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那木刻般凄然的面孔,像是被死神重重地击了一掌,那微微下垂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无边的苦痛和对生命的无奈。 本题设题较新颖,将读图题与课本紧密结合,内外兼修,很难得。注意突出细节和运用修辞的要求。如果考生熟悉原课文描写的话,在结合本题要
| 那木刻般凄然的面孔,像是被死神重重地击了一掌,那微微下垂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无边的苦痛和对生命的无奈。 |
| 本题设题较新颖,将读图题与课本紧密结合,内外兼修,很难得。注意突出细节和运用修辞的要求。如果考生熟悉原课文描写的话,在结合本题要求作答,应该不难。 |
一、模样周正,健壮耐劳的祥林嫂
祥林嫂“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这些描写,这样的条件,正适合到大户人家当女工,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事实证明,她确实安份耐劳。作者用简练的笔触写出了祥林嫂确实是一个劳动能手,你能从几个角度概括一下吗?
“抵得过一个男子”,“彻夜的煮福礼”,“竟没有添短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劳动强度大,工作是十分艰辛的,“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二、被迫改嫁,强力反抗的祥林嫂
在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的封建礼教奴役下的中国劳动妇女,要是死了丈夫,成了“寡妇”,真是天大的不幸的事。鲁四老爷见她“头上扎着白头绳”,又听到卫老婆子说她“死了当家人”,“皱了皱眉”的原因是“讨厌她是个寡妇”。在第二大段第二自然段,文章对祥林嫂的身世作了初步的交代。她“大概也就姓卫”,旧社会一个女子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事,祥林嫂姓什么,早被人忘记了,“祥林”是丈夫的名字,这个“名字”,说明她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文章接着说,她有个“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丈夫“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多岁”,这些交代,说明了一些什么问题呢?
祥林嫂嫁给了这个现在只有十六七岁的又已经死去了的丈夫,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所以,她的婆家要把她抓回去,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个婆家做事先是鬼鬼祟祟,“远远地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然后是十分强悍野蛮,他们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躲在白篷船里的两个男人,又是“跳”,又是“抱”,又是“拖”,最后是把祥林嫂“捆了躺在船板上”。他们像对待一只牲畜一样对待祥林嫂。他们为什么敢于这样做呢?这就是那些所谓“三从四德”——封建的“夫权”在支持着他们。
作品的第三部分的第段里的卫老婆子和四婶的几段对话描述了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的过程,你能根据说明一下这种极其野蛮的婚姻制度吗?
为什么祥林嫂的婆婆和贺家敢于这样做呢?这就是由于有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制度这两把枷锁拿在他们手上,这就是由于有封建礼教这条绳索绞在祥林嫂的脖子上。卫老婆子说:“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寻活的也有……”——这段话说明上述情况在旧社会是屡见不鲜的。我们还要分析一下。这些动词说明了
作品还描写了那个“异乎”寻常的“婚礼”,“婚礼”,应该是热闹的,喜气洋洋的,祥林嫂和贺老六的“婚礼”是一个什么场面呢?你给概括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婚礼”吗?
写到这里,文章起了波澜。也许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坏到了极处便往好处走”吧,真是不幸中的大幸,祥林嫂“真是交了好运了”。祥林嫂交好运,起码有五个标志,你能分析说明一下吗?
祥林嫂交了好运,至少达到了脱贫水平,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天有不测风云”,这“不测风云”常常总是降落到命苦家贫的人身上。旧社会伤寒病流行,这种本来可以治好的病,由于医疗落后,造成大量病人死亡;贺老六可能是传染了这种病,加上自己又不懂卫生,“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复发了,就治不好了。真是“祸不单行”,儿子又被狼衔去了。这样,族权这条绳索又绞到祥林嫂的脖子上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三、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祥林嫂
当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堂前时,她“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着泪痕”,身体和精神是大不如前了。她泣不成声地向她的主人诉说着她的阿毛的悲惨的故事。她的这个故事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呢?当时起到了什么效果呢?
