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之一。身心失衡,营养过剩,肥胖症的增多,以及孩儿童心理问题的多发和多样化,抗压能力低等原因都是因为运动量不足所引发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不能够得到保障,社会和家庭的过高和过分的期待以及拔苗助长的现象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挤压了孩子的运动时间,导致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精神以及团队精神变成消失殆尽变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孩子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不能成为温室的花朵,应该有那种抗挫折的能力和抗压的能力,减少儿童的肥胖以及中小学生近视的患病率。所以立法确保儿童每天固定时间的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决策。

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的一个情况,在我们的孩子学会走路之后,就特别喜欢自己去走路,尤其是在两岁以后,更明显,我就有一个朋友遇到这样的一个情况,他的孩子就是刚刚满两周岁,一天他带着孩子去小区的沙池里去玩沙子,坐在小推车里,5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但是在 游戏 之后回去的路上却发生了一件让妈妈很奇怪的事情,不管怎么说,孩子都是不愿意坐上小车让妈妈推着他回家。

妈妈没有办法,只好由着孩子自己去走,没想到,这一走,从开始到到家,整整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原来,孩子好像没有玩够似的,在沙池边又玩了一会,然后走了几步之后,又在栏杆旁边玩了一会,终于走出了沙池,没走几步,又看到一朵美丽的花,上前看了一会花,一低头又发现了路边有一群蚂蚁,看到蚂蚁后又跟蚂蚁玩了几分钟,跟蚂蚁说了再见之后呢,走了几步,又看到一些石子,于是就玩起了踢石子的 游戏 ,快到家门口又去楼下的秋千上玩了一会,终于到楼下了,本以为就要结束了,可是孩子又看到了楼下的鹅卵石路,于是一趟一趟的去探究鹅卵石路就开始了,终于在孩子走过N次的鹅卵石之路后,跟了妈妈上了楼。妈妈看了下时间,从开始到到家,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

那期间呢这位妈妈也尝试过抱起孩子,跟孩子沟通,让孩子快点走,可是孩子就是拒绝坐车,坚持要自己走,并且呢不理会我们的催促,后来妈妈也想开了,觉得孩子可能是没玩够。就由着孩子去了,另外他也不想去跟孩子进行过多的周旋了。

其实,正是由于这位妈妈的想的开,才保全了孩子的这次很好的内在发展的机会,我们想一下,如果我们采取暴力的措施,强制把孩子抱走,能够解决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肯定能够解决问题,但是呢,这样孩子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为什么呢,上面也说了,这一切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发展的内在需要。

那咱们再来讨论一下孩子的走路与我们成人走路的区别,相信大家都能够从上面的例子中看到,孩子和成人走路的区别。其实很简单,成人的走路是有目的的,是带有目的性的去走路,而孩子的走路却不一样,孩子的走路是没有目的的,是随时会被路上的所有的东西所吸引到的,可能是路边的花草树木,也可能是路上的一块小石子。孩子走路的过程其实就是享受自然,享受 探索 的过程。

那我们再来说一下,孩子走路的目的是什么呢?之前我们说过孩子的运动,其实走路是孩子的大运动之一,孩子会不断的走路,其实是满足自己大运动发展的一个需求,那这种需求是什么呢,是孩子内在的一种向上、向前的动力,具体的来说,就是一种孩子通过调动自己的肌肉而达到目的的一个过程。

那这样的话,我们来看这个孩子走路走一个小时是不是就觉得是比较合理的一种现象了呢?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将成人的走路和孩子的走路做对比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也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我们成人和孩子的腿长不一样,体力、运动方式等也都不一样,所以呢,我们将我们和孩子走路的方式做对比的话,就像我们成人和马去进行奔跑的对比一样,当我们去和马去进行对比的时候,马会觉得我们走路走的很慢,会说:“到我的背上来吧,我驮着你走。”同样的,当我们和孩子去对比的时候,我们会说:“看你走的这么慢,我来抱着你走吧,其实这些都是一样的。”

所以很多的成人在孩子出门在外的时候总是对于孩子各种担心,担心他们不能够走很久,担心他们会累到,所以就在很多时候,我们成人觉得孩子累的时候就去抱孩子,就去让孩子坐小推车,久而久之呢,孩子就真的觉得自己走两步就会累,就不愿意去走,也就丧失了自己主动的去走路的意识,大家会发现,有的孩子甚至于到了两三岁的时候,还依然的依赖小推车或者成人去抱。我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不愿意走,在外面责备孩子懒的同时,我们是否思考过,之前我们有没有限制过孩子的走路呢?这是一个我觉得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有还是没有呢?相信孩子的成长会给出答案。

对于远一些的距离孩子真的做不到吗?不是的,研究表明,两岁多的孩子在兴趣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走2到3公里,当然这个的前提是建立在孩子安全和 健康 的前提下。就像我们开头的案例一样,这个孩子在拒绝任何人抱的情况下,独自走了近一个小时,那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减掉蹲下来的时间,孩子走的距离也是比较远的。

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去给予孩子这种自己走路的机会,比如,就像这个孩子一样,如果我们不允许这个孩子自己去走完这一小时的路程的话,我们肯定不会觉得孩子会有这样的能力来完成这些,同时呢,孩子也不能够真正的得到他应该得到的发展。这种发展看似只是一次活动的大运动,但是它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以及对于孩子以后对待运动的态度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其实,孩子的运动不管是让孩子独立走路,还是允许孩子各种的运动,都是在促进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人需要充足的精力和耐心,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很多事情,在我们看到之前,外面永远都不会相信,但是呢,它确实会发生,就像我们不相信两岁多的孩子能够走两公里一样,我们没有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没有带着我们的孩子去接触去 探索 他想要的东西的话,我们又怎么知道孩子不能够做到呢

所以,孩子走路这件事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走路,而是真的会关系到孩子身心的发展的,我们应该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真正的为了孩子的发展。让孩子独立的去走,去 探索 ,给孩子完整的 探索 过程,这样也许我们会有不同的发现哦。

好了,我是Leo李老师,感谢大家的分享,我们一起谈蒙氏、聊 育儿 。关于孩子走路,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家庭教育## 育儿 ##运动##走路##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