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民风民俗

问答 0 20

兰州 民风民俗,第1张

兰州 民风民俗
导读:太平鼓蓝天白云黄土情,高原汉子擂太平,霹雳惊雷响万里,脚下腾起五洲云。这首诗使人们仿佛听到了兰州太平鼓惊天动地的鼓声,看到了擂鼓人欢快矫健的身姿,感受到了那排山倒倒海的气势。兰州太平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统一

太平鼓

蓝天白云黄土情,高原汉子擂太平,霹雳惊雷响万里,脚下腾起五洲云。

这首诗使人们仿佛听到了兰州太平鼓惊天动地的鼓声,看到了擂鼓人欢快矫健的身姿,感受到了那排山倒倒海的气势。兰州太平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当了皇帝,只有元朝大将扩廓铁木耳在兰州负隅顽抗。朱元璋十分恼火,于洪武十一年派大将徐达讨伐扩廓铁木耳。但兰州城池危坚,久攻不下。时一谋士献计:“现在时逢春节,西北人爱玩社火,何不令一部士兵扮成百姓,一部分扮成玩社火的,混入城中,里应外合,就可拿下兰州城。”徐达依计而行,把端鼓改为长形鼓,藏刀鼓内。元宵佳节,假扮士兵斜背长鼓,边走边打,混入城里。第二天一早,徐达传令攻城,一时鼓角齐鸣,杀声震天,铁木耳刚上城楼,猛听一声炮响,城门大开,城池失陷。朱元璋统一中国,认为端鼓立了功,得天下太平,遂取名“太平鼓”。近年来,兰州太平鼓多次应邀参加亚运会、迎接香港回归、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等大型庆典活动,得到了“天下第一鼓”的赞誉。

桃花会

桃花会于每年4月份桃花盛开之际,在安宁区桃园隆重举行。这一活动自198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第一届桃花会以来,每年举办。游客除踏青赏花外,还可以参观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书法绘画展览、经贸洽谈等。

安宁区桃园东起刘家堡,西至沙井驿,绵延15公里,面积 8000多亩,有184个品种的桃树30多万株,其中以迟水桃、紫桃、京红桃、早香郁桃、白粉桃、半旱桃、离桃水蜜、六月桃等品种最为著名。桃树原产于中国西北一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献鲜果,有细核桃、紫纹桃、金城桃”;。金城桃即为安宁桃园出产的迟水桃,说明兰州出产鲜桃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时,兰州的焦桃被列为贡品。兰州鲜桃果实艳丽,肉细粉嫩,甘甜多汁,味多醇美,富含脂肪、蛋白质、果酸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为桃中上品,久食能延年益寿。

兰州的安宁桃园早在清代就已观花成会。当时观花者多为才子佳人和达官显贵。清乾隆年间,兰州落泊江得符曾诗赞道:“我忆兰州好,当春果足夸。灯繁三市火,彩散一城花。碧树催歌板,香尘逐锦车。青青芳草路,到处酒帘斜”。至明国时期,随这一带住户的增多和交通的改善,安宁桃花才为众人所观赏。李少陵诗云:“山前山后花如簇,园里园外人如玉,家家户户看花忙,人面花容看不足”。每逢花期,桃花艳丽似锦,恰似漫天红霞撒落人间,景致美不胜收。

春节社火

春节期间,兰州街头的社火表演别具特色。一般是从农历正月初十前后开始,由各区县组织的农民社火队汇集市中心,依次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沿主街道边行边舞,敲锣打鼓,热闹壮观。当行至东方红广场时,多围成图形,为游人和市民表演。社火表演可持续到元宵节前后。

兰州社火队表演内容丰富多采,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跷队,他们穿戏装,持刀枪,扮成戏剧人物,脚踩四尺多高的木跷,伴着锣鼓点边走边舞。铁芯子也是别出心裁,以巧取胜。他们把眉清目秀,体态轻盈的小孩装扮成戏剧角色,组成一折折戏文。绑在铁芯子高处的孩童随着载运的车辆缓慢前行。最壮观的是太平鼓队。鼓手们随着社长大旗的号令,有节奏地擂鼓腾跃,鼓声令人振奋不已。狮子舞主要是看武士用绣球逗引狮子时的几路干净利落的拳脚功夫。兰州春节社火还有跑旱船、独轮车、竹马子。大头罗汉戏柳翠等节目。队伍往往“风婆娘”开路,这是跟“雨师”相应的"风姨"的形象,在神话里是司兴风降雨的神,其形状类似彩旦,奇丑无比,耳垂吊着红辣椒,一手摇扇,一手拿着写有“风调雨顺”的菱形膏药旗子,用夸张、滑稽的大幅度动作扭来扭去。令人捧腹,表现了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稳的心情和愿望。

