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1:这句话出处是:“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这是上世纪20年代,一位***员在敌人刑场上大声朗诵的就义诗,他是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的杨超。 杨超,1904年1月生于河南省新县,5岁时随家迁居江西
1:这句话出处是: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这是上世纪20年代,一位***员在敌人刑场上大声朗诵的就义诗,他是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的杨超。
杨超,1904年1月生于河南省新县,5岁时随家迁居江西省德安县。1921年考入南昌心远中学,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和同学袁玉冰、黄道、方志敏等组织革命团体“改造社”,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3年秋,杨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他和旅居上海、南京等地的江西进步青年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揭露军阀黑暗统治,宣传革命理论。12月,他在《新江西半月刊》第六期发表《改造中国的一条道路--革命》一文,严厉驳斥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者的荒谬主张,大声疾呼无产阶级革命。不久,杨超进入北京大学就读。
1925年五卅运动中,杨超在北大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就在这一年,杨超利用寒暑假回江西从事革命活动,他在德安组织了最早的一个工会--德安柴碳工人工会。第二年夏,党组织派杨超回江西工作,任中共江西地方委员会委员。12月,中共德安县第一次党代会选举杨超为县委书记,他大力发动群众积极策应北伐军进军。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中,大批***员被杀害。杨超领导德安人民进行了坚决的反蒋斗争。这年7月21日,杨超出席中共江西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省委委员。7月25日,他组织召开了中共德安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贯彻省委精神,讨论应变策略,采取紧急措施,从而使党的革命力量未受到严重破坏。南昌起义之后,国民党反动当局疯狂反扑,德安陷入更加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中,杨超遭到通缉,但他继续率领德安农军开展武装斗争。
1927年秋天,杨超奉党组织之命到河南,参与组织领导革命斗争。12月23日,杨超出席党的武汉会议后返回江西,途中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为了引开敌人、保护同行的战友,杨超不幸被捕。敌人对他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企图从他的口中得到党组织的秘密。面对凶恶的敌人,杨超表现了一个***员宁死不屈,忠诚于党的崇高气节。敌人无计可施,在杨超被捕仅4天后便残酷地将他杀害,杨超牺牲时年仅23岁。
2:句中伍子胥的典故是: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yún,云)。伍员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楚平王有个太子叫建,楚平王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费无极做他的少傅。费无极对太子建不忠心。平王派无极到秦国为大子建娶亲。因为秦女长的姣美,无极就急忙赶回来报告平王说:“这是个绝代美女,大王可以自己娶了他,再给太子另外娶个媳妇。”平王就自己娶了秦女,极度地宠爱她,生了个儿子叫轸,另外给太子建娶了媳妇。
费无忌用秦国美女向楚平王献媚以后,就趁机离开了太子去侍奉平王。又担心有一天平王死了,太子建继位杀了自己,竟因此诋毁太子建。太子建的母亲,是蔡国人,楚平王不宠爱她。平王也越来越疏远太子建,派太子建驻守城父,防守边疆。
不久,无忌又没日没夜地在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他说:“太子因为秦女的原因,不会没有怨恨情绪,希望大王自己稍微防备着点。自从太子驻守城父以后,统率着军队,对外和诸侯交往,将要进入都城作乱了。”楚平王就把他的太傅伍奢召回来审问。伍奢知道无忌在平王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因此说:“大王怎么能仅仅凭拨弄事非的小人之臣的坏话,就疏远骨肉至亲呢?”无忌说:“大王现在不制止,他们的阴谋就要得逞,大王将要被逮捕了!”于是平王发怒,把伍奢囚禁起来,同时命令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建。还没走到,奋扬派人提前告诉太子:“太子赶快离开,要不然,将被杀死。”于是太子建逃到宋国去了。
