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长大后更喜欢去姥姥家,而非奶奶家?原因有三

老人 0 30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更喜欢去姥姥家,而非奶奶家?原因有三,第1张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更喜欢去姥姥家,而非奶奶家?原因有三
导读: 朋友小张跟朋友们抱怨:我家闺女从小由姥姥看管多一些,但小时候特别喜欢去奶奶家玩,一到周末就嚷嚷着要去。但是长大之后,女儿就不愿意去奶奶那了,反而更喜欢回姥姥家。 以前约定俗成,孩子暑假回姥姥家,寒假回奶奶家,可是越来越拗不过她,

朋友小张跟朋友们抱怨:我家闺女从小由姥姥看管多一些,但小时候特别喜欢去奶奶家玩,一到周末就嚷嚷着要去。但是长大之后,女儿就不愿意去奶奶那了,反而更喜欢回姥姥家。

以前约定俗成,孩子暑假回姥姥家,寒假回奶奶家,可是越来越拗不过她,已经连续两年都在姥姥家过寒暑假了。这次暑假小张许诺女儿,只要回奶奶家就给金钱奖励,可是这个小财迷压根没有动摇,就是不肯去。爷爷奶奶又着急见孙女,小张难为急了。

据了解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小时候喜欢回奶奶家,长大后更喜欢去姥姥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原因有三。

可可小时候周末更喜欢去奶奶家,因为姑姑生了一个比自己两岁的哥哥,非常活泼,常常会带着自己玩。可是长大后可可发现,爷爷奶奶的注意力都在哥哥身上,只有白天和哥哥一起玩的时候才会注意到自己,早上和晚上他们都会去姑姑屋里看哥哥,一整个周末最多就来妈妈屋里看望自己一次。

而且有一次可可发现,无论干什么都让哥哥优先,自己觉得很委屈,但是到了姥姥那里就不会这样,姥爷姥姥对待自己和哥哥弟弟都是一样的。所以自此以后就不爱去奶奶家了。

小时候,孩子们都喜欢玩玩闹闹,内心想法很少,很多东西都不在意。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有些事情就慢慢明白了。很多孩子长大后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姥姥家可以随心所欲,没有那么多规矩。

甚至妈妈在这里也很任性,一跨入姥姥家的门就啥也不会做了。如果奶奶和妈妈之间本来就有隔阂,孩子内心深处与奶奶是不太亲近的,不亲近的叔叔伯伯也会让孩子惧怕来奶奶家。

“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观赏,姥爷天天菜市场,爸爸回家就上网”,这是新时期带娃的贴切写照,尤其是大部分女孩子都是由姥姥养大的,而孩子喜欢去谁家,和跟谁更亲有很大关系。

小芸就是从小被姥姥带大的孩子,在她心目中姥姥是自己家,爸爸妈妈的家更像是“亲戚家”。一到寒暑假她都喜欢黏着姥姥,每次妈妈买什么吃的喝的,小芸都会问妈妈有没有姥姥的份,这让妈妈很是吃醋。

显然谁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长,谁对孩子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他自然就和谁更亲。

各位朋友,你小时候更喜欢去姥姥家还是奶奶家?为什么?欢迎和大家分享你的亲身体会。

很多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在一起,但是愿意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有些孩子在周末的时候被送到爷爷奶奶家里,要上学的时候父母过来接,却不肯离开爷爷奶奶。要说起来,父母生孩子养孩子,应该跟孩子更亲近才对,那么孩子跟爷爷奶奶更亲近的原因是什么,有些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自然跟爷爷奶奶更亲,还有些孩子是因为父母管教过于严格,是父母把孩子推向了爷爷奶奶。

一、从小爷爷奶奶带大的,跟爷爷奶奶更亲。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为了适应这种生活不得不出去工作。很多父母在生完孩子以后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管,自己到外面去工作了。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父母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爷爷奶奶带大了孩子,跟父母怎么都亲近不起来,即使父母回来,也只是个形式而已。

二、爷爷奶奶更加纵容孩子。

还有些孩子愿意跟着爷爷奶奶,是因为爷爷奶奶对孩子更加纵容。比如爸爸妈妈不允许孩子吃一些垃圾零食,但是孩子只要求一求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就会买给他们。总之爸爸妈妈不让做的事,在爷爷奶奶这里全部可以做,所以就更加亲近爷爷奶奶,喜欢跟他们在一起。

三、父母对孩子过度管教,导致孩子更亲近爷爷奶奶。

还有些父母是对孩子管理过于严格,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比如有些父母动辄打骂孩子;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经常责备孩子;或者是经常给孩子提各种无理的要求。父母这样做,会在孩子跟父母之间竖起一道墙,让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把孩子推向爷爷奶奶。孩子跟爷爷奶奶亲近并不是坏事,但是作为家长,应该正确的教育孩子。

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和孩子多相处,了解孩子的习性,亲蜜度提高后可以白天多带孩子回家,让孩子熟悉环境,也可以在卧室多放置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其次,晚上有时间的话去奶奶家陪孩子入睡,这样时间久了孩子自然愿意和你睡了。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你家离奶奶家不远,要是太远的话只有一个办法,用强,孩子强带过来大哭几个晚上自然也就习惯了,3岁也还不大,要带尽早,孩子越大越不容易换环境

