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危险的是美国,不是中国澳大利亚揭露美国

问答 0 27

澳媒:危险的是美国,不是中国澳大利亚揭露美国,第1张

澳媒:危险的是美国,不是中国澳大利亚揭露美国
导读: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12月27日文章,原题:危险盟友会把我们拖入与中国的战争马尔科姆·弗雷泽关于“我们危险的盟友”的说法是正确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具侵略性和暴力的国家。它认为越来越多的战争是增强其帝国权力和权威的手段。除了短暂的孤立主义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12月27日文章,原题:危险盟友会把我们拖入与中国的战争马尔科姆·弗雷泽关于“我们危险的盟友”的说法是正确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具侵略性和暴力的国家。它认为越来越多的战争是增强其帝国权力和权威的手段。除了短暂的孤立主义时期,美国几乎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它的军工复合体依靠战争攫取影响力和财富。它资助我们的战争纪念馆和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以及其他许多服务于美国军事和商业利益的活动。长期以来,澳大利亚许多政治、商业和媒体精英受到美国洗脑,他们难以想象没有美国霸权的世界。

目前美国在世界各地有800个军事基地,在日韩和关岛部署大规模的装备和军队。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在加勒比地区有一连串类似基地,或中国舰船在佛罗里达群岛游弋,美国得多抓狂。

美国推翻或干涉外国政府的情况多种多样,包括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伊朗、海地、刚果、印度尼西亚、日本、越南、智利、伊拉克、阿富汗和最近的叙利亚。再看看中国!尽管如此,美国的帝国手段仍在继续,澳大利亚对此没任何质疑。澳军事和国防***严重依赖美国防部和国务院、中情局等的建议。不仅如此,澳还心甘情愿响应并加入美国在伊拉克和中东的灾难制造。

澳大利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面临巨大风险,因为堪培拉的国防/安全精英们把与美国的“互通有无”作为自己的圣杯。“奥库斯”将我们绑得更紧,这样澳美就可在南海共同行动以威胁中国。似乎这些还不够多,我们鼓励美国将澳北部作为对抗中国的前沿基地,从而越来越多交出战略自主权。

美国希望其他国家遵守“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该“秩序”反映的是20世纪40年代主导国家的权力和观点。它不承认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的合法利益,这些国家如今要在国际秩序中发挥作用。

尽管不断有罪恶的战争、美国影响力不断下降,但其霸权及对堪培拉的思维支配仍在继续。为什么我们对此还要否认?我们常被告知,首先与英国现在又与美国有共同的价值观,但各国总是先从自己利益出发,正如澳农民发现美国在华抢夺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媒体充满美国的新闻、观点和娱乐。无论美媒针对中国编造了什么,都不可避免地左右澳媒。

至于说中国是一种遥远的“威胁”,如果我们不是如此屈从于美国,其威胁会小得多。若澳继续充当美国代理,与中国发生战争的巨大风险就会出现。我们最大的军事风险就是被牵着鼻子走入美国与中国的战争。来源:环球时报

延伸阅读:

牛弹琴:很特别的女外长来中国了一个细节很有意思

按照公布的外交行程,12月20日,一位很特别的女外长会来到中国。

确实很特别,至少有三点。

第一是她的女性身份。这个世界,女外长毕竟不多吧。

第二是她的华裔身份。虽然来自西方国家,但她父亲是客家人,她长相也很华裔。

第三是她来自一个很特别的国家。说起来,这还是2019年以来,该国第一位部长来华访问,也是两国外长2018年来首次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

这个国家,就是离我们不太远的澳大利亚;来访的,就是澳大利亚女外长黄英贤。

为什么会这样?

相信你懂的。

外交无小事,细节很重要。

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则是这次访华的日期。

今年12月21日,是中澳两国建交50周年纪念日。黄英贤应该是特意提前一天到达。按照中国外交部公布的行程,12月21日她会与王毅会见,两人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

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中澳关系正在发生微妙而重大的变化。

阿尔巴尼斯当上澳大利亚总理后,出现了一系列较为积极的现象。就最近来说,完全个人观点,至少三波。

第一波,巴厘岛G20峰会期间,中澳***会晤。

说起来,这还是6年来,澳大利亚总理与中国最高***的第一次正式会晤。

这次谈得很好。

中国***指出:中澳关系曾长期走在中国同发达国家关系前列,值得双方珍惜。过去几年,中澳关系遇到困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中澳之间从来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请注意:曾长期走在中国同发达国家前列,中澳之间从来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以前确实关系很不一般,但发展到这个地步,让人痛心。

阿尔巴尼斯也当即表态:澳中两国很快将迎来建交50周年。澳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澳方愿意秉持当年澳中建交初心,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精神,同中方共同努力,通过建设性、坦诚对话沟通缩小分歧

态度也很明确,马上迎来建交50周年,要“秉持建交初心”,要缩小分歧。

我记得当时很多外媒就评论,6年来的第一次正式会晤,有助于中澳关系的解冻和恢复发展。

这是第一波,随后第二波,在泰国曼谷,阿尔巴尼斯的一个很积极表态。

当时,有记者询问阿尔巴尼斯:如何看待台湾地区加入CPTPP,是否会支持台湾地区加入?