祥林嫂也可能没估计到,她的故事居然有这么好的“社会效果”,因此,她反复地讲起她那令人心碎的故事。你能讲讲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但话讲了一遍,就不是新闻了。讲了两遍,就是重复,重复的东西也就没人喜欢听了。在那样的旧时代,人们的同情心也是有限的。当祥林嫂三番五次喋喋不休地讲她的阿毛的故事时,连“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了。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表现大不如前,手脚不灵,记性不好,“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容”。鲁四老爷深深地嫌弃她是两次失去丈夫的寡妇。准备“福礼”,不让她沾手。四婶执行四叔的告诫,她讲的两句话:“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这是对祥林嫂精神的莫大的打击。到了此时,祥林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呢?你能谈谈吗?
四、失魂落魄,沦为乞丐的祥林嫂
由于四婶不要祥林嫂沾祭品,又由于镇上的人对她冷若冰霜,祥林嫂的精神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正当祥林嫂在精神上走投无路的时候,鲁四老爷家里来了一个帮工的柳妈。柳妈是一个善心人。柳妈在和祥林嫂讲了一番“好心人”的话后,居然冒出了这么一段。听了柳妈这段话,祥林嫂“非常苦闷”,“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柳妈的话为什么给了她这样大的精神压力呢?
这个悲惨的可悲,就在于柳妈是以“好心人”的姿态来劝告祥林嫂解脱苦难的。而实际上是柳妈把祥林嫂往死路上用力地推了一把。柳妈认为祥林嫂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认为她有洗不清、赎不回的罪过。柳妈认为,要怎样才能抵罪呢?要让自己像土地庙的门槛一样,被千人踏,万人跨。你能谈谈这个“千人踏,万人跨”的含义吗?
林嫂用自己两年的工资捐了门槛,认为已经赎了罪,“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坦然”,心里平静,无顾虑的意思。她为什么敢于“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呢?
但她的从土地庙那里得到的信心和希望,被四婶的一句话给扫光了!“祥林嫂,你放着吧!”这句话使祥林嫂陷入了什么境地呢?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四婶的那句话是一句什么样的话呢?
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打击、肉体上的折磨,把祥林嫂逼上了上街行乞这条绝路。她精神上无任何寄托,生活上无任何依靠,行为上无任何归宿。谁也可以管她,谁也可以不管她。她无衣无食,饥寒交迫。她可能还有一点点思维能力,因为她还没有死去。她欲活不能,想死不敢。她终于在河边上遇见了“我”。
五、活又不能,死也不敢的祥林嫂
“我”在河边上遇见了祥林嫂,认为在“鲁镇所见的人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头发已经全白”——从某种角度讲,头发是命运和年龄的标志。脸上“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黄中带黑”,完全是一副死相;连“悲哀的神色”也没有了,说明她已没有什么表情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轮,转的意思;间或,说明她的眼睛长时间是呆滞的。“两颊还是红的”、“顺着眼”的、手脚很壮的、有力气的、做工“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的祥林嫂,为什么“变”成了这种样子呢?为什么作者要写鲁镇“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这句话呢?
祥林嫂此时并没有死去,但她可能预感到自己即将会死去,在离开这个“把她往死里赶”的人间的前夕,她想到了魂灵,她想到了阴间,她想到了两个“死鬼的丈夫”,她想到了阿毛,她终于向“我”提出了一个猝不及防的难题:“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她对“我”这位“见识得多”的读书人,为什么别的问题都不问,却要问这个“魂灵的有无”的问题呢?
