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外卖小哥战胜名校学子,成为诗词大会总冠军,现状如何?2、假如全国普及社区食堂,你会赞成吗?3、愿能挽袖剪花枝更愿洗手做羹汤是什么意思4、怎么看外卖哥赶路20里,发短信:谢谢你让我告别这行?5、送快递怎样古人用诗咏志,用诗抒情,这些流传
- 1、外卖小哥战胜名校学子,成为诗词大会总冠军,现状如何?
- 2、假如全国普及社区食堂,你会赞成吗?
- 3、愿能挽袖剪花枝更愿洗手做羹汤是什么意思
- 4、怎么看外卖哥赶路20里,发短信:谢谢你让我告别这行?
- 5、送快递怎样
古人用诗咏志,用诗抒情,这些流传千年的诗词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大家在上学时也接触过很多诗词。
很多诗词是我们必须要背诵的,但是有的优美诗句却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从而记在心里的。
有一个人对诗词的喜欢就超出了常人,他是一个平凡的外卖小哥,但是在送餐间隙,他都会看诗词或者背诗词,之后他更是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获得了第一名,这个外卖小哥的名字是雷海为。
从小的兴趣
大家都有梦想,但有的人只是空想,而有的人却在想着梦想的方向奔跑。每个人也都有兴趣,但是有的人只是当做兴趣,有的人却当成了事业。
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后天的环境对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生活中的小事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兴趣,或许当时已经在心中埋下一个小小的种子。
1981年,雷海为出生在湖南邵阳市洞口县,其实他从小就开始接触到了古诗,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代课老师。
父亲经常会抄录一些优美的诗句,家中的墙上就都是爸爸喜欢的诗句,雷海为耳濡目染,对诗词也很熟悉。
7岁时,他开始正式学习诗词,诗中的韵律让他非常着迷,也就是这时,原本就熟悉的诗词成为了雷海为心中的爱好。
成绩下降,事业普通
雷海为小时候学习很好,也很懂事,经过转学后,陌生的环境让他非常不适应,成绩也开始下降,2001年,雷海为只考上了当地的一所中专。
中专毕业后,雷海为去了深圳打工,他在一家工厂中当了半年的电工,工厂的工作对雷海为来说还算不错,但是他还想去更多的地方看看。
2002年,雷海为来到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他先是做了一段时间工地上挖电缆的小工,但是这份工作又累又赚不到钱。
因为学历和专业的限制,雷海为找的都是要求比较低的工作,后来他又尝试过了洗车工和服务员等工作。
之后,雷海为到了一家礼品销售公司,他勤勤恳恳,工作时也十分踏实稳重,所以这份工作还算顺利。
更深刻的喜欢
2002年,雷海为看了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侠客行》,他十分喜欢,后来在2004年,他偶然间又看到了李白所作的《侠客行》全诗,他十分激动。
他非常喜欢《侠客行》这首诗,当时就背诵下来,这个事情让雷海为心中对诗词的兴趣更加深厚,之后只要有时间雷海为就会看书,在书店背会后到家再默写,如果又忘了那就再背,他对古诗到了痴迷的程度。
2008年雷海为这家礼品公司离职,因为雷海为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想到诗中对杭州的描写,他决定就去杭州,正好杭州离上海不算远。
到达杭州后,雷海为的第一份工作还是和之前一样,礼品公司的销售,之后他又转到了一家广告公司。
古诗让雷海为懂得了很多,他知道自己的学历在社会上并没有优势,所以在2008年,雷海为经过成人高考,进入了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快递员之后的外卖员
2010年雷海为毕业后,网购兴起,从而带起了另一个职业,那就是快递员,雷海为成为了一名快递员。
就这样5年过去,送餐行业兴起,雷海为又成为了一名外卖员,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似乎没什么区别,同样是在这个城市中穿梭。
但是外卖小哥多了一分烟火的气息,雷海为每天忙碌且充实,但是身体的充实并不够,他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他的精神食粮就是诗词,虽然每份餐之间相隔的时间都很短,但雷海为还是拼命挤时间来看一会儿诗词,等餐的时间他也会背一首诗。
击败高校学子,成为冠军
201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个栏目叫做《中国诗词大会》,很多热爱诗词文化的人都来到这个节目进行挑战。
雷海为也很想挑战一下自己,第二季招募挑战者时,雷海为也报名参加了,但是由于规则的不了解和准备的不充分,雷海为并没有通过海选。