问候语:您好,早上好,你好吗等。

告别语:再见,保重,一路平安等。

答谢语:非常感谢,谢谢等。

请托语:请问,拜托您,请帮个忙,麻烦您关照一下,麻烦您了等。

道歉语: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打扰一下,真是过意不去等。

征询语:请问您需要我做什么吗,需要我帮忙吗,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等。

慰问语:你辛苦了,您吃过了吗等。

祝福语:祝您生日快乐等。

感谢别人说“谢谢”。

做错事情“对不起”。

招待他人用“请”字。

被人感谢“不客气”。

常用的礼貌用语

1)问候语:用于见面时的问候。如"您好!"、"早上好!"

2)告别语:用于分别时的告辞或送别。如"再见。"、"晚安。"

3)答谢语:答谢语应用的范围很广,有些表示向对方的感谢,如"非常感谢!"、"劳您费心!"。有些表示向对方的应答,如"不必客气。"、"这使我应该做的。"

4)请托语:请托语常用在向他人请求。如"请问?"、"拜托您帮我个忙。"

5)道歉语:做了不当的或不对的事,应该立即向对方道歉。如说"对不起,实在抱歉。"

6)征询语:当要为他人服务时常用征询语。如"需要我帮忙吗?"、"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吗?"

7)慰问语:表示对他人的关切。如他人劳累后,可说"您辛苦了!"、"望您早日康复!"

8)祝贺语:当他人取得成果或有喜事,如"恭喜!"、"祝您节日愉快!"

9)礼赞语:对人或事表示称颂、赞美。如太好了,美极了,讲得真对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 约翰·洛克 礼貌是人类交际中言语和举止谦恭、得体的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由于不同社会文化传统的相互影响,礼貌必然在不断地改变。语言的礼貌包括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要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概括为“四有四避”。 “四有”: 第一是有分寸。讲话(写文章)要注意分寸,这是语言得体、有礼貌的首要问题。要做到语言有分寸必须配合以非语言要素,要在背景知识方面知己知彼,要明确交际的目的,要选择好交际的方式;同时要经常注意如何用言辞行动去恰当表现。 第二是有礼节。语言的礼节就是寒暄。有五个最常见的礼节语言的惯用形式,它表达了人们交际中的问候、致谢、致歉、告别、回敬这五种礼貌。问候是“您好”,告别是“再见”,致谢是“谢谢”,致歉是“对不起”。回敬是对致谢、致歉的回答,如“没关系”,或“不要紧”、“不碍事”之类。 第三是有教养。教养,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待人处事方面。就言谈而言,包括说话有分寸、讲礼节、内容富于学识、词语雅致,是言语有教养的表现。尊重和谅解别人,是有教养的人的重要表现。尊重别人符合道德和法规的私生活、衣着、摆设、爱好,在别人的确有了缺点时委婉而善意地指出。谅解别人就是在别人非礼时要视情况加以处理。如果允许的话,可以帮助、开导,使对方在礼貌方面的水准不断提高。 第四是有学识。高度文明的社会必然十分重视知识,十分尊重人才。富有学识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敬重,而无知无识、不学无术的浅薄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鄙视。 “四避”: 第一是避隐私。隐私就是不可公开或不必公开的某些情况,有些是缺陷,有些是秘密。因此,在言语交际中避谈避问隐私是有礼貌、不失礼的重要方面。欧美人一般不询问对方的年龄、职业、婚姻、收入之类,否则会被认为是十分不礼貌的。 第二是避浅薄。浅薄,是指不懂装懂;不懂而不知不懂,自以为很懂。“教诲别人”或讲外行话;或者言不及义,言不及知识,词汇贫乏,语句不通、白字常吐。社会、自然是知识的海洋,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做万能博士或百事通,要谦虚谨慎,对不懂的知识不可妄发议论。 第三是避粗鄙。粗鄙指言语粗野,甚至污秽,满口粗话、丑话、脏话。言语粗鄙是最无礼貌的语言。它是对一个民族语言的污染。 第四是避忌讳。忌讳,是人类视为禁忌的现象、事物和行为,避忌讳的语言同它所替代的词语有约定俗成的对应关系。社会通用的避讳语也是社会一种重要的礼貌语言,它往往顾念对方的感情,避免触忌犯讳。下面是一些重要避讳语的类型:首先是对表示恐惧事物的词的避讳。比如关于“死”的避讳语相当多,就是与“死”有关的事物也要避讳,如“棺材”说“寿材”、“长生板”等。其次是对谈话对方及有关人员生理缺陷的避讳。比如现在对各种有严重生理缺陷者通称为“残疾人”,是比较文雅的避讳语。最后是对道德、习俗不可公开的事物行为的词的避讳。比如把到厕所里去大小便叫“去洗手

