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磁吸春联上用掐丝珐琅彩工艺做春联内容,不知道行不行?

老人 0 28

在磁吸春联上用掐丝珐琅彩工艺做春联内容,不知道行不行?,第1张

在磁吸春联上用掐丝珐琅彩工艺做春联内容,不知道行不行?
导读:磁吸春联通常是由一对磁铁和两张春联纸组成的装饰品。掐丝珐琅彩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可以在陶瓷器皿、珠宝、工艺品等物品上刻画图案,并用彩色釉料填充,形成色彩斑斓的效果。虽然理论上使用掐丝珐琅彩工艺在磁吸春联上制作春联内容是可行的,但需要考虑以下几

磁吸春联通常是由一对磁铁和两张春联纸组成的装饰品。掐丝珐琅彩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可以在陶瓷器皿、珠宝、工艺品等物品上刻画图案,并用彩色釉料填充,形成色彩斑斓的效果。

虽然理论上使用掐丝珐琅彩工艺在磁吸春联上制作春联内容是可行的,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材料是否适用:磁吸春联通常由磁铁和春联纸组成,而掐丝珐琅彩需要在硬质表面上刻画图案,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因此,需要选择适合掐丝珐琅彩工艺的材料。

2 色彩是否能保持:掐丝珐琅彩是一种烧制工艺,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而磁吸春联通常在室内环境下使用,如果色彩不稳定或者易褪色,会影响到磁吸春联的美观度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使用掐丝珐琅彩工艺在磁吸春联上制作春联内容是可行的,但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和保证色彩稳定性,才能制作出美观实用的磁吸春联。

清代珐琅彩瓷有哪些特征?

第一,

就绘画风格而言,康熙珐琅彩瓷的外壁全部涂满色彩,不露白底,不题诗。

内容上改变了康熙朝有花无鸟的单调画法,绘花鸟、竹石、山水等各种画面,并配以书法极精的相应题诗和蓝料印,成为瓷和书、诗、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

第二,

底款方面,康熙朝的底款多为 康熙御制 宋体双排料款,料有蓝、红、黄三种,多数为蓝料款,黄款主要建于紫砂器。

雍正朝的底款多为 雍正年制 宋体双排蓝料款,少数为 大清雍正年制 楷体双排清华款。

乾隆朝的底款多为 乾隆年制 双排蓝料款,字体多数为宋体,少数为四字或六字篆体,未见红、黄料款。

◆器型

康熙珐琅彩传世品无大器,立件瓶类器物高不超过25厘米。多以盒、碗、盘、杯、壶为多,其中碗所占比重最大。

◆胎釉

康熙珐琅彩主要采用景德镇烧制的素白瓷为胎,为了达到铜胎画珐琅器施彩的效果,以里壁施釉,外壁无釉的反瓷为胎,在胎的外壁上施珐琅彩料然后再入窑烘烧成反瓷,再进行描绘。瓷胎较铜胎质地更为细腻洁白,将彩料映衬得更为艳丽润泽,其彩绘的效果较铜胎画珐琅彩更胜一筹。

◆彩绘

传世康熙珐琅彩有紫地珐琅彩、红地珐琅彩、绿地珐琅彩、黄地珐琅彩、蓝地珐琅彩等。此时珐琅彩与铜胎珐琅彩一样具有色彩浓重艳丽的特点。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陈老师,《壹伍陆》 《壹七七零》 《肆三伍叁》彩料为进口料,其中以玫瑰红和胭脂红色料最为突出。

◆纹饰

康熙珐琅瓷正处于初创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纹饰主要模仿铜胎珐琅器。纹饰多为花卉,有牡丹、莲花、菊花、月季、芍药、牵牛花以及绣球、石竹等。并有在珐琅彩绘花卉内篆书“万”、“寿”、“长”、“春”等吉祥语句的。

◆款识

康熙珐琅彩器底款识有书款与刻款,用蓝料或胭脂红料书“康熙御制”四字方框楷款;用**珐琅料书“康熙御制”四字方框楷款则为紫砂壶与盖碗的底款;另有用红料书“康熙御制”双圈楷款在永乐白胎画珐琅器物上。仅见一件四字刻款的器物,即在涩胎底足内刻“康熙御制”楷款,是康熙烧制的紫地珐琅彩瓶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

