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连载:陪读妈妈(6)

妈妈 0 19

原创小说连载:陪读妈妈(6),第1张

原创小说连载:陪读妈妈(6)
导读:      小说简介: 年轻貌美的陪读妈妈,既有市井平凡的生活,也有激情燃烧的时刻;肤浅的人看到的是庸俗欲望,智慧者领悟喻世明言。 进城上学了       进城学习的房子安顿好以后,美霞就开始四处了解学校的情况。在附近有两所小学,都同意

      小说简介: 年轻貌美的陪读妈妈,既有市井平凡的生活,也有激情燃烧的时刻;肤浅的人看到的是庸俗欲望,智慧者领悟喻世明言。

进城上学了

      进城学习的房子安顿好以后,美霞就开始四处了解学校的情况。在附近有两所小学,都同意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但教学条件都不是很好,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学生以近郊居民子女为主。办学条件好知名度高的学校都在较远的市中心,而且人满为患非常难进。为了儿子受到好的教育,美霞下定决心,再难也要想办法上好的学校去。

      转眼已到了八月末,新的学年即将开始。美霞为儿子小宝上学的事发愁,四处找关系想办法,给同学、发小、同乡等熟人焦急打电话。最后小学同学阿兰答应帮美霞找关系。

      美霞说:“阿兰,你女儿那个重点小学好进不?”

      阿兰说:“我当初找了个朋友,朋友又找了个亲威,亲戚又找到了这个学校的老师,老师又给引见了校长。请校长吃了顿饭,又意思意思。校长答应交点借读费就可以上了。”

      美霞说;“那能帮我办办吗。”

      阿兰说:“好的,我给你去找人看看。”

      美霞说:“进城后办事好难,事事都需要求人。”

      阿兰说:“就是这样,我刚来那会也是这么难,慢慢熟悉人多了就好点了”。

      眼看开学时间越来越近,孩子的事不能耽误,美霞着急地催着阿兰,阿兰又催着朋友。阿兰朋友上班忙,阿兰左一回右一回去朋友家去找,朋友最后答应帮忙再去找亲戚。

        经过一层层的托人,几经周折,报名那天美霞终于到学校报名处交了借读费,办理了入学手续。

      又经过几次返乡开证明,什么派位、网报、阳光分班等等一系列的入学程序,搞的美霞是头昏脑涨精疲力尽。

      小宝进城上学最终有了着落,美霞深深松了一口气。十分感谢地一再对阿兰说:“阿兰啊,多亏你给我帮忙找关系,要不缺这证少那证,总不符合规定。我之前去过几次学校,今天说缺学籍证明,明天说缺暂住证明,后天又说缺户籍证明。要么又说班容量有限,学生已满,而且我们不在片内。我是四处奔波处处碰壁。”

      阿兰说:“都是这样,难是难,我们一个托一个找人,花点钱总还是能办成。但是说实话,这世道没人没钱是真的太难了。”

      美霞说:“上学是孩子一生的大事,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啊!”

      阿兰说:“老同学嘛,还客气啥,我们出门在外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你有时间就到我店里来坐坐,我们经常见见面说说话。”

      9月1日隆重的新生入学仪式,美霞和儿子都终生难忘。

      美霞早早就把儿子叫醒,把给儿子买好的新衣服穿上,新书包背好,一身全新送儿子去上学。小宝的上学,好像不仅仅是去学习知识,还背负着美霞美好的梦想。

  市区的名牌学校确实与乡村的普通学校不同,那校舍大楼不仅宽敞明亮美观漂亮,只看那学校大门就气派庄重的很。再看那进进出出的学校老师,各个精明干练满腹学问的样子,把孩子交给这样的学校和老师美霞心里感觉特别踏实。

      当美霞和肖兵带儿子来到学校的时候,学校门口早已经是人如潮车如海,绵延出一里多地,人声车声喧嚣一片十分拥堵。一个孩子一家人,场面隆重盛大胜过村里人办大事宴。

      美霞看着眼前这情景,心里感觉非常欣慰,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美霞再看看儿子,心里略有点酸处,尽管她精心打扮儿子,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可她也想不清楚究竟缺了啥。

      校门两旁站满家长,像人的海洋,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保安不停地在维持秩序,举着喇叭对着拥挤的人群高喊:“大家不要拥挤,新生排好队进校门,请家长们在外面等候,谢谢配合。”

      开学这天,家长们都非常重视,上班的都请了假过来。

     

陪读的妈妈们更不用提,开学后有时早上送来一直等到中午,下午送来再等到放学。美霞也成了这种不知是忙碌还是清闲的陪读妈妈。(待续)

因为要接送娃上培训班,于是在培训班的家长休息室,我多了一段又一段完整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和思考。这样说来,我应该感谢我的读书娃。

曾经,我也是一个辛苦的读书娃,懵懵懂懂跟着老师指引的学习道路一路前进,还没有来得及反思、吐槽和改变,便被裹挟着成为中国众多望子成龙的孩奴一族,陪着孩子上培训班,回家辅导作业,忙得不可开交,带着孩子义无反顾地奔上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

我不想说这样不对,如果孩子连努力都学不会,未来还有什么可能?