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贤能,不杀掉他们,将成为楚国的祸害。可以用他父亲作人质,把他们召来,不这样将成为楚国的后患。”平王就派使臣对伍奢说:“能把你两个儿子叫来,就能活命,不叫来,就处死。”伍奢说:“伍尚为人宽厚仁慈,叫他,一定能来;伍员人桀骜不训,忍辱负重,能成就大事,他知道来了一块被擒,势必不来。”平王不听,派人召伍奢两个儿子,说:“来,我使你父亲活命;不来,现在就杀死伍奢。”伍尚打算前往,伍员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并不打算让我们父亲活命,担心我们逃跑,产生后患,所以,用父亲作人质,欺骗我们。我们一到,就要和父亲一块处死。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呢?去了,就叫我们报不成仇了。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去,借助别国的力量洗雪父亲的耻辱。一块去死,没有意义呀。”伍尚说:“我知道去了最后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恨父亲召我们是为了求得生存,要不去,以后又不能洗雪耻辱,终会被天下人耻笑。”对伍员说:“你可以逃走,你能报杀父之仇,我将要就身去死。”伍尚接受逮捕后,使臣又要逮捕伍子胥,伍子胥拉满了弓,箭对准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跑了。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前去追随他。伍奢听说子胥逃跑了,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火了。”伍尚来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块杀害了。
伍子胥到宋国以后,正好遇上宋国华氏作乱,就和太子建一同逃到郑国去。郑国君臣对他们很友好。太子建又前往晋国,晋顷公说:“太子既然跟郑国的关系友好,郑国信任太子,太子要能给我们作内应,我们从外面进攻,一定能灭掉郑国,灭掉郑国,就把它分封给太子。”于是太子回到郑国。举事的时机还没成熟,正赶上太子因为个人私事打算杀掉一个跟随他的人,这个人知道太子的计划,就把它告诉郑国。郑定公和子产杀死了太子建。建有个儿子叫胜。伍子胥害怕了,就和胜一同逃奔吴国。到了昭关,昭关的官兵要捉拿他们,于是,伍子胥和胜各自只身徒步逃跑,差一点不能脱身。追兵在后。到江边,江上有一个渔翁乘着船,知伍子胥很危急,就渡伍子胥过江。伍子胥过江后,解下随身带的宝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把它送给你老人家。”渔翁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赏给粮食五万石,封给执珪的爵位,难道是仅仅值百金的宝剑吗?”不肯接受。伍子胥还没逃到吴国京城,就得了病,在中途停下来,讨饭吃。到达吴都,吴王僚刚刚当权执政,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就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
过了很久,楚平王因为楚国边邑钟离和吴国边邑卑梁氏都养蚕,两地的女子为争采桑叶相互撕打,就大发雷霆,以致于两国起兵相互攻打。吴国派公子光攻打楚国,攻克了楚国的钟离、居巢就回去了。伍子胥劝说吴王僚说:“楚国是可以打败的,希望再派公子去。”公子光对吴王说:“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国杀死,劝大王攻打楚国,是为了报他的私仇。攻打楚国未必可以打败它呀。”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在国内有野心,想杀死吴王僚而自立为君,不可以用对外的军事行动劝说他,就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离开朝廷,和太子建的儿子胜到乡下种地去了。
五年以后,楚平王死了。当初,平王从太子建那儿夺来的秦国美女生了一个儿子叫轸,等平王一死,轸竟然继平王即位,这就是昭王。吴王僚趁着楚国办丧事,派烛庸、盖余二公子领兵袭击楚国。楚国出兵切断了吴国军队的后路,使吴军不能回国。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就命令专诸暗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自立以后,愿望实现了,就召回伍员,官拜为行人,和他共同策划国事。