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已被很多学者所共识。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民国时期景泰蓝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工细,质量好。造型多仿古铜器,或仿乾隆时的精品款,已都是刻款了。景泰蓝的陈设品多,不做实用品。

1收藏景泰蓝,除了认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景泰蓝出现仿制品,主要仿造清代乾隆以后的器物。景泰蓝使用的主要颜料为珐琅色料,伪造者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它色料代替。伪造的一般方法是:先制成铜胎,并用铜丝掐成各种图案,接着将普通颜料研磨后填入灼烧,烧成后镀金,再用细石将表面的硬棱磨掉。各道工序完成后还要在其表面涂上一层杏干粥,使其生锈。数十天后把表面的锈除去,再用胭脂油擦一遍,其颜色和光润程度可与旧器物相混淆,但藏家只要仔细观察,便能分辨真伪。

2景泰蓝以明代的制品为佳,凡是明代的制品,它的质料都是透亮而不发磁,而大绿一色,其透亮则更比他色更为厉害。它的性能与玻璃略同,它的颜色象油绿的翠玉,红色像昌化的鸡血,紫色犹深色的旧紫晶,蓝色类似于蓝腚,白色类似凝脂,浅绿色发蓝,**与姜中拧出的浆汁略掺黄米相同,其丝胎皆是黄铜,镀金为大镀,它的器物上均有砂眼。到乾隆时期,无论何种颜色,它的料都是不透亮而发磁,乾隆的白色也最难仿制,其中原故有二点:一因其白色与东渠石色没有差异,仿者须用六品顶珠制成,然而顶珠不易得到,一因其白色白而且干,后之作料家虽亦发明一种干料,但烧时不易熔化,相比其他材料,吃火特别厉害,如果不是精良的工匠制作,器物极易受伤。

1)老货是纯手工制作;新货是半手工制作,胎体均为机器批量生产。

2) 老货的铜胎为紫(红)铜;新货的铜质量不是太好,比较软。

3)老货为正宗珐琅粉烧制 颜色总体来说比较暗;新货的釉料中多添加别的染料等颜色较艳丽

4) 老货泰蓝中砂眼较多;新货砂眼较少 甚至无砂眼

5)老货有种说不出来的韵味 ;新货一般做的有型无神 但年轻人喜欢

6) 老货镀金为真金 ;新货镀金为合金(北京的新货为镀合金;河北的货为镀镛)

7)老货无磨具一般量较少;新货一般开模 批量生产

8)老货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磨损;新货几乎没有磨损

总的来说:老货是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工序纯手工生产 正真的体现了古人传统的手工艺和智慧,适合收藏和懂得欣赏景泰蓝的人;但对于追求美观 喜欢色彩艳丽 或送年的朋友,,新货充分的利用了科学技术,使其外观上大大得到改善 因此砂眼和烧制的痕迹几乎没有。

掐丝珐琅器虽然不像书画那样的大板块,也很少有拍卖公司会将其放到一个格外的专场,更多的是掺杂到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的专场中。但即使这样,这个作为 “宫廷御制” 的小众门类却应对了 “显赫历史”、“新兴市场” 等种种关键字,成交价也是一路水涨船高。 究其原委,相对市场价值已经非常高的明清瓷器和古字画而言,掐丝珐琅器虽然相对小众,但却更容易成为体系的个人收藏,从而散发出更强的市场生命力。 反观当下,传统中国艺术品市场正逐渐向着新的趋势发展,不少新买家加入并将目光投向传统瓷器、玉器以外的其它艺术品,对品相完美、拥有显赫历史的重要中国工艺精品的需求特别强劲。 就在2018年春拍中,一件“明永乐至宣德 掐丝珐琅缠枝莲八吉祥藏草瓶”以2172万港元成交,可喜可贺!

