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唁的方式有哪些?

老人 0 46

吊唁的方式有哪些?,第1张

吊唁的方式有哪些?
导读:      (1)发唁电      唁函唁电是发给死者家属哀悼死者、安慰生者的电报。发唁电主要是因不能亲往吊唁,但又为了尽快地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所以采用发电报的形式。有两种类型:一是领导机关、群众团体向丧家发的唁电;二是个人向丧家发的唁电。

      (1)发唁电

      唁函唁电是发给死者家属哀悼死者、安慰生者的电报。发唁电主要是因不能亲往吊唁,但又为了尽快地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所以采用发电报的形式。有两种类型:一是领导机关、群众团体向丧家发的唁电;二是个人向丧家发的唁电。唁电的内容,首先是以沉痛的心情悼念死者;其次简要地对死者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一内容有时可省略);最后,对死者家属表示慰问,希其节哀。

      (2)赠钱、物吊丧

      一般赠送花圈或鲜花就行了,不必赠送钱物。但有些和死者或和丧家关系比较密切的,或有亲戚关系的,或者是丧家生活比较困难的,也可适当赠送钱、物。送钱的一般用白纸信封装,外面写“奠仪”,俗称“白封包”。多少视情况而定。 送物者一般是送布料,以色彩素雅沉着的为佳。还有一种是送整幅布制作的挽联,挽词用纸写好再用别针别在布上就成了挽联,办完丧事后布仍是一块好布料。

      (3)帮助料理

      帮助死者家属是表达你对死者的敬意、对生者的关心的一种最实在、最受欢迎的方式。 一是帮助丧家办丧事。家里死了人,亲属往往悲痛欲绝,乱了方寸,这时很需要有人出面操办丧事。你如果跟丧家关系密切而又抽得出时间的话,最好前去帮忙,里外奔忙,事无巨细,都是必要的。另外,丧事办完后,也不能“办完事,茶就凉”,应继续关心死者家属的生活情绪,安慰他们好好工作、生活,逢年过节常去探望,如其有生活困难的话,还应尽量给予资助。 千金难买人情,对生者的关心,也是对死者的悼念。

      (4)送花圈

      当代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上,送花圈是生者悼念死者,寄托生者哀思的最普遍而又较简易的礼仪。丧葬礼送花圈可能是近代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礼俗。西方人死了,习惯在死者家门口悬挂花圈表示哀悼,或将花圈放置墓前,用花圈的环形象征生命的继续。 到了近现代,中国人也开始了赠献丧礼花圈,以向死者哀悼的风俗。现在从礼仪商店可选购不同的花圈。常见的花圈从型号上分有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等几种。从制作质料上分有鲜花型、松柏枝型、纸花型等几种。送花圈的大小规格,送何种质料的花圈,得视丧事规格、逝者情况及本人同逝者生前亲近程度,以及其他送礼人的丧事礼品状况而定。 丧事规格高,一般用鲜花花圈。在普通的丧事中,如逝者是年轻人,尤其是被意外事故、病魔夺去生命的妙龄少女,一般也送鲜花扎成的花圈。选择的鲜花可采用逝者生前喜欢的种类。当然,鲜花花圈价格比纸花花圈贵得多,通常的丧事大都采用纸花花圈。选择好花圈后,送者要在花圈的两边各系一张同样高的纸条。 右边(指面对花圈方向)的挽条上写被哀挽者的名字和哀挽词句,左边的挽条写哀挽者的名字或单位名称及送花圈的年月日。_写哀挽词句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视被悼者本身的社会地位和贡献,例如不是所有的被悼者都可以用“XX同志永垂不朽”、“XX同志千古”的。 如果是一般同志或是由单位出面送的花圈,直接写上“沉痛悼念XX同志”就行了;二是要视悼念者与被悼者的关系,如果是自己的长辈,用“安息”则显得尊敬;如果是自己的亲人,用“灵右”(即我一直在你的灵旁陪伴着你的意思)则显得亲切;三是表达出真情实感,具有个性化,如“好爸爸,安息吧!你太累了!你的女儿”、“妈妈走好!你的心仍然和我们在一起!永远望着您的儿子”、“您放心地去吧!妻率子、女、媳、婿及孙辈哀挽”。 如果是晚辈,可以写这样的词句老师(或师傅),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或“我们永远想念您!”至于左边的挽条,在自己的名字之后写上“哀挽”、“敬挽”、“泣挽”之类则可以了。还须注意的是挽联的书写不用标点符号。当代追悼会或遗体告别仪式上,也有的送用鲜花做成的花篮。 纸花花圈占地面积大、运输不便,为节省丧事费用,减少运送麻烦与环境污染,人们也采取在追悼会仪场或就近租借花圈的方法。租用花圈参加追悼会,作为丧事礼品,习俗上是允许的,逝者家属也是能接受的。从不浪费资源考虑,各市殡仪馆、火葬场要做好各种丧葬用品的供应服务工作,特别要搞好各种花圈的租赁工作,收费要公平合理。 有些送葬的亲戚为了争出风头,用人民币直接在花圈上粘成“奠”字,这种做法是极不应该的。

