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为什么要儿女守夜?

老人 0 28

人死了为什么要儿女守夜?,第1张

人死了为什么要儿女守夜?
导读: 第一,人死了躺在屋里的顶门床上。如果没有人看守。那是有很大危险的。1,夜里有野猫野狗野动物,屋来对死者造成身体器官的损伤。对死者是极大不敬。按理来说,死者躺在正堂屋里。黑白不准关门的。影响死者的灵魂出去寻找自己的归宿。2,最怕的就是死人炸

第一,人死了躺在屋里的顶门床上。如果没有人看守。那是有很大危险的。1,夜里有野猫野狗野动物,屋来对死者造成身体器官的损伤。对死者是极大不敬。按理来说,死者躺在正堂屋里。黑白不准关门的。影响死者的灵魂出去寻找自己的归宿。2,最怕的就是死人炸尸。都说这是传言,很多人都没有亲见。炸尸是确实有的。在旧 社会 ,条件艰苦落后。即没有电又没有手机什么的。村里的房前屋后垛的都是柴禾。里面经常住着野猫黄鼠狼什么的。死者在更深人静后阴气聚于丹田近而蔓延于鼻尖。这时如果有阳气过盛的小动物从身底下过,这时阴气和阳气结合,死者就会立刻起来。这时如果有守灵的人站起来双手摁住死者的肩膀:"赶快躺下,哪儿也别去。"死者顺声倒下。

第二,俗话说,人死后为大,入土为安。守灵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传统。意即为死者再在一班岗。如果有出远门刚回来的死者的亲人,这时是可以守灵的。生不能相见,为死者进自己最后的一点心力。

第三,做给后人看。如果自己老了,自己的后代就应该这样做。在死者活着时,为了避免死后不后悔,应该在死者生前多尽孝。

第四,怕有偷尸体的。现在没有了。过去有。

守夜不只是自己儿女,其实还有其他亲人都会一起守夜,在古代流传农村守灵七天,一些达官贵人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甚至会停尸几个月一年的都有,民间守灵是规矩,现在的规矩改变了很多,基本上都是传统文化在影响,里面的意义其实已经没有以前那样。

现在守灵说实话,就像一个流程形式而已,根本没有以前的那种意义,以前守灵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就要好好的讲一下,过去交通跟信息以及医学都不怎么发达,在那个年代一旦死亡,那要通知到亲朋好友是非常不方便的,想要的流程时间都很长,所以停尸七天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留给亲朋好友奔丧的时间。

停尸第二个原因就是古代医学不发达,判断死亡的方式都是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以呼吸心跳来判断生死的多,所以经常会有一些假死的情况出现发生,停尸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给这些假死的人复活救回来的机会,一般假死状态会在一两天内就会复活,停尸其实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避免把假死的人活埋了。

停尸七天这种为什么是七天,这跟民间的丧葬文化有直接关系,传说中人死后灵魂没有远去,灵魂还在尸体周围陪伴,到了三天后会被带走,第七天头七的时候会回来看一眼,如果阳寿还没有完,阎王就会把灵魂放回来,就会重新复活,七天时间就是去阴间接受调查的,当然这些都是传说而已。

守灵的目的其实有几个,并不是说随便没有原因的,在古时候守灵是需要亲人进行的,同时一些关系比较好的朋友邻里之间也可以参加,守灵的人越多,说明你这家的人缘越好 证明了你家的地位举足轻重,守灵的目的之一就是看守尸体不被动物破坏,这个是最直接的第一个原因。

因为古代有尸体被动物破坏的例子,同时也有尸体诈尸的事情发生,诈尸就是猫这种动物靠近导致尸体产生电离效果尸体动起来,尸体停尸的时候没有人在旁边,尸体被动物破坏过的情况也有发生,这些就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了,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于是就专门有人守着。

还有就是对死者的最后陪伴,让死者在最后几天时间里面走得尊严一点,儿女守灵陪伴就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跟认可没有儿女守灵的才是可怜人,所以守灵对于死者来说,自己儿女守护说明了自己有后,同时儿女守护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和陪伴。

文化的原因,死者死亡后,尸体停留灵魂没有走远,需要有人专门看护那些给灵魂引路的长明灯跟引魂香,让死者灵魂知道自己的位置,不至于迷失,守灵就是为了防止灯息香灭这种事情发生,这些都是一些民间丧葬传统的说法跟做法,夜间陪伴尸体 不至于让尸体孤独的摆放在那里无人管,不至于让尸体孤苦伶仃。

2、从人情的角度来说,这种风俗习惯是亲人对于死者的一种依依不舍的留恋,为亲人守夜,一方面是尽自己的孝道,另一方面这种仪式感可以让亲人在以后的日子里好好的思念自己亡故的亲人。亲近的人总是舍不得亡人,觉得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够,想多呆一会儿,所以也都愿意去给守夜去。

人死了,作为儿女必须守夜,宁隔千里远,不隔一块板。阴阳两隔,天地尽头,想到将永远失去亲人,失去了半边天,也带走了各种牵挂,那种撕心裂肺的痛,那种孤苦无助的情,难舍难分终须分离的痛苦,只有失去亲人的人才能体会到。陪伴老人最后一程是儿女们应尽的孝道和无尽的思念。

这是过去封建迷信的做法,旧 社会 医学不发达,人死后尸体可能会出现“尸屁,尸叹,坐起,抽搐”等等自然行为,家属认为是有附近鬼魂骚扰死者,所以派儿女守在身边,不让孤魂野鬼靠近

守夜即就是守护,一是防止猫狗动物及虫子的侵害;二来是防止假死;三来是对逝者的尊重和不舍的尽孝心之道!