精彩看点

明永乐至宣德 掐丝珐琅缠枝莲八吉祥藏草瓶

成交价:21,720,000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8年春季拍卖会 渊雅尚典——史博曼雅藏中国艺术珍品(一)

明宣德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纹出戟尊

成交价:6,90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禹贡(四)——“乾隆宸翰”宝玺暨御赏珍玩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春寿宝盒

成交价:6,785,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康熙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仿古缠枝莲纹大铜镜

成交价:6,555,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雍正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饕餮玉璧纹出戟羊首罍 

成交价:4,945,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乾隆 掐丝珐琅格鲁派喇嘛坐像 一对 

成交价:3,720,000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8年春季拍卖会 渊雅尚典——史博曼雅藏中国艺术珍品(一)

清乾隆 掐丝珐琅太平有象三足盖炉

成交价:3,540,000港元

香港保利2018年春季拍卖会 琳琅满目:重要私人珍藏宫廷掐丝珐琅器

清乾隆 掐丝珐琅麒麟背瓶

成交价:3,240,000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8年春季拍卖会 渊雅尚典——史博曼雅藏中国艺术珍品(一)

清康熙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加鎏金镂空雕龙凤纹象足大熏炉 

成交价:2,30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明宣德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出戟尊

成交价:3,068,000港元

香港保利2018年春季拍卖会 芬氲凝熠:玫茵堂暨私人珍藏中国艺术专场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大英雄双联瓶

成交价:2,30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螭龙纹大烛台 (一对) 

成交价:1,840,000元

北京东正201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古董珍玩专场

明景泰 掐丝珐琅番莲纹盘 《大明景泰年制》

成交价:2,375,000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8年春季拍卖会 渊雅尚典——史博曼雅藏中国艺术珍品(一)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开光仿古八方琮式瓶

成交价:1,552,5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乾隆 铜胎珐琅太平有象烛台 (一对)

成交价:1,495,000元

中贸圣佳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璀璨③——「弘历的帝王品味」古代艺术珍品及宫廷瓷器专场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小英雄瓶

成交价:1,38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仿古天鸡摆件

成交价:1,38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康熙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玉磬摆件

成交价:1,15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蝠报平安」花草纹童子香插 

成交价:1,15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采桑耕挑茧图挂屏 

成交价:1,15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大官帽炉

成交价:92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明万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人物纹八方几座

成交价:92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康熙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狮钮花鸟纹大熏炉

成交价:92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康熙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双龙耳直颈瓶

成交价:920,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明嘉靖至万历 掐丝珐琅山居人物图挂屏

成交价:1,125,000港元

香港苏富比2018年春季拍卖会 渊雅尚典——史博曼雅藏中国艺术珍品(一)

明15世纪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双狮戏球纹印盒 

成交价:828,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仿古螭龙纹狮首三足炉

成交价:782,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螭龙耳宝柜形炉 

成交价:632,5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清康熙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双龙耳簋式炉 

成交价:552,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

清乾隆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双鎏金把手大洗

成交价:345,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元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三足筒式炉

成交价:253,000元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御苑奇珍——奉三堂宫廷稀珍珐琅器II

