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王阳明的塑像图片(仰望王阳明的塑像)

公司起名 0 65

仰望王阳明的塑像图片(仰望王阳明的塑像),第1张

为纪念平和县建县500周年,在县城东南花山河畔建起了占地160亩的方圆阳明公园。公园里有一座王阳明的雕像,颠覆了我过去心目中王阳明的形象。


在一座8.8米高的王阳明雕像前,借着灯光和星光抬头,看到主人的下巴微微上扬。面对平和城,虽然看不清面部表情,但能感觉到相当有点犹豫。在聚光灯的照射下,两只手凸显出来,一只手拿着卷,一只手指着。雕像左右两侧为两面弧形纪念墙,分别刻有“加清平县治”和“再论平和县治”。


王阳明更多的是以一代匡儒的身份展现在世人面前,但他文武双全,一生文武兼修。明十二年(1517年),时任南干等地巡抚的王阳明奉命率军入闽平定叛乱。和平是他一生中的第一场战斗!


第一次接触王阳明雕像,是三年前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进故居前,先看到一座牌楼,上面写着“新建伯”四个字。这是王阳明因为他在镇压陈豪叛乱中的军事成就而授予的,隆庆后来被授予新建侯的称号。如果你问阳明一生的功绩:他是南干总督,平定陈豪,为四田而战。王公马上立下大功!


步入牌楼,一尊腰间佩剑的王阳明雕像迎面扑来。他双眉紧锁,满脸沧桑,若有所思。铜像本来就暗淡无光,那天又恰逢下雨天,阴雨天,乌云遮住了太阳。不难想象王阳明一生的战斗,他的一生充满艰辛。《明史》评论如下:“明末文士以战取胜,唯王阳明。”


其中一张王阳明雕像的宁静照片,让我心跳,让我惊艳!这是从基座上拍的照片。明天是第一天,蓝天纯净,看不到一片白云。王阳明雕像顶部还有一个光环,与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光明之心”不谋而合。在蓝天青山的映衬下,一条小溪蜿蜒流过,青白色的花岗岩雕像更加熠熠生辉!


这和之前在余姚看到的王阳明雕像大不相同,更舒展,更明亮,更豪气。


《王阳明画像图集》收录了全国各地和海外的100多幅雕像或画像。他的手臂僵硬,卡在腋下,再也没有张开过。雕塑家、华侨大学教授王志军在与平和县有关方面沟通讨论过程中,三易其稿,历时一年半打磨,才做到形神兼备,突出阳明心学的核心——“知行合一”。


人物右手持卷轴,象征“知识”、良知、认识事物的真相;左手指向前方,比喻“做”,行动,基于理智的实践。雕像正面刻有王阳明手迹“知行合一”,背面刻有其生平简介。


平叛是王阳明领兵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反而在想:“山中破贼易,心中破贼难。”骑着马征服世界,下马统治世界,“不靠功德,也要内治”才是上策。


王阳明不仅有设县的思想,而且有治县的思想。明郑德十三年(1518),再议邀建县时,封他为“平和”。他认为和平之所以“乱”,主要是因为离县衙远,教育不够好,老百姓不懂法。因此,他提出“析积设新郡”的主张,主要是针对“加郡治贼巢,立校移风易俗”的策略。如果用武力平息混乱,可以获得片刻的安宁。只有进行开悟,才能达到“生一个品德”的效果,才能“使生活长久轻松”。


难能可贵的是,王阳明在贵州隆昌把和平作为最早实践其启蒙心学思想的地方之一。


至此,又让我想起王阳明故居檐柱上的对联:“李德功业真不朽,明知明教为九一之师。”阳明先生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