在我们老家农村都是土葬的殡葬方式,曾经有一户人家,因为子女们不孝顺没有给亲人守孝,在土葬时就出现了恐怖又心酸的“乌龙”事件。

当时这户人家的老人常年卧床,大年二十九在家突然咽气了,儿女们想着第二天就是春节了,白事儿赶上春节怕影响运势,于是没有停尸三天,也没有守夜,更没有请村里的医生们检查老人是否真的去世了,大年二十九上午咽气了,下午直接就拉着老人遗体去地里埋了,连亲朋好友都没来得及通知。

哪知道这个老人是因为突然疾病发作出现了“暂时性的休克”,也就是“假死”,明明还有抢救机会,却被不孝儿女直接活埋下葬了,等到晚上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棺材里,是又惊又怕,强烈的求生欲望迫使老人在棺材里拼尽了全力捶打棺材呼救。

这家儿女当时下葬时,也是怕影响第二天过春节,仅仅是挖了一个大土坑,草草埋了,想着大冬天埋了遗体也暂时不会出现腐烂的情况,等到春节过后,在找一个黄道吉日重新给老人盖一个土墓地。但也就是因为儿女们这种草率不孝的做法,救了老人一命,棺材上盖的土比较薄,老人在棺材里激烈的捶打声,引来了过路人的注意。

大半夜,空荡荡的墓地里,一座崭新的坟墓,发出一阵阵“叩叩叩”的敲打声,任谁不害怕?路过的人听到这诡异的声响后吓得赶紧去找老人的儿女,后来大伙儿壮着胆子挖开老人坟墓时,打开棺材发现已经快奄奄一息,哭成泪人的老人。老人送到医院里进行抢救,虽然这次救回了小命,但因为在土里待的时间太久,让原本身体不好的老人病情更加恶化,再加上经历了“活埋”,心里留下了严重的阴影,从医院出来后,在家里躺了1个月后就彻底撒手人寰了。

这次老人去世后,儿女们老实了,生怕再出现“假死”的情况,足足在家停了7天,让村里入殓师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定老人彻底没气了,才重新给老人入土为安。

而一般在医院里,一些得了重症的患者如果抢救无效死亡后,医院也会立刻把患者遗体推进太平间里,很多家属都觉得医院这个做法是为了薅最后一把羊毛,毕竟医院太平间的停尸费一天就几百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是挺贵的。

但是医院把遗体拉去停尸间而不是第一时间送去火葬场火化,其实也是为了避免遗体出现“假死”情况,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在入殓师检查遗体没有任何生命体征后,再把遗体送去殡仪馆或者火葬场,也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

守夜是什么?守夜又叫做“守灵”,就是在家中有亲人去世后,作为子女们对逝去的亲人做最后的一种挂念、纪念和缅怀。

无论是火葬还是土葬,在人死后无论是把遗体寄存在殡仪馆还是放在家中,都会停尸3天(有的地方殡葬风俗是停尸7-9天),供亲朋好友前来吊唁。而作为子女们,在亲人去世的第一天,就要齐聚一堂围坐在亲人的遗体旁,来守夜,按照我们老家的殡葬风俗,守夜需要守到半夜12点以后,12点钟前不允许任何人睡觉,还要焚烧一些殡葬用品(冥纸元宝之类),12点钟之后可以围在遗体旁轮流睡觉。

那么,人死后为什么需要儿女们守夜呢?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1、儿女们守夜是为了给逝者尽最后的孝道,为了送逝者们最后一程。一般人去世后,就会通知亲朋好友,有些远地方的亲朋好友在接到消息后,可能会半夜赶来吊唁亡者,儿女们守夜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接待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们。

2、防止逝者出现“假死”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也流传农村守灵七天,一些达官贵人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甚至会停尸几个月一年的都有,民间守灵是规矩。主要是古代医学不发达,通过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假死“状况,我们都知道疾病的种类有很多种,有些疾病在发病时可能会出现短暂性休克情况,并不是真正的脑死亡。守夜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毕竟如果人没死就火化或者土葬了就不好了。

3、儿女们守夜也是为了防止动物们毁坏遗体。在古代,住的都是平房,特别是在一些农村,亲人们去世后都会把遗体存放在自家大院子里,农村的流浪猫狗也很多,如果晚上没有人守夜,看守遗体,很容易出现流浪动物毁坏遗体的情况,儿女们守着遗体,也是为了驱逐流浪动物,防止遗体被破坏。

4、怕大风、大雨等自然天气把灵棚弄塌。这个原因其实跟上面的差不多,主要是怕晚上没有人在遗体旁守着,要是突然下起了大雨或者大风破坏了灵棚,那岂不是对亡者的不尊敬。

5、还有一种比较迷信的说法,就是逝者遗体旁的灯火不能灭掉。在古代人心里,对死亡一直是怀有敬畏感。活着的人因为害怕灯火灭掉会让逝者找不到回家的路,于是就彻夜坐在停放尸体的房间内,确保灯火一直燃烧着,以期待逝者的亡灵,回家看儿女们最后一眼。

守夜是殡葬习俗中一个比较严肃的环节,在农村亲人去世后,儿女们在守夜的过程中,规矩和禁忌是特别多的。比如在我们农村老家,守夜时不能聊天,也不能聊关于逝者生前的一些事,当有亲朋好友们前来吊唁时,直系亲属们必须放声大哭,哭的声音越大,流的眼泪越多,就代表越孝顺。

那么,在守夜时还有哪些规矩呢?现在我就以我们老家农村的一些殡葬习俗,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在我当地的殡葬习俗中,孕妇和小孩、以及身患重病的人不用参与守夜,即便是直系亲属也不需要参加守夜的“活动”,也不允许进灵堂。

2、如果亲朋好友或者直系亲属中女性来了例假,也不允许参加守夜,灵堂也不允许进入,如果要拜祭,只能在灵堂外拜祭逝者。

3、守夜的儿女们不允许穿着鲜艳的衣服,衣服只能是白色、灰色、黑色这三种颜色。像彩色的着装,不但不允许靠近灵堂,没准儿还容易挨揍。

4、守夜时,参与守夜的亲朋好友除了不能穿艳丽的衣服,在着装上还有其他严格要求,比如女性不允许穿吊带、短裙、露肩露脐装都不允许穿,也不允许化妆,而男性不允许穿拖鞋、短裤和背心。