玻璃胎画珐琅始于康熙朝,雍正、乾隆达到兴盛期,诗画合一的作品既有人物也有花卉,画面与诗文内容呼应,章法严整,具有中国画的意趣。吉祥图案在宫廷其他工艺品中几乎无处不在,在玻璃胎画珐琅器上也不例外。清康熙年间画珐琅器的生产,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画珐琅器从试制成功,到规范成熟的整个发展过程。而且,由于乾隆皇帝对于西方画珐琅器的喜爱,产生了不少中西合璧和仿西洋绘画技法、题材或造型的画珐琅作品。康熙后期的画珐琅充分显示出画珐琅器薄、平、光、艳、雅的特性,胎骨由试制阶段的厚重逐渐趋于轻薄,釉质温润细腻。器型种类增多,除碗、盘外,常见唾盂、香盒、花瓶、鼻烟壶等生活用品。还用画珐琅技法仿造宣德炉。釉色增多,颜色纯正鲜艳,图案清晰,显示出烧造画珐琅的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作品多以黄釉作地,黄釉呈明黄的色调,釉色光泽亮丽洁净的程度,可居三朝之冠,亦有少量白釉或淡蓝釉为地者,上压红、粉红、绿、草绿、宝蓝、浅蓝、赭和紫等彩釉;黑色开始启用,但色涩而无光泽。装饰纹样以写生花卉及图案式花卉(缠枝花卉、折枝花)为主,也有极少许传统山水风景。花卉主题为玉兰、牡丹、茶花、桃花、荷花、梅花与菊等。花间有的还缀以蝴蝶、蜜蜂、锦鸡、鸟等,增添了画面的活力。绘画技法,图案式的花卉是以浅色凸显花瓣的轮廓,至花心渐深,并以深色的线条细致地绘饰花叶的脉络;相反的也有以深色细线精确地勾勒出花瓣和叶片形状,再以晕染的方式表现出整体的形状与颜色。写生花卉部分也采用恽寿平、蒋廷锡的没骨花卉的绘画技法,至于传统山水则具王石谷、王原祁的绘画风格。画风极细腻,色彩谐调。新兴的画珐琅色彩鲜艳明快,豪华富丽,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凡精美之作,在器物上署“康熙御制”款。从文献记载中可知康熙对画珐琅器的浓厚兴趣,他不仅命西方传教士画家和宫廷内画家为珐琅处画珐琅器,还从法国召来烧画珐琅的匠人为其服务。但所有绘画都必须符合皇帝的旨意,皇帝不喜欢西洋油画的风格,所以,康熙时代的画珐琅都保持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间是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达到辉煌阶段,“景泰蓝”一词也从此诞生。釉色均肥,丝工粗犷,饰纹丰富。

据此,中国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应是我国元代晚期作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大食,是宋、元时期中国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1935年中华民国北平市政秘书处编辑的《旧都文物略》在谈到景泰蓝起源时,援引《陶说》写道:珐琅,在过去叫佛郎,又叫发郎、发蓝,产于拂。唐书称拂即大秦。大秦即中世纪罗马帝国。据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

中国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也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雍正6年(1728)《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目前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1426~1435)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碗、炉、圆盒、香熏等。后来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狮戏球、西番莲和大明莲。釉色多为天蓝(淡蓝)、宝石蓝(青金石色)、浅绿(草绿)、深绿(菜玉绿)、红色(鸡血石色)、白色(车渠色)和**。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从故宫等地陈列过的实物来看,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宫廷内的御用监(皇家厂坊)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日下旧闻考》)。这个时期制胎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胎型有方有圆,并向实用方面转化。除了瓶、盘、碗、盒、熏、炉、鼎之外,还有花,花盆、面盆、炭盆、灯、蜡台、樽、壶等器物,有龙戏珠、夔龙夔凤等寓意吉祥的题材,有云鹤、火焰等表现道教、佛教内容的题材。大明莲的纹样也日趋丰满,枝蔓形状活泼有层次,釉色也出现了葡萄紫(紫晶色)、翠蓝(天蓝、宝蓝的中间色)和紫红(玫瑰色)新色,这个时期的釉色具有内涵的亮度和纯度,放射出宝石的光芒。在以后任何时期也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在装饰手法上,非常重视金工的处理。器物的顶、盖、耳、足边线等部位,多有錾活装饰。朱家缙先生说这个时期的制quot;'掐丝'整齐、'磨光'细润,'镀金'匀实,是在宣德时代基础上的又一步提高。(《文物》1960年第一期)。

明代景泰蓝的造型大都为器皿,多数为历代陶瓷及青铜器的传统造型。其装饰纹样以大明莲为主,也有少数串联花卉和青铜器纹样变形的装饰,其色彩以二蓝(湖蓝)为主色调,配以少量红、白、绿、黄等色。色调统一、讲究、装饰得体,装饰铜活造型优美,粗细结合,重点突出。景泰蓝工艺成熟于明朝,以其绚丽多彩、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期。由于社会的安定与经济的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quot;造办处。康熙三十年(1691)造办处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设作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个时期的制作水平较之明朝无大发展。到了乾隆时期(1736~1796)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乾隆四年,从广州招来珐琅艺人梁绍文,邀扬州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珐琅器。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故宫珍宝馆乾隆花园内,承德外八庙小布拉宫内的大殿都有陈设),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quot;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北平珐琅工业近况》1928年)。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这时已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使丝工技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作用,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这时的制品不仅继承发展了明代景泰蓝豪华、古典、雅致的民族风格,而且镀金技术远远胜过明代,镀金厚重。从保存的器物看,至今仍光彩照人,越quot;圆润结实,金光灿烂。可以说,乾隆时期是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是始于乾隆年间。