六、惨死雪地,横遭辱骂的祥林嫂
著名作家丁玲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祥林嫂是被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绞死的。在鲁镇的一片欢庆的祝福的鞭炮声中,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饥寒交迫,心劳力瘁,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惨死在鲁镇野外的雪地里。北风,吹乱了她全白的头发,雪花,掩埋了她瘦骨伶仃的尸体。她能得到社会的同情吗? 祥林嫂劳动了半辈子。她为她的两个丈夫,为她的阿毛,也为了自己能活下去,任劳任怨,受尽了生活的折磨。她在鲁家做了多年雇工,整天地做,“彻夜的煮福礼”,“抵得过一个男子”,但她的死讯传到鲁四老爷的耳朵里时,鲁四老爷却骂她是一个“谬种”,原因是“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更加可悲的是,那些与祥林嫂处于相同命运的短工们,表情也极为冷淡。“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短工淡然的回答,更增添了祥林嫂的死的悲剧色彩。
青春是铁打的营盘,我们是流水的兵,四年在一晃间便走到了尽头,黑色的七月,虽然已不再属于高考,却仍旧属于分别。
校园周围的小饭馆里天天客满。同学、室友、社团、老乡,到了该吃散伙饭的时候了,而这一散,却又不知天南地北何日再聚,于是,女生总是流泪,男生总是呕吐,青春,最终以这样的方式落幕散场……岁月毕竟在生命中刻下了太多东西,尽管我们一时不能尽悟,但怀念总是会有的。不如放歌,在歌声中缓解这苍白的别绪,不论歌曲的内容写些什么,总会有一首适合自己,让我们想起那天、那事、那人,于是,泪水情不自禁便轻易决堤,或沉淀过往的喜悲,或祭奠已逝的岁月……
NO1《Yesterday》 词:Lennon曲:McCartney演唱:The Bealts
专业英语是最枯燥的一门,大家都借着考研为理由不选这门课,于是,好多人“考研”。可是,枯燥的科目不见得就会有枯燥的老师,这是我从那天课后才了解到的。
同样是如此炎热的夏天,娇小的女老师在讲台上显得有点单薄,教室里鼾声四起,真是一个用来睡觉得好天气。“好吧,没睡着的人听我说一下,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来欣赏一首甲壳虫乐队的经典之作《Yesterday》,不用我来说,你们自己感受吧……”,好多人被清脆的吉他声“吵”醒,“Yesterday,all my troubles seemed so far away……”没有风,天气突然清凉起来,我很自然地闭眼,蓝天、青草、蹦蹦跳跳嬉闹的人们,久违的画面一一浮现,我能感觉到同学们此刻凝重的脸,时光在一眨眼间,真的成为了Yesterday……
我从没如此畅快地上完一节英语课,只是唯一不解的是,老师为何会随身携带着The Bealts的带子,也许,她也会时常追忆着昨天吧,那我们的今天,是不是也是老师“昨天”中的一部分呢?是啊,珍惜昨天,其实就是珍惜今天,时光永远向前,回忆却不断倒退,娇小的女老师用另一种方式教会了我们如何善待时间。
经典歌词:“Yesterday/all my troubles seemed so far away/ Now it look as though they're here to stay/Oh I believe/in yesterday……”
NO2 《祝你一路顺风》词:吴奇隆 曲:李子恒 演唱:吴奇隆
那年那事:
空旷的操场上,两个寝室的大男生围坐成一圈,唯一两个会弹吉他的哥们伴奏,其他人放声合唱,我们没有选择再到女生宿舍下面,因为那已是四年前的把戏了,今天,我们只想尽情释放自己的离愁,尽情呐喊。
那一天,我们从军训时候的连歌《一支钢枪》唱到《国际歌》,不要煽情,只要铿锵,放任得忘记了时间。最先提出要走的是一位要回东北的小伙子,他是第二天一早4点的火车,我们在操场上唱到11点时候,他说,要走了,最后再给大家唱一首歌,大家随便点好了,于是有人提议,就唱那首《祝你一路顺风》吧,祝大家都一路顺风,他想了想歌词,清唱起来:“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当午夜的钟声敲痛离别的心门,却打不开你深深的沉默……”他没有唱完,声音便开始哽咽,这是男生流泪的开始,后来几个小伙子坐在操场上抱头痛哭。他默默地走了,我们却呆在那里安静了好久,原来大家一直都在逃避的眼泪,此时再也控制不住,因为离别的时刻,真的到了……
经典歌词:“当你背上行囊卸下那份荣耀/我只能让眼泪留在心底/面带着微微笑用力的挥挥手/祝你一路顺风/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我只能深深的祝福你/深深的祝福你最亲爱的朋友/祝你一路顺风……”