第一次去爷爷奶奶家对宝宝来说可能是一件新奇和令人兴奋的事情,但也可能有些不适应。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宝宝度过愉快的旅程和体验:

1 做好准备:在出发前,确保宝宝有足够的食物、水、尿布和衣服,以及他们可能需要的任何医疗用品。同时,与宝宝沟通他们将前往哪里,他们将与谁在一起,以及他们将做什么,以帮助他们感到更加安全和放心。

2 保持规律生活:尽量保持宝宝的日常规律生活,如饮食、睡觉和休息时间。这可以帮助宝宝在旅途中保持平静和放松。

3 带上玩具和游戏:带上宝宝喜欢的玩具和游戏,以帮助他们感到更加舒适和放松。

4 探索新环境:让宝宝探索新环境,并告诉他们关于爷爷奶奶家的事情,如房子的大小、花园、附近的公园等。这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了解新环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5 保持联系:在旅途中保持与宝宝联系,并与爷爷奶奶沟通,以确保宝宝安全和愉快。

最重要的是,要让宝宝感到受尊重和被倾听。如果宝宝有任何不适或疑虑,要耐心地与他们沟通,并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

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因为你平时肯定接触孩子的时间非常多,和孩子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孩子要远离你 ,去奶奶家了,你一方面有不舍,舍不得孩子离你太远,会有一种思念在心头,另一方面又担心又惦记,担心孩子吃不好,照顾不好。

这一切都源自亲情与感情。

不能,能生就能养,孩子不能跟爸妈分开,哪怕生活难些,也不要让孩子缺少父爱母爱,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还是要克服困难,自己带把。老人带孩子弊端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是万不得已,绝不可以长期性让老人带。人生重要的是过程,陪伴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否则的话,作父母的将后悔莫及。谁陪伴就孩子的成长,谁就与孩子存在心灵的链接。谁就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亲人,是他一生都放不下的刻骨铭心的重要 情感 。老人长期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和固化了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之后,爸妈接过来孩子共同生活,大人和孩子都要从新建立起新的相处模式,习惯相差甚远。父母不敢管教,深不是,浅不是的,分寸很难把握。相处很难,很累,孩子和父母的内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真是用互受折磨来说,一点都不过分。只能说,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带在自己身边吧。

目前我是不能接受,虽然过得也不是很好,但是还是希望孩子在身边,哪怕每天只有晚上能看到,那也比几月几年见一次好多了,现在的观念不同,老人带孩子还是会有很多问题。

我个人是不能接受的

所处的年代不同了,我们70、80后的人几乎都是由老人来带大的,很多就是小的时候与父母分隔两地,长大后会出现一些孩子缺乏安全感,与父母感情淡薄。我们小的时候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父母要求不高[偷笑],老人带起来也比较省心,花费了了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呀,孩子的吃穿住行都提供最好的,如果交给老人带回老家去养,多数的老人还是有节俭的习惯,或者消费水平、教育认知等方面与年轻的父母存在一定的差别,久而久之,会有矛盾产生,而且孩子不在父母身边,心理成长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我觉得重要条件允许还是尽量自己带吧!教育孩子是重中之重

若让我重新选择,那过去的几年我一定选择自己带孩子,而不是让他们随婆婆回老家。

大娃三个多月时本随我去广东上班处的,婆婆帮我带,在八个月时,她把孩子带回了老家,然后帮我带到七岁,我老公在家。

二娃六个月时也随我去了广东,他十一个月时也是从广东被婆婆带回,然后帮我带到两岁半,就我自己带了。

婆婆带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感激她,但我婆婆情绪不稳定,与公公都是这样的人,现自己带孩子,才好点,我一家四口家里才会是欢声笑语,而不是喜怒无常的漫骂。

当然,这段过程对我的孩子影响很大,我一直在努力中。

现在大娃经常说起我们不在家的日子,虽没怪我们,自己听了却心疼,发誓以后再苦再累也带在身边。

题主的问题,个人觉得,若家境不允许,孩子小可以让婆婆帮忙回老家带几年,但条件好点马上自己带,还是得父母教;

反过来说,奶奶性格阴晴不定、没文化又不太负责任的那种,还是自己吃苦点吧,毕竟自己生的,她们没义务带,只是帮忙而己,最后结果全是自己承担的。

我们村有个婶婶没文化,与叔叔不和,经常吵架,甚至分开吃住,故此孙女也受罪,经常挨婶婶打骂,看着心疼,若我是她妈,绝对会发火。

其实,一个家庭关系和睦,奶奶性格开朗,有些文化,做人做事大方,带出来的孩子有幸福感。

总之,因环境、公公婆婆的性格等等再来决定回不回老家吧,但请记住,后果永远是父母承担的!

我个人不会把孩子送回老家奶奶带,自己孩子自己带。

我是想让奶奶带,但是,我们家奶奶根本就不具备带小孩的能力!