嘉庆初期,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时期(1821~1851),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曾一度受到西方人的青睐,珐琅工艺有了稍许的恢复和发展quot;咸丰年间,有德兴成、全兴成、天瑞堂等数家,精心研究珐琅一业,始又渐盛(《北平珐琅工业近况》,《经济半月刊》1928年7月)。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海禁大开,景泰蓝向国外出口。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出现一派繁荣景象。内销方面,在咸丰中叶之后的一段时间,景泰蓝只有北京一地可以买到。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又多是外埠商人来京购买,所以销量很少。清朝晚期,珐琅(景泰蓝)制品虽一度呈现出较为繁荣之景象,但这种形势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清代初期的景泰蓝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了明代的风格。清代中后期,由于宫廷皇室的奢华,对景泰蓝的影响很大,这时期的作品造型丰富,除器皿造型外还有立体的建筑物、屏风、桌椅、动物造型和实用物等。可以说清代中期开始,景泰蓝在表现内容上,走上了一个新的纪元。其装饰题材广泛,像勾子莲、龙凤、吉祥花鸟等图案,色彩也较明代丰富起来。清代对景泰蓝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景泰蓝在清中期以前大都为宫廷所供奉,所以就它的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而言,总体感觉过于繁琐、过于奢华。

191l~1933年,景泰蓝行业基本上处于徘徊发展状态。民国初期,在国内市场上,水烟袋之类的实用品销量很大。同时,美、英、法等国的商人在北平设立洋行,争相购买景泰蓝。位于王府井大街的仁立公司则是专为外国人代收景泰蓝的机构。1923~1924年北平景泰蓝行业比较景气,仅老天利一家全年交易额就达15万余无,雇工350多人,并时常雇用零散工。工厂设在宝禅寺街,马立新街有它的销售门市,上海、汉口等地还有分销处。由此可见景泰蓝行业在当时的发展情况。在外销出口方面,据当时海关出版的《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月报》和《历年海关报告编制》提供的材料来看,景泰蓝出口情况呈上下徘徊的趋势。

过年,从北京回家,给家人带些礼物,特产一类的,买什么一千元一下感谢

北京特产有:北京果脯 北京烤鸭 景泰蓝 北京雕漆 , 大磨盘柿 六必居”酱菜 北京酥糖 茯苓夹饼

1, 北京烤鸭

烤鸭是北京独特的名菜,誉满中外。烤鸭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以前中国南北朝已有“炙鸭”。元朝天历年间(公元1330年)的御膳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列入了席上珍品"烧鸭子",便是今日的烤鸭。那时烤鸭之法为叉烧,是将鸭子的内脏取出后,把羊肚、香菜、葱、盐拌匀,置鸭腹内,用叉在炭火上烤熟。如今的北京烤鸭是选用北京郊区饲养的填鸭制作的。烤制前,先把鸭子腿毛洗净,取出内脏。然后在皮和肉之间压进空气,使皮肉分离,再在鸭体上涂上麦芽糖浆,晾干。这样整个鸭子色呈深红,好似上了一层红漆,因而有些外国人就风趣地把北京烤鸭说成“漆鸭”了。其烤法是把鸭子送进烤炉之前,在鸭膛内灌入开水,待鸭子烤熟后才把开水放出。烤炉里用枣、桃、梨等硬木作燃料,这些燃料少烟且有香味,火力文而不烈。每只鸭子经过40分钟左右的烤制,外焦里嫩,肉层丰满。吃烤鸭是有讲究的:先把一张薄饼放在手上,夹上几片烤鸭,蘸上甜面酱,再加上几根葱白,然后把薄饼卷起来吃,油而不腻,酥脆爽口。 在正式吃烤鸭之前,聪明的厨师还把鸭的腰、心、肝、掌、翅、蛋做成各种冷盆,或烹制椒盐炸鸭心、炸鸭舌、炸鸭腰等熟菜。即使是鸭骨也可熬汤喝,味道鲜美。一个高阶厨师可用鸭身上之物加工成80多种冷热菜肴,组成别有风味的“全鸭席”。