阿尔巴尼斯当即回答:

CPTPP是被公认的国家之间签署的合作协议。台湾不属于此类,它现在是以一个经济体的身份参加APEC。两党均支持一个中国政策。我们支持在台湾问题上维持现状,不希望在台海看到任何改变现状的单边举措。

什么意思?

按照澳大利亚媒体的解读,阿尔巴尼斯的意思很明确,澳大利亚不会支持台湾地区加入CPTTP,相对于澳大利亚上届政府,“这是一个立场转变”。

这就对了。

显然,这是澳大利亚政府发出的一个积极信号。

第三波,就是澳大利亚女外长访华了。

对于这次访问,阿尔巴尼斯和黄英贤还特意发了一个联合声明,说: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和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贸易和人文交流,给两国带来巨大的利益,“澳大利亚寻求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关系;我们将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合作,在无法同意的地方不同意,以推进国家利益。”

果然是政治家,很会讲话,滴水不漏。

这也充分说明澳大利亚对这次访问的重视。必须看到,这次特别的访问,不是为了访问而访问,也不是夹带在其他会议中的会议,来就是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大大方方举行外交和战略对话。

中澳关系,真的很有意思的。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市场,没有之一。没有中国,澳大利亚经济早就陷入了衰退。

但万万没想到,前面几个澳大利亚政客当总理,特别喜欢在一些问题上强出头,记得当时中澳关系恶化的一个起因,就是澳方以所谓的国家安全理由,对华为各种妖魔化,成为首个公开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的国家。

一个中国认为很友好的国家,这样背后一刀,确实让人匪夷所思。更让人无奈的是,澳方随后更是主动给美国递投名状,各种抹黑攻击中国,最后导致中澳关系急剧恶化,让人实在看不懂。

现在,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最初。理性的政治家,终于开始面对现实。

最后,怎么看?

两点吧。

第一,黄英贤这个人不简单。

说她不简单,倒不是与中澳关系直接有关,也不是她独特的性取向,而是她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外长。

她也不回避自己的华裔身份。看一些材料,她曾说,“我很珍惜家庭和文化根基,我对我的华裔血统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她还说,她从祖母身上学到了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用黄英贤的话说:“我的祖母是身材矮小的女性,但充满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是客家人,是我祖父的第二个妻子。当战争蔓延至马来西亚时家里大部分人死于战争,她只能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和生存欲望,独自一人面对无法形容的困苦境地,抚养我的父亲和其他孩子。”

这种坚强,是很多海外华裔共同的品质。

当然,我们更要看到,她出任澳大利亚外长,是澳大利亚的内政。

我总觉得,我们要辩证地看华裔出任外国政要。好的地方,他们对中国更熟悉,知己知彼,双方有时更好打交道;坏的地方,他们有时太熟悉中国,如果戴上偏见的眼镜,政策太损,双方关系反而更糟糕。

希望黄英贤是前者。当然,黄英贤背后是阿尔巴尼斯,这才是关键。

漫画图

第二,我们也别对澳大利亚期望太高。

期望太高,往往失望会更大。我们别忘了,澳大利亚是五眼联盟之一,是所谓的四国机制成员,还是臭名昭著的AUKUS的关键角色。

澳大利亚与美国同气连枝,对法国都可以背后一刀,更别提对中国了。我们还是多保持一点警惕性吧。

当然,我们也不怕。

必须看到,澳大利亚最近积极调整对华政策,有国内政治因素,终于实现政党轮替,更意识到错误政策带来的巨大代价;但也与我们坚决斗争有关。

这个世界,没办法,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没有一点斗争精神,那就只能被欺负被抹黑被侮辱。

但辱骂与恐吓绝不是战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时是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但更多时候,还是要博弈,要自信,要从容,要有谋略,也要给对方转圜的空间。

中澳之间的坚冰,终于正在融化。黄英贤来访,也总是一件好事。但夫妻分歧都不可能一晚上全解决,更别提两个重要国家之间,还是要有一点耐心。

只是回顾这几年的折腾,不知道澳大利亚政治家,感觉累不累啊?

这个世界,很多事情,解铃还须系铃人,千万别真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对澳大利亚,我们还是听其言、观其行吧。

中国和马尔代夫关系友好,对于两个国家来讲,都是大有益处。这些年来两个国家和睦相处,带动彼此之间经贸往来,彼此都感受友好和平带来益处。事实上云南与马尔代夫很早就有联系,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就即已经有来往,如今云南和马尔代夫借助于“这层关系”,继续续写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距离马尔代夫最近省份,就是云南省,很早时候两个地方就已经借助于海路有了联系。到现在为止还发现不少物资,证明那个时候,就有着紧密联系。云南人郑和曾经率领船队到达过马尔代夫,马尔代夫派遣人到达中国,开始友好往来。