楚国杀了它的大臣嚭宛、伯州犁,伯州犁的孙子伯嚭逃到吴国,吴国也用伯嚭做了大夫。先前,吴王僚派遣攻打楚国的两位公子,后路被切断不能回国,后来听说阖闾杀死吴王僚自立为王的消息,于是带领着军队,投降了楚国,楚国把舒地封给了他们。阖闾自立为王的第三年,就发动军队和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国,占领了舒地,捉住了原来背叛吴国的两个将军。因而阖闾想乘胜进兵郢都,将军孙武说:“百姓太疲惫了,不可以,暂切等待吧。”就收兵回国了。
阖闾四年(前511),吴国攻打楚国,夺取了六地和灊(qián,潜)地。阖闾五年,攻打越国,并战败了它。阖闾六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领兵攻打吴国。吴国派伍子胥迎战,在豫章打败了楚国的军队,夺取了楚国的居巢。
阖闾九年(前506),吴王阖闾对子胥、孙武说:“当初你们说郢都不可攻入,现在的情形怎么样呢?”子胥、孙武回答说:“楚国将军囊瓦贪财,唐国和蔡国都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大规模地进攻楚国,必须先要得到唐国和蔡国的帮助才行。”阖闾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出动了全部军队和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和楚国军队在汉水两岸列兵对阵。吴王的弟弟夫概带领着军队请求相随出征,吴王不答应,夫概就用自己属下五千人攻击楚将子常,子常战败逃跑,直奔宋国。于是,吴军乘胜挺进,经过五次战役,就打到了郢都。己卯日,楚昭王出逃。第二天,吴王进入郢都。
楚昭王出逃,进入云楚大泽;昭王遭到强盗的袭击,昭王又逃到郧地。郧公的弟弟怀说:“平王杀死了我们的父亲,我们杀死他的儿子,不也可以吗?”郧公担心他的弟弟杀死昭王,就和昭王一块逃到随地。吴兵包围了随地,对随地人说:“在汉水流域的周朝子孙,被楚国全部消灭了。”随人要杀昭王,王子綦把他藏起来,自己冒冲昭王来搪塞他们。随人算了一卦,卦象表明把昭王交给吴军,不吉利,就谢绝吴国,不交昭王。
当初,伍子胥和申包胥是至交的朋友,伍子胥逃跑时,对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包胥说:“我一定要保存楚国。”等到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搜寻昭王,没有找到,就挖开楚平王的坟,拖出他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下才停手。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去对伍子胥说:“您这样报仇,太过份了!我听说:‘人多可以胜天,天公降怒也能毁灭人。’您原来是平王的臣子,亲自称臣侍奉过他,如今弄到侮辱死人的地步,这难道不是丧天害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你替我告诉申包胥说:‘我就像太阳落山的时候,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要逆情背理地行动。’”于是申包胥跑到秦国去报告危急情况,向秦国求救,秦国不答应。申包胥站在秦国的朝廷上,日夜不停地痛哭,他的哭声七天七夜没有中断。秦哀公同情他,说:“楚王虽然是无道昏君,有这样的臣子,能不保存楚国吗?”就派遣了五百辆战车拯救楚国,攻打吴国。六月间,在稷地打败吴国的军队。正赶上吴王长时间地留在楚国寻找楚昭王,阖闾的弟弟夫概逃回国内,自立为王。阖闾听到这个消息,就弃楚国赶回去,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兵败,跑到楚国。楚昭王见吴国内部发生变乱,又打回郢都,把堂溪封给夫概,叫做堂溪氏。楚国再次和吴军作战,打败吴军,吴王就回国了。
又过了两年,阖闾派太子夫差领兵攻打楚国,夺取番地。楚国害怕吴国军队再次大规模地进攻,就离开郢城,迁都鄀邑。在这个时候,吴国用伍子胥、孙武的战略,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向北威镇齐国、晋国,向南降服了越国。
夫差攻楚取番以后四年,孔子出任鲁国国相。
又过了五年,吴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闾的脚趾,吴军退却。阖闾创伤发作,很严重,快要死的时候对太子夫差说:“你能忘掉勾践杀你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天晚上,阖闾就死了。夫差继位吴王以后,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路就带关残兵败将栖息在会稽山上,派大夫文种用重礼赠送太宰嚭请求媾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如今,大王要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纳了太宰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和越国议和以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就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国。从此,就越来越少地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