NO3 《祝福》词 :丁晓文 曲:郭子 演唱:张学友
那年那事:
班级的散伙饭上,人仰马翻,点对点的轮番干杯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她还是清醒的,还没有哭,因为她始终觉得,即使要醉,也要在和他喝完那杯酒之后再醉。他是班级里的焦点,学习好、人缘好、是班干部,样样优秀,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女生,沉默到往往使人忽略了她的存在。
四年里,和他说过的每一句话她都数得很清楚,她说不清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真的说不清,也从未想过要说清。毕业了,总要留下些什么吧,于是在班级策划散伙饭的N天前,她就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留下那样一幕,亲口对他说出自己的祝福。
他已经醉了,因为来敬酒的人实在太多,似乎是吐过几次,他的脸色显得有些苍白。她一直坐在角落,自己默默彩排了无数次的情形始终没有出现,不是怀疑自己的勇气,而是真的不想再叫他喝多,可是,如果不是敬酒,又怎样与他搭上那样的一句话呢?她开始踌躇了,毕竟,她不想自己留下最后的遗憾,于是,她倒酒,起身……
“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一刻,偎着烛光让我们静静的渡过……”部分同学开始围着电视高歌,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她在半路停步,“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啊。他的眼神瞬间划过,快得叫人读不懂,但是她的眼神,他读懂了。
踉跄起身,他端着酒杯走到她面前,“尽管四年里我们没怎么接触,但是,同学的情谊,我会珍重一生,祝你幸福!来,干杯!”,却是他先开口,而她,终于,也醉了……
经典歌词:“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一刻偎著烛光让我们静静的渡过/莫挥手莫回头当我唱起这首歌/怕只怕泪水轻轻的滑落……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NO4 《白桦林》词曲唱:朴树
那年那事:
新生入学军训,男孩为了逃避训练正步而主动申请去参加中秋晚会的主持选拔,结果顺利入选。彩排中,一同主持的女孩称赞着一个歌手的表演,“他唱得真好”,“那有什么?”年轻的心总是好胜且自信的,男孩似乎有些嫉妒,于是,他顺手拿起一把吉他,自己报上歌名开唱,“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体育馆里的混响还好,于是那天的演唱比起正式演出似乎还要成功,男孩唱完,小圆脸上挂着稚嫩的笑容,不停地摸着自己的小平头,傻忽忽地问女孩,“我表现得怎么样?”……
那个男孩就是我,四年时光,每次我演出完毕,都会以同样的笑容和表情对同样的人重复地问:“我表现得怎么样?”
经典歌词:“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祥/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NO5 《光阴的故事》词曲唱:罗大佑
那年那事:
高尔基说过,“凡是与虚伪相矛盾的东西,都是极其重要而且有价值的”。大学四年,按此道理,便想当然地成了一生中最具价值的一段时光。没有利益冲突,没有勾心斗角,“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一切都那样单纯。
你可以拒绝回忆过去,却绝对不能阻止来自某一场景的共鸣,于是当我看到球场上奔跑着昨天的自己的时候,一幕幕“光阴的故事”排山倒海般袭来——顶着大雨在球场上狂奔,为了一球之差整天没吃东西,路灯下自己与场边的台阶一起练球,被那个毛头小子踢伤的左脚和那骂完了仍忍不住还要去关注的中国队……
再踢一场?后生们有些挑衅。当然没问题!就没怕过谁!我们接过“英雄帖”,又是一场厮杀。我们最终败了,当队友们埋怨着那帮家伙不给毕业生面子的时候,我感叹着,生活真的不会是事事完美……
经典歌词:“生命与告别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
NO6 《青春无悔》词曲:高晓松 演唱:老狼、叶蓓
那年那事:
那年老四想了一个很疯的主意,准备在校门口开一间小饭店。
“店不大,却会是几个哥们聚众的小窝,何况要是真的能挣点零用钱,还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说这话的时候,老四的眼神异常坚定。于是开工,一大帮兄弟前前后后忙了两周才把租下的小房整修一新,“小窝”看上去很温馨,每个参与“建设”的人都大有成就感。
