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两弹”元勋。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华罗庚是我国享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两弹”元勋。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
华罗庚是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少年命运多坎坷,但刻苦自学,18岁就在《科学》杂志发表数学论文。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周培源是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钱三强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和奠基者,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擎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
苏步青,中国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曾任浙大数学系教授、主任、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授、校长,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等职。
王淦昌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科院资深院士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国际自动推理界的先驱。
赵忠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与教育家,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核事业的先驱之一。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闻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土木工程学家、工程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是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两院院长副院长校友 竺可桢 中科院副院长 1936-1949年任浙大校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卢嘉锡 中科院院长 1945-1948年浙大化学系任教,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钱三强 中科院副院长 1978-1980年任浙大校长,中科院院士 叶笃正 中科院副院长 1943年毕业于浙大研究院史地研究所,中科院院士 顾以健 中科院秘书长 1947年毕业于浙大化学系 潘家铮 工程院副院长 1950年毕业于浙大土木工程系,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路甬祥 中科院院长 1964年毕业于浙大机械系,1988-1995年任浙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潘云鹤 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1981年毕业于浙大计算机系,1995-2006年任浙大校长,工程院院士 丁仲礼 中科院副院长 1982年毕业于浙大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中科院院士 学界著名校友 陈建功 中科院院士。浙大数学系教授、主任 苏步青 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浙大数学系教授、系主任。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谷超豪 1948届数学系,中科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华罗庚数学奖得主 王 元 1952届数学系,中科院院士。华罗庚数学奖得主 丘成桐 浙大高等数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菲尔兹奖得主,沃尔夫奖得主 王淦昌 浙大物理系教授,中科院院士,“两弹元勋” 束星北 浙大物理系教授。是我国早期从事相对论研究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吴健雄 浙大物理系助教,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 程开甲 1941届物理系,中科院院士,“两弹元勋” 李政道 1943-1944年浙大物理系就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研院院士。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徐光宪 1936年浙大附属高级工业学校就读,中科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谈家桢 浙大生物系教授、理学院院长。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院士 贝时璋 浙大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叶笃正 1943届史地(硕),中科院院士,200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其它知名校友 陈独秀 1898年考入求是书院,中国***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 蒋百里 1899年考入求是书院,国民党陆军上将,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 钱均夫 名家治,1899年求是书院肄业,钱学森之父 陈布雷 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被誉为“文胆” 马寅初 浙大校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袁敦礼 著名体育教育家,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袁 浚 著名体育教育家,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程登科 著名体育教育家,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谢似颜 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陈柏青 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舒 鸿 浙大体育系任教,在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中担任篮球决赛主裁判 马一浮 曾在浙大任教讲学,并作《浙大校歌》,国学大师 丰子恺 曾在浙大任教,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 金 庸 浙大人文学院院长。原名查良镛,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 胡乔木 1933-1935年浙大外语系就读,中科院院士。曾任新华社社长、中国社科院院长 朱 敏 1981届机械,1984届工管(硕)。硅谷网迅(WebEx)总裁 段永平 1982届无线电,步步高集团总裁 竺延风 1983届自动化。原一汽集团总裁,现吉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史玉柱 1984届数学,巨人网络董事长兼CEO 谢旭人 1981-1984年在浙大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干部专修科学习。现财政部部长 王建宙 1985届管工(硕)。现任中国移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孙钟华 著名服装设计师、动漫服装教父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7年改名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年04月0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07月01日起,冠以“国立”二字,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文理、工、农三个学院。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至贵州遵义。在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校长的领导下,浙江大学历经艰辛,筚路蓝缕, 崛起为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几所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在遵义湄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科研成果。浙江大学物理系学生李政道在湄潭永兴茶馆借灯光读书,成为了当地的美谈佳话。苏步青、陈建功、王淦昌、谈家桢、贝时璋等教授都对湄潭的茶叶、茅贡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46年秋,学校迁返杭州。至1948年03月底,浙江大学已发展为拥有理、工、农、医、文、法、师范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
1952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被分为多所单科性学校,部分系科并入省外兄弟院校,其中留在杭州的院系形成了四所学校。浙江大学工学院的部分系留守,成为了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浙江大学文学院、理学院、师范学院的一部分和之江大学的文理学院等组合,成立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定名为杭州大学;浙江大学的农学院单独分出成立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的医学院等成立浙江医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09月15日,曾经从浙江大学分离出去的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回归浙大母体,共同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从而回到了类似于院系调整前的浙大的学科设置,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面向21世纪在中国组建若干所规模大、层次高、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必将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新的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共管。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