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节祝福语

问答 0 22

燃灯节祝福语,第1张

燃灯节祝福语
导读:1、事圆人圆,福圆财圆,阖家团圆。让我的短信带着快乐飞向你的梦乡,让我的短信伴着好运降落到你的身旁,让我的短信携着幸福流淌在你的心房,让我的短信捎给你燃灯节的吉祥!2、时硬中甜,热时软中绵,有心不外露,清白自在圆,愿我们的有缘常相聚,难聚常

1、事圆人圆,福圆财圆,阖家团圆。让我的短信带着快乐飞向你的梦乡,让我的短信伴着好运降落到你的身旁,让我的短信携着幸福流淌在你的心房,让我的短信捎给你燃灯节的吉祥!

2、时硬中甜,热时软中绵,有心不外露,清白自在圆,愿我们的有缘常相聚,难聚常想念,燃灯节快乐!

3、送你一盏彩灯,愿照亮你幸福的家庭,照亮你光辉的前程,照亮你甜美的爱情,照亮你红火的日子,照亮你健康的身体,照亮你平安的一生!

扩展资料

节日活动

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

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族在节日宴庆场合,总少不了长者或专门的吟唱者、被称为“珲锦”或“和勒莫日其”(指善于辞令的祝赞者)吟诵祝词,以增加节日气氛。祝词可根据其内容分为与牧民生产相关的祝词,如“制毡祝词”、“蒙古包祝词”等;与牧民生活习惯相关的祝词,如“祭火祝词”;与人生礼仪相关的祝词,如“婴儿诞生祝词”、“新人祝词”等;与竞技娱乐相关的祝词,如“游艺祝词”、“三项竞技祝词”等。祝词大致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吟诵者吟唱时,往往在开头交代吟唱祝词的原因理由,即吟诵者要说明自己是以大家的意愿吟唱祝词的,然后对所要祝福的事物进行真实的描述与赞颂,最后在结尾部分表达对未来的祝福意愿。  祝词的中心内容部分,以所祝愿的事物、事件并按时间顺序变化的场景为描述对象。如“祭火祝词”:   杭盖罕山只有土丘大的时候,   汪洋大海只有水洼大的时候,   可汗用火石击燃,   皇后用嘴唇吹旺,   以火石为母,   以火镰为父,   ——那发明火的火神圣母啊!   我们向你敬献醇香的奶酒,   我们向你敬献美味的肉食,   祈求你赐予最大的福分,   让我们在这幸福中永生。   表达美好愿望,祈求福、禄、寿的愿望,往往以诗的形式放置于结尾部分,是所有祝词共同的特点。对于较短的祝词,可称之为祝福语。蒙古族的祝福语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由长者吟说,主要是对人、事、物的美好祝愿。   祝词是为祈求祝愿一切事物的美好而创造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文学形式,是人们相信语言魔力时代的产物,由长者或专业的吟诵者在节日庆典或集体收获劳动成果之时吟唱,以此祈求祝福人丁兴旺、牲畜安泰。   二、赞词   一首词句华丽动听的赞词,是蒙古族人民豪迈情感与审美情趣的体现。赞词以赞美一切美好事物且从不同视角进行全面赞美为基本特征。在赞扬马的词中诵道:  它那飘飘欲舞的轻美长鬃,  好像闪闪放光的宝伞随风旋转;  它那炯炯发光的两只眼睛,  好像结缘的鱼儿在水中游戏;  它那宽敞而舒适的胸膛,  好像天上的甘露滴满了宝瓶;  它那聪颖而灵敏的双耳,  好像山顶上盛开的莲花瓣;  这匹马一身具备了八吉祥徽, 无疑是一匹举世无双的宝马。  赞词与祝词虽然都蕴涵着对事物赞颂的成分,但祝词是对事物未来的祝愿,而赞词主要是赞美景物,如对自己家乡的山川河流、新建的房屋、辛勤的劳动果实、优胜的骏马、相互馈赠的礼物等等进行赞美,即对事物现有的一切美好形式都可加以赞美和颂扬。  赞词同样也是蒙古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劳作中创造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之一,早先融会于各类习俗仪式中。人们相信这样的赞美能够激发事物的活力,可增强壮志。早期的赞词并不仅仅是劳动人民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的文学形式,而是通过华丽的语句来取悦神灵以期望得到神的保佑与恩赐,这才是其真正的起源和早期的功能。人们不了解自然变迁,无法掌握自然规律,因此深信通过语言可以打动神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赞词所赞美的对象更加宽泛,涉及蒙古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内容,赞词大致可分为:习俗赞词、景物赞词、生计赞词三类。每一种赞词都有其特定的吟唱场合,且由专门的吟唱者对赞美对象进行全面的颂扬。如“赛马颂”,从马匹的形貌起直到整个赛程中的每一细节,以及马的主人所做的赛马前的准备等,都会详尽地描述与赞美。  赞词是民间口头文学体裁,因此吟唱者并不拘泥于固定的语句,而是根据场景来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即兴吟诵。因此,赞词不仅是集体的创作,同时也体现着吟唱者的智慧及其艺术表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作为蒙古族民间口头文学瑰宝—祝词与赞词所祝福与赞美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从以往的只融会于生产、生活诸仪式的形态中,渐渐趋于在舞台艺术与现实生活中并存发展,并且已成为蒙古族传统的语言艺术典范。  对于蒙古族祝赞词的整体研究并不是很多,其中,赵永铣先生在《蒙古族文学史》相关章节中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在此主要参考他的研究,对祝赞词做一介绍

