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经书应该怎么处理?

男朋友 0 46

手抄经书应该怎么处理?,第1张

手抄经书应该怎么处理?
导读:处理方式:1、送至方便存储或者正在装藏的寺庙。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字迹工整,没有错漏,可以送往寺庙布施大众,甚至可以装藏在圣像里面,供大众礼拜积累福报。不可思议之处,自然说之不尽。2、作为日诵课本。网上或者其他途径恭请的佛教经典,大多数因为校

处理方式:

1、送至方便存储或者正在装藏的寺庙。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字迹工整,没有错漏,可以送往寺庙布施大众,甚至可以装藏在圣像里面,供大众礼拜积累福报。不可思议之处,自然说之不尽。

2、作为日诵课本。

网上或者其他途径恭请的佛教经典,大多数因为校对的原因错字漏字比较严重,如果自己能校对一本相对正确的经典,时时受持读诵,亲近无上大道,时时感受佛祖慈悲,也是异常殊胜。

3、如果抄写的经典比较多,可用包经布包好放置供桌供养。

据佛经载,凡佛经所在之处,诸佛拥护。家有佛教经典,不仅可以驱邪除灾,而且家宅平安。供奉佛教经典和圣像一样,同样不可思议。

4、结缘给身边的朋友。

甚至参与组织的活动,结缘给偏远,经典存量很少的寺庙。

5、如果数量不多,可以在家烧掉。

如果在抄经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抄错或者漏字不能使用的时候,可以在家烧掉。因为没有不恭敬心,也是为了避免别人不恭敬的行为,所以没有太大的过失。在烧之前可以先念缘起咒,然后把它们烧掉。

扩展资料:

抄写佛经的好处:

1、抄经的过程能静心,增加定力,增强心念力量,心念力量强了自然所求皆成。

2、抄写的佛经都是佛陀亲自宣扬的佛法,书写的过程即是称赞供养如来,也是辗转流通正法,福报功德乃不可思议。

3、抄经能让人心平气和,对身心健康有益,增强记忆、加深理解,还能开智慧,很多时候得不到想要的是因为自己智慧不够,思考的方式不对,心静下来了,自然想得更多。

4、而且在正规的书写条件下,抄写经书会改善字迹。凡事能够持之以恒,并且养成习惯,就是精进。

5、抄经能让我们学会分享,因为我们要将写经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具正知见,乃至究竟成佛。

佛法是心法啊!莫要心外求法!你能看的懂,看着欢喜,不是伪经的话,就是好的,反之亦然。六祖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我的领悟没有只有借经上的来与你探讨共勉励,六祖坛经,金刚经,心经,这三部经我听别人说的有共通之处是息息相关的,多看看,多听听网上法师讲解的,哪个法师讲的你听着容易理解就听哪个的,万法不离自性,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之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原你早离苦海,早成佛道!

为什么梁武帝没有功德?

  

  有一次,韦刺史说:“弟子听说,达摩大师最初度化梁武帝,武帝问:‘我一生中建造寺庙,广抄经书,布施舍己,广设斋会,这有什么样的功德?’达摩说:‘实在是没什么功德。’弟子我不能理解这个道理,希望大师能为我解脱。”这是达摩祖师初到中国来时遇到梁武帝时发生的事。梁武帝,南朝兰陵人,在位期间笃信佛教,有“皇帝菩萨”之称。这个故事的整个经过是这样的:

  

  公元527年,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消息传到梁武帝那儿,梁武帝便恭请达摩,想向他讨教佛法,开开眼界,长长见识。见面后,梁武帝合十敬礼,请教达摩大师:“请问您大师,我萧衍(梁武帝的名字)自从位登九五,做皇帝一来,发心建造佛寺,广抄经书,供养比丘,带头吃斋念佛,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并且亲披袈裟,宣讲《放光般若经》,感觉得黄金生地,天花乱坠,人称‘佛心天子’,不知有何功德?”

  达摩听问,不屑一顾地说:“你这样做,连一点功德也没有。”

  梁武帝莫名其妙,大出意外,不禁又问:“我这样恭敬虔诚,一心崇佛,不知大师何以认为没有功德?”