2, 景泰蓝

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琅”。由于它在明代景泰年间非常盛行,人们习惯称它为“景泰蓝”。景泰蓝的工艺过程比较复杂。 它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景泰蓝以铜为胎,掐丝和点蓝是一道重要的制作工序,也是一道艺术创作的过程。景泰蓝的造型优美,花纹精巧,色彩华丽,加以镀金而闪烁著灿烂的光泽,成为北京独特的传统工艺品。

3, 北京雕漆 TOP

北京雕漆创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为历代皇帝皇妃宠爱和享用,属于宫廷艺术。1949年以后,雕漆从宫廷走向社会,成为与全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民族工艺品。雕漆制作独特,多以黄铜为内胎,兼有脱胎(布胎)、木胎等。胎型外涂天然大漆,一般的雕漆至少要涂70层,镂空雕的高档雕漆则要涂500层以上大漆,漆厚约300毫米。然后再在漆层上进行精雕细琢。传统的雕漆以红色为主兼黑、**,现代雕漆以红黑为主,并发展了绿、蓝、棕、白、桔黄等多种色彩。传统的雕刻方法只有浮雕、浅雕,当今的艺人又创造了圆雕、半镂空和全镂空雕。 雕漆雕刻后,还要进行磨退、作里、烘烤等几十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完成一件雕漆至少需3个月,多则需1至2年时间。

4, 大磨盘柿

北京郊区盛产柿子,品种也很多。但最有名气的要数大磨盘柿。这种柿子个头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只就有500克。大磨盘柿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还具有降血压、止血、润肠等功效。

5, “六必居”酱菜

“六必居”酱菜前门外有一条胡同叫粮食店街,临街有一家店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六必居酱园。 据史料记载,六必居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最初,这里是一家酒店,为保证酒味醇香甘美,这家作坊曾制订了六条操作规则:黍稻必齐,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相传,铺面门前悬挂的金字匾额系嘉靖年间十分得宠的武英殿大学士严嵩所书。严蒿虽然是一个奸佞之徒,但其书法却颇见功底。加上他当时身为宰相权势显赫,那时候确实给“六必居”增色不少。后来,这家酒肆改行成为酱菜园,名声更振。“六必”的严格精神和传统,却一代一代继承沿袭下来。比如:它那里制作酱菜,选菜讲究产地、讲究规格、讲究时节。 老秧瓜必要“七寸白”的成熟;黄瓜必要“顶花带刺”二两(旧秤)一条;芥菜头必要“两道门”的均匀个;糖蒜选料必要夏至前三天采收进厂,每头四至五六瓣。这里制酱,每年春节一过去时就把黄豆蒸熟发酵,制成“黄子”,然后晒干碾碎人缸,直到“处暑”才能起缸。解放以后,随着北京蔬菜类的增多、产量增加、酱菜制作技术提高,六必居酱菜的品种和产量也大大增加。目前,那晶红透亮、又香又脆、色味俱佳的六必居酱菜,在全市各大菜市场都可买到。不少传统名牌酱菜,还制成罐头,远销国外。

6, 北京酥糖

北京酥糖是中国三大名糖(上海奶糖、广州水果糖和北京酥糖)之一,其中尤以红虾酥糖为上乘佳品。酥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京的酥糖一向享有盛名。解放前,北京的一些店铺和作坊用刻有小孩形状的铜模加工出酥糖,因此,北京人常叫它为“小孩酥”。解放后,几十家俬人作坊合并加入北京第一食品厂,“小孩酥”成了这个厂的名品。1963年,他们再度研制成功“红虾酥糖”,很快成为出口产品,并且畅销国际市场。几十年来,产量不断增加,仍满足不了客商需要。红虾酥糖曾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银质奖章。外商称赞说:“红虾酥,不仅美国的王牌——金丝酥比不了,其他国家的酥糖也比不了。” 红虾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酥、脆、 香、甜”四个字。在制作上集中了传统工艺的精华,用料考究。一律选用优质榴花砂糖,高浓度葡萄糖浆和“二八麻酱”,经多次熬炼拔拉折包而成。这种糖皮薄酥脆、糖馅层次清晰,吃起来香甜可口,不粘牙不腻口,吃后不留残渣。