5、在守夜时,不允许谈笑风生、不允许打打闹闹,更不允许玩手机和谈情说爱,干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要对逝者报以缅怀和伤感的情绪。

6、我们农村都有喜事避让丧事一说,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了,但又赶上有子女们结婚,那么就必须等操办完丧事后,守孝满100天了,才能操办婚事,而婚事还必须简单从简,不能铺张喧哗。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也希望大家能用平常心来看待死亡这件事。那么,看完这篇科普文后,大家应该对“守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其实儿女们守夜,主要是为了在最后一刻再进一些孝道,为逝去的亲人们尽最后一份心意,做最后一份缅怀。

鲁南守灵风俗考

老家鲁南。

按照风俗,人死后尸体停放堂屋中间。儿子居上首,谓之"棺东";儿媳及女儿居下首,谓之"棺西"。

白天,叩谢吊唁的亲属好友;晚上,为死者守灵。三日后,尸体火化,骨灰依然放在堂屋正中。

定下送殡日子,下丧帖讣告亲朋好友。送殡日开门迎客,举行一系列吊唁仪式后,将骨灰盒葬于祖坟!

曾就守灵问题,专门探访过一些老人,既有迷信色彩,也有人文关怀。

我:你死了可以不用你儿女守夜!希望你打破 历史 几千年的习惯!而我们正常的炎黄人知道什么叫人养我大.我伺人老!

守夜,故曰“守灵”,它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就像古代新娘子要坐花轿,过年要分压岁钱一样。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大殓入棺为止。演变到现在,守灵便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

然后,它是活着的人对去世的亲人的一种纪念。因为活着的人认为,他的亲人虽然死了,但是灵魂还留在人间,没有去阴间。灵魂也很留恋他那些活着的亲人哪,它也不愿意一个人孤零零地去阴间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它会在去阴间之前,回到原来的家里看一看。

活着的人害怕灵魂在回家的路上迷路,所以会点一盏灯,放在去世的人的遗体旁边(接下来解释古代的人会把去世的亲人的尸体放在家里的客厅里,而不是殡仪馆的停尸房;还有古代人点油灯,而不是电灯的问题)。活着的人害怕灯熄灭了,而使去世的亲人找不到家,于是他们就彻夜坐在停放尸体的房间,保证那盏指路灯是一直燃烧的。守夜七天。

守灵基本上以三天为限,有在住宅内的灵棚、灵堂内守灵的,也有在殡仪馆内租礼厅守夜的。在郊县现在还有“搁三朝”之举。《礼记·问丧》中有“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所以守灵三夜,并不完全出于迷信,而是三天的时间,准备工作都全了,远方的亲戚、朋友也能赶到,足以尽人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里老人去世后,通常需要守夜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怀念。

守夜也叫“坐夜”,这个习俗历史悠久,是一种表达孝心的传统方式。在很多地区,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的话,是需要后辈为其守夜的。虽然面对亲人的离世很悲痛,但是这也代表着后辈们愿意陪伴着老人走完最后一程,让他能够安心的离开这个世界。

具体来说,在老人去世的第一晚,后辈们通常需要在灵堂里守夜,这被称为“守孝”。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它代表着后辈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也代表着对家族和祖先的尊重和敬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守夜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矩。比如,在守夜期间,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意走动,避免影响老人的灵魂。此外,在守夜期间,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安全,不要过度疲劳或者忽略自己的健康。

总的来说,守夜是一种传统的孝道文化,也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和怀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守夜的规矩和礼仪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当地的文化和风俗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安全,不要过度疲劳或者忽略自己的健康。

我曾经为奶奶守过灵,那时我正上高二,时间是2002年的秋季。

我本来在学校里正常上课,过午第一节课时,班主任把我叫去办公室,说我妈妈来了。

妈妈说,奶奶去了,要我和她回老家去处理后事,当时,我是懵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迷迷糊糊的和妈妈骑着自行车回了老家。

在路上,妈妈说,奶奶是早上走的,家里的人正在准备后事,我回家后不用做什么,只要听老辈安排,做好守灵的事。

我父亲是长子,我自然就是长子长孙了。父亲那两年身体不好,查出了冠心病和心绞痛,整日流连病榻,连起床也需要人扶着,自然是没法尽孝了,于是,我就成了当仁不让的守灵人。

婶婶和妈妈给我穿戴上孝衣和孝帽,系上麻绳,就带我去了灵堂。

见到奶奶时,已经在脸上铺了黄纸,穿着寿衣,盖了一床薄被,头冲南,躺在木床草垫上

门里当中放着瓦盆,叔叔在烧着黄纸,泪流满面,见我来到,嘶哑着嗓子喊我“先烧三炷香,再磕头,记得添些纸”

我恭恭敬敬的上完香,又磕了头,跪在一边陪叔叔向老盆里添着黄纸。

期间有亲朋故友来吊孝时,都要由我领头出灵堂磕头回礼,一天下来是头晕眼花,虽说我年轻力壮,也有点吃不消,不由庆幸父亲可以不用来,心想,我定要做好守灵人,替父亲好好尽孝。

守夜时,理事人来对我讲,守灵三天,香不能断,要及时续香,老盆里要保证时时有黄纸在燃烧,尤其要注意野猫,必须驱离,不能使野猫靠近死者。

那时幸好有叔叔在旁边,实在困的受不了时,就商量一下,打一下盹。

守灵那三天,对我来说甚是煎熬,腿也麻,腰也酸,手上起了一层茧子,额头也感觉不是自己的了。

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怎么过去的,不管怎么说,我没给父亲丢人,顺顺利利的给奶奶发了丧,守灵时也没有野猫过来。

什么是守灵,守灵就是在自己的亲人父母去世以后,还没有出殡入土为安的时候,一直日夜守护着自己亲人的遗体,就叫守灵。

作为自己的父母亲去世以后,作为儿女不去守灵那还是人吗?