  达摩见问,有心度他,细加开导说:“你做的所有这些,只不过是一点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说到底,仍然是一般世俗所做的那一套,就好比影子跟着身体,看上去好像真的有了善因,其实却没有半点实相。”

  梁武帝听了达摩这番话,心想真是闻所未闻,便就追问下去:“那么请教大师,怎样才算是真功德?”

  达摩开导说:“纯净的智慧,既妙且圆,本性空寂。这种净智妙圆的功德,难以用世俗造庙拜佛的做法获得。”

  听了达摩的回答,梁武帝如坠雾中,不知他在说些什么。不过,梁武帝还是耐着性子,提了另外一个问题:“那么请问大师,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渐渐明白,梁武帝并非心里想想的那么刻意救度,于是索性省减语言,从大胡子里吐出音色浑厚的四个大字:“廓然无圣。”达摩的意思是说:宇宙空空寂寂,哪里有什么佛圣不佛圣的?可是这样回答下来,梁武帝更加弄不明白,就有点不客气起来:“在我面前,和我应对的是谁?”

  达摩见话不投机,冷冷地说:“不识。”

  梁武帝听达摩如此回答,心里有恼又气,实在搞不清楚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拉长了脸,变了面色,不再说话。达摩本来有心度他,可是一番交谈下拉,心里便明白多了,原来梁武帝虽然相貌堂堂,可心里闭塞,点不开来。现在忽又见他变了脸色,默不作声,知道神机不契,难以强求。结果过了几天,达摩就离开了。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读过,可是达摩为什么说梁武帝没有一点功德呢?慧能六祖的解释是,梁武帝心中生起邪见,不能理解正法,他做的这些叫求获福报,求获福报和功德是两码事。并认为身具一切佛法,功德自存其中,而不在于行善求获福报。其实,梁武帝的做法,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一些所谓的信佛形式。每次去寺庙,都会看到很多人烧香拜佛,甚至毫不吝惜地掏钱捐款。他们左这些的同时,心里还在祈求佛能保佑他赚更多的钱。他们把这种简单的烧香拜佛当成是信佛本身了,认为给了“佛”什么,“佛”就会回报什么。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你给了“佛”再多,他也不可能给你什么回报,如果你心中没有佛的话,你即使把你拥有的都给了他,他也不可能保佑你怎样怎样。有人恐怕会说:“你这不是在否定佛吗?”不,我从不否定,我是否定这种形式,现在人都把信佛当成是“求助”,把佛当成了有无穷威力的“上帝”,佛不是上帝,佛是觉悟,是返回你自心,每一刹那都无所滞碍,时常照见本心自性,真实不虚,这样,你作为佛的功德就显现出来了。做功德绝不是形式上的,而和你的自心本性有关。用慧能大师的话说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功,平等无二就是德。……自我本性合藏万法就是功,自心本体超离俗念妄想就是德。不离开自心本性是功,运用自心本性而无所侵染是德。如果寻求功德的本性,只要依照这些来做,就是真正的功德。如果是修功德的人,心中就不会产生轻视,而始终奉行广泛的敬心。心中时常轻视他人,自我的执见不能断灭,就自然是没有功的。自我心性如果虚妄不真实,就自然是没有德的。”

  

  讲到这儿,我又想起一个禅宗故事。丹霞天然禅师到北方去参学,由于下大雪,天酷冷,寺院没有好好招呼他,随便给他挂单了事,他就把大殿里的佛像、罗汉像、菩萨像拿下来烤火取暖。知客师来了,一看大惊:“你在烧什么?”丹霞天然禅师说:“我在这里烧舍利。”那个知客师说:“胡说!木头的像怎么会有舍利子呢?” 丹霞天然禅师说:“木头的像没有舍利子,那多拿几个来烧又有什么要紧?”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或许会笑一笑,丹霞天然禅师烧佛像难道就不尊敬佛吗?知客师天天在那里参佛拜佛难道他真就见到佛了吗?不一定,丹霞天然禅师是心中有佛,知客师是心中无佛。大家可以想想,哪个人的参佛的境界更高?答案不言自明。所以,看看我们身边的人是怎么信佛的就知道了,他们天天在外求功德,天天求佛拜佛,如果我们心中无佛,你天天参拜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