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杨振宁在美国留学时开始研究实验物理,可是动手能力较差的杨振宁并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反而被同学取笑“有爆炸声的地方就有杨振宁”,在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下,杨振宁开始从事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杨振宁如鱼得水,在这一领域取得了
1、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在美国留学时开始研究实验物理,可是动手能力较差的杨振宁并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反而被同学取笑“有爆炸声的地方就有杨振宁”,在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下,杨振宁开始从事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杨振宁如鱼得水,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举成为举世瞩目的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扬长避短,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使他铸就了人生的辉煌。
2、俄罗斯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
伊辛巴耶娃放弃了跳远,选择了自己更为擅长的撑杆跳,这使她在撑杆跳比赛中独领风骚,几乎没有人能与之抗衡,女皇地位无可捍动。
3、高凌
高凌是悉尼和雅典两届奥运会混双冠军,是中国羽毛球队中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队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高凌打羽毛球的时候专攻的是单打,糟糕的成绩让她被迫放弃单打而改打双打,让人欣喜的是高凌在双打领域找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优势,从此职业生涯谱写了辉煌。善于发挥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点亮人生之路,在人生的舞台上绚丽夺目,发挥优势,点亮人生!
4,苏炳添重视技术得到世界冠军
与世界顶级选手185米的平均身高相比,苏炳添的身高只有171米,步长非常吃亏。但在袁国强看来,苏爆发力突出、步频快,技术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苏炳添的教练,前短跑名将袁国强,一直努力突出个子矮小的苏炳添的其他天赋“不能说身高就是劣势,中国人的体质决定了这一点,只能让技术更合理一点。”袁国强说。
他的成功也打开了通往世界级舞台的想象之门。更可贵的是,苏炳添近年来已将水平稳定在一个相当高的平台上。
苏炳添从2011年跑出6秒56开始,到如今已经8次跑进6秒60。这意味着他的成绩仍有上升的空间。
5,“农村包围城市”
抗战时期,中国中央放弃走苏联红军“城市包围农村”的老路,毅然决定发挥自身优势“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 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
扩展资料:
有关扬长避短的格言
1、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2、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3、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4、如果是棵小草,即使在最好的企业里,你也长不成大树。果真如此,不如历经风雨,把自己培养成名贵花卉。
5、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6、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7、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8、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9、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一、命主出生情况
姓氏:袁 性别:男
出生时间:公历2012年9月27日21时22分
农历:二○一二年八月十二日亥时
生辰八字:壬辰年 己酉月 辛卯日 己亥时
二、八字命局分析、五行得分情况
八字详细情况:
伤官 偏印 日主 偏印
八字 壬辰 己酉 辛卯 己亥
纳音 常流水 大驿土 松柏木 平地木
旺衰 墓 临官 绝 沐浴
八字五行原始得分情况:
土41;金27 (同类帮或生日元总得分:68)
水15;木18;火0 (异类克泄耗日元总得分:33)
五行旺衰原始得分:35
八字命局分析:
八字五行旺衰综合得分:34;日主强,八字硬
命局分析:日元辛生于酉月时,日元本身就旺,又有月干己生日元,时干己生日元,因此日主强,命局总评是强。
八字喜用神:日主强,八字硬;实用神为伤官和偏财。八字喜水木火,水木火就是此命的喜神
三、起名分析、姓名推荐
姓氏袁五行为土,姓名学笔画10。此八字取名用字五行顺序应为:土火木或土木水
以下姓名补八字、得分高、利本人,您可从中选择您喜欢的姓名(点击可查看三才五格吉凶):
袁彬子(86分) 袁若浩(86分) 袁杰露(84分) 袁强澜(91分) 袁彬浩(86分) 袁祺熙(82分)
袁竹帮(86分) 袁尧潇(84分) 袁皓怀(84分) 袁强浪(86分) 袁颂雷(82分) 袁竹点(86分)
袁承志
袁霸天
袁天依
袁天佑
1:扬长避短的有关名人故事:《孙膑赛马》
战国时候,齐国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他每次和齐威王赛马,都要押上重金赌输赢。他们把各自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比赛时,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每次赛马,田忌都以失败而告终。
到比赛那天,孙膑向田忌面授机宜说:“第一场,用你的下等马去同他的上等马周旋;第二场,用你的上等马去对付他的中等马;第三场,你用中等马对付他的下等马。”
结果,第一场比赛田忌输了,第二、三场比赛赢了,最终以2:1获胜。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田忌得意地拿走了自己的千金。齐王很惊异,便问田忌其中的原委。田忌便如实地告诉了他,并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王。齐王通过跟孙膑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甚是佩服,便当下拜孙膑为军师。
2:扬长避短的有关名人故事:马克·吐温从商
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可谓名扬四海。你也许不知道,马克·吐温在试图成为一名商人时却栽了跟头,吃尽了苦头。
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字机,最后赔掉了5万美元,一无所获。马克·吐温看见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赚了大钱,心里很不服气,也想发这笔财,于是他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然而,经商与写作毕竟风马牛不相及,马克·吐温很快陷入了困境,这次短暂的商业经历以出版公司破产倒闭而告终,作家本人也陷入了债务危机。