特别是自己的母亲从孕育自己的生命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受尽了多少痛苦和折磨,自己的生命完全是自己的母亲在九死一生中捡回来的。

只从有了自己的生命以后,自己的父母又经历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呵护着自己的小生命,又通过多少的艰辛付把自己扶养成人。

他(她)们老了寿终去世了,立刻间就和我们阴阴两隔了,他(她)们的尸体灵魂再培伴我们短短的一到两天的时间,作为他(她)的儿女们要是把自己父母的遗体冰冷冷的放到一边,自己该去干什么干什么,这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养育之恩吗?把自己母亲的养育之恩全忘了,那还是人吗?

在我们河南中部许昌地区,只要是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他(她)们的儿女们都是放声痛哭流涕,日夜守护在自己父母的遗体一边,下会离开半步的,就是晚上也会躺在自己的父母遗体一边。

并且是,在自己的父母遗体入棺材的时候,会把自己父母的手伸直,腿也伸直,衣服穿的整整齐齐,不会让自己的父母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还会用毛巾冬天用温水给自己的父母把脸洗的干干净净。

特别是棺材盖用钉子钉的时候,也就是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自己父母的遗容了,有的儿女们还会痛哭昏迷过去。所以在我们的地方,只要是自己的父母去世以后,他(她)们的儿孙们都会日夜守护在自己的亲人遗体一边,我地也就叫守灵。

太祖母过世前一天,有一只青褐色的蚂蚱(蚱蜢)跳到她的枕头上,爷爷见到后,马上吩咐家里人准备后事。

那时是冬月底,冰天雪地,不是这个虫子出没的季节。太祖母八十三岁,一向身体硬朗,那天早上突然全身无力,爷爷给太祖母端粥到床前,那蚂蚱见了爷爷也不跳走,爷爷伸手过去,蚂蚱腿一蹬,竟然直接跳到爷爷手背上,在爷爷手背上呆了一会儿,几下跳出窗外不见了。

爷爷见此情景,急急忙忙叫家里人通知兄弟姐妹来见太祖母最后一面,商议太祖母后事。父亲不解,太祖母虽然寿高,但只是全身无力,可能只是前一天晚上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不至于要到准备后事的地步。

爷爷说,那是太祖父来接她了,那只蚂蚱就是太祖父的化身。

太祖父逝世四十余年,太祖母一人把三子三女养育成人,由于她活的年岁较高,二子、三子、大女都早已离开人世。

老家一直流传着这种说法,就是逝世的亲人会化作小动物小昆虫等回来看望我们,平常这些动物昆虫是不会到屋里来的,所以一旦来了,我们都会当亲人回来了,都不会伤害他们。

所以那天下午,儿女子孙都齐聚到太祖母床前,大家都有悲切之意。更奇怪的是,屋里居然相继出现几只不同颜色的蚂蚱,或在床前,或在窗台,大家都说是太祖母过世的子女来接她。

第二天早上,太祖母安详逝世。

过头七的时候,阴阳先生交代,当晚所有人都要蒙头大睡,因为头七是亡人回来收足迹的时间,要在门前、灶前、身前卧室、灵堂撒上草木灰,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根据草木灰上的脚印看到亡人是以化作什么东西回来的。有些是鸡爪、有些是猫爪印、各不一样,也预示着亡人投胎转世为人还是什么动物。

头七那晚,全部人早早歇灯,把头蒙在被子里睡觉,无论听见什么动静都不能出声。那晚我和弟弟住在阁楼上,窝在被窝里,心里忐忑不安,怎么也睡不着,不知过了多久,听见楼下有轻轻的动静,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走动一样,我和弟弟大气不敢出,把被子蒙得紧紧的。

过了一会儿,感觉那走动的轻微动静上阁楼来了,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被子外面看着我们。我们吓得瑟瑟发抖,过了很长一会儿,这感觉才慢慢消失。

第二天早上,我们起得晚,草木灰已经清扫干净了,听长辈说凡是撒了草木灰的地上都是两行鸟抓印,爷爷说是太祖父陪太祖母回来的,当时我想,太祖父和太祖母来世成了一对小鸟了。

后来长大了想,太祖母一向疼我们这些曾孙,也许都来看过我们最后一眼了吧,只是我们躲在被窝里发抖。

听过一句话,鬼有什么可怕的,他们都是亲人想见而见不到的人啊。

我有过两次守灵的经历,一次是为我外婆守灵,一次是为我妈妈守灵。都是自己至亲至爱的人,一点儿也没感到害怕。

我到现在已经守过四次灵了。

我们那里守灵的,都是死者亲人中的男子,当然,也有好心的邻居来帮忙的。

我们那里守灵的目的,一是不让猫从棺材上过。据说,猫要是从棺材上过去,死者会诈尸的。当然,只是听说而已,实际上并没有人见过。据说,为了防止死者诈尸,有的人家还在棺材上放上一把菜刀。二是守灵的要及时换香。点燃的香快要燃尽时,要换上新的点上。三是过一会儿就烧一次纸。四是要保持长明灯。

第一次守灵是给奶奶守灵,那时候我上高一。晚上,看到屋里紫红的棺材,确实有点害怕。还好,当时村里的两个本家大爷在陪着守灵。他们坐在那里,讲着村里发生的事,渐渐地就不害怕了。

父母去世,我实在是太悲伤了,守灵的事我竟然没有印象了。

前几年,我二哥去世。头半夜是我侄子和我的一个本家兄弟守灵。后半夜二嫂本来是让她两个闺女守灵。但是,我把两个侄女撵去睡觉了。我自己守灵。

因为二哥的尸体已经火化,没有棺材,屋里只摆着一张遗像,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异样。只是换换香,烧烧纸而已。

守灵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死者是自己的亲人。更不会出现什么奇怪的事。一些所谓的怪事,都只是传说而已。

前年公公去世时也让人匪夷所思,晚上七点多就说把给他买的寿衣拿来,把停尸床从大队部搬来,说他不行了,我们就把衣服拿来给他看看,他就说:嗯,挺好!后来婆婆一个人在公公右边坐着,他就说你咋不挪挪地方你俩不挤啊!他就说婆婆旁边有一个老婆婆,其实就婆婆一个人。晚上八九点钟我们都在屋里守着他,他就说外边咋这么多人啊这么热闹!其实我们都在屋里也没大声说话。后来他就对我说我dao气了,我们斗明白dao气就是还不行了。当天晚上一点多就没了!