可是生活就是这样爱捉弄人,“小窝”开张不到两月,校园周边开始大规模地清理违章建筑,这些挂在居民楼外的小店统统被拆除,老四用来装修的钱没赚回来,欠下了一身债务。本就拮据的老四在大学剩下的时光里,一直省吃俭用。
“我不后悔,真的!年轻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会白做,我们就是这样才真正长大的,来吧,大家干杯,为了这无悔的青春!”,老四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就在那天,他终于还清了向所有人借下的钱。比起大谈“开店设想”时的他,此时的老四,眼神更加坚定……
是啊,不要对青春说后悔,其实,每一次失败与困苦经历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福气,我们就这样,一天天成长,一天天坚强。
经典歌词:“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最亲爱的你/象是梦中的风景/说梦醒后你会去/我相信……”
NO7 《那些花儿》词曲唱:朴树
那年那事:
听这歌总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也许是因为朴树自己当时在录音的时候哭了,于是整首歌本身,就充满着潮湿的别愁。
“一碗麻辣烫,不放辣的”,门口卖麻辣烫的小四川只要看到他这张脸,就很自然地想起他的那句开场白,他给她的印象很深,因为她实在搞不懂一个大男生为什么会那么怕吃辣的。小四川没有考上这所学校,却在一年后以另样的方式成为这个学校里的“一员”。那天,他的一本书落在了小四川的铺子里,回来取时恰好没人,他看见她正拿笔抄着部分内容,才知道,小四川原来一直都在“偷师”,有限的几本教科书都是有些毕业生扔掉不要的。故事继续发展,他不断地找来一大堆的专业书,不忙的时候还为她做做讲解,她则偶尔要照顾着他的胃口,特别做上一碗不辣的麻辣烫,直到后来他在毕业时把所有的书本都留给了小四川,自己回到了南方的那个小城。
她用整个暑期读完了剩下的课程,开始考虑着自己是不是也该“毕业”了。“一碗麻辣烫,不放辣的!”新学期开始的某个中午,一个满脸稚气的男孩擦着汗对她说,小四川笑了,卖出了最后一碗麻辣烫……
经典歌词:“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啦啦啦啦……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啊/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NO8 《朋友》演唱:周华健
那年那事:
6月的校园里,人气明显不足,有些人在外地实习还没有回来,有些人还在继续为工作四处奔波,而另一部分,则和我一样,一边留在学校完成最后的论文,一边享受日子在手中枯萎的快感。今年的夏天似乎格外炎热,三五好友,几杯扎啤,我已多少有了醉意,这时电话响起,是斌从沈阳打来的。电话那边很吵,我正要恼火,却听到了熟悉的那句“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甚麽……”,斌喊着说:“嘿哥们!我现在在周华健演唱会的现场了,好兴奋啊!记不记得那年是你教我唱的这首歌?朋友嘛!我想叫你一起来分享一下……”记不清后面的话了,尽管歌听得很不真切,我却开始哽咽。
其实,这个夏天也并不是真的那么热。
经典歌词:“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
NO9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词曲:高晓松 演唱:老狼
那年那事:
我没有睡在上铺的兄弟,因为我自己就是上铺,下铺的兄弟瘦小且精明,于是得名小猴。我经常说我恨小猴,因为是他教会了我抽烟。那是一年冬天,一哥们因为英语四级而被办假证的人骗了,大伙去喝酒,我第一次用那么恶毒的语言去诅咒一个人,虽然想想,同学办假证件,本身就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来一根?”小猴已不止一次以此来考验我的耐力了,以往看着他们眼神迷离在云雾里的感觉真是好笑,尽管小猴搬出大堆如“吸烟可以驱虫、取暖、装酷甚至防止非典”等理由来教唆,都被我回绝,但那天,我真的被他拉下了水,当时他的理由更荒唐——“吸烟比喝酒更容易醉”。分不清到底是喝醉的还是吸醉的了,又或者是根本就没有醉,在那个寒冷的冬夜,小猴成了分给我第一根烟抽的兄弟。
后来知道,其实吸烟完全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心烦的时候,总想让自己的思绪游历在迷雾中,这或是一种妥协吧,年轻,毕竟是脆弱的,而青春,却又是那样的多愁善感……