这激起了雷海为的好胜心,海选失败后他更加努力,为接下来的第三季做准备,第三季开始报名时,雷海为再次参加。
这次他通过了海选,成功站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雷海为的诗词储备非常丰富,他一路过关斩将,雷海为虽然外表普通,但对手并不敢小觑,因为职业关系,他还被大家称为“扫地僧”。
第三期节目中,雷海为表现惊艳,但是最后的总分不高,所以遗憾离场,下场前雷海为喊出“我还会再回来”的口号。
大家都没有想到,连雷海为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回来的那么快。
在百人大战上,雷海为发挥超常,成功挺进总决赛,一个外卖员能打败众多高等院校的学子,这让大家刮目相看。
之后在2018年4月4日,雷海为在总决赛中战胜了北大硕士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
之后,雷海军成为了心田花开学校的全职教研教师。有记者问他之后有什么打算时,雷海为回答说:“想去看看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下一个目标就是“看遍名山大川”。
如果在全国普及社区食堂。正常来说是应该赞成的。毕竟我们所有的人。下班以后回家。买菜做饭洗碗刷锅。收拾厨房卫生真的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耗时太长。浪费的精力也太多。买菜可能不是太难。在家里做饭这个过程。如果要是一家五口人。做一顿差不多的饭菜。没有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是做不出来的。就说昨晚吧。孩子们说想吃卷饼。然后我就去购买蔬菜。首先买了一点豆芽。买了两个土豆。买了一小块地肌肉。再买两个西红柿。这个过程耗时大约20分钟。到家以后就是洗菜。切菜。至少土豆要切成丝。再来一些炒菜的配料。葱姜蒜等等,这一系列都需要自己来动手把它弄好。还忘了说要先和面。放在那里省着。最后功劳就是做成了。一个京酱肉丝。一个炒土豆丝。一个炒豆芽。一个鸡蛋酱。再加上1个西红柿汤。全程做下来耗时大约一小时左右。吃完饭又收拾碗筷。再顺便搞一下卫生。抽油烟机要拆。郭瑶全部清洗干净。灶台也要全部擦一遍。这一系列下来又耗时大约半个小时到40分钟左右。由此看来每天放在做饭的时间真的是太长了。如果能有一个像样的社区食堂。那就太好了。能省去很多时间。
其实大家也都想上去时间到一些公共食堂去吃饭。只是苦于没有而已。但公务食堂又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质量关谁来把握?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我们的饮食安全。真的是很不安全的。经常爆料出某单位食堂。给大家吃一些不健康的食品。甚至有的幼儿园和小学校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给孩子们吃一些不健康的食品。监管已经成了目前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监管一直都没有走在前面。而且都是事后诸葛亮。一旦有记者爆料出来一个单位的食堂或者是。哪一个学校的食堂出现问题了?监管部门采取查处。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家庭才选择让孩子在家里吃饭这样相对安全一些。所以说我们也可怕。社区食堂。但是更渴望的是如何监管这些食堂。如果能监管的好的话。能给人们提供健康的饮食而且价格又不会太高。这样的社区食堂大家肯定会赞成的。
全国普及社区食堂。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赞成。但是价格上。也是一个大问题。只要是食堂那就要有人工。如果饭菜的价格比较高的话。普通百姓也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国家现在老龄化比较严重。很多老年人他们的退休工资并不是很高。所以一味地普及社区食堂而价格又很高的话。那么老年人要都不去吃。社区食堂也很难开展下去。毕竟年轻人去社区食堂吃饭的。概率不是很高,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食堂。他们都会在单位吃饭,特别是中午午。午休的时间不是很长。或者上班的路途又比较远的都是在单位食堂吃饭的。社区食堂可能也只能提供给退休的老年人。如果价格比较高,饭菜质量又不是很好。估计这个愿望很难实现。
1天气热,泡了点绿豆想煮绿豆汤,发现新家现有的几口锅要么太大,要么又太小。原来那个经常煮汤的锅还没带到新家来。
凡事都有三个解决办法。我要么将就着用现有的锅;要么回老家拿锅,开车不过半个小时;要么启用另一个还没拆封的新锅,是朋友送的韩式炖锅。
找出新锅端详了一番,又装回了包装箱。跟闺女说:“留着送人吧(我妈经常说这样的话,将某样东西留着送人,所谓“礼尚往来”)。”主要是家里专锅专用,以至锅太多了。
又道:“要不就留着将来给你用……”
呵呵。这场景让我觉得自己很像从前的乡下老太太。家里有个闺女,遇到称心的绸缎花被面,就盘算着留给闺女当嫁妆。
她正在吃东西,一口回绝:“不用!我用不着,我以后不做饭……”
那你吃饭怎么办?