我为父亲守灵

父亲走的那年是06年47岁。那天的情景我永远忘不了。高二刚过完暑假开学没几天,天气还是闷热潮湿感觉不舒服,下午第二节课间,有人给找到班门口叫了我的名字,说校门口有家人接我,平时我不请假,家离学校大概2公里,每周日休半天也是自己步行回家。这一下我还挺好奇,飞快跑到校门口,看见比我大四岁的我姐正透过铁门往里望着,我见到亲人很开心,但我姐脸色不好:“咱爸再外地打工受伤了,跟我一起回家看看吧!”我愉悦的心情瞬间不见了。

请好假后,姐姐骑车载我回家,路上她不说话,我问一句她才答一句,

“咱爸受伤严重吗?”

“嗯”……

“你班上请假了吗?”

“嗯”

一进家门,呈现在眼前的一幕把我惊呆了,大娘和几个邻居在准备寿衣,纸社…就是死了人用的东西,我心情糟糕透了,我飞快跑进我和姐姐的房间,把门关上,哇哇大哭起来,父亲啊,我的父亲啊,从此以后我就失去您了

我妈和我哥不在家,他们租了车去很远的地方,要把我父亲的“尸,体”运回家,我和姐姐就一直哭一直哭,后来我听大娘说,爸爸已经走了几天了,妈和哥前两天就出发去接他回家了,我哭的更伤心了。

晚上9点左右,一辆车(像救护车的那种车)开进我们村,停在我家门口,我知道,那里面是亲人,是妈,是哥,是父亲…妈妈已经哭的不成样子。邻居、亲戚都围过来,哭成一团。父亲,我的父亲,我们终于见面了。他的身体很僵硬,脸是铁灰色的。我拉起他的手,感觉像是大块冰一样,又凉又硬…

晚上,我们仨子女为父亲守灵,夜,很静,爸爸躺在堂屋的一张小床上,我和姐姐在一边,哥哥在另一边。父亲头顶的油灯在陪着我们送他最后一程,大娘嘱咐我们“油灯是不能灭的,油烧的差不多了,再续上。”于是第一天晚上,我知道,父亲独自一人走了,灯给他照路,赶走路上的妖魔鬼怪,也叫父亲安全顺利找到在那吧边的爷爷奶奶。

我是家里老小,我知道父亲、哥,常年在外干苦力、打工,维持家庭开销,哥会修大型机器、电焊,还不算哭。父亲只有一身男子汉的力气,只会吃苦流汗……他吃苦了一辈子呀!儿女们还没来得及报答!

第二天,冷棺来了,我们把父亲安置到冷棺里。早饭,妈叫哥为父亲盛饭,有他爱喝的米汤、妈妈蒸的馒头、腌的老咸菜、炒的土豆丝,这都是平时家里常吃的。午饭和晚饭我和姐负责。亲戚朋友陆陆续续来吊孝,男的就去安慰我哥,女的则去跟我妈说上几句,我妈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颚骨都突出很多,幸好表姐是大夫,她每天带着营养液为我妈注射……这天夜里,我还是和姐睡在父亲一边,半夜我突然惊醒,大家都在睡觉,我起身看看棺材里的父亲,回忆着他还在的时候,常常因为没眼力见儿挨妈的批评,他从不给妈顶嘴。他总是干活儿最多的那个,他总是把好吃的、好用的留给我们的。父亲,您走好,我一定会好好生活。我来到妈的房间,找到一张父亲的照片,放在兜里。这下,我正式向父亲告别了!您放心,别牵挂,我一定会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再见了,我的父亲!

有过,我妈去年农历6月14癌症走的,前一个月病重时从医院直接回的老家,在老家办的白事,晚上守灵就我和二叔的儿子和女儿轮的守到天亮,我哥不知道忙啥来没守,我嫂子也没守,烧纸时连个妈也不叫,我妈生前对她那么好,有钱老贴补他家,看着心凉[流泪]

有,守灵,在我们农村守灵俗称“坐夜”。

“坐夜”又有坐大夜和坐小夜之分,坐小夜就是平常日子,坐大夜就是上山埋葬的前一天夜。

平生经历过四次守灵,第一次和第二次是爷爷奶奶,那时还小,守灵时熬不住睡着了。后来,就是老父老母了。

在我们这里,自己的老父老母过世了,作为真孝子(儿女)是必须要守灵的,放几天就得守几夜,如果儿女众多,可轮流来……当然,守夜——漫漫长夜实在难熬,特别是冬季。但守夜也不是一个两个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陪亡唱孝歌的俩人,这俩人都是专业的,他们的工资每晚二至三百元,还酒烟相待……俩人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一人唱上句,一人后面帮腔。

唱孝歌的二人是孝家请来陪灵守夜的主角,至于规矩,他会教你怎么做。

第一晚是接亡,也就是接亡灵——“小歌郎,上前来,双膝跪下,城皇爷,您在上,听我诉说原因。今有某某某一命归阴……”这就是接亡的歌词。

守灵坐夜都是在堂屋或灵棚,棺柩的旁边。用一张大桌子,桌木方上放上一根扁担,扁担头上挂着铜锣,陪亡唱歌的分坐桌子两边,一边锣一边鼓,随着节奏“咚咚咔、咚咚咔,咚咔咚……”就开始唱起来。

桌子上供着灵位,灵位前的青油灯(菜油)不能熄灭,要注意添油……桌子下放着一灰盆,烧纸钱用的。

陪亡唱歌的接亡过后,就要见灵,从一殿阎王唱到十二殿阎王,每殿阎王都要烧纸钱、敬酒、点香……如果是女性死亡,歌先生还唱十月怀胎娘辛苦,唱得孝子泪双流……“恩啦恩啦……难报恩啦……难啦难啦,难报恩啦……”

忌讳,没什么特别的忌讳。只是注意灵位和棺柩下的青油灯不能熄灭,要添加油。灵位前的香也不能熄灭;还要记得烧纸钱纸哟!