经典歌词:“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无声无息的你/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你总是猜不对我手里的硬币/摇摇头说这太神秘……”
NO10 《一生有你》词曲:卢庚戌 演唱:水木年华
那年那事:
毕业,对于很多恋人来讲,就意味着分手,大家来自天南海北,走向五湖四海,现实中,两个人最终一起,其实并不容易。
他放弃了本地的一份工作,坚持要到北京,寻找自己的梦想,她是一个女孩子,家里早就为其铺就了“理想”的未来,他不想让她同自己一样漂泊,她也不想违背家人的意愿,于是,这个绚烂的夏天,却显得满目凄凉。几天后就要离校了,牵手再次走过校园内狭长的石板路,青虫绿草依旧,心情却格外沉重。校园的广播声响起,吉他轻缓,人声低吟,“因为梦见你离开 我从哭泣中醒来 看夜风吹过窗台 你能否感受我的爱……”,他轻声附和着,陷入沉思,甚至没有察觉握在手里的她的手悄然滑落。转过身时,她还呆呆地站在原地,泪水却早已滂沱,“和我一起去北京吧,我会努力!我会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将来!”,他终于说出了埋在心中却没有勇气开口的那句……
其实,大家来自天南海北,走向五湖四海,现实中,两个人最终一起,也并不是很困难,“一生有你”的信念足够撑得起两个人的整片天空……
经典歌词:“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NO11 《青春》词曲唱:沈庆
那年那事:
我一直认为大学生还要写纪念册实在是很荒唐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但学校还是不合适宜地发给了每个学生一本厚厚的纪念册,内页的大部分都被本校的“光辉历史”所占据。
有人开始索要留言了,“勿忘我”仍旧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这是我从小学写到大学的同学留言,于是当纪念册传到我手上时,我迫切地想知道还有什么其他词语,同样可以用来表达分别。也许是被岁月磨平了太多的棱角,大家的文字都有看得出得沧桑,不再像中学时那样,有搞笑的涂鸦和恰到好处的大堆错别字,我多少有些失望,直到我看到有人写下的两个字:“青春”。
诺大的纸上,红红的两个字分外明显,页面上大段的空白足够思绪任意飞扬,纪念册的主人来催我“交工”,看到我的目光在这一页停下的时候,她笑了,“其实也没什么,我们所有人的纪念册里,都写着满满的青春!”。
于是我终于决定取出自己的那本纪念册了,因为那样可以让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拥有着一整本的“青春”,满满的“青春”……
经典歌词:“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轻轻的风轻轻的梦/轻轻的晨晨昏昏/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NO12 《yesterday once more》演唱:Carpenter
那年那事:
毕业设计是大家最后的崩溃,我再一次后悔当初选择了这个专业,而且,好象大家都有着同感。
话题从小时候开始,大家放下手中的纸笔,开始讨论着何以当初怀揣不同梦想的我们,最终会聚在这间教室,尽管我们知道这样的讨论不会有任何结果。
“你们还记得有一首歌叫《yesterday once more》吗?”一个平时就很多愁善感的女孩插了一句,然后闭上眼睛轻声低吟,“When I was young,I'd listened to the radio,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教室里变得很安静,昨天的小小“科学家”、“诗人”、“警察”们都陷入了沉思,昨日重现的场景里,主角已经脱去了稚嫩的模样。一曲歌毕,大家恍悟,“yesterday”真的没有可能再“once more”了,昨天已经没得选择,但是,明天可以。
于是没有人再讨论,教室里还是一群埋头设计的人……
经典歌词:“When I was young/I'd listened to the radio/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waiting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NO13 《朋友别哭》词:李敏 曲:林慕德 演唱:吕方
那年那事:
终于找到机会可以肆意发泄了。把四年来积蓄的痛苦、郁闷、遗憾或者幸福统统地哭出来,却不知道眼泪,是不是真的可以沉淀所有回忆。
只知道眼泪和打喷嚏一样,都是可以传染的。班里仅有的两个朝鲜族男孩在合唱《朋友别哭》的时候,声音哽咽,于是泪水开始泛滥,歌声已经听不清了,只听见班长在高喊着,“大家别哭!不管走到哪里,我们永远是一个集体,五年以后,无论混成啥模样,咱们还聚……”,然后,他掩面而泣,哭得比谁都伤心……