      (5)送挽联

      挽,古作_,_之义为助丧葬引丧车,故挽字从车旁。所谓引丧车,即送葬者执丧车两旁之绋以挽车前行,故名作挽。相传最早的一副挽联乃苏轼所作。 苏轼有两丫鬟,一名朝云,一云暮雨。一次,苏轼扪着肚子问道这里面是什么东西?”大家都说是一肚子文学才华。只有朝云说:“我看是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牢骚。”朝云不久病故,苏轼用一联挽她:“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吕本中的《紫薇诗话》记有李麈祭苏轼文中的两句话:“皇天后土,实表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复收自古英灵之气”,被人写作对联,悬挂于丧堂之两旁,这是古籍所载最早的挽联。 可见,挽联起始即是哀悼亡人的对联。清代以来,挽联非常流行。卢希裴《六家联语合钞》序说:“中流社会,遇有哀吊事项发生,联语动以百计;交游稍广,甚以千计。”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在各种吊唁礼品中,挽联都是视为最有意义而很受重视的。这是因为:首先,挽联对死人的哀悼,也即对活人的慰勉。 它是一种很文明的哀悼形式。其次,挽联是悼念者本身文化层次的表现。可以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充分表达吊挽者的感情和思想。还可以就死者的去世表达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看法,这就比浅层的哀悼要深刻得多。有的一幅只有十几个字的好挽联,可以胜过一篇几千字的文章。 再者,送挽联的方式多样。可以单独书写,可以写在花圈的挽条上,可以写在祭幛的挽条上,还可以在一幅祭幛上专门书写(有的人把这种形式叫做挽幛),而且,除了来宾送挽联,死者家属也可以撰写表达哀思的挽联。例如在死者的吊唁仪式场中,在死者遗像的两侧,一般都有一副挽联,那就应当由家属撰写,或是请会撰写对联的人以家属的名义撰写。 最后,当丧葬仪式结束之后,将所有挽联编辑起来,又是一册传之于子孙的极好的纪念品。挽联撰写的基本技巧与其他的对联是一致的,不同处有二:一是更要贯注深切的情感;二是因其不用张贴在大门两边,故一般都不要撰写横额。挽联对书法是讲究的。它要求书写的形式有助于内容的表达,能使人产生美感,能对人产生吸引力。

      (6)送挽幛

      挽幛也称祭幛、礼幛,是在衣料或床单上写上悼念性的词句,用来悼念逝者,表达哀思的。由于当代生活日趋实用性,死者家属不便安排送来的祭幛,送祭幛的已越来越少了。幛语一般为四个字,也有一个字的,如“奠”。挽幛多为竖写,也有横写的,横写的挽幛也叫挽额。 书写格式是竖写从右向左,横写则从上到下,均安排三部分:第一部分,面向幛子右手边(或顶边),顶头主要写死者姓名加颂词称呼。第二部分,正中间写祭幛语,字距要一致。如写联语,则两边对称。第三部分,面向幛子左手边(或底边)顶尾写送祭幛人姓名加身份称呼和悼词。 挽幛中间部分即幛语部分也可省去而直接写哀挽人姓名身份。

      (7)写悼念诗词

      历代文人擅长以诗词来表达自己对死者的哀悼。悼念诗词流传到现代,已成为一种很文雅的吊唁礼俗。要特别指出的是,古代自从潘岳的悼亡诗悼念妻子以后,“悼亡”就特指悼念妻子了,现今则不限于此义。

1、在追悼会上人们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礼金,这是一种约定俗称的交往礼物,又是你的一份心意,毕竟在开追悼会的时候总是需要花费和开销的,你的礼金能够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记得,这个礼金千万不能用红纸包装,最好用白色或素色纸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写上“奠仪”、“帛金”之类的黑字并署名。

2、挽嶂、挽轴、挽额也称礼悼,题词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为多,多是直写,横写的称“挽额”。

3、祭奠礼品如赠送香烛纸钱、鞭炮、“三牲”、果品之类的祭祀用品,并随祭品附送礼单帖。

4、花圈或花篮。鲜花或纸花均可,上写有挽带,有上下款,上款写对死者的称谓和极简短的悼词,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葬礼礼仪是中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各个地区差距很大,就是日照相隔数十里的村落,一些讲法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对死者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除近现代才出现的非宗教性葬礼外,各种丧葬仪规均与宗教观念有关。

全国各地的葬礼习俗都不同,在农村一些老人去世,作为晚辈的去参加葬礼,有着很多的禁忌,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它不仅仅是对逝者的尊敬,也是对自己的保护,防止不好的东西找上自己。那么作为晚辈要去参加长辈的葬礼需要知道哪些注意事项呢?接下来花圈网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

葬礼有哪些注意事项?