但是总觉得哪里有点问题。

我不能比较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文化不同、条件不同,悠悠的不可知的未来不同,是没办法比较的,另外,我也拿不出手一手资料,比如实践经验、切身体会等来做中西方基础教育的比较。

我只想从自己的教育体验中,来试图总结得失,找到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我是再传统不过的中国式教育培养的结果。地段小学--因为没有学奥数,小升初没考好,无缘重点初中--普通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结婚生两子--辅导孩子作业,人生好像画了一道所有家长都愿意看到的完美弧线。

姑且不评价这个中国式教育的结局是不是完美,问题在于,这个是我选择的结果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来没有过自己的选择。

上完小学,班主任说,有个名额可以考宁外,去试试吧,于是我去了。

上完初中,家长说,你的情况和分数可以填效实,于是我填了。

高考完,在人生重大的职业选择的关键时刻,我竟然不知道填志愿是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的,唯一的标准是自己的高考分数最适合填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热门。

回头想想这些,我觉得自己失忆了,那个应该我完全发挥自主选择权力的时候,我在干什么?

中国式教育缺少什么?缺少作为主体的孩子的主动选择,没有自主选择,他所做的所有事情便失去了意义,孩子们只是被动接受和执行,接受家长的选择,努力考出好成绩来达到进入名校的资格。试想一下,如果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件正常和健康的事情。

很多年后,我这个中国教育的结晶,才在生活的磨砺中,慢慢懂得听从自己的内心,慢慢懂得选择,懂得给自己所做的事情赋予意义,就算再难,再累,内心能够保持平静和坚定。

而明白这个本应该在学校阶段就明白的道理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离开学校也已经有十多年了,人生某种程度上走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弯路。好在,任何领悟都不算太晚,好在,成长才是终身大事。

而,在教室里读书的那个娃,我该怎么教会你选择呢?

在2018年的最后一周(农历)时间里,追了一部电视连续剧《陪读妈妈》共46集。追完后感觉这部剧拍得很接地气儿,里面有很多是关于亲子关系的剧情,作为妈妈如何更好地和自己的正在成长的孩子相处,这中间确实需要学习,理解与被理解,爱与包容,爱与被爱!也许是因为我女儿也马上步入剧中孩子们的年龄段,因此看时觉得自已挺受益。

简单来说,剧情讲述的是四位来自不同阶层的妈妈们远渡重洋来到异国他乡陪孩子们读书的故事。

女主角梅婷饰演的李娜,代表着富人阶层。她有着一家自己创业的化妆品公司,她是董事长,管理着一百多人,公司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上海她和丈夫居住在城市中心的big house里,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她的丈夫许亚军饰演的男主角丁致远是一名知识分子,受人尊敬的物理学大学教授,好好先生,热心,乐于助人,总能在老婆、儿子之间出现矛盾时及时化解二人的关系,属于高智商与高情商并存的一个人;他们的儿子丁一一是一个十六岁的男孩,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一个被妈妈送去加拿大读高中而天天想着法儿闹着要回国的又正处于青春期懵懵懂懂的大男孩,他自信,阳光,聪明但同时判逆,任性,冲动;丁一一的爷爷奶奶是两位老上海,也是一对非常通情达理疼爱孙子的开明的知识性老人。这就是丁一一的一家人。

邬君梅饰演的胡媛媛,代表着富豪阶层。她是温哥华上海陪读妈妈互助会的会长,创办这样的组织,前提必须是既有钱又有闲。和儿子长期住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大别墅,家里长期雇佣保姆操持家务,儿子杨洋十八岁学习成绩优秀,但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变得冷漠、孤傲,严重缺乏家庭温暖;她的丈夫杨益忠,是一家国内基金公司的创始人,定期飞往加拿大看儿子,缺陷是长期和老婆关系不好,因此对儿子影响很大。