21世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也得到马尔代夫积极响应。云南也正在努力 ,云南也在努力成为,中国在南亚辐射重中心,积极推动同马尔代夫来往。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来往,云南和马尔代夫往来也很密切。为了方便联系,云南在马尔代夫设立了“云南省马尔代夫(马累)商务代表处,双方之间合作更加紧密。2017年,昆明—马累航线首航完成,云南直飞马尔代夫,更加有利于双方之间经贸往来。

 事实上这两个地方,还有一个很相似,那就是旅游业。属于双方共同点,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看这些地方。能够彼此进行深入交流,彼此互相学习,带动经济发展。还能够带动绿色产品开发,加强本土之间企业交流。应该是彼此合作共赢,带动经济之间发展。今年是中国与马尔代夫建交50周年,借助于这个机会,云南省举办一系列活动,带动双方经贸往来发展。有利于谱写新的篇章,成就美好未来。

 

       中国和智利已经是建交五十周年,智利大学还特意发布新书来庆祝智中建交五十周年,这本新书叫做《智中关系面面观》,会在15日举办线上发布会来介绍。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和智利两国专家对双边关系中面向未来的重大问题的看法。智利外交部长阿拉芒还感谢智利大学做出的“富有远见的努力”,认为这本书很值得参考学习,还鼓励智利大学继续推动新的、更具成果的交流。还说了中国和智利两国之间在这建交五十年中建立了坚实的友谊,双方还在学术交流和高校间合作上有广阔空间。

       1970年12月15日,中国同智利建交。在智中建交五十周年之际,回顾一下,中国和智利建交之后的合作成就。

       建交以来,智利始终秉持“一个中国”原则,跟我国进行平等互惠交流。2004年,智利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拉美国家;2005年,智利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非东盟国家。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的就是中国同智利也进行了互利互惠的经济往来,智利出口的很多产品也是深受我们的喜爱,比如说智利进口车厘子,不仅仅品质好,而且早早就进驻了我们很多电商平台,人们要购买也是很方便。智利进口车厘子饱满而圆润,色泽犹如深红色的玛瑙宝,鲜美石,鲜美多汁,营养丰富。

       今年,智利还帮助我国抗击疫情,智利驻中国大使馆发起的“中国帮智利”(China ayuda a Chile)这一团结合作倡议,中国向智利公共和私人机构捐赠了大量医疗卫生用品。 展现了智利与中国的坚实友谊。

1 中国和马尔代夫的友好关系对两国都有极大的益处。

2 两国长期的和平相处促进了经贸交流,加深了友好情谊。

3 云南与马尔代夫的历史联系可追溯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现今双方借助这一历史纽带进一步深化合作。

4 云南省作为中国距离马尔代夫最近的省份,两地在海路交通上早有往来,历史遗迹证明了这一点。

5 云南人郑和曾率船队访问马尔代夫,开启了双方的友好交往。

6 在21世纪,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马尔代夫的积极响应,云南正努力成为中国对南亚辐射的重要中心。

7 为了加强联系,云南在马尔代夫设立了商务代表处,促进双方合作。

8 2017年昆明至马累航线的开通,进一步便利了经贸往来。

9 云南和马尔代夫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吸引国际游客的共同点,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

10 双方的合作不仅限于旅游业,还推动了绿色产品开发和本土企业交流,实现了共赢发展。

11 今年是中国与马尔代夫建交50周年,云南省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经贸往来,为两国关系谱写新篇章,共创美好未来。

双方在经济贸易以及基础建设中都有很多的项目成就。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驻尼日利亚大使馆临时代办赵勇8日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50年来,中尼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人文、卫生、安全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中尼合作已成为中非合作和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强劲,其中阿卡铁路、奥贡自由贸易区、本币互换、卫星发射、海洋联合科研等合作在非洲属首例。“2019年,中国与尼日利亚双边贸易额达到1927亿美元,是1971年建交之初的1900倍,增长率在中国40个最大贸易伙伴中位居世界第一。尼日利亚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

50年来,中国在尼日利亚人文交流、卫生、安全等领域的交流空前活跃。2019年,尼日利亚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6800多人,居非洲首位。为了支持尼泊尔抗击疫情,中国政府向尼日利亚政府提供了三批医疗援助,并及时分享了防治疫情的经验。在尼泊尔的中国企业和侨民为抗击疫情提供了30亿奈拉。尼日利亚各界也高度评价中尼建交50周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希望尼中两国未来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2月9日,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和驻尼日利亚大使馆联合举办了“中尼关系50年:回顾与展望”主题论坛。

1971年中尼建交时的尼日利亚国家元首古恩将军发表了视频讲话。古恩回顾了他在尼日利亚国家元首任期内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1974年他率领一个代表团访华,目睹了两国在农业、贸易、通信等领域合作协议的签署,为两国关系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十年后,当他再次访问中国时,发现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衷心祝贺中国取得的显著成就,感谢中国对非洲国家发展的巨大帮助。

中尼友谊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双边务实合作惠及民生。两国应以建交50周年为契机,不断扩大经贸投资、基础设施、文化交流、和平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