叫外卖!
你天天、顿顿饭叫外卖吗?
对啊!
……
她说:现在进厨房做饭的不都是男的吗?有几个女的会做饭?
她还说:叫个外卖也就十几块钱。
……
夏天真热。人的脾气好像也容易受天气影响。前两天有则新闻说杭州有个老板平常从没大声批评过员工,入伏后性情大变,把员工骂跑了一半,不得不去求医,医生说他是“情绪中暑”。
我听闻闺女说将来要“天天叫外卖”,一下子就火了,也算作是“情绪中暑”吧。
好像已经过了猴年马月,她已经开始成家立业;好像她真的在天天靠叫外卖生活,开始过起了自己的日子;好像是在替未来的女婿和亲家在教训她……巴拉巴拉讲了一大通道理。
又想起,哦,她还没成年呢,离成家过日子还早得很呢,也许她将来的想法转变了呢,即便她不转变,将来愿意过“天天叫外卖”的日子,那也是她的选择……
我闲吃萝卜淡操的哪门子心呢?!
2我问:如果你是男生,会娶一个不进厨房、不做饭,只会叫外卖的女生吗?
我说:如果我有个儿子,绝不愿意我儿子找一个“只会叫外卖”的媳妇……
我还说:进厨房做饭这件事,不分男女。咱家主要是我做饭,因为爸爸不经常在家,也因为我更热爱美食、更喜欢做饭。我真的没见过有几个家庭是天天靠叫外卖过日子的。
除非。除非什么呢?
我没说出来。
除非有“很多很多爱”,不然就有“很多很多钱。有很多的爱便不会轻易被嫌弃,愿意天天陪你一起吃外卖,有很多的钱,就不至于盘算着是叫十块外卖还是吃上千块钱的大餐;”除非你嫁的是国民老公富二代,不需要自己进厨房(国民老公富二代的老婆也是需要进厨房的吧?)除非你用进厨房的时间,去创造了更大的价值、更多的财富,做了更有意义的事情;除非你过的不是普通人家的生活……
在我所能够想象的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里,可能有请专业的“家庭私厨”的选择,但不存在“只叫外卖”这种长久选项。
也许我犯了“皇帝的金斧头”式的局限性错误。
说的是有俩樵夫唠嗑,谈及皇帝之生活起居和日常。一人说:“皇上肯定天天吃肉馅饺子。”另一人补充道:“那还用说,皇帝上山砍柴使的肯定是金斧头!”“肉馅饺子”和“金斧头”是俩樵夫所能想象的最好的生活了,那是他们的眼界所限。
老舍嗜食花生,连他都写过:假如有人问我,你要是做了皇上,你怎么享受呢?简直都不必思索,我就答得出:“派四个大臣拿着两块钱的铜子,爱买多少花生吃就买多少。”
“天天叫外卖”,可以偶尔为之,但不会是实操性特别好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一种。
3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年,第一位女特首林郑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前些天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她的专访。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一句话:
“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
瞧,虽然身居高位,但母亲的角色,在林郑月娥的生命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她儿子在接受采访时说:其实妈妈做的饭菜很简单,但是因为有妈妈陪着,吃的就香。
刚拍了《深夜食堂》的“黄小厨”黄磊也说过:“做父亲母亲的给儿女最好的礼物,就是那些做给孩子的一餐又一餐的饭。”如果你只会叫外卖,以该拿什么当礼物送给自己的孩子?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美食家蔡澜,吃遍全世界的美食,七十多岁的他撰文还道:“最好吃的还是妈妈的味道……”如果你只会叫外卖,靠外卖打发肠胃,孩子会有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吗?会在内心升腾起幸福的感觉和温暖吗?能品味出什么是“人间有味是清欢”吗?
