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新生命的诞生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件喜事。很多新宝宝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宝宝的喂养也成了父母的重中之重。六一儿童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生儿与儿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欧阳颖教授表示,母乳喂养是妈妈能给宝宝最好的礼物。母乳喂养是一门“学问”,新手妈妈要做好功课!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
欧阳颖教授介绍,母乳是婴儿最好的营养来源。尤其是刚挤奶后的初乳,对新生儿的营养丰富,是任何乳制品都无法替代的。母乳有利于提高宝宝的抵抗力、智力和视力,也有利于消化系统的发育。“母乳是妈妈为宝宝独家定制的食物。它营养均衡,比配方奶粉更容易吸收,可以为宝宝避免便秘等问题。”
对于妈妈来说,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后恢复。母乳喂养时,宝宝吸吮乳房会刺激子宫收缩,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和子宫的恢复。同时,母乳喂养也有利于妈妈产后身材的恢复,降低患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概率。
准妈妈必看的:母乳喂养小贴士
欧阳颖教授提醒,母乳喂养越早越好,尤其是以下几点:
1.产后尽快开始让宝宝反复吮吸乳头;
2.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3.只要宝宝出生后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该坚持纯母乳喂养;
4、宝宝吸吮前无需过度擦拭或消毒乳头;
5.温馨的环境,愉悦的心情,精神上的鼓励,乳房的按摩等辅助因素,促成了顺利成功的开奶。
据欧阳颖教授介绍,母乳喂养的姿势包括摇篮、交叉、拥抱和侧卧。她提到,给宝宝喂奶时,建议坐着喂,轮流喂两侧乳房,先吸一侧,再吸另一侧。如果一侧乳房的奶量能满足宝宝的需求,就要用吸奶器把另一侧的奶吸出来。喂奶后,不要马上把宝宝放平。把它竖着抱起来,把它的头靠在妈妈的肩膀上,拍拍它的背,把吞进肚子里的空气体排出,防止奶水溢出。
哺乳姿势
如何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如何判断母乳是否充足?欧阳颖教授提醒广大宝妈,母乳是否充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观察喂奶前后乳房变化和宝宝表现。喂奶前妈妈的乳房感觉很饱满,喂奶后乳房变软。当婴儿吮吸时,可以听到连续的吞咽声。有时候随着吸吮,奶水会从宝宝嘴里溢出,说明奶水充足。婴儿开始吸吮时,往往会快速有力地吸吮。3-5分钟后,奶就吸完了大部分,然后吮吸力就变小了。婴儿吃东西后会自动松开乳头;
2.婴儿每天可以得到8-12次满意的母乳喂养;
3.在出生后的前2天,婴儿每天至少要排尿2到3次。如果有带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液,应在出生后第3天消失。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要达到6-8次,也就是说宝宝每天奶水充足;
4.出生后,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排便应在1汤匙以上。出生第三天后,每天可以排便4-10次。
5.宝宝在新生期晚上睡2-3个小时就醒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夜间睡眠时间达到5-6小时,说明宝宝每次都能吃饱;
6.通过宝宝的体重增长来判断。前3个月体重每周增加250-300g,第3-6个月每月增加500 g,第6-12个月增加250 g,也就是满足感。
专家提醒:这些情况不适合母乳喂养!
欧阳颖教授提醒,有一些情况不适合母乳喂养,包括:
1.患有半乳糖血症的婴儿禁用母乳。对于苯丙酮尿症或枫糖尿病的母乳喂养婴儿,应密切检测其血清代谢产物,避免达到中毒水平,必要时应使用特殊配方奶;
2.患有桔霉素、甲基丙二酸血症等一些遗传代谢疾病的宝宝,需要喂氨基酸奶或专用奶粉;
3.当母亲发烧或患乳腺炎时,停止母乳喂养;
4.梅毒和艾滋病患者一般不会母乳喂养。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是否适合母乳喂养?欧阳颖教授介绍,乙肝病毒的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或分娩过程中的胎盘或血液中,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忌讳母乳喂养。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可以母乳喂养。但如果母亲是“大三阳”,建议治疗好转后再喂养。如果母亲是“小三阳”,可以通过监测血液DNA和乳汁的拷贝数来判断是否适合母乳喂养。另外,如果母亲感染了结核病,经过治疗后没有临床症状,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