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来源:赵岩都市网
姚服侍他瘫痪的儿子。
姚老人给儿子端屎端尿。
老姚在剪纸。
黄骅市郭昶镇碧梦中排村的姚老人,今年已经92岁了。他的儿孙,这么大年纪了,应该在膝盖周围享受天伦之乐。但由于两个单身的残疾儿子瘫痪在床,老人除了伺候他们吃喝打散,还要做一些零散的体力活维持日常生计。“我怎么敢死?如果我走开,他们会怎么做?”6月10日上午,姚老人一边编织草帽,一边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位老人每天编织草帽挣1.4美元
6月10日上午,在黄骅市郭昶镇毕孟中排村的一间小土房里,92岁的姚正盘腿坐在东屋的土炕上。房间里的陈设很简单,所有的旧物都摆了出来。
按说,90岁的人应该安享晚年,但姚不可能闲着。她用双手为草帽编织“辫子”。只见她掏出一根浸过水的麦秸,在嘴里舔了舔,放在手里,不停地上下飞舞。编了一个“辫子”。因为姚的手艺好,扎的辫子又整齐又好看,接活儿的人给她出的价最高,一根1.4元。1.4元放在别人家,可能连给孩子买根冰棍都不够,但姚说,多出来的这一块钱,在她家可能大有用武之地。为了挣这1.4元钱,姚一有空就织“小辫”,一扎就是好几米长,忙了一天也能织一个。
92岁的姚于芬还有一项绝活。虽然她没上过学,不识字,但她可以用红纸把看到的东西都剪下来。在老人住的房子里,她的杰作随处可见,窗户上挂着“宝葫芦”,墙上挂着“灯台上的小老鼠”。各种形状的剪纸人物栩栩如生。老人拿出了她积累的一些作品,比如公鸡、兔子、壁虎、青蛙。剪纸虽有大有小,但都很传神。
“以前村里不管谁家有喜事,老太太都把喜字剪下来送过去。过年的时候,她把剪纸拿去收藏卖,很受村民欢迎。”村支部书记邓说,老人特别勤快,从小就靠一双巧手贴补家用。
如今,买剪纸的人越来越少,但姚喜欢时不时拿起剪刀创作一些东西。折好红纸,拿起剪刀,构思内容,开始剪。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脸上带着温暖的微笑。不一会儿,一只蝴蝶在她手中诞生了。
瘫痪的儿子吃喝拉撒全靠老母亲。
说话间,东屋土炕上传来痛苦的呻吟声。老姚放下未完成的剪纸,赶紧把小脚丫挪到东屋。“你在外面等一会儿,大儿子该解手了。”没多久,老人端着便盆摇摇摆摆地从院子里走出来,倒完污物,她熟练地把便盆擦洗干净。
走进东屋,两个男人躺在凌乱的土炕上,西边躺着姚64岁的长子邓。据老人说,她的大儿子从小就患有智障。六年前,他完全瘫痪在床。他不能靠吃喝耶戈来照顾自己。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让房子里堆满了屎。躺在土炕东侧的是老人58岁的二儿子邓金玉。邓金玉虽然智力比哥哥略强,但右腿从小残疾,平时一瘸一拐的。老姚说,二儿子还能照顾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直是她的左膀右臂。不幸的是,就在一个多月前,邓金玉骑三轮车时不慎摔倒,导致左腿粉碎性骨折。现在卧床不起,日常生活全靠年迈的母亲。
“除了耳朵有点听不见,身体还好,两个都能照顾。”老姚说,在治疗二儿子的过程中,她可能过度劳累了。她躺在床上时处于休克状态。幸运的是,当她的邻居发现她大喊大叫并摇晃身体时,她醒了。“我不敢死,不然谁来照顾他们?”老人酸溜溜的话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哽咽了。
邻村的医生动情地呼吁:我们都去买剪纸吧[/s2/]
“90多岁的老人,每天要给两个瘫痪的儿子喂水喂尿,大家看着就特别心疼。”村支部原书记邓说,姚老人人缘很好。这些年来,谁娶了媳妇,都拿着礼物去祝贺。“在她家这样的情况下,谁能接受她的礼物呢?但是大家都知道老人的热情。所以,谁能帮邻居,绝对不含糊。”
说起村民的好心,老姚于芬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多亏了大家的帮助,她和孩子才能渡过难关。“家里的四亩地都是村支书等人种的。种下后,他们会帮我收集,最后推成面粉送到我家。”老人说,前几天她去地里捡稻草回来织草帽。甚至村里的孩子都知道如何帮助她。
看到老人的房子破旧不堪,村干部向上级申请危房改造资金,组织村民动手为老人修房子。村里还为老人和两个残疾儿子申请了低保,每月200多元。另外,老人每月30元的高龄津贴基本保证了一家三口的生活。逢年过节,除了民政、残联等部门上门慰问,活跃在黄骅的当地爱心组织也会主动上门慰问。
儿子邓金玉摔断腿后,光药费就花了3万,姚凑了1万多。村支部书记邓得知情况后,在村里主动出击,全村迅速为姚家捐款1.4万元。邓金玉虽然出院了,但伤势严重,需要继续输液治疗。姚请来邻村东排村的邓连庄医生给他儿子输液。
看到老人的病情,邓连庄医生主动联系本报,动情呼吁,希望各位爱心朋友为老人买一幅剪纸,帮助这个贫困的家庭。想购买90岁老人剪纸的读者,请联系本报记者:13931793095、13833790903。剪纸的价格由买家决定。请将款项汇入姚邮政储蓄银行存折,账号:60145106200059505,开户点:邮政储蓄银行黄骅市碧梦营业所。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