吃饭对中国人来说也是一种产生家庭凝聚力、沟通交流的仪式。如果家里的每一餐都是外卖餐盒,没有了柴米油盐酱醋没有煎炸煮炒,吃饭几分钟搞定,餐盒随用随扔,省事则省矣,长此以往,能想象得出家人彼此间会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吗?
因为算是“爱美食爱烘焙”之人,我关注了很多的美食达人,也被拉到好几个美食类的微信群里。每天早上有很多人分享自己的美食早餐,那真可谓“秀色可餐”,我在里面学到很多新的菜式和摆盘花样,也感受到很多能量。她们大多是女性,有中学老师也有大学老师,有政府官员也有企业高管,有创业徽商也有全职妈妈……我经常会心生感慨,把每顿早餐都做出花样来的女人,是多么地热爱生活啊;把一日三餐都精心准备给自己和家人的妈妈,是多么地爱自己爱家人啊!
读台湾作家张大春的《识得几个字》,印象最深的是他家里餐桌有两米多,每天的晚饭时间长达两个小时,因为那是最重要的“家庭时间”,那张餐桌是家人用餐、交流、学习、识字之所。
一个女人,即便是为了自己,也要好好学一点厨艺。做饭、吃饭这件事与生活息息相关。即便只是一个人,也应该好好吃饭,叫外卖只是选择之一, 并不能成为生活之常态。
一个女人,心有江河湖海,也能安于厨房。在遇到苦和难的时候,还能到厨房为自己做点吃的,就会比较容易找寻到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愿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喝酒”。愿你能叫外卖,也能挽袖剪花枝洗手做羹汤;愿你能进得厅堂,也能下得厨房; 愿你能为自己爱的人,为爱自己的人,在柴米油盐的烟火凡尘中,演奏一曲锅碗瓢盆交响曲。
愿你,获得踏实的、安稳的、尘世的幸福。
目光炯炯聊职场,内心温暖谈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
看到这个新闻,隔着屏幕都能够感觉到他发这条短信时的辛酸。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最艰难的时刻,这个时刻有时来自生活,有时来自工作,多半是来自工作的。这时候我们孤立无援,四顾茫然,没有人能帮你、指点你,漫漫长夜只能靠自己去捱。是的,挫折。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有的人还不止遇到一次,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挫折。
1方向对了么?当你感到迷茫、茫然,多半是对目标的信心产生了动摇,甚至于,有的人此时才发现自已一直以来认为的目标根本不算个目标。拿这个外卖哥为例,外卖这个行业,大家都知道吃的是青春饭,靠拼体力拼速度来赚钱。手脚麻利的月入几万,脑子反应慢点的光扣钱都扣的直哭----问题是,当你的体力追不上外卖要求的速度,你如何去留?我一直认为外卖和快递行业是消耗青春的行业,问题是----消耗完了还无所积累,除了手里一点微薄的用时间换来的钱,其他的都没有留住,再就业只能从头做起。所以有追求有想法的年轻人,真的不建议你去做快递、外卖,除非你要开个加盟站,去压榨别人的青春。
2自己哪里有欠缺?针对遇到的困境,到底是自身能力有短板、解决不了面对的问题,还是人脉、渠道积累不够,导致通行路上遇阻?痛则不通,当遇到痛苦的时候,正是反思自己问题的时候。想清楚到底哪里阻碍了你,才是挫折应该留给你的最宝贵的财富。
3心态。也有部分人是为心态所累。以我为例,我从小到大是没主见+讨好型人格,在遇到一场大的挫折之后,痛定思痛,无数个痛苦的夜晚里,我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讨好别人是件没必要的事,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体验,我不要为了任何人而勉强自己。所谓杯子烫了手还不放下只不过因为还不够烫,烫到你根本拿不住了那就只能放下了。至此我想通了困扰自己几十年的问题,将这种心态完全抛弃了。现在的我基本不care别人的想法,过的无比自由,每天都要飞起。
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但挫折赠与每个人的财富是不同的。面对每一个破茧成蝶的机会,请不要回避,不要放弃,勇敢的涅槃重生,自由的天地才是你最终的目标。
公众号:钱程似锦V,关注个人成长,包括职场、理财等,愿与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效率压力堆在快递员身上
前段时间,一位外卖员刘某自焚。他家人在水滴筹上求助,我看着挺难过,就捐了点钱。
