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文章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再过两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国内很多家长不喜欢的“洋节”。但在孩子眼里,节日里收到礼物,吃到好吃的,才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众所周知,“圣诞老人”只是一个传说。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床头礼物是父母趁孩子熟睡时偷偷放的。结果,被“蒙在鼓里”的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是真实存在的。
但今年,全球疫情爆发。“圣诞老人身体好吗?他会来送礼物吗?”孩子们很担心。
于是,英国BBC和世界卫生组织郑重回应:“我们联系了圣诞老人。他身体很好,通行码是绿色的,所以还能完成送礼物的工作。”
在网上看到这条“新闻”的家长,既好笑又无奈。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为了保护孩子的清白而播的“假新闻”,家长还得继续给孩子买礼物。
有家长调侃道:“我还以为今年能攒点钱呢!”
不过,大多数网友对这种做法大加赞赏。保护孩子的纯真比他们送多少礼物更重要。
要不要告诉孩子“圣诞老人”是假的?“爸爸妈妈,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 “奥特曼真的会出现吗?”“天上有没有仙女呢?”
相信很多家长都被孩子问过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回答他们?它在告诉孩子真相:“这些都是假的!”或者骗他:“当然是真的!”
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听着童话、看着动画片长大的。他们相信白雪公主、圣诞老人、奥特曼和蜘蛛侠是真实的。但有时他们也会怀疑它的“真实性”,于是向大人求证。
这个话题在《奇妙的人的故事》里也讨论过: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吗?
肯定的观点是:
“孩子心智不成熟,把童话当真可能会出事。比如有的孩子模仿超人,飞上了楼。”
“童话里充满了真善美。希望孩子能理解世界的复杂。没有人生来就有好坏。”
反对的观点是:
“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等于扼杀了他对美好童年的幻想,伤害了他幼小的心灵。”
“童话不是谎言,是最美好的童年梦想。真善美的故事能给孩子带来温暖、勇气和力量。”
在我看来,童话虽然是虚构的,但童话中的美好是真实的。
知道童话是假的,愿意相信童话的人,内心一定是纯洁善良乐观的。就像BBC的《圣诞老人的假新闻》一样,我们已经过了相信童话的年龄,却依然感到温暖。
重要的是父母如何与孩子交谈。如果他们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他们可能会觉得被欺骗,不再相信美好。
但其实告诉孩子“童话都是虚构的”并不可怕。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想象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而童话并不会因为“被想象”而失去其美。
保护孩子的童心,比送多少礼物都重要
①保护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是想象力的源泉,童年的想象力是人一生中最丰富的。所以,父母买童话、绘本、评书等。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的脑子里总有很多奇思妙想,容易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突然指着天空空问:“妈妈,我们可以用云做被子吗?”
而且在孩子眼里,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比如,我相信在我入睡后,小熊玩偶、娃娃、玩具车等。在房间里真的会像玩具总动员一样活过来,进行一次冒险。
所以孩子会很容易相信童话故事里的内容是真的。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世界上排名最后。
一方面与“应试教育”有关。孩子们越大,他们的想象力就越少。另一方面来自于成年人的破坏。
孩子的童心,在某些成年人眼里是“幼稚”的。他们故意做一些“毁掉童年”的事情,让孩子哭得很开心。它不仅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摧毁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童话大王郑与读者的互动,有趣又感动。
成年人精心对待和保护孩子的童心,比给孩子很多礼物更珍贵。
②学习童话中美好的品质
很多家长担心的是,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分不清幻想和现实,长大后还是幼稚,沉迷于美好,难以面对现实的冲击和残酷。
所以很多家长从小就教孩子“挫折教育”。
比如曾经有一位家长给孩子上了“老鹰教育”。他在大冷天脱下衣服,让他在雪地里跑步。别人看到都心疼。为什么要让一个孩子遭受这些人为的挫折?
所谓的“鹰教育”能让孩子变强吗?我不这么认为。这种残忍的方式不仅危害孩子的健康,还会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
其实,孩子可以从孙武空和超人这样的“伪角色”身上学会勇敢和坚强。为什么他们要向残酷的现实学习?不要让孩子承受与年龄不相称的挫折和压力,面对残酷的生活。
保护孩子的童话幻想和把孩子放在“保护壳”里不是一回事。
家长在给孩子讲童话故事时,要引导孩子分清童话和现实,学习童话人物的美好品质,而不是简单地模仿他们的行为。比如白雪公主的善良,小矮人的乐于助人。
③让仪式感增添快乐
保护孩子纯真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培养仪式感”。
例如,父母假装“圣诞老人”偷偷给孩子送礼物,这在一些父母看来很麻烦,很幼稚,也没有必要。而这种“仪式感”的缺失,对孩子来说充满了失望。
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并不重要。得到父母的爱和温暖才更有价值。但是,比起节日里给孩子贵重的礼物,更重要的是有来自父母的优质陪伴。
比如看完《西游记》,一个孩子想当“孙武空”,于是拉着父母扮成妖怪,而孩子手里戴着戒指,拿着扫把棍,一边翻筋斗,一边喊“妖怪往哪里跑?”
显然,这些都是童话里的“标准”。但父母通常觉得很麻烦,很幼稚,懒得配合孩子,就把孩子赶走:“住手!你自己去玩吧。”
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天真”,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快乐和幸福,也有助于拉近亲子关系。这在童年是很重要的,也将是孩子长大后珍贵的回忆。
所以家长不要做“毁了童年”的事情,故意破坏孩子的童心。他们应该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玩,一起看童话,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童年。
今日话题:你觉得应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