经过两次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而对自己的弱点和短处要设法回避,于是断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这回,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马克·吐温完全没有了商场中的狼狈,重新找回了感觉。最终,马克·吐温靠工作与演讲还清了所有债务。
3:扬长避短的有关名人故事:胡适“破格录取”罗家伦
北大招生,曾有一年破格录取一名学生──罗家伦。当胡适批阅罗家伦的作文试卷时,激赏的给了满分,但是翻阅这位学生的成绩单,却发现数学成绩得个大鸭蛋,其他科也表现平平。但是招生委员会和主持会议的蔡元培校长,都对于破例录取无异议,这批教授真是慧眼识英雄。
事实证明,蔡元培和胡适的决定是正确的。罗家伦不但成为“五四 运动”的得力干将,1928 年,还以北伐少将的身份,被任命为改组 后的国立清华大学首位校长。胡适在招生会议上,力主“破格录取”这位偏科 严重的考生。也算是扬长避短的典型案例。
4:扬长避短的有关名人故事: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期间,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于是,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
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当时东南风正急,黄盖将士艘战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时升起船帆,其余的船在后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官兵都走出营来站着观看,指着船,说黄盖来投降了。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那十艘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向前飞驶,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
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曹军不习惯水战,而孙刘联军利用自己水战的长处,痛击曹军短处,奠定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5:扬长避短的有关名人故事: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特别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
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因此,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由于实行胡服,赵国建立起以骑兵为主体的一支军队,它在战争中的作用即刻显示出威力来。
扩展资料:
(1)《孙膑赛马》是一则寓言故事,主旨在于教育人们要避实就虚,牵制敌方的主要力量,使用智力去求取胜利。同时也警告了人们要公平对决,输赢等一切都要建立在规则上。
(2)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3)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柯桥镇江头人[1] 。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2] 和命名者,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父传珍,曾任江西进贤等县知县,思想比较进步,家伦幼年就受其父影响[1] 。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是蔡元培的学生
(4)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5)“胡服”,是指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装,同中原人的宽衣博带长袖大不相同,所以俗称“胡服”;“骑射”指周边游牧部族的“马射”,有别于中原地区传统的“步射”。从此,使军队中宽袖长衣的正规军装,逐渐改进为后来的衣短袖窄的装备。从而顺应了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为国家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击败袁绍。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但曹操真正扫除袁绍的势力却是在公元207年,北征乌桓之后,公孙康杀了袁尚、袁熙。那么从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这七年的时间,曹操忙什么去了
首先官渡之战的重要性其实在无形中被夸大了,好像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然后袁绍的势力就玩完了,曹操然后就统一了北方。其实真相并非如此,官渡之战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曹操抵挡住了袁绍的进攻,扭转了袁强曹弱的局面!官渡之战前,袁绍兵强马壮,人多地广,袁绍本来的目的是要攻占许都的。曹操是防守的一方,所以主要的战场其实都是在黄河以南,在曹操所占的地盘,曹操相当于打了一次自卫反击战。官渡之战最大收获,应该是挫败了袁绍吞并曹操的计划,双方形成一个相对均势的状态。
袁绍战败后退回黄河以北,曹操和袁绍所占的地盘并没有多少变化,袁绍还是占据冀州、幽州、并州、青州。袁绍最大的损失是被曹操坑杀的七八万士兵(杀绍卒凡八万人),虽然很多地方在袁绍失败后叛变,但袁绍回到冀州后很快平定了各处的叛乱。所以在袁绍公元202年病死之前,曹操和袁绍仍然在相持。
袁绍的长子袁谭勇武有贤名,幼子袁绍长得帅气,袁绍和老婆喜欢袁尚,就准备立袁尚为继承人。但是一直没有明确,袁绍死后,袁绍手下的谋士也分成了两拨,一拨支持袁谭,一拨支持袁尚。最终袁尚继承了袁绍的位置,袁谭自然内心不服,自己任命自己为车骑将军。这时曹操休养了两年,而且看到袁绍死了,就率兵来攻,袁谭向弟弟求救。双方对峙到203年,曹操击败二人,袁谭、袁尚退回邺城。曹操追到邺城,割了城外的麦子,郭嘉建议先别打了 ,我们撤,他们兄弟俩肯定掐起来。
果然曹操一退,袁谭先打袁尚,打不过退了回来。袁尚于是打袁谭,袁谭顶不住向曹操求援(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曹操于是顺势而为包围了邺城,并攻下了邺城。袁谭则趁机反了,而且击败了游荡在外袁尚,吞并了他的部众。曹操是老油子了,早就看透了袁谭的小伎俩。公元205年,曹操攻破南皮,袁谭被杀,冀、青二州平定。
袁尚被大哥干败之后逃到幽州投奔二哥袁熙,结果袁熙手下的部将叛变了,兄弟二人只好继续逃亡到三郡乌桓。因为袁绍对乌桓不错,所以兄弟二人才投奔乌桓,希望东山再起。曹操也休息一下,仗不能天天打,总要种种田、打打铁。不过也没闲着,还接受了张飞燕黑山军的投降。到公元206年,曹操攻灭袁绍的外甥高干,并州平定。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曹操历尽艰险,白狼山之战张辽斩杀蹋顿单于,乌桓被击溃。袁尚、袁熙兄弟二人继续跑路,逃到了辽东太守公孙康那里。公孙康在酒桌上杀了袁氏兄弟二人,袁绍的势力终于被彻底清除。
官渡之战后,曹操用7年时间才彻底清除袁绍势力,并不是曹操不想快点结束,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一是官渡之战后,袁氏势力依然很强,仍然占据四州之地,所以需要一点一点的打。如果不是袁谭、袁尚兄弟内斗,恐怕时间会更长。另一方面来说,冷兵器时代大规模的作战并不是儿戏,需要各种物资准备、后勤补给,需要时间。袁绍对于河北的统治也是根深蒂固的,并没有 那么容易清除袁家势力!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