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朱丽珍实习生刘佳欣
山东聊城市莘县朝城镇十里坑村99岁的老人贾,因为“和好好生活,不要分神”的承诺,等了75年。
1947年,她的丈夫李光武参军离开了家。村口的告别,原来是告别。很难想象一个女人,是如何在苦难中,靠着丈夫当初的嘱托,一个人拉扯女儿长大的。
如今,贾已经四世同堂了。除了开心,心里还有遗憾:老公去世的时候没有留下照片,他们也从来没有合影过。
贾奶奶的一个想法被一群人转述。7月27日,贾奶奶得到了一张特殊的画像。这是浙江传媒学院师生专门为她和丈夫画的“合影”,也是两人的第一张“合影”。
75年了,烈士的妻子等待着,思考着,没有留下遗憾。
为了这幅特别的画像,她等了75年
7月27日,山东聊城市莘县朝城镇十里坑村,99岁的贾老人在等待画像。为此,她每天午休,却兴奋得一刻也没有休息。
另一边,山东省东营市红色记忆志愿服务中心特别救援队聊城总队的志愿者彭早上五点就从家里出发,前往贾奶奶家。因为这个原因,她兴奋得整夜都睡不着觉。
一幅肖像,一幅普通的黑白素描,但他们太清楚它的含义了。画像中的夫妇是李光武和贾。夫妻俩的长相在二十几岁就固定了。这是这对夫妇第一次被画在一起。
贾期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下午2时许,在山东省东营市退伍军人事务局、莘县退伍军人事务局、聊城市特战救援总队、莘县特战救援公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这幅遗像正一步步被送到贾奶奶家。
这幅画像被红布覆盖着。一路上,有人拉着“送烈士回家”的横幅,有人手捧鲜花。这支熙熙攘攘的人像投递队成为了当天全村的焦点。带着仪式感把遗像送到烈士家属手中,是烈士和烈士家属应得的尊重和荣誉。
这一刻,贾奶奶等了75年。画像到手后,老人盯着照片,不停地抚摸着。女儿李香存泪流满面,不停地问妈妈:“是那样的吗?不喜欢?”
“喜欢喜欢喜欢……”99岁的贾已经有点耳背了。平日里和她说话,她总是要提高嗓门,重复很多遍。但此刻的她,却像回到了画像中的二十多岁一样充满活力。“不胖不瘦。看这头发……”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留着两条辫子的长发。后来当了村里的妇女主任,就把它剪成了整齐的短发。这个细节被留在了遗像里,仿佛是李光与吴胜利后重逢的画面。
这幅画像使贾兴奋不已。她指着里面的人,一遍又一遍地对女儿喃喃道:“妮子,快来看你爸爸……”
回来的时候,转身就是一辈子
一段等了75年的爱情有多刻骨铭心?
父母之间的故事,李香存是靠母亲不断的叙述拼凑起来的。三年来,多次找上门来的志愿者彭也能讲述这个战争年代始终不渝的爱情。
1941年,贾与李广五丁结婚,两人相爱甚深。婚后第三年,他们的女儿李香存出生了,绰号“尼尔”。1947年,李光武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排长。
时至今日,贾还清晰地记得丈夫离开秦庙村,临行前与自己分离的情景。
“当时突然有人来通知家属,去秦庙村和战士们告别。我和他妹妹一起赶到那里。他问我为什么不带内尔一起去。我说内尔太小不能来,所以我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艾晨记得她丈夫的回答:两三年后会回来。
留给军人家属和军人告别的时间太短了,短到只有一顿饭。当部队吹响号角集合时,李光武从怀里拿出两个青花瓷碗,递给贾。他拉着她的手,告诉她:“好好带着妮儿,不要分心。"
两个瓷碗成了李光武留给家人的最后一份礼物。还有他的话,“好好带着尼尔,不要分心”,贾把记在心里。
李光武离开的那些年,贾每年过年都会把为他做的布鞋挂在灶台上,祈求灶神保佑丈夫平安。祈祷结束后,她会把布鞋擦干净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在柜子里。用她简单的方式,她期待着丈夫的归来。总有一天,他会再次穿上它。
村里的兵陆续回来了,贾等了又等,来的却是丈夫的烈士证明书。原来,李光武早在1947年9月就已经在梁山战役中牺牲,时年27岁。
那时候,贾才二十几岁。虽然他走了,但他的诺言还在。当初那句“别走神”让贾从没想过再婚,是他一个人拉扯着女儿长大的。
爱情匹配,99岁老人终于实现梦想[/s2/]
如今,贾儿孙满堂,孙女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四世同堂,幸福美满。
除了幸福,还有遗憾。
战火纷飞的年代,早亡的李光武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张照片。贾嫁给他的时候,拍照太奢侈了,他们什么照片都没拍。
这也成为一个家庭多年的遗憾。现在,年近百岁的贾奶奶希望有一张她和丈夫的合影。
“我知道他死了,但我必须找到他。”起初,贾在寻访李光武烈士墓时联系了志愿服务队,并由此结识了彭。
得知贾奶奶的心愿后,彭萌生了为他们画像的想法。
“我想把烈士的红色故事宣传进校园,遇到了孟祥斌烈士的遗孀叶青华,并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她。那天晚上她帮忙联系上了。”2021年3月,草长莺飞,钱江晚报联合浙江传媒学院开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刻画百名烈士”活动。数百幅画像已经完成,但实现烈士梦想的行动仍在继续。得知贾奶奶的愿望后,急了,马上联系了浙江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
今年6月底,带领同学完成了这幅李光武和贾的双肖像。
听说贾奶奶99岁了,加紧落实。“我们大一五个班的同学一起参加了红色主题创作项目,一共画了30幅烈士画像。这是其中之一。”吴晓峰说,李光武的容貌是根据之前提供的一张素描复原的,而贾奶奶的容貌是大家根据她现在的照片和想象创造出来的。“这合成了他们年轻时的照片。”
“奶奶真的很开心。她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彭与贾奶奶相识三年,多次到她家串门,为老人完成了跑前跑后的心愿。“我们都不希望她百年后带着遗憾离开。这张照片真是烈士家属的团圆梦。”
彭说,贾奶奶生前的一个愿望就是找到丈夫的葬身之地,看看他的烈士墓。
2018年,彭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在山东梁山烈士陵园找到了李光武的烈士墓。“这一次,奶奶拿到照片后,提出等天气凉下来,去爷爷的坟前带回一块泥土。”
一个承诺,一辈子的承诺,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抄、改写及在网上传播所有作品,否则,本报将通过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