水滴筹上的筹款金额是50万,很快就筹到了。可根据报道,事件起因是可能是他说的,单位欠发给他约5000元薪水,他拿不到就不想活了。
屏幕前的看官可能觉得,5000元算什么,至于这么玩命吗?但是,你要知道,5000元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这位外卖员妻子患病,小女儿还在上学,一个月六七千的工资不经花。
2018年8月-2019年2月,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就曾经委托研究小组对快递(外卖)员群体进行调研。为方便叙述,以下若没有区分,则就把快递员和外卖员群体统称“快递员”。
调研发现,扣钱在快递员群体中相当普遍。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就揭示了快递外卖行业里普遍的机制,即超时单扣款。按照快递员的话,就是:
“超时就会被投诉,根据公司的规定,只要客户有一定的理由,我们就要受罚,扣除50元以上的工资,要知道我们辛苦路上跑一单大概也就7、8块钱左右,一个月经不起几个投诉的。”
快递员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在各种物流环节中,尽管一些问题可以通过系统优化,如基础仓储及科学调度解决,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如运费价格不统一、单货不匹配、信息化系统不健全等需要他们去机动解决。这些问题造成的时间损失压力,层层传导到最后,就会让他们不堪重负。
指望消费者不投诉不太现实。消费者追求的是尽快送达,对偏差的容忍性极低——前段时间快递是否送到快递柜或快递点的争议中就可以看到这点。指望所有消费者体谅快递员是不现实的,毕竟没多少消费者真正处在快递员的处境,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同情心正在快速流失。
快递员还有一些别人想不到的难处,比如社区大院门禁都进不去,这就导致他们派件超时、货品破损、货物丢失时有发生,有快递员就说:
“其实派件不成功也不能全怪我们,派件的片区内有一个小区物业不让快递员进,所以才导致每天都无法把快递包裹送完。但是,送不完就要扣工资,上个月交罚款就交了3000多,占了工资的三分之一。”
快递员面临的风险还有被偷盗,偷快件、电瓶乃至电动车。有外卖员只是上楼送个外卖,电动车就被偷了,还有5单外卖没送,他只好:
“一单电话一单电话打过去,慢慢加顾客的微信,把餐费退给顾客。这样下来,加上丢掉的电动车,大半个月的血汗钱就打了水漂”。
也正是因为配件时间紧迫压力大,快递员常常违反交通规则逆行、闯红灯等,这又导致四成快递员在送快递过程中遭遇过交通事故,市民对快递员的交通违规行为也怨声载道。
快递外卖公司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于是推出了新的计价系统。但这些变动往往对快递员更加不利。以刘某的报道为例,去年11月,其配送站所在的赢跑公司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为由,将外卖员工资从6元一单改为阶梯制,每月送单量总数在600-800单的每单收入为45元,800-900单为52元一单,900-1100单的55元一单,1100-1200单之间收入为58元一单,1200-1400单的为6元,1400单以上则为62元一单。
1200单一个月是前20%的外卖员勉强达到的成绩,这对绝大多数外卖员等于变相降薪。
劳动关系没保障
报道中称,赢跑公司是去年9月份承包了泰州“饿了么”3个站点外卖的运营公司。
刘某归赢跑公司管理,但没有和赢跑公司签订合同,而是以个体工商户的身份,和好活(徐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项目转包协议》,承揽赢跑公司的“饿了么”配送业务。
刘某被扣5000元钱,是因为他转投当地美团的配送服务承包商,而他签的劳务派遣合同中有条款规定,离职需提前一个月和公司打报告申请,否则月工资按配送费每单15元计算。
这种劳务派遣关系广泛存在于快递行业。调查显示,快递员有六成签订劳动合同,约两成签订劳务合同,还有一成快递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将近6%的快递员不清楚自己的合同状况。