7, 茯苓夹饼

北京特产茯苓夹饼,原是清朝末年的宫廷食品。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这可难坏了御膳房。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溼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食后,十分满意。后来,这种茯苓夹心饼传入民间,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京华风味小吃。但,解放前只是东安市场的一些小摊贩经营,数量很少。解放后, 统一管理,使许多风味食品得到了恢复发展。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著名风味品店稻香春,专门把北京的茯苓夹饼作为本店的重点自产自销品种之一。这家商店生产的夹饼选料考究,作工精细。用高阶淀粉烙制的外皮,其薄如纸,其白似雪,夹心则精选多种果仁,辅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纯正云贵茯苓粉,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适口。且价格低廉,可作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目前,北京已有多处生产茯苓夹饼,以稻香春产品为佳

过年想带些北京的特产零食回家,麻烦各位推荐一下。谢谢!

北京本地特产

茯苓夹饼、什锦果脯、烤鸭、羊肝羹、绿豆糕、糖葫芦…………

天津泊来特产

十八街麻花

购买地点:西单华威一层全都有。

过年放假回家,想从北京给家里面带点特产,想问一下带什么东西好?最好能是小吃一类的,价格适中就好。谢

说实在的 北京本地特产 我还真没发现。 基本都是其他省市 引进过来的 ,但是也很少见到 特色的。随便买点老家没有的就行的。

急从北京回家给家里人买什么礼物好?

父母送健康,妹妹送知识

从北京带回老家一些特产的吃的 能带些什么好

北京市

北京鸭梨、京白梨、白鸡、烧鸭、油鸡、果脯、北京蜂王精、北京秋梨膏、茯苓夹饼、北京酥糖、六必居酱菜、北京织毯、北京雕漆、景泰蓝、北京玉器、内画壶、北京葡萄酒、北京白凤龙、安宫牛黄丸、虎骨酒、京绣、桃补花、涮羊肉、北京酸菜、大磨盘柿、密云金丝小枣、少峰山玫瑰花、门头沟大核桃、翡翠、景泰蓝、古董、字画、皮革、金石印章、玉器、工艺品。

从日本回家过年给家人带了哪些礼物

家长的话,彩绘小工艺品或者小件家电类,高阶点的就笔还是手表之类的。推荐前者,经济而不落俗套。给孩子的话,带点电子类消费品或者服饰。对不起,只想到这么多了。

过年没回家,元宵节给家里带些什么礼物好?

其实想想家里人缺什么,都给带点,也不用太贵重,其实爸妈只想儿女能回家团聚,回来了什么都好

从北京放假回家 带些什么回家好呢

我家老人比较喜欢甜食 我每年回去必带果脯和北京得小点心。别得看情况吧

过年回家 要带些北京特产 有哪些有名的 去哪买

“京八件”:包括福字饼、禄字饼、寿字饼、喜字饼、太师饼、椒盐饼、枣花糕、萨其玛(这个可以去稻香春、稻香村、大顺斋等老字号去买)

北京小吃(约30元/斤):果脯、糖火烧、糖耳朵、驴打滚、茯苓饼等等(徐福记的散装产品比较好吃、糖火烧还要买大顺斋的好吃)

烤鸭:当然是全聚德的,其他品牌的也30—50不等。不过烤鸭不好储存,如果打算带那个回去,最好是上火车头一天再买,到家了就立刻吃掉,不然在不能低温保持你的情况下,容易坏

国庆回家带什么礼物好?北京有什么特产?

袋装烤鸭超难吃,还请不要买这些东西败坏北京特产的名声。既然是回家给亲人那就不要去超市买烂七八糟的瞎凑合,推荐稻香村八大件、天福号酱肘子、六必居酱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