  太平鼓

  蓝天白云黄土情,高原汉子擂太平,霹雳惊雷响万里,脚下腾起五洲云。

  这首诗使人们仿佛听到了兰州太平鼓惊天动地的鼓声,看到了擂鼓人欢快矫健的身姿,感受到了那排山倒倒海的气势。兰州太平鼓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当了皇帝,只有元朝大将扩廓铁木耳在兰州负隅顽抗。朱元璋十分恼火,于洪武十一年派大将徐达讨伐扩廓铁木耳。但兰州城池危坚,久攻不下。时一谋士献计:“现在时逢春节,西北人爱玩社火,何不令一部士兵扮成百姓,一部分扮成玩社火的,混入城中,里应外合,就可拿下兰州城。”徐达依计而行,把端鼓改为长形鼓,藏刀鼓内。元宵佳节,假扮士兵斜背长鼓,边走边打,混入城里。第二天一早,徐达传令攻城,一时鼓角齐鸣,杀声震天,铁木耳刚上城楼,猛听一声炮响,城门大开,城池失陷。朱元璋统一中国,认为端鼓立了功,得天下太平,遂取名“太平鼓”。近年来,兰州太平鼓多次应邀参加亚运会、迎接香港回归、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等大型庆典活动,得到了“天下第一鼓”的赞誉。

  桃花会

  桃花会于每年4月份桃花盛开之际,在安宁区桃园隆重举行。这一活动自198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第一届桃花会以来,每年举办。游客除踏青赏花外,还可以参观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书法绘画展览、经贸洽谈等。

  安宁区桃园东起刘家堡,西至沙井驿,绵延15公里,面积 8000多亩,有184个品种的桃树30多万株,其中以迟水桃、紫桃、京红桃、早香郁桃、白粉桃、半旱桃、离桃水蜜、六月桃等品种最为著名。桃树原产于中国西北一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各献鲜果,有细核桃、紫纹桃、金城桃”;。金城桃即为安宁桃园出产的迟水桃,说明兰州出产鲜桃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时,兰州的焦桃被列为贡品。兰州鲜桃果实艳丽,肉细粉嫩,甘甜多汁,味多醇美,富含脂肪、蛋白质、果酸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为桃中上品,久食能延年益寿。

  兰州的安宁桃园早在清代就已观花成会。当时观花者多为才子佳人和达官显贵。清乾隆年间,兰州落泊江得符曾诗赞道:“我忆兰州好,当春果足夸。灯繁三市火,彩散一城花。碧树催歌板,香尘逐锦车。青青芳草路,到处酒帘斜”。至明国时期,随这一带住户的增多和交通的改善,安宁桃花才为众人所观赏。李少陵诗云:“山前山后花如簇,园里园外人如玉,家家户户看花忙,人面花容看不足”。每逢花期,桃花艳丽似锦,恰似漫天红霞撒落人间,景致美不胜收。

  春节社火

  春节期间,兰州街头的社火表演别具特色。一般是从农历正月初十前后开始,由各区县组织的农民社火队汇集市中心,依次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沿主街道边行边舞,敲锣打鼓,热闹壮观。当行至东方红广场时,多围成图形,为游人和市民表演。社火表演可持续到元宵节前后。

  兰州社火队表演内容丰富多采,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跷队,他们穿戏装,持刀枪,扮成戏剧人物,脚踩四尺多高的木跷,伴着锣鼓点边走边舞。铁芯子也是别出心裁,以巧取胜。他们把眉清目秀,体态轻盈的小孩装扮成戏剧角色,组成一折折戏文。绑在铁芯子高处的孩童随着载运的车辆缓慢前行。最壮观的是太平鼓队。鼓手们随着社长大旗的号令,有节奏地擂鼓腾跃,鼓声令人振奋不已。狮子舞主要是看武士用绣球逗引狮子时的几路干净利落的拳脚功夫。兰州春节社火还有跑旱船、独轮车、竹马子。大头罗汉戏柳翠等节目。队伍往往“风婆娘”开路,这是跟“雨师”相应的"风姨"的形象,在神话里是司兴风降雨的神,其形状类似彩旦,奇丑无比,耳垂吊着红辣椒,一手摇扇,一手拿着写有“风调雨顺”的菱形膏药旗子,用夸张、滑稽的大幅度动作扭来扭去。令人捧腹,表现了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稳的心情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