传统快递业主要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企业承担员工的法定福利。新兴快递业以加盟员工为主,员工有全职有兼职,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外包关系。类似“赢跑公司”这样的外卖运营商就是外卖公司“饿了么”的当地代表,而在签合同时又会嵌套好活(徐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转包协议》,层层转包。
去年底还有“饿了么”外卖员韩某在配送时猝死,一开始其家属被“饿了么”合作的“蜂鸟配送”告知,韩某与“饿了么”并无任何关系,平台出于人道主义只能提供2000元补偿。而在这件事引起巨大舆论声浪后,“饿了么”才决定为其家庭提供60万元抚恤金。
与韩某签订协议的主体是蜂鸟众包平台,然而其用户协议特别提示,蜂鸟众包仅提供信息撮合服务,外卖员与蜂鸟众包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劳动/雇佣关系。
正规劳动合同的缺失,让快递员的权益受到更大的威胁。以五险一金为例,只有约两成的新兴快递企业快递员有工伤保险,而五险一金里其他福利的覆盖比例比工伤保险还低。
在上文的描述中,快递员因为赶时间多送几份,往往会违反交通规则,从而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下。他们很需要意外险,但是仅有三分之一的快递员有公司提供的意外险,加上自行参保意外险的快递员,只有不到五成的快递员具有意外险。
出了事故后,六成快递员会选择与对方协商解决,联系保险公司解决的快递员只有738%。路上的风险,快递员基本上自己承担下来了。
缺失五险一金,让快递员对自己的工作缺少归属感,有快递员就这样说:
“没有‘五险一金’,感觉就不是正式员工。干快递毕竟不是一个稳定的工作,我打算再干几年就不干了。这个工作太消耗人的精力和体力了,其实我们吃的就是年轻的资本和身体的本钱。可年纪大了,体力不行了怎么办?总得为家庭着想吧。”
社会歧视恶劣
另一个让快递员缺少归属感的因素,是社会对他们的歧视。
调研发现,四成快递员认为“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职业方面的歧视”,还有四成快递员认为工作的主要难点是“用户不理解,投诉压力大”。他们的抱怨也与这有关:
“快递行业太累了,倒也不是身体的累,心里累,很多人都太不好说话了。你说现在天这么冷,送快递已经紧赶慢赶了,人家拿到手连个‘谢谢’也没有,还说‘怎么才送过来’,让人觉得挺伤心的。”
“干我们这一行的,就得受得住气。送外卖啊,顾客和商家我们都不敢惹。”
很多人把快递员当成底层人员,对他们展现出生活中的恶意。有外卖员就在调研中提到:
“比如我刚才去买水。今天我穿的是便服,如果我穿外卖的衣服,他们很可能不搭理我,或者说很敷衍,这就是歧视。那些把自己生活中的痛苦、压力发泄在外卖小哥上的,说白了,还是因为很多人瞧不起送外卖的,这里面甚至包括很多保安和那些店员。”
这段话里提到了保安瞧不起外卖员。
前文提到过,外卖员想要进小区,而小区门禁权限往往掌握在保安手中,这就让保安在冲突中成为比外卖员更有“权力”的一方——尽管不让外卖员进小区是物业的规定而不是保安的意志。由于门禁阻挡了外卖员完成其急迫的任务,外卖员和保安的冲突经常出现。
今年初就有保安和外卖员冲突的恶性事件。1月2日深夜,湖北仙桃某外卖员送完外卖,出小区时被保安拦下。保安要求外卖员从其它出口出小区,爆发口角,冲突升级,保安持类似警棍的棍子朝外卖员头部打去,外卖员伤重不治身亡。
从调研和新闻事件来看,连接着货物和人的快递员,也承担了很多社会上的恶意。
这一点我们也是有所体会的,去年经济形势不好,所以我们文章评论区和后台留言出现了很多不太好听的声音。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理解,毕竟怨气在我们这里发泄了,也比在街上无差别恐怖袭击强。我们就算当社会的垃圾桶也可以接受,毕竟后台口嗨两句也掉不了我的肉。
而快递员这个职业本来是赚点辛苦钱,受到那些社会恶意就很冤枉了。极端案例里还有被殴打致死的,也难怪快递员对自己的职业缺乏归属感。有快递员在调研中表示:
“我永远也不会告诉我儿子,他的爸爸送过外卖。”
但仍有很多人在从事快递员等行业,比如刘某的家属称刘某缺乏技能,进不去好工厂,只能跑外卖,“至少比看大门挣得多”。
正如《》提到的那样,工厂里的低端岗位脏、累、危险、工资低,最近几年机器换人又大规模取代了这些岗位。高端岗位需要技术或管理才能,又少,容纳不了太多人,还不如出来做快递员,赚的比厂子里多,工作环境比工厂还好一些。
快递员的需求要正视
前段时间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搞社区团购,网上一片批评之声,后台有读者朋友也想让我们写一写这件事。