参加葬礼注意事项:

参加葬礼穿着不能很花哨,要庄重、大方、整洁。

到场以后,争取与家里的长辈打个招呼,询问有什么事还需要帮忙,其实本意就是报个到;

不要与熟人大声说笑,说话要压低音量,不可以喧宾夺主,别忘了当天的主题;

手机到现场就要设置成震动,不要因为自己的不经意,破坏了人家的悲痛气氛;

像个家人一样帮助忙活一下,心怀真诚,对方不会忘记你的帮忙的。比如帮助车辆排序、往车上装花圈、招呼、帮助亲友上车等等。

告别仪式以后,一般人员都可以撤离,你应该主动询问去墓地的人员,需要自己干什么,一般的家庭,等候取出骨灰以后都是自家人才去墓地。得到肯定回答以后才可以离去

参加追悼会注意事项:

着装:最好穿黑白两色的正装

丧仪:视关系远近奉上用普通白色信封装的现金若干,此项可以视具体情况免除,但花圈一定要有,鲜花代替不了花圈

态度:表情凝重

礼仪:首先必须守时。到达灵堂大门口放慢步伐,将花圈交给管事的人,进门之后先向死者遗像三鞠躬,然后对家人说几句安慰的话并奉上丧仪。

其他则听从主事的安排。

参加农村葬礼注意事项:

有写地方风俗习惯是,下一辈和同辈需要对死者下跪磕头行礼,同辈与死者不分年龄大小都要下跪磕头行礼,有躺倒为大(同辈以去世者为大)之说,长辈参加晚辈的婚礼,长辈不用磕头行礼,例如父亲或者母亲参加儿女的葬礼,父母不能对去世的儿女行下跪磕头之礼,因为他们是长辈,其他风俗:如送花圈、送鲜花、送礼物,长辈、同辈、下辈没有区别

  致送丧葬的礼物,旧时叫“奠仪”,这要视送礼者与丧家的关系而定,有送花圈或花篮的,有送现金的,有送了现金再送花圈、花篮的,有送挽联或挽幛的。 赠送丧事礼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丧事礼品通常在丧事办理过程中赠送,很少在办丧事之前或之后送去。

  送丧礼的原则 送哀悼 生离死别,对于亲友来说,确实是值得悲悼的事情。送丧礼,就是送去您对死者离去的悲伤之情。 送慰问 死者虽已逝去,但与死者有亲密关系的生者仍在,他们才是最痛苦的。所以,您送去礼物,要能表示问候和安慰。 送怀念 死者已到另外一个世界,但他的音容像貌犹在眼前,他一生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值得怀念。送去的礼物应能表示您深深的怀念之情。

  追悼会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挽幛、挽轴、挽额,也称礼幛,题辞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为多,多是直写,横写的称“挽额”祭奠礼品,如赠送香烛纸钱、鞭炮、“三牲”、果品之类的祭祀用品,并随祭品附送礼单帖现金用白色或素色纸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写上“奠仪”、“帛金”之类的黑字并署名花圈或花篮鲜花或纸花均可,上写有挽带,有上下款,上款写对死者的称谓和极简短的悼词,表示对死者的怀念种一棵纪念树参加骨灰安葬仪式时,在墓地植一棵小松树、小柏树或万年青之类常绿植物,象征逝者如松柏常青,精神永垂不朽。

  送一束默哀的花 A 黄白色系的花,**和白色是代表哀悼的颜色,黄、白色的花儿最宜表示哀悼之意,**和白色的花衬上苍翠草叶组成的花圈和花篮,是对死者最深切的缅怀。黄菊和白菊,扎在一起表示肃穆哀悼白菊,表示真实的哀悼翠菊,表示追念和哀悼**和白色的康乃馨,表留恋之意,让逝者走好白色大丽花,可布置灵堂、灵车,寄托哀思白百合,在印度寓意对亡灵的哀悼白玫瑰,表示对故人的追思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