2014年转眼即将过去,无论这一年我们留下了什么,都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一起怀揣感恩的心迎接新的挑战吧!以下是 无 祝福语 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祝寿贺词大全:蒙古族祝寿》,传递我们最真实的祝福,一起奔跑吧,2015!

祝寿:蒙古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习俗。他们的谚语中说:“尊敬德高的人、敬爱年老的人”,“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等等。这些都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不过父母亲在世时,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许做寿。过本历年的十三、二十五、三十七、四十九也不是很热闹,但是过了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就另当别论了。过本年的一般不祝寿。巴林蒙古族老年人过本95岁就不计年龄,也不做百岁。

蒙古族祝寿——仪式

祝寿和过本命年的日期一般在正月。只要有给老人祝寿的人家,主人家的儿女们的从年底开始就准备设宴。初一就开始来迎接陆续到来祝寿的客人了。也有的人家选定一个吉日,再通知众乡亲、朋友、亲戚等。

祝寿仪式比较简单,席间,来宾们都为老人敬酒、献哈达和礼品。敬酒四、六、八碗的蒙古语称“朱来”。然后叩拜主人,表示感谢主家招待。祝寿的礼品通常有:马、牛、绵羊或羊乌查、皮长袍、棉长袍、夹长袍、靴子、烟、荷包、钱等。礼品品类一般占“三”数。祝寿完毕,祝寿客人不能空手回,主人家要回赠烟荷包、毛巾等。如果是孩子,就给月饼或一二元零用钱等。

蒙古族也有过本命年的习俗。六十一岁以前过本命年规模较小,也叫过寿年,但不搞聚会庆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朋好友、近邻旧居,为某个人过本命年,提前准备好礼物,正月赠送表示祝贺即可,当年纪到六十一以后的本命年,庆贺活动的规模较大些。

(图)祝寿的小辈要送绸缎袍面、棉毯、糕点、瓶装洒等。祝寿的小辈要送绸缎袍面、棉毯、糕点、瓶装洒等。

蒙古族祝寿——寿宴

庆贺“长寿”和“本命年”的活动内容基本相同。首先子女们商议为老人祝寿,征得老人同意之后,到寺庙请喇嘛或找卜卦的先生给选择吉日,多数选在正月。确定日期后,给亲属、朋友、乡亲们传递信息。被通知者按时到达,赠送祝寿礼品,接受长寿老人的祝福。礼品种类通常是哈达、酒、全羊(活羊也可)、袍料、上衣或坐垫等物品。老人接受礼物的同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美言祝福。有时也说:“你们也和我一样长寿、过百年。”

寿宴开始前,亲属、朋友、兄弟姐妹及子孙们把长寿老人簇拥到上位。辈份大的长辈人左右相陪,其他人依次落坐。子女们首先用银碗给老人敬酒祝寿,有的也敬鲜奶茶拜寿。其他人也为老人敬酒祝寿,长寿老人也斟酒对亲戚朋友表示谢意,同时也祝福他们平安长寿,酒碗酒杯由子女递过去。接受老人祝福的人都表现的兴高采烈、欢乐异常,使老人非常高兴。