郝洋饰演的陈莉莉,代表着寒门阶层。她与丈夫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包子铺,生意不错,俩人很勤奋,生活较辛苦,但生活也算幸福,一家人感情非常好;儿子罗盼十六岁因学习成绩优秀被推荐去加拿大做为期一年的交换生,在加拿大学校中与丁一一是好朋友。妈妈想让儿子罗盼通过这一年的学习能留下继续在加拿大读书。自己为留下来陪儿子一起,想尽办法各种打工,想办移民又因财力不够,种种经历,状况百出。由于生活艰辛,无形中将生活的精神压力转嫁于孩子,孩子虽然成绩优异但缺乏自信,性格内向,胆小。

曾黎饰演的夏天比较特殊,她不算陪读妈妈,上大学时就怀孕了,离开了男朋友后远渡重洋来到温哥华生活,生下女儿戴安娜后一直没有丈夫,但有一位外籍男朋友,算是容入当地生活最深的一位妈妈,她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单身妈妈。她的女儿戴安娜十九岁,自立,自信,阳光,漂亮是一位具有西方价值观的中国小姑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香蕉人,黄皮白心!在她身上主要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她们的共同特点是均来自中国的一线城市,金融与贸易中心——上海!

《陪读妈妈》树立起四个有代表性的妈妈形象。分别讲述了理解、关爱、付出、包容!生活中这短短的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电视剧通过主人公李娜与别的妈妈间的相处,有效地诠释了理解的主题。李娜原本是一位叱咤商界的女强人,在商场中说一不二,雷厉风行,时刻掌控着局面,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说是一位很成功的事业型女性,在处理儿子在加拿大多伦多学校惹出的祸端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还原了事实真相,及时解决了儿子与校方的矛盾。但在面对处理自己与儿子的亲子关系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剧中李娜的一句“你是我儿子,你必须听我的”换来的却是儿子要与她断绝母子关系!无论如何都走进不了儿子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位母亲,由此她选择了走向当陪读妈妈的道路上。异国他乡由于语言障碍她不断地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经历了第一次被警察用枪指着头,不断地被儿子捉弄出丑气哭,等等。同时,在面对各种处境,李娜相遇了同样是陪读妈妈的几位朋友胡媛媛、夏天和陈莉莉。李娜经过与这些朋友的相处和沟通,她们之间萌生了相互包容、谅解以及扶持的情感,彼此间懂得关心与体谅。

其次,李娜作为一个妻子,她在于丈夫的相处过程中也经历了情感、生活上的挫折与波动。

但是,李娜在经历了种种之后,她找到了自己与丈夫、儿子的相处方式。最后,她收获了丈夫与儿子的谅解与体谅。在这一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就是李娜个人在儿子面前的成长,努力与付出,使她成长为一个更健全的人,在与丈夫之间相处时的相互理解与相互包容,爱与被爱!

四个孩子之间最终建立了友谊,成为最要好的朋友。同时每个人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丁一一因姐姐戴安娜考入了上海的大学,一家人团圆回归上海;罗盼因母亲回国后减轻了精神上的压力,而且成绩优异,一年交换期满后他可以继续留下来读书;杨洋也由于父母亲感情复合,重获家庭温暖而顺利考上美国大学。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都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成长,才可能收获你想要的样子!正如李娜最后的总结:在陪读的道路上,有的人选择了随遇而安,有的人选择了坚持到底,也有的人选择了中途退场。现实生活中不也正是这样,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这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只能依靠自己去寻觅才有可能找到!

高考陪读母亲现实生活中是有真实事件的。

学生们了很多事情都不想依赖家长。过于依赖家长甚至会被同学们嘲笑,所以不少孩子不愿意家长陪读,觉得烦且没有面子。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从小比较粘父母,特别是妈妈,渴望父母陪读。

因而要不要来陪读,请家长不要一意孤行,问一问孩子的意见再做决定。随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生二宝的家庭太多太多了。老大上初中高中了,妈妈又生了小二宝的也很常见。生二宝是喜事,但是请妈妈们千万不要带着二宝来给大宝陪读。

扩展资料:

高考陪读的介绍如下:

陪读妈妈们带着二宝的现象太普遍了。作为班主任建议要么不来陪读,要么不带二宝来。高中孩子,学习任务重,二宝又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打扰大宝学习的。

陪读的效果也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在家长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下,成绩会获得提升,但有的会因为陪读给自己造成了压力,没有个人空间,再带上家长长期在孩子耳边提起学习的事情,这种压抑和烦躁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和叛逆的心理。