此后四年,吴王将要北上攻打齐国,越王勾践采用子贡的计谋,就带领着他的人马帮助吴国作战,把贵重的宝物敬献给太宰嚭。太宰嚭多次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就特殊地喜欢并信任越国,没日没夜地在吴王面前替越国说好话。吴王总是相信和采纳太宰嚭的计谋。伍子胥规劝吴王说:“越国,是心腹大患,现在相信那虚饰浮夸狡诈欺骗之词,贪图齐国。攻克齐国,好比占领了一块石田,丝毫没有用处。况且《盘庚之诰》上说:‘有破坏礼法,不恭王命的就要彻底割除灭绝他们,使他们不能够传宗接代,不要让他们在这个城邑里把好人影响坏了。’这就是商朝兴盛的原因。希望大王放弃齐国,先攻打越国;如不这样,今后悔恨也来不及了。”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却派他出使齐国。子胥临行,对他儿子说:“我屡次规劝大王,大王不听。我现在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你和吴国一毁灭,没有好处。”就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而返回吴国向吴王报告。
吴国太宰嚭和伍子胥在感情上产生裂痕以后,就趁机在吴王面前说他的坏说:“子胥为人强硬凶恶,没有情义,猜忌狠毒,他的怨恨恐怕要酿成深重的灾难。前次大王要攻打齐国,子胥认为不可以,大王终于发兵并且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子胥因自己计谋没被采用感到羞耻,反而产生了怨恨情绪。如今大王又要再次攻打齐国,伍子胥又独断固执,强行谏阻,败坏、诋毁大王的事业,只希望吴国战败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现在大王亲自出征,出动全国的武装力量攻打齐国,而伍子胥的劝谏不被采纳,因此就中止上朝,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大王不可不戒备,这是很容易引起祸端的。况且我派人暗中探查,他出使齐国,就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做人臣子,在国内不得意,就在外依靠诸侯,自己认为是先王的谋臣,现在不被信用,时常郁郁不乐,产生怨恨情绪。希望大王对这件事早日想办法。”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了。”就派使臣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说:“你用这把宝剑自杀。”伍子胥仰望天空叹息说:“唉!谗言小人伯嚭要作乱,大王反来杀我。我使你父亲称霸。你还没确定为王位继承人时,公子们争着立为太子,我在先王面前冒死相争,几乎不能得到太子的位职。你立为太子后,还答应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却不存在你报答的希望,可现在你竟听信谄媚小人的坏话来杀害长辈。”于是告诉他亲近的门客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梓树,让它长大能够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来观看越寇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于是自刎而死,吴王听到这番话,大发雷霆,就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子里,漂浮在江中。吴国人同情他,在江边给他修建了祠堂,因此,把这个地方命名叫胥山。
吴王杀了伍子胥后,就攻打齐国。齐国鲍氏杀了他们的国君悼公辅佐阳生作国君。吴王打算讨伐鲍氏,可是,没有取得胜利,就撤兵回去了。此后二年,吴王召集鲁国、卫国的国君在橐皋会盟。第二年,就势北上,在黄池大会诸侯,来号令周天子。这时,越王勾践袭击吴国,杀死吴太子,打败吴国军队。吴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回国了,派出使者用丰厚贵重的礼物和越国媾和。过后九年,越王勾践终于灭掉吴国,杀死吴王夫差,又杀了太宰嚭,因为他不忠于他的国君,接受外国的贵重贿赂,私下亲近越国。
当初,跟随伍子胥一块逃亡在楚国原来的太子建的儿子胜,在吴国。吴王夫差在位时,楚惠王要召胜回到楚国。叶公规劝说:“胜爱好勇武而暗中寻访敢死的勇士,大概有私心!”惠王不听他的进谏,终于把胜召回来,让他居住在楚国的边邑鄢。号称白公。白公回楚三年而吴王杀了伍子胥。
白公胜回楚国不久,怨恨郑国杀死他的父亲,于是暗地里收养敢死的勇士向郑国报仇。回到楚国五年,请求楚王攻打郑国,楚国令尹子西答应了他的要求。可是,还没发兵而晋国已经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派人到楚国请求救援,楚王派子西前往救郑,和郑国订立了盟约才回国。白公胜发怒说:“我的仇敌不是郑国,我的仇敌是子西!”白公胜亲自磨砺宝剑,有人问他:“用它干什么?”白公胜回答说:“要用它杀死子西。”子西听到这件事,笑着说:“白公胜如同鸟蛋,能有什么作为呢?”