小夜守过,就是大夜。大夜就是最后那一夜,就要送亡,(开始接亡最后送亡)送亡时,用大板凳上铺上纸钱,一直铺出堂屋门外或灵棚外……

我分别为过世的父亲母亲守过灵,作为家中长子,白天亲朋好友前来奔丧吊孝,我要给所有来宾遂一行打千礼,跪着焚烧火纸,一边给亡父(母)打声招呼,“谁谁给您送行来了”,一边要陪客人给遗体行磕头礼。

晚间还要整夜坐在遗体旁给父(母)守灵,每间隔2小时先烧些火纸,然后用手摇摇㨪㨪冷铺上的遗体,口中不断念叨,我爸(妈)儿子给您老人家翻翻身了。

在治丧的日子里,生理上心理上有种无穷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熬散了神,不觉得困、累和饿,待老人家安葬后,中午请客办丧宴结束,到洗澡堂泡泡澡放松放松,回到家整个人一下子就精神崩溃,缺觉犯困大曝发,倒在床上噜噜大睡…

文廖保平

有人认为,人死后要守夜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就像古代新娘子要坐花轿,过年要分压岁钱一样。而且它是活着的人对去世的亲人的一种纪念。

原因:

1、因为活着的人认为,他的亲人虽然死了,但是灵魂还留在人间,没有去阴间(阴间就是我们中国的天堂,人死了以后都会去那里。)灵魂也很留恋他那些活着的亲人哪,它也不愿意一个人孤零零地去阴间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它会在去阴间之前,回到原来的家里看一看。

2、活着的人害怕灵魂在回家的路上迷路,所以会点一盏灯,放在去世的人的遗体旁边(接下来解释古代的人会把去世的亲人的尸体放在家里的客厅里,而不是殡仪馆的停尸房;还有古代人点油灯,而不是电灯的问题)。活着的人害怕灯熄灭了,而使去世的亲人找不到家,于是他们就彻夜坐在停放尸体的房间,保证那盏指路灯是一直燃烧的。守夜七天。

在我看来,灵魂这东西到底有没有我们暂且放在一边不说,单是这灵魂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在动物的世界里,可能没有灵魂一说,但是,自己的同类死了,动物也会伤感,也会为其守候一阵子,不一定是一夜,也不一定是七天,所谓七天,是也是人类自己设计出来的。

比如我看到文章说,为了探明动物们的私密生活,BBC请来20多位科学家、动物学家,制作了34个动物“间谍”,悄无声息地安插进动物家族,光明正大地偷拍偷窥。

他们在印度拉贾斯坦邦一座寺庙中,用种“间谍”拍摄叶猴。120只印度叶猴生活得无忧无虑,他们根本不知道一只人造的间谍小猴悄悄潜入。猴群们迅速兴奋了,它们把这不速之客层层围住,大眼瞪小眼地盯着它,保持高度戒备。但一个多月朝夕相处下来,猴群竟然打消疑虑,接纳了小猴的加入,可意外还是发生了!也就是说将这只小猴当成了自己的同类,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可是有一天,玩耍的时候,小猴被挤落山崖,重重摔到地上,一动不动。

这时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一只母猴紧紧地把小猴抱在怀里。其他猴子也围在小猴旁,气氛凝重。有的猴上前,摸摸小猴的心脏。有的猴则拥抱在一起相互安慰,还有母猴紧紧把自己孩子抱在怀中,生怕一不小心它也失去。

它们真把小猴当成了自己孩子,悲痛欲绝地看着它,久久不愿离去。而间谍小猴,用它的4k摄像机,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原来动物间的爱也是如此温情深厚。

还有人报道,某一条狗与别一条狗是同伴,结果其中一条死了,另一条两三天不离不弃守在死狗旁边,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守夜”吗?

动物世界里,自己同类或亲人死了,会“悲痛欲绝地看着它,久久不愿离去”,这可以看得出是一种本能的行为,不需要人类的教化,是自然而自发的。即便没有什么灵魂的构造和理解,人仍然停留在动物层面,也会本能地这样去做,守着死者的身边,久久不愿离去。如果说这种“久久不愿离去”就是“守夜”,也是可以理解的。

比这些动物更高级,情感更丰富,同时又给了自己文明的训练,界定了亲情、长幼、秩序、伦理等等文明规矩的人,面对亲人的死去,更有理由“悲痛欲绝地看着它,久久不愿离去”;也更有理由将这些“悲痛欲绝地看着它,久久不愿离去”进行程式化,规范化,最后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

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习俗,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最初都来源于动物的本能,这些动物本能经过人为的程式化设计,最后成了习俗。比如亲人死了要“守夜”是习俗,当这种习俗被放大,被用于忠孝这种统治结构中时,守夜七天是不够的,人死了还要守孝三年呢。特别能做的人,会在亲人的坟墓旁边搭个房子守三年,这夜守得可就长了。

快去世,为什么要守夜这个时候人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所以人们希望和亲人多呆一会要为亲人,减轻点痛苦,因为今天多做一些事情,所以不能离开快去世,为什么要守夜的时候人每一天每一夜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所以人们希望和亲人多呆一会要为亲人,减轻点痛苦,因为今天多做一些事情

  葬礼时的心理,很亲的陌生人是什么样的?