人民网-高考背后的故事一:一个陪读父母的酸甜苦辣

人民网-媒体报道高考陪读父母群体 专家称有利有弊

小说简介: 年轻貌美的陪读妈妈,既有市井平凡的生活,也有激情燃烧的时刻;肤浅的人看到的是庸俗欲望,智慧者领悟喻世明言。

结识新朋友

      期中考试以后,班里的学生根据考试成绩分化成了几个层次,家长也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群体。成绩好的孩子们抱成了一团,家长们也排斥成绩差的同学和家长;而成绩差的孩子们也自然凑在了一起,家长们也经常聚在一起。

      因孩子都是成绩差的原因,美霞结识了儿子同班另外两位同学的家长,一位是吴浩的妈妈玲子,另一位是李佳妈妈赵丽。她们也都是从农村进城的陪读妈妈,都住在同一片棚户区,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心愿,都在想怎么能让孩子爱上学习提高成绩。由于三个人文化程度都不太高,便商量着一起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班,每天放学孩子写好作业,  她们再去接。

      玲子中等身材,长的结结实实,五管虽然俊俏,但风吹日晒脸色粗糙黝黑遮掩了美丽,一看就是农村媳妇儿。穿着又很休闲随便,也属于不会打扮的那种女人。玲子性格直爽豪放,有种男子汉气魄。也是从小农村长大,后来结婚跟老公来到城里打工。他老公是个砖瓦工,常年在工地干活,她负责儿子陪读。

      赵丽身材高佻,容貌出众,性格开朗,穿着时尚,总是踩着一双漂亮的高跟鞋。说来奇怪,同样是农村出来的女人,赵丽就肤色嫩白光滑,像坐办公室里的女人一样。她不开口说话,谁也不会认为她是农村人。她老公是长途货车司机,经常一个月也难得回家几天,但是生活条件比美霞好很多。

      美霞自从认识了她俩,很快就成了有共同语言的好朋友,很能聊得来,生活不在是家和学校两点一线的单调日子了。每天把小宝送到学校,就约上玲子和赵丽三人一起聊天,除了谈谈孩子的学习,就去逛街。进城以后好多从没有去过的繁华大街和商场闹市公园景点很快就都熟悉了,那段日子美霞感觉过的很快。

      肖兵在村里种地养殖,十年九旱收入薄,生活不富余。在村里还能将就,现在要负担城里的生活开销就显得很拮据。美霞就琢磨着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她心里合计:我能干什么呢没文化没技术,只能干苦力活。听玲子说过工地当小工每天能挣一百多元,就是又脏又累又苦。

      美霞想来想去,还是拿起电话拔给玲子,请玲子老公帮她介绍一份“小工”的工作,对于农村长大的美霞来说,苦呀累呀脏呀都无所谓。玲子答应了,让美霞等她消息。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就说玲子吧,刚进城时生活也很艰难,她陪老公一起到工地干活,一个大工、一个小工,搭配很好,俩人每天起早贪黑,粗茶淡饭日子过得也挺开心。

      现在生活条件好点,自从孩子上学起,玲子就开始专职陪读,每天只顾关心孩子饮食起居学习情况,渐渐地冷落了老公。而老公起早贪黑的工地干活,回家就累的倒头便睡。夫妻俩好久也没好好说过话了,我行我素各忙各的。

      为了帮美霞,玲子今晚一直等着老公收工回家,十点多玲子的老公才骑着摩托车回来。玲子问:“老公,吃了饭没”老公说:“外面吃了,你干嘛还没睡 "玲子给老公倒杯水,让老公坐在沙发上,然后才对老公说:“咱孩子的同学,有一个家长和我关系挺要好,从村里刚出来,想要找个工作,但没有什么技术,也没有资金,只能做苦力。听我说小工能挣钱,让我问问你能不能帮她找找活干。我想你反正每天需要小工,把她领上让挣点钱。陪读挺费钱,孩子学习还需要很多额外的费用”。

      玲子老公姓朱,人们都叫他朱大哥。他抽着烟,想了一会说:“我现在有小工了,不过既然是儿子同学的家长,又是老乡,我们还是应该帮,后天就让她来跟我一起干吧。”

      老公答应了,玲子很开心,第二天送孩子时,约上美霞把好消息告诉了她。

(未完待续)