此后四年,白公胜和石乞在朝廷上突然刺杀了令尹子西及司马子綦。石乞说:“不杀掉楚惠王,不行。”于是,把楚惠王劫持到高府。石乞的随从屈固背负着楚惠王逃到昭夫人住的宫室。叶公听说白公胜作乱,带领着他封地的人攻打白公胜。白公胜一伙人战败,白公胜逃到山里自杀了。石乞被俘,审问他白公胜的尸首在哪里,不说出来就要把他煮死。石乞说:“事情成功了就做卿相,不成功就被煮死,本来是应尽的职分。”最终不肯说出白公胜尸首在什么地方。于是,把石乞煮死了。找回楚惠王,再立他为国君。
太史公说:怨毒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厉害了!国君尚且不能和臣子结下怨毒,何况地位相同的人呢!假使伍子胥追随他的父亲伍奢一起死去,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放弃小义,洗雪重大的耻辱,让名声流传后世。可悲啊!当伍子胥在江边困窘危急的时候,在路上沿途乞讨的时候,他的心志难道曾经有片刻忘掉郢都的仇恨吗?所以,克制忍耐,成就功名,不是刚正有气性的男子,谁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白公如果不自立为王,他的功业和谋略恐怕是说也说不完啊!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支部党员大会,主要是选举产生XX党支部,选举支部委员。经清点,今天支部党员大会应到党员XX人,实到X人,其中正式党员X人,预备党员XX人,到会正式党员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符合选举的法定人数,可以开会。
本次大会的议程是:1通过大会选举办法;2 通过大会监票人、计票人;3介绍候选人情况;4选举XX党支部委员会;5宣布选举结果。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通过大会选举办法。
本次大会选举办法为:根据《中国***章程》、《中国***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贯彻〈中国***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制定本次大会选举办法如下:
一、XX支部党员大会选举党支部委员会,必须有超过五分之四的有选举权的正式党员到会,方可进行选举。
二、本次会议选举党支部委员会,实行差额选举,差额比例至少多20%。应选委员5名,委员候选人为6名。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若应选委员为7人,则委员候选人为9名)
三、进行选举时,收回的选票数等于或者少于发出的选票数,选举有效;多于发出的选票数,选举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
四、每张选票上所选的人数,等于或者少于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多于应选人数的为无效票。
五、候选人的得票数,超过参加投票选民的半数,始得当选。如果获得过半数赞成票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超过应选人数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果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的当选。如果获得过半数赞成票的代表候选人少于应选人数,应另行选举。
六、对选票上的候选人,代表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对,也可以表示弃权。表示反对的,可以另选他人;表示弃权的,不能另选他人。
代表对选票上的候选人,表示赞成的,在候选人姓名前空格内划“○”。表示反对的,在候选人姓名前空格内划“XX”。表示弃权的,在候选人姓名前空格内不划任何符号。如另选他人,应先在候选人姓名前空格内划“XX”,然后在另选人栏内写上另选人姓名,并在其姓名上边的符号栏内划“○”。
选票一律用钢笔或黑色碳素笔填写。
写票不符合以上规定,或者所划的符号不清楚、无法辨认的,按无效票处理。
七、选票中对确定的正式候选人一律按姓氏笔划顺序排列,有关填票注意事项在选票上说明。
八、大会进行选举时,设监票人2名,计票人2名。监票人、计票人从不是候选人的党员中推选,经党员大会举手表决通过。监票人对发票、投票、计票工作进行监督。
九、会场设票箱1个,代表按座区分别到票箱投票。
十、投票时,监票人首先投票,随后大会主持人和其他代表按座区依次投票。
十一、投票结束后,计票人员在监票人的监督下,当场打开票箱取出选票,并由监票人将计票人员统计的实际投票张数报告大会主持人,由大会主持人宣布投票是否有效。
十二、计票结束后,监票人向大会报告计票结果,由主持人向大会宣布选举结果。
对选举办法,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
1925年参加上海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
1926年到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军北伐,是北伐军中出色的政治工作者。
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秋被派到福建加强党的领导。
1927年11月任闽北闽南党的代表会议筹备委员。
1927年12月初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成立,被选为省委委员、常务委员,任宣传部部长。