    奶奶是16号深夜十二点去世的,我17号晚上九点多知道了信息,但是并没有立即请假回去。因为,那时候只有晚上将近十点多火车到东乡高铁站的车,我怕自己回去不认识下车的站点,也害怕农村的天黑。因此,我是在她入馆后,村里的人要开始作揖的时候才到的。看着奶奶的棺木与照片,我没有感觉害怕,而是稍作端详后就去放东西,然后是出来作揖,跪拜。依照我们那里的风俗,是要亲人们先跪拜完,村里的其它人才开始作揖。而亲人们跪拜作揖的是要按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媳及重孙,外孙外孙子媳妇外重孙,孙女孙女媳外重孙,外孙女外孙女婿外重孙这样的顺序来的,虽然排在亲人作揖的末了,但是在这里我感觉到了我和她之间是有无法割舍的血缘亲情。

    跪拜作揖完后我和弟弟们就按男左女右的顺序跪在棺材的两旁,答谢村里其他人来作揖人。门外有人给来作揖的人发饼,按家里人口数量,一人几个发,因此在我们那里有一句骂人的话“你就只是个领饼的。”就是骂那个人没有用,唯一的作用就是领饼的时候按人头算能算上一个人。

      等到村里的人都作完揖后就是酒席了,这次酒席主要是招待内亲和五代以内的“对亲一家”。这个习惯可能是在以前的时候,大家邻里之间有什么红白喜事都是五代以内的对亲一家来帮忙干活和张罗事情的,所以传统的红白喜事都有这一顿。

      酒席结束后,所有的客人都走了,收拾收拾也到了晚上九点来钟了,就是哭灵时间了。以前的哭灵都是这些亲人一个个自己亲自趴在棺木上一边回忆,念叨着死者的生平,一边哭泣的。因为,亲人们在回忆死者的种种生平的时候,就自然会很伤心,会痛苦不止。

    可是,随着快餐经济的发现,哭灵这件事也快捷化了。现在都是找乐队的人来“代哭”,乐队的人见识的这种场面多,懂得各种规矩与套路。代哭灵的人可能是演技好,也可能真的是有一颗怜悯的心,哭的还是真的挺伤心的。她哭诉奶奶的生平的时候,我注意听了,因为我以前对这些也是一无所知的。她说奶奶生在东乡县城外围的方家村,自幼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困,经常是有一顿没一顿的挨饿,但是自小聪明伶俐,从小村里考上了中学,来到了临川,认识了当时半工半读的,在食堂工作的爷爷。就跟他来到了F家,生了爸爸,姑姑和叔叔三个儿女……后面还有怎么过日子,怎么养小孩这些我就没有听清楚了。

    到了后面唱到关于我父亲的部分是“谁知后来老大呀崽,没有等到跟娘送呀终。”的时候,我憋了一眼桌上爸爸的灵像,就思维走神了。那时他还那么年轻,才三十九虚岁,就没有了,如今如果他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会怎么样,难过还是高兴?他去世的时候,我最大,是15周岁,大弟12周岁,小弟最小,才11周岁。那时大弟还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静静的站在那里。而瘦瘦小小的小弟,什么都不懂,只是作为孝子,穿着全白的衣服,故作严肃的站在那,看着大人做那些事情,他没有哭,有时看到他觉得奇怪好笑的事居然会忍不住噗呲一声笑出来。

    而现在奶奶去世,披麻戴孝的子女都是中年人,连带着长长的拖尾白角帽的孝孙们都大部分在三十岁上下,她是一个寿终正寝的老人,用我们那边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得寿的老人”。这样的对比让我的泪水如同泉涌一般的下来,我知道我是为爸爸而哭,为我们姐弟几个自己而哭。

        哭完以后那天的活动就结束了,接下来留下2个男丁通宵守灵,其他的人可以该休息的休息。守夜人的重要职责是要保障灵前香火整晚不能断,其次是保障不发生火灾,如果是入馆前保还要防小动物跳防诈尸等。那晚是轮到两个弟弟守灵,我看着他们都很累,就问要不要替他们一段时间,但是大家都说规定只有男丁能守灵,这也许就是中国历来重男轻女的原因吧。我不能替他们守灵,我就只能陪着他们一起守了一段时间。

      弟弟们需要守灵一直守到凌晨四点半,等到“八仙们”来,和其他亲人们陪八仙一起“偷棺”出去。四点半是道士选的的吉时,但必须是在天没亮之前,偷棺的时候也是越少别的人知道越好的,偷棺需要把装着死者的棺材偷到一个有水的地方,得寿的是放在靠近正大道的水塘边,不得寿的是放在一个小道的一个水塘边。因此,奶奶的是放在门口塘边上,爸爸是放在村子后面那个偏僻的社公塘边上。那晚我虽然没有守灵,但由于鼻子塞,睡得晚,起得早,也就眯了一个多小时,偷完棺后 ,叔叔就去一边烧纸,一边时不时的敲一下锣,以此告诉村里人偷棺成功。我和弟弟们开始打扫堂屋,门口空地等各处。因为等到出完灵后就是酒席,总共有二十来桌子。这边的规定是同一个村里对亲一家的有多少人就来多少人,不是对亲一家的就是一家派一个代表过来,再加上主办丧事及协办丧事子女的亲戚朋友,总共算下来有将近二十桌。

      做完这些事情后,也五点多了,天也慢慢的变亮了,我和大弟去水塘边看了看水塘边灵位及棺木的状况,然后大弟就被留下来接替叔叔敲锣了。我陪了大弟一会就回去睡个回笼觉了。刚开始鼻子还是塞得很,睡不着,但是村里有很多树,清晨的空气特别清新,还夹杂着柚子花的枳香,我一边通过窗户欣赏着这个如同花园又如同森林一般的天然氧,一边吸收着氧气充足的惬意中慢慢睡着了,一直等到小弟来叫我起床喝粥。

      喝粥的时候,大概是七点多,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陆陆续续的来了,有的吃过早饭就拿着凳子坐着等,有的没有吃过早饭就跟着一起喝粥。我们喝完粥之后就要带上孝帽去奶奶的灵棺前跪拜了了,这是最最后一次诀别。村里面的人都起得很早,等我们喝完粥来跪拜的时候,灵棺前已经积聚很多人。