寿宴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大家喝奶茶、饮酒,吃手把肉(过去给老人祝寿是全羊席,现在多数是手把肉),唱歌敬酒助兴,使长寿老人感到场面喜庆,心情舒畅。

祝寿完毕,祝寿客人不能空手回,主家要回赠一些礼品,如果是孩子,就给一些糖果、月饼或一二元钱等。

一、哈达的意思:

哈达是蒙古族、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蓝色,也有**等。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象征大地。

二、献哈达时候的仪式:

哈达呈递敬送时,折口处朝向贵宾,递到对方手掌上。相互间问候时,晚辈向长辈敬献哈达时,哈达下方折口朝外。在藏区,献哈达是一种既普遍又崇高的礼节。无论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迎送宾客、朝觐佛像、音讯往来、求情办事以及新房竣工、认错请罪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的意思。

三、献哈达时候的辈分规矩:

献哈达根据辈分不同各有规矩。首先将哈达顺长对叠成四幅双楞,把双楞一边整齐地对着被献者。通常情况下,面对活佛、高僧、长辈要躬身俯首,双手捧献于其手中,或献于案上,或通过代理人员转献,对方还会将哈达回挂在献者的脖子上。

对晚辈则要将哈达披挂于对方颈项。而平辈间则略微躬身,将哈达献到对方手中,这时受者也应躬身双手承接,以表示恭敬和谢意。人们用这一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客人的欢迎和爱戴。在草原上,常看到献哈达时,主人双手捧着哈达,口中吟诵吉祥的祝词或唱着祝福的歌献上哈达,气氛十分祥和。

扩展资料

哈达已经成为藏、蒙古等民族群众特有的礼仪往来必备之物,世代相传,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是人们纯净的心灵与纯朴的情感具体的物化。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优良的传统习惯,世世代代人们都把献哈达看成是至高无上的礼仪。“哈达有价情无价”,它虽无黄金贵重,但却比黄金更加受到人们的崇敬。因为它象征着一片金子般的心,代表着最真诚的感情,寄托着最美好的祝愿,标志着最崇高的敬意。其意义表示友谊、和谐、善良、安康之意。

参考资料:

-哈达

献哈达时,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所说的话语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民族和习俗,献哈达时的用语也有所区别。以下是对所提供问题的内容进行润色和改写的尝试:

问题一:献哈达时说什么

献哈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象,所说的话语会有所差异。例如,给活佛献哈达时,可能会说活佛的祈祷文和颂词;而在安慰家属时,可能会说一些安慰的话。尽管具体的话语可能因人而异,但“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是最常见的一句祝福语。

问题二:献哈达是什么族的习俗礼仪

献哈达是蒙古族和藏族等民族的习俗礼仪。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用于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场合。

问题三:蒙古族献哈达要说什么

蒙古人所信仰的佛教是从印度传入的,因此哈达也跟随而来。但是,蒙古族和藏族有所不同,蒙古族喜欢蓝色的哈达,而藏族则偏好白色。在献哈达时,蒙古人通常用双手接递,而藏族献哈达时则搭在脖子上。

问题四:在蒙古族里,献哈达有什么意义献时说什么话要蒙语的。

在蒙古族中,献哈达是对尊贵的客人表示敬意和祝福的礼仪。献哈达时,可以说一些祝福的话,例如“哈达是献给尊贵的客人和长辈的,在此我代表我们什么什么单位或者是地区,献上我们最诚挚的祝福和热烈的欢迎!”

问题五:藏族人献哈达时说什么

藏族人献哈达时,通常会说的是“扎西德勒”,这是一句常见的祝福语,用于表示祝福。

问题六:献哈达有规定的地方和要求吗

献哈达的礼仪在不同民族和地区中有所差异。例如,蒙古哈达有三种不同的等级,**为最高等级,主要用于达官贵人;蓝色和白色则分别用于普通和最普通的场合。在献哈达时,对上敬献,对下赐给,平级之间互赠,具体动作和方式也会根据身份和关系而有所不同。

问题七:献哈达的什么是哈达

“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有的织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哈达的长度和宽度不一,颜色也有白色、蓝色、**等。在特定情况下,还会使用五彩哈达,这种哈达颜色丰富,象征意义深刻。

问题八:哈达是什么意思

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用于表示敬意和祝福。在不同民族中,哈达的材质、颜色和献献的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都是表达纯洁、诚心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