经典歌词:“朋友别哭/我依然是你心灵的归宿/朋友别哭/要相信自己的路/红尘中有太多茫然痴心的追逐/你的苦我也有感触……”
NO14 《再见理想》词:BEYOND 曲:黄家驹 演唱:黄家驹
那年那事:
校园里贴着一张这样的小传单,“含泪转让二手国产架子鼓,蓝色,七成新……”。我喜欢蓝色,于是我们的乐队便叫做“天空”,最开始,只有两把吉他,后来,从毕业学长的手里,低价接手了一套蓝色的架子鼓,再后来大伙凑钱买了贝司,有人现学现卖,再再后来,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中收获着各自的虚荣……
每个大学里都有乐队,不论最开始时是真的喜欢音乐还是为了吸引女孩子的注意,总之,大家扯开旗帜开干,凑最零用的钱买来最廉价的设备,疯狂忘我(也往往忘记了其他不愿忍受噪音的同学的存在)地排练,演出从寝室开始,蔓延至教室、操场、礼堂……
那时候,学校里还有一支水平和我们相当的乐队,所以每次演出必会同台,同台必会因出场顺序、演唱曲目、观众支持率而明争暗斗,大家互相不服气,势如水火地闹了好几年。前几天看到他们的吉他手,他已剪掉了长发,告诉我已经在本地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而那时的我,正在贴着转让乐件的传单,他看了一眼说,“那就把我的信息顺便也写上去吧”,我们都笑了,第一次笑得这么一致,却为了一件本是很伤感的主题。其实我们都知道,走出校门,能够再“一起高呼rock n' roll”的情怀,已不会再来……
经典歌词:“几许将烈酒斟满那空杯中/借着那酒洗去悲伤/旧日的知心好友何日再会/但愿共聚互诉往事……”
祥林嫂的三幅画像可以说分别代表了她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
第一幅是一个以精神力量抗拒着人生灾难的、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的青年妇女形象。她的生活是困苦的,“脸色青黄”,但精力是充沛的,两颊是红的,她的穿着反映了她旺盛的生命力量,也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明净。
第二幅画像是一个精神受到挫伤、意志的支柱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动摇但仍在勉力维持着的习惯打扮。脸色和眼光表明她已经失去充盈的精神力量。这时的祥林嫂肉体被摧垮,精神也已死亡了。
第三幅画像则是一个精神完全枯竭的妇女形象,不仅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妇女形象。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打击接踵而来,经过了抗争她还是回到了不幸的原点上。
注重分析小说的肖像描写,体会精彩的白描手法和它们的潜在含义和作者想要借人物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用意。
扩展资料:
《祝福》在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方面,堪称“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
1、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小说依次叙写了祥林嫂初到鲁镇、第二次出现在鲁镇、沦为乞丐行将死亡时的眼睛:其中“顺”字,刻画出她温顺善良、安分守己的性格和新寡且出门做工的自卑心理;“直”字,刻画出她因丧夫失子的痛苦创伤和冷漠无情的鲁镇人使她哭诉无门所导致的灵魂麻木。
2、描“服饰”。服饰是人物性格、心理外现的形象载体
作者运用“意象叠加”手法,将“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这三个名词短语有机地组合起来,且都没有使用动词谓语,自然而简洁;作者驱遣“乌”“蓝”“月白”等不同素色的词语,自然而然地强化凸显了服饰戴孝的祥林嫂的心理特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宗法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3、变“脸色”。脸是人物内心世界情感变化的“晴雨表”。
小说中以祥林嫂的“脸部”为载体,分别叙写了她的命运走向:家境贫苦,青春守寡;生活暂时好转,心满意足;被迫再嫁后亡夫丧子,身心受到沉重打击而内心蕴涵无限痛苦。
-祥林嫂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人物)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