我当时觉得这件事不好谈。
社区团购本不是好的商业模式, 2019年底的虎嗅FM上,各路新零售专家就看衰过其前身生鲜到家。毕竟互联网巨头也布局过生鲜到家,确实做得没什么起色。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疫情来了,疫情期间社区有了配送生鲜食品的需求。这个原本不算好的生意,变成了还可以赚点钱的生意。去年互联网巨头跑马圈地时,再次注意到了这一模式,开始在这一模式中重新布局。
去年网民对社区团购普遍持负面态度,总结下来,有对社区团购使更多人失业的担忧,也有对烧钱恶性竞争的不满。但我当时想假如疫情再来导致某些城市部分社区封闭,想要把生鲜食品送到这些社区,恐怕还是要依靠这些与配送有关的互联网巨头的力量。
去年2月份,快递企业承运了疫情防控物资435万吨,包裹152亿件,发送车辆172万辆次,货运航班291架次。在武汉,很多快递员、外卖员放弃休息,上门接货,全时段服务,为防疫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最近通化的例子也表明,停掉京东等快递服务和饿了么等外卖服务,单靠官方组织志愿者,是难以高效实现数十万人的生活物资调运的。
所以如果有地区也进行封小区隔离,社区团购这样能直达社区的物资调配模式,就成了需要依靠的力量,到时候社区团购在网上的口碑又要变好了。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矛盾,那就是社区团购商业模式本身存在着恶性竞争的问题,但是快递员、配送员、外卖员的服务是可以依靠的。然而政府在关键时期组织快递员、配送员、外卖员时,又得依靠、借助这些企业。在外卖员、配送员、快递员群体里,政府并没有直接抓手。
另一方面,外卖员、配送员、快递员群体里,如果有能够和政府直接对话的组织,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有用,还可以在平时扩大快递员群体的话语权,让他们不至于沦为公司-快递员-客户链条里最薄弱的环节,也不至于被广泛歧视。他们的正常诉求,如正规合同、五险一金、最低收入、加班时长都可以集中谈判,而不至于原子化,受到系统的压力。
说到这里,其实就是不能再说下去了,国内对非盈利组织,尤其是自组织的工会,限制还是很多的……
其实政府对快递员的生活也有关怀举措,如2018年4月,经北京市东区邮政管理局和朝阳区政府协调,朝阳区邮政分公司以及中通、天天、百世等快递企业部分一线员工拿到了公租房钥匙,租金低于市场价30%-50%。
但这种民政福利,还是要靠青天大老爷模式实现,地方官想到了才有福利,想不到就没有。快递员自组织工会,集中主张权利,恐怕比较遥远。
最后的最后,想问一个可能非常得罪人的问题:假如快递员合同正规化、五险一金等福利待遇完善,代价是适当涨快递费,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看涨多少快递费合适呢?
参考文献:
通化就生活物资配送不及时致歉,封闭管理期间半价配送“蔬菜包”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1150060215284html
外卖员因进出小区与保安发生冲突后倒地死亡,肇事保安被刑拘_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659409
网约车的权益亟须“上保险”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1/20210109/20210109_007/content_20210109_007_1htm#page6digital:newspaperBjcsfzxb:AP5ff8bdaee4b06627aecfd542
43岁外卖员送餐时猝死,平台:不存在劳动关系_直击现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689965
陈志强 疫情防控视野下的快递小哥群体再审视[J] 青年学报, 2020, No150(02):17-20
自焚的饿了么骑手:工资被扣5000元 多次讨要未果而轻生-上游新闻 汇聚向上的力量 https://wwwcqcbcom/keji/hulianwang/2021-01-17/3591286_pchtml
廉思, 周宇香 城市快递小哥群体的风险压力及疏解对策研究——基于北京市的实证分析[J] 青年探索, 2019(6):41-52
-END-
求最好笑的笑话 最好发多点,一定要最好笑的,不好笑的请勿回答!!谢谢!!.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