今天上午又见到了之前讲过的那位陪读妈妈,见她又在急慌慌地打电话,不禁叹息。

上次写那篇《陪读妈妈》的时候,我们和孩子还都在苦苦煎熬着备考。那时,我为了不太焦虑,把自己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写作训练营里,而那位大姐,(我姑且称她玉妈吧)把自己整个儿的身心全部放在了女儿身上。她不仅自己调着样地给女儿做饭,还隔三差五地去附近一个餐馆给女儿端个菜。学习上,学校里发的文综题她都一笔一划地帮女儿抄好,甚至因为担心我们这个普班抄的不全,去借了实验班孩子的教材来抄。为了女儿可谓操碎了心!课外班的补习一直坚持着,直到中考的前一天还在补习语文。

好容易熬到中考,一早我们这些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了校门口,颇有些送儿上战场的气氛。在校门口儿看到了玉妈,她看起来还好,不像往常那样愁眉苦脸。

中午十一点多,我们又都去校门口接,巧的是又碰到了玉妈。她说,闺女不让我来,我把饭做熟了就来这儿接接她。六月的太阳火辣辣的烤的人像是要熟了,她一身麻质的裤褂都已经透出汗渍,自己却是浑然不觉。用手里接到的广告纸遮着阳光,双眼一刻不停地在陆续出来的学生中寻找着。那时我接到儿子先往回走了,走到半路,玉妈从后面风风火火地骑自行车赶了上来。我问:孩子呢?

“早到家了”,她答,“刚才给我打电话了。”看着她风似的从身旁驶过,我只觉得可怜这位妈妈。

中午让儿子午休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又出发去了学校。看着儿子消失在人群中,我飞快的往回走,天太热啦!玉妈又在此时冲到我眼前,依然是骑着她那辆旧自行车。她急得要命:“妹子,我闺女的手表忘带了,你说这时候能进学校去送吗”我也跟着急起来“那给老师打电话,让小玉来校门口取吧!咱们进不去的。”于是我帮她给班主任打电话,她再三跟门口的警卫商量,可是老师一定是忙的没时间接电话,警卫也自然不会放她进去。看看没别的办法,玉妈就将表放在了门卫室。我劝:没事儿,考试当中如果怕时间把握不好可以问监考老师的!

第二天中午,我接了儿子往家走,远远看见前面的玉妈一手推着车子一手在听着电话,走到跟前,儿子照例向她打声招呼,我们就朝前走去。她却一把拉住我,将自行车往我手里一推,说:“老妹帮我推着,我家小玉的准考证好像丢了。”我推过自行车,看着手把上挂的一杯鲜榨柠檬汁,知道那是她买给女儿的。

那边她一个劲的跟电话中的人道谢:谢谢刘老师了,谢谢您,我现在就问问小玉。

然后她一边拨电话一边飞快的跟我说:“可能是我闺女的准考证落在考场上了。”电话通了,她急火火地冲着电话那一端的人喊着:你的准考证呢什么?你不知道在不在?你去找,快点!我等着给你们老师回话呢!

这个电话刚放,她又拨了一个号码,张嘴就说:你快点帮她找,看看有没有话没说完可能闺女的电话又打进来,她又开始冲小玉嚷起来:“你找不着了?啊?没有准考证你下午还怎么考试?”

我劝她:别喊了,还有一场呢,现在赶紧跟老师联系,是现在去取还是中午再取,反正老师是有眉目才会给你电话的。

她听了忙又给老师打,后来筋疲力尽地回家去了。

考试成绩揭晓,小玉仍是平时的分数,好高中没的上,连一般的高中也不够分数。玉妈仍在忙着给女儿找学校,说实在不行就去读个私立高中,谁让女儿不去职教呢。

这几天也陆续接到她几个电话,有的是问报志愿的一些具体问题,有的是女儿出去玩,不接电话她找其他同学的号码,还有的因为啥事我忘了。总之我是听着都累!

今天,我们是被叫去签字的,家长学生都要求去,刚一到那儿,就看到玉妈又在急得跳脚,说是小玉从姥姥家坐公来,到现在一个多小时了也没到。我默默转身,没上去说话。后来,她放下电话后看到了我,长舒一口气说:找着了,这就到了。原来是这小玉自己坐公交不知道公交到哪一站了,也不知还有多远才到,于是给她妈妈电话,玉妈让她问问司机或者身边的乘客,她不问,再给她打电话她不接,急得玉妈怕是丢了这个娃。玉妈又说,这个不接电话忒不好,那天和同学去看**也是,中间接了个电话,我就听到她喊:“别碰我”然后就挂断了,我就担心是遇到坏人了,打电话吧,就是不接。

我这时突然憋不住说了一句:要搁我,到家就揍她一顿。

我的天啊,这位妈妈的内心是得有多强大,我看着,听着,写到这儿,都要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