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啥只能祝安康

问答 0 22

端午节为啥只能祝安康,第1张

端午节为啥只能祝安康
导读:1、因为端午节本意为拜祭龙祖、祈祷祛病,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可以祝端午节快乐的。后来加入了纪念屈原的意义,加上端午节本身的祛病含义,综合起来,祝安康就更合适了。2、端午节安康,简称“端午安康”,是和端午节快乐(简称“端午快乐”)相互关联的节日

1、因为端午节本意为拜祭龙祖、祈祷祛病,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可以祝端午节快乐的。后来加入了纪念屈原的意义,加上端午节本身的祛病含义,综合起来,祝安康就更合适了。

2、端午节安康,简称“端午安康”,是和端午节快乐(简称“端午快乐”)相互关联的节日祝福语。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的节日。“端午节安康”是近年社交媒体新发明出来的祝语。

端午节不能说快乐,要说安康是因为据史料记载,端午节这一天,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因此在很多人看来,端午节是祭日,不能过于欢庆,互道快乐显得不合时宜。安康代表着平安、吉祥、祥瑞,同样是种美好的祝福。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扩展资料

端午节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川北在线- 为什么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只能说端午节安康?

因为民间传说中,端午节是纪念一些历史上的悲剧人物的节日,所以只能用“端午安康”来表示祝福,而不是用“端午快乐”。端午节因为这些历史悲剧人物而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所以很多人在端午节这一天都是用“安康”来表达自己对别人深切的祝福。民间的传说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历史悲剧人物而来的节日,最主流的说法有三种。第一种传说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这也是最广为流传的传说。南北朝时期的小说《续齐谐记》中,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屈原看到自己的国家被别的国家消灭了,心中十分难过,于是在端午节那一天投江自尽了,以此很多人认为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也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的习俗。第二种传说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战国时期的人,父母都被楚国杀害了,因此投靠了吴国,帮助吴国攻打楚国,楚国战败后,伍子胥还把那位杀害父母的楚王挖出来鞭尸。后来,夫差继位吴王,伍子胥多次劝夫差防范越国失败,还被人陷害,自杀前还说要把眼睛挖出来看着吴国怎么被越国消灭的,夫差听完很生气便把他扔进了江里,后来便有传说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这最后一种说法是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东汉时期有一位女子名叫曹娥,她的父亲死于江中,却找不到尸体,于是曹娥日夜哭泣大喊,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江了,投江后五天,曹娥竟然抱着父亲的尸体回来了,于是便有人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

由于这些传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悲剧人物的,因此才不能说“端午快乐”,而是“端午安康”。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传统的端午节有许多神话和传说,其中最流行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的载体。那么,端午安康什么意思?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安康的含义

端午节安康是平安健康、生活安稳的意思。端午节是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为救父投江、屈原投汨罗江。因此,端午节是个悲壮的日子,不能互祝快乐,说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端午节不能说快乐的原因

民间说法,因为端午节是许多亡灵的纪念日,包括屈原,伍子胥等,他们都是在这一天死去的,如果在这样的日子里还互相祝快乐有点不合时宜。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开始是人们去除疾病,防止疫病的节日但是这一天我们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了。因为秦国攻破了楚国屈原忧国忧民,对前途感到非常的渺茫,他虽然有抱国的心,但是却没有能力去报效祖国,只能用死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所以这一天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

为了纪念爱国亡灵的日子,如果用快乐这样的词语,就显得非常轻视他们,而且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不尊重。所以民间一般不用“快乐”,而用“安康”这样的词语。

  端午节祝福语有哪些

1、世间万物都如此可爱,我们没有理由不可爱,祝大家端午节安康,多吃粽子。

2、慢慢的闭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会发现我和粽子一样可爱。

3、端午安康,别就知道吃粽子记得想我。

4、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5、端午节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端午节的问候,和粽子一起送上;祝端午节安康。

6、“粽”享端午,吃了粽子才是安康。

7、粽子只有端午节吃才最香,而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包粽子,此刻的团圆比什么都珍贵,祝大家端午安康。

8、感恩这个节日,愿每个人在端午节里,情系粽香,粽香传情,世代永远,不忘亲情,让我们借着往日的记Z在快乐中享受生活:让我们在蕴含的真情中,祈福吉祥安康。

9、美食当前,总能有所思,这么饱满的粽子就是该有的样子,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10、悄悄的一条信息,带去我的一份最真的祝福,一份深情,一份情谊,一份如意,一份温馨,一份守望,一份牵挂,一份安康都给你。端午节安康。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安康什么意思?端午节为什么不能说快乐”的相关内容,感谢阅读。

因为俗语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每年农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中国最早的农事历书《夏小正》记载:“此日蓄采众药,以蠲除毒气。”

所以,祛病防疫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内容,饮雄黄酒、佩香囊、挂菖蒲和艾草、拴五色丝线、挂五毒图、挂钟馗像等端午节民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端午节也算是我国最早的“全民卫生防疫节”。因此,端午节大家见面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

端午美食:

美食端午,粽香千年。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西晋《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到了唐代,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姚合的“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宋代时,出现了用“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子。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粽子”最早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