    不知道是我们去的晚还是规矩,这次没有规定我们一定要先拜,也没有要求我们拜完要跪在旁边。因此一说“开始作揖”村里人都在一个挨一个的上前作揖上香,我就在旁边待机而上,但是每次当我想上去的时候,立马又来了一个开始拜的了。我就只好在旁边静静的等着,看着姑姑趴在棺木上哭得特别伤心,姑婆也在旁边抹泪。我的眼睛也有点湿润了,又想起了我爸爸的葬礼,眼泪便不由自主的哗哗的流下来了。

    本想就这样等着村里所有的人都拜完再拜,可是前一天道士说我今年冲太岁,起棺的时候要回避,眼看着村里的人都快拜完了,亲戚朋友也都大部分从远处赶来了,我很害怕马上要起棺了,就赶紧先发了三根香,在旁边先烧了些纸钱,等有人拜完,我就赶紧的插了个队,作为孙辈的我和弟弟,还有姑姑家的表弟表妹都是头上带着前面有红圈后面有长长的拖尾的孝帽的,孝袖章是红色的,小侄子也就是奶奶的重孙除了额头圈圈的颜色是**的,袖章是**的外,其它跟我们的都一样。

      做完最后的告别仪式后,我作为奶奶的亲孙女和表妹——奶奶的亲外孙女一起被安排在丧队的第三列分别挑代表孙子辈和代表外孙辈的花篮,准备送奶奶最后一程。其实,墓地就在村子外面,如果按平常的路走不到一公里。但是送葬是不一样的,需要按照规定的路线左绕右绕,弯弯曲曲走很远的路。得寿的老人是走全程,不得寿的青壮年是从半路中插进去那个路线的。

    送葬队也有要求,在最前面带路的人一般是村里或者别处请来命最贱的男人,一般都是身体有些残疾,无儿无女的四十多岁往后的男的,他一肩挑着稻草裹着稻壳做的浓烟火把,一边拿着草纸做的外圆内方的纸钱逢桥逢坎的仍。据说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熏跑妖魔邪神,一方面是用纸钱给后面棺木里的死者过“撒钱”买路,这里我就叫他“清障人”吧。跟在“清障人”后面的是打白旗的人,有两根白旗,一般都是孙辈的人来打,优先顺序是先亲后疏先男后女,本来是说大弟和小弟打白旗,但是由于爸爸去世了,大弟需要顶上捧灵像,打旗的任务就落到姑姑家的表弟身上了,爷爷去世的时候,小弟还小,就是我打白旗的。打白旗的后面就是我和表妹这两个亲孙女辈的挑花篮的了,我们的后面是拿着花圈的队伍,旁边是放鞭炮的队伍。花圈队伍的后面是敲着铃铛的道士,道士的后面捧着灵位的叔叔,叔叔的后面是捧着灵像的大弟,大弟的后面是“八仙”们抬着棺木。以前的八仙都是青壮年,记得以前爸爸在的时候就是八仙之一,但是现在那批八仙大部分都英年早逝了,这次奶奶去世都是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五十多岁到七十多岁之间的的“新八仙班子”,只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八仙还在了。在棺木的旁边是女儿,儿媳妇,还有妹妹等,她们一边扶着棺木一边哭灵。奶奶的葬礼妈妈是绝对不肯参加的,因此这次的她的棺材边上是姑姑和姑婆——爷爷的同父异母妹妹。

    在棺木的后面就是广大的送葬队了,在我们小的时候,很少有环圈,因此跟在灵棺后面的送葬人很多,有些为了表示死者生前人缘好或者是死者子女人缘好会买来宽度大概一米的长长的的白布,大家一个接一个的拉着,由于每个人走路快慢不一样,从侧面看白布就有起伏,因此那是有人给这个取了个名字叫“牵波浪”。

      随着道士的一声令下,九点多的时候,就起棺了,浩浩荡荡的送葬队走过大路,走过小桥,一路有时小跑有时停顿的走了大概三、四公里的路,终于把奶奶送到了村外的那块墓地——典司山。在我们这些子孙们商量好埋在哪里以后,由叔叔——奶奶唯一还在的儿子跪着挖三下土确定位置,并将挖的土混着金银首饰,包进一块正红色的布包里包好后后,由儿媳妇用衣服兜着带回去。我们家这次由于妈妈没参加,大弟媳妇怀二宝也不能参加,就由小弟媳妇兜着回来了,他们说这是叫招财进宝。这之后,·八仙们就开始开挖了。我们也就拿掉白色的孝帽,披上正红色的红棉麻布,在墓地边上折一些带绿色叶子的植物带回去了,这叫披红折青,象征着子孙后代在丧礼之后各方面都发展得红红火火,万古长青。批好红,折好青之后,就开始回去了,由于我们要求把灵位扔在墓穴里,因此只要抱着像回去,还是由大弟把像的脸朝里抱回去回去。姑姑需要头披黑色的布一边走一边喊着 “娘,回去吃饭啰。”回来之后,我就不知道了。只是他们让我把青扔到猪圈里,没有猪圈就扔旁边看不见的空地上。

    回来歇了片刻后,就是道士念经了,念的什么我一概没听清,只听清一句“东边有火,西边有鸡”然后抓一把大豆和米的混合物扔向东边的火盆和西边的大公鸡,然后就是火在爆米花,鸡在啄米吃。剩下记忆的就是道士一顿敲铃、念叨、扔豆子大米后,说声“附言”(此处是音译,不知道什么,也可能是敷衍。),停顿一下,我们就齐声说“好”,道士说道“发千烟”的时候,我们要放上2包烟,说道“老板发财的时候”我们要给递上钱,以表示认同并接受了这些个好彩头,现在想想,这些也真的是太坑了。难怪我们那边有形容人话难懂叫“就像道士念经“,形容图形难懂就”道士画符“。

      道士长完彩以后,就十点多了,葬礼就算是基本完毕了,剩下就是接下来的酒席,和三天以后的关山仪式。

      奶奶的葬礼,就这样结束了,虽然没有哭得死去活来,但是也从这些风俗习惯、风俗礼节中看到了一些人性的,以及祖辈们对于人生、生死的思考。对于美好生活、顺利人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