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500份心意礼物,为患儿们送上祝福)

婴儿 0 67

(点亮500份心意礼物,为患儿们送上祝福),第1张


(点亮500份心意礼物,为患儿们送上祝福),第2张

吃药十几年的小杰,现在看到喉咙里一大碗苦药,面不改色就能喝下去。



(点亮500份心意礼物,为患儿们送上祝福),第2张

乐乐躺在客厅中间的垫子上休息,身边放着家人准备的奶瓶,让他醒来喝水。



(点亮500份心意礼物,为患儿们送上祝福),第2张

能照顾好自己是燕姿爸爸对燕姿最大的期望。一起扫码点亮生病孩子的礼物


本期愿望定制包内容:


儿童液晶平板电脑


双层电动饭盒


500ML运动杯


酒精湿巾


儿童外科口罩彩笔


项目介绍:2019年10月,广州市慈善会启动“微心愿·善良温暖万家”项目,联合全市社区慈善捐赠站、慈善组织,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发现低收入低收入者、困境儿童、特困人员、留守老人、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微心愿”。同时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和物资。每年帮助10000个困难家庭实现他们的小愿望。这个项目已经帮助2万多个困难家庭实现了他们的“微愿”,直接受益人数超过7万人。


洋娃娃还是汽车?彩笔还是童话绘本?还记得小时候最期待的儿童节礼物吗?有了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最想要的礼物就是一个健康的童年,可以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在阳光下奔跑,可以在家人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本期《小小心愿,好温暖的家庭》将聚焦广州患病儿童,汇聚点点滴滴,让爱流通,为500名病床上的孩子献上特制的爱心礼包,用充满温暖和祝福的心愿礼物为他们加油,让他们重新绽放天真快乐的笑容。


一个患有胆道闭锁的懂事男孩


再苦的药,每次都喝完。


档案:小杰(化名),12岁,胆道闭锁,身体虚弱,面色蜡黄。其家人难以承担高昂的肝移植费用,目前保守治疗。


坐在电脑前的小杰,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沉默寡言,盯着屏幕玩游戏。按下鼠标“啪啪”,沉浸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可以让他短暂地忘记自己的病痛。


小杰家住白云区某村。一楼被他妈妈用作房产中介办公室,也相当于家里的客厅。二楼的阁楼,刚挤出两张床,是他和母亲、两个姐姐的卧室。小杰的父母因为性格不合离婚了。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的三个孩子,夫妻二人“离婚不离家”。他们通常在桌子上吃饭。晚上,夫妻俩分别睡在楼上和楼下的床上。


杰一出生就有先天性黄疸,全身发黄,所以不退。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胆道闭锁,两个月后手术完成。术后出现炎症,反复发热,医生建议肝移植。然而,肝移植费用昂贵,需要几十万美元和长期的抗排斥治疗。


受经济条件限制,小杰父亲选择保守治疗稳定病情,带他去看中医,每天坚持给他做中药,买保健品和营养品。即便如此,也让经济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有时一个疗程就要几千块钱。为了更好的照顾小杰,小杰的父亲在家附近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一个月不到2000块钱。


小杰家客厅的柜子里塞满了包装好的草药。每天早上,父亲都会在灶台边守着一大锅药,给小杰吃,一天三次。吃药十几年的小杰,现在看到喉咙里有一大碗苦药,也能“咕噜咕噜”喝下去,面不改色。小杰的父亲透露,以前看到小杰不肯吃药,会厉声责骂;现在小杰懂事了,他有强烈的求生欲。每次,他都乖乖地把中药喝光。


令小杰爸爸高兴的是,小杰因为生病请了三分之一学期的假,但他在作业上并没有放松。他在这次考试中得了“两个A和一个B”。提到一群小杰患者,他们的一些父母已经放弃给孩子治病了。小杰爸爸眼神坚定地说:“我不会放弃的,我从来没想过!”


如果勇敢是小杰童年的背景,你愿意为他的成长增添更多多彩的色彩吗?一个简单的心愿礼物,一个小小的物资补给,就能让这个沉默寡言的热爱电子游戏的男孩看出来。胜利的曙光不仅仅在虚拟空的房间里,希望和关怀其实就在身边。


父母悉心照顾患有脑瘫的盲童


他希望“过上干净体面的生活”


档案:乐乐(化名),11岁,重度脑瘫,双目失明,不能站立说话,生活不能自理,全靠父母帮他喂饭、洗澡、清理大小便。


“生命的开端,自然是好的……”耳边放着三字经,11岁的乐乐躺在客厅中间的垫子上,呼呼大睡。他又白又胖,留着寸头,像一只天真的熊。枕头旁边有一个在他指尖的瓶子,方便他醒来喝水。他的文化衫上印着“家训”——“做好自己的事”,简单的字里行间透露着父母的殷切期望。


这个看似健康可爱的男孩,从出生开始就让父母担心。他几乎被上帝关住了:双目失明,重度脑瘫,无法站立和行走,嘴里发出“嗯”“啊”等无意义的单音节词。他只能整天坐在家里,日常生活全靠父母照顾。