1928年4月在漳州主持省委工作,领导发展福建各地党的组织,5月底向党中央报告时已发展党员3000余人。
1928年6月下旬主持省委紧急会议,开除已叛变的代理书记陈祖康。
1928年7月初参与主持省委扩大会议,提出“从乡村的割据,推进到一县或数县的割据”。中旬任省委特派员,在永定召集龙岩、上杭、永定、平和四县县委联席会议,成立中共闽西特委。同时成立闽西暴动委员会,兼任总指挥,参与领导闽西农民暴动,建立闽西红军第七军十九师。
1929年任中共福建省委候补常务委员兼军委书记,曾先后去上海向党中央汇报闽西武装斗争与福建省委工作情况。后兼任省委宣传部部长。
1930年5月,参与领导指挥厦门武装劫狱取得成功。不久赴上海出席全国苏维埃区域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返回向福建省委传达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1930年7月到龙岩代表省委向中共闽西第二次党代表大会致开幕词,会后主持拟定红军出击广东的军事计划,致使红二十一军冒进东江受到严重损失。
1931年1月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主持省委在厦门坚持地下斗争。7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成立,任书记兼军事部部长,领导厦门及闽南地区党及根据地斗争,曾几次去漳州红军游击队和安溪革命根据地视察指导工作。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省委委员。省委委员中国***省级委员会委员,由中国***省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省委是全省最高的领导机构,省委委员是省委的组成人员,省委委员通过参加省委全会,参与省委各项决策,参与选举产生省委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
省委委员由委员和候补委员两类人员构成,每届任期都是5年,省委委员和候补委员都会按照规定参加省委全会,委员参会有投票表决权,而候补委员只有参会发言权,没有表决权。
省委委员进行会议表决时都是拥有平等的一票,例如省委书记和作为省委委员的厅长的一票,权重都是一样的。
省委委员是是副厅级正厅级还是副省部级呢省委委员不是一个领导职务,只是一个党内身份,没有明确的行政级别;在省委委员的组成人员当中,从正部级到副厅级都有,省委委员的行政级别取决于委员具体担任的职务,例如省长作为省委委员,那就是正省部级;厅长作为省委委员,那就是正厅级。
省委委员由哪些领导干部担任呢首先明确的是,省委委员肯定都是党员领导干部,民主党派干部不管是多高的级别,都不可能是省委委员。
不同省份省委委员人数略有不同,一般有100人左右,省委委员主要由以下十二类领导干部构成:
第一类是省委常委:例如省委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常委,这些都是副省部级和正省部级领导。
第二类是省政协主席,极个别的省政协副主席,也是省部级领导干部。
第三类是党员副省长,常务副省长是省委常委,其他不是省委常委的副省长,也是省委委员,如果是民主党派的副省长,那就不是省委委员。
第四类是个别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大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不是省委委员。
第五类是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高院本身是正厅级规格,但院长高配为副省部级,也是省委委员。
第六类是省高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高检和省高院的情况一样,高检的检察长也是副省级。
第七类是部分省委工作部门负责人,例如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部门的负责人。
第八类是部分省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例如省财政厅厅长、省发改委主任等。
第九类是部分群团组织和省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例如团省委书记等。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省直部门负责人都能当选省委委员,主要看这个单位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领导干部本人的资历条件。
第十类是地级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市委书记肯定是省委委员,个别市长不是省委委员。
第十一类是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有些国有骨干企业,年轻的有培养前途的干部也会进入省委委员。
第十二类是高校主要负责人,一般是高校的党委书记,有些仅是省委候补委员。
组织上在省委委员人事安排中,都会考虑到岗位、性别、民族、年龄等结构因素,省委委员虽然没有明确具体的行政级别,但是进入省委决策圈,事关全省的重大事项是经过省委全会讨论通过的,省委委员不管来自哪个岗位,都能够参与讨论和表决,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政治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