我家宝宝从生下来就是孩子爸爸在弄,奶奶自说不会搞,所以从不沾手!那么小小的、软软的一个小宝宝,她爸就从啥也不会的大老粗变成了全能奶爸!换尿不湿、飞机抱、冲奶粉、拍嗝,样样会,不敢说精通,但是说干就能干的!

现在宝宝二周岁了,她奶奶也是想着让宝宝在老家给她带,但是,真心话,是不放心!

她对自己的生活都是很粗糙的,时间来不及就直接开水泡冷饭就是一顿!她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但是,居家生活真心糙!

所以想想还是算了!自己带吧!虽然日子难一点,但是安心最重要!而且孩子在父母身边 健康 的成长最好的!

我个人不能接受,回去了就是留守儿童,太苦了。

我婆婆之前就说过要带回老家,周六我坐高铁回去,周日再回北京,我没同意,这样不还是不能陪伴孩子吗?

现在我婆婆在北京帮忙看孩子,说实话老人带孩子没有不溺爱的,我闺女吃饭老大难,孩子自身一方面,另一方面奶奶追着喂,没办法,说了不听,平时上班,只能晚上回去好好教育。

再就是读书,都讲究花式 育儿 ,读绘本不能照本宣科,但我婆婆不会啊,就是硬读,有的她也不会,字也有的不认识,以后上学后也不能辅导功课,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让孩子自己跟奶奶回老家,真到那一步,就牺牲一个人,我或者她爸爸跟她回去。

要是有能力哪个父母愿意离开孩子啊,好好挣钱吧!

主要看经济是否允许吧,外甥就在老家爷爷奶奶从一年级带到现在初三,从小学习不用管,全年级前几名。有一次回老家送他上学,我们车刚开走他就在办公室哭起来,心酸的很。我儿子我从生到现在小学一直自己带,学习成绩没有哥哥好,但是我也从来无悔付出,不希望儿子眼巴巴的说我想妈妈了。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带在身边。

接受

导读:随着全面二胎生育政策的开启,要孩子成了很多家庭的大事,加上电视剧,综艺节目的各种宣传,有大宝的家庭想再生一个二宝,没孩子的家庭也都纷纷想做爸爸妈妈,没结婚的情侣都看了别人家的小宝宝直呼想赶紧结婚呢。

有宝宝后,紧随其后的问题就是,宝宝谁来看?现在整个社会都面临一个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每个人的压力也都很大,尤其是年轻一代,为了美好的生活奋斗打拼,有些现实的问题无法让家长们做到全心全意在家带娃。

这时候,家里的长辈就闪亮登场了。在以前来说,女性生产后一定要在婆家坐月子,要由婆婆来照顾儿媳妇的月子生活,看孩子的活也都是奶奶干的,毕竟传统观念,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闺女的孩子是随了男方家的姓呢,奶奶不看谁来看。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代女性都是非常独立的,自己拼搏自己挣钱,思想观念也更独立与开化,坐月子或者今后的宝宝照看上,很多都摒弃了以前的传统观念,选择让姥姥来带孩子,一方面是自己的亲妈,说话不用顾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谅一方的老人,太过劳累,两方一起看,可以给大家减轻压力。

但是今天,小编想说一说,因为两方老人看孩子,而引发的一些问题,姥姥带大俩外孙,却更喜爱奶奶,孩子说出原因后,家长需要反省!

小编从妈妈群里看到一个妈妈叫露露,露露在怀孕以后,因为自己的娘家离自己单位更近,所以很长时间都是住在自己妈妈家,这样生活上也更方便一些。

后来生完孩子,就顺其自然的将孩子放在姥姥家照看,这样下班后喂奶也更方便,转眼宝宝长大了,露露又怀上了二胎,前后算起来,两个孩子可以说都是姥姥带大的。

奶奶也会来看孩子,没事就买上一些宝宝爱吃的零食,玩具来家里看孩子。

转眼两个孩子都长大了,有一次两个孩子回奶奶家住了好一阵,等露露去接的时候,孩子们竟然不走了,说奶奶说了,每次姥姥都不给买好多玩具,奶奶就给买,奶奶才是唯一的,是自己家的人,姥姥是外人。

这一下把露露惊得说不出话来,但是露露反思过后,觉得问题不单单出在孩子身上,大人是免不了责任的。

孩子只亲奶奶,不亲看大自己的姥姥,是什么原因?

1、大人的言谈举止

虽然是姥姥带大的,但是为了怕孩子只亲姥姥不亲奶奶,不停的对孩子说,也要爱奶奶,奶奶也很爱你。并且,孩子会观察到,在逢年过节,最重要的时刻,都是去奶奶家,所以孩子潜意识就认为奶奶更重要,而姥姥更随意,本来大人意在不让孩子偏心,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了。

2、老人的素质

很多老人为了让孩子多喜欢自己,会想尽各种办法告诉孩子,自己是最爱他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时候一些诋毁对方的小伎俩,孩子并不能识破,便会相信自己的奶奶或者姥姥的说法。

重要提示: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自己清楚,为什么要常住在姥姥家,并且告诉孩子两边的老人都是一样的,并且尽量让孩子在两边老人家的时间平衡。

今日话题:你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