回到2011年,乐乐发高烧,在保温箱里治疗一个月后被医生诊断为重度脑瘫。“亲戚朋友都劝我们放弃。”乐乐爸爸不忍,抱着一线希望。他把宝宝抱回家,悉心照顾,到处求医问药。然而现实给了乐乐爸爸沉重的打击,乐乐和同龄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乐乐眼里的光芒渐渐淡去,他不再奢望他能被治愈。他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得干净体面”。


乐乐的爸爸妈妈日夜轮班照顾乐乐。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偶尔翻个身碰到瓶子才知道怎么喝嘴里的水。裤子里总是塞着纸尿裤,只要不及时换,裤子就会湿。在乐乐爸爸眼里,乐乐的大脑并不是特别笨——“冬天地板冷的时候就知道把腿缩进凉席里,听到喜欢的儿歌就会兴奋地大叫。”


目前,乐乐的体重已经攀升至70斤,年过五旬的父亲洗澡时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乐乐爸爸找来一辆滑板车,把他从客厅拖到卫生间。虽然很费周折,但乐乐的爸爸还是坚持每天晚上睡觉前给乐乐洗澡。这是乐乐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他喜欢用胖乎乎的手掌溅水。


无忧无虑的乐乐一天天长大,乐乐的爸爸却昏昏欲睡。“现在做还是有可能的。将来我们老了,他怎么办?”这成了夫妻俩的心病,他希望以后能有一个照顾特殊儿童的机构来收容乐乐。


乐乐姐姐翻出哥哥小时候的相框。当乐乐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她有浓密的头发,粉红色的脸和大大的眼睛。乐乐爸爸布满皱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喃喃地问:“你说你看到这个,怎么就放弃了呢?”


不,我放弃是因为乐乐还有太多东西要尝试。一份小小的礼物,对别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乐乐来说却可以是一种安慰。当姐姐拿起彩笔给哥哥画像的时候,当爸爸在写字板上写下要给乐乐准备的菜的时候,每一个小小的想法都可以成为家人的专属记忆。


不会说话的8岁自闭症儿童


我正在努力学习来照顾自己。


档案:燕姿(化名),8岁自闭症儿童,表达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他母亲一个人在家工作,年过六旬的父亲照顾一家人的生活。


小小的客厅里,一台风扇嗖嗖地转来转去,试图驱散房间里的热量。沙发、餐桌等家具家电摆满了客厅,只剩下过道可以走。空房间虽然小,但是被燕姿爸爸照顾的有条不紊,很温馨。沙发上的娃娃和墙上的贴纸特别有童趣,窗外明亮的光线打进来,照在日历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燕子的上学时间和妈妈的工作安排。


看到家里有陌生人,燕姿就觉得不自在,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玩着玩具,时不时弄出点声音来引起父亲的注意。“我的兄弟姐妹们是来帮助我们的。”燕姿的父亲耐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家里会有突然来访,似乎听懂了父亲的话。燕姿偶尔发出两个音节作为回应。


燕姿两岁被查出自闭症后,燕姿的父亲承担起照顾家人日常生活的责任,而燕姿的母亲则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每周只有一个星期五休息。现在燕姿8岁,正在上学。但是,每月5000元的康复费用,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更不用说日常的生活费了。


除了经济压力,照顾燕姿所需的体力和精力也让年过六旬的父亲感到吃力。“我要早上6点起床帮他穿衣服,做早饭,送他上学,做家务。晚上12点才能睡。”不过最难的是,燕姿不会说话,不会交流,没有普通人的生活常识。即使他用热水烫了手,他也不会拿开。“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等日常需求,他都不会主动去做,更不用说表达了,这需要我们时刻关注。”严子爸爸每天都绷紧一根弦。只要燕姿不对,不管你有什么,你都得马上收手。


"他经常过敏。"燕姿的父亲有点无奈。前不久,他爸爸带着燕姿去附近的公园玩。入园不久,父亲发现燕姿出现了眼睛红肿的过敏症状。“小时候比较严重,全身都会起疹子。”能照顾好自己是燕姿爸爸对燕姿最大的期望。“现在学校也在教他照顾好自己。”严爸爸指着从学校带回来的图片卡,上面画着示意图。“有时候我要上厕所,他会用这张卡告诉我们。”


虽然很慢,但是燕姿一直在进步。燕姿的父亲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认识他的父母和老师。”每天,直到爸爸妈妈回家,燕姿都会安然入睡。


“跟时间走,一天一天走下去,总可以过去的。”燕姿爸爸说着,低下头轻声安抚在一旁的燕姿。


妈妈从来没有听燕姿说过一个“爱”字,但每天晚上回家都会从燕姿等待的眼神里看到“爱”。一个电动饭盒,或许能让父亲的家务不再手忙脚乱,让已故的母亲吃上一顿温暖的饭,让一家人的等待不会轻易冷却。你愿意帮助他们吗?


统筹人:李凌波、、叶、廖艳萍


执行:南都记者廖艳萍叶杨子文婷实习生杨睿


视频:南都记者吴泽佳实习生刘浩


设计:洛瑞和张旭军


技术开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产品R&D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