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上海:作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业绩)

宝宝起名 0 51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上海:作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业绩),第1张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上海:作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业绩),第2张

海报设计:赵丹阳


新华社上海7月18日电题:上海: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再创佳绩


新华社记者姜伟、周琳、何欣荣


敢闯敢试的试验田,不断产出制度创新的成果;立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释放科技力量;黄浦江、苏州河空滨水地区还政于民,一系列“生活秀带”向公众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到上海考察,5次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上海提出殷切希望:“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发挥先锋、示范、引领、突破的作用”。上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指示,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努力创造新业绩,增添新辉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上海:作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业绩),第2张

这是由位于上海杨浦滨江地区的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景观建筑(摄于2022年7月12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巍摄


聚焦群众需求,打造人民城市


这里曾经是滨江的旧工厂,现在是上海国际时装中心,游客络绎不绝。十年来,上海杨浦的滨江岸线变美了。芦苇飘零,白鹭飞舞,高耸的塔吊和锈迹斑斑的工业遗迹,变成了老老少少咸宜的休憩之地和国际知名品牌的“首秀”。它变得“新”了。昔日的老重工业基地孕育了新的业态,适合生活工作的新环境逐渐成型。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上海:作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业绩),第2张

人们走进中国共产党第一纪念馆(2022年7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上海杨浦滨江公司副总经理梁倩全程参与了杨浦滨江滨水区的建设。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勘探,60多处古老的工业遗迹被保存了下来。“当时这里是旧仓库,‘爬山虎’已经和外墙‘共存’了。经过调查,设计师们立即决定加入墙体,把这种绿色植物留给居民。”


上海滨水空持续提升吸引力。上海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苏州河沿岸注入体育、文化、休闲功能空,计划今年年底正式开通苏州河水上游览线路,相关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向腹地延伸...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是人民的城市”。“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城市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需求为中心”。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上海:作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业绩),第2张

人们漫步在上海苏州河畔休闲(2021年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方巍摄


十年间,黄浦江45公里岸线、苏州河42公里岸线不断贯通,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一江一河”成为城市“名片”;600多处红色旧址、遗址、纪念设施遍布全市。中国共产党第一纪念馆在建党一百周年前夕开馆,红色风貌和基因闪耀全城;过去五年,中心城区308万平方米的房屋得到改造,2022年将解决这一民生问题……


倾听民智民意,人民民主的全过程正在深入上海的城市肌理:基层立法联系点覆盖全市16个区,从红色资源保护到数据立法,从垃圾分类到中华鲟保护,持续完善的法律充分反映社情民意...


长宁区虹桥街道最早启动“立法直通车”,完成了62部法律草案的征求意见,整理出1200多条建议,其中101条被采纳。“我自己的建议被立法吸收,这也是参与感和获得感最强的。”长宁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上海:作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业绩),第2张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内的质子同步加速器区(2022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方巍摄


凝聚、创新、驱动和引领高质量发展


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质子束正在直径7米多的环形同步加速器“跑道”上一圈圈加速,准确照射到患者的肿瘤部位。


这台国内首台质子治疗演示装置的癌症治疗新设备,是上海光源与转化医学“联姻”的结晶。“瞄准顶尖医疗技术,从原始创新突破到集成研发和产业应用,我们走出了一条新路。”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上海:作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业绩),第2张

这是一台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Xi河”(2021年7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方巍摄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强调,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十年来,上海科技创新政策源功能不断提升。从15条线到27条线,上海光源多年来服务了3万多名国内外用户。地下30米,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正在加紧建设,将推动我国光子科学从“跟随”到“领先”的跨越;1瓦、10瓦,再到100瓦的功率,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Xi何”已经进入运行模式...现在,上海在用和在建的大科学设施有14个,居全国首位。


强化创新驱动,对标世界一流,上海不断取得新突破。


十年来,上海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总产值连续跨越了3万亿元和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形成基本框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走进上海UIH集团,磁共振(MR)、分子影像设备(PET-CT)等高端医疗设备一字排开。经过多次迭代,国产装备首次走出国门,销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自觉进行结构转型,上海在服务全国中实现了自身能级的提升。”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研究员说。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上海将继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未来发展新轨道,推动三大主导产业规模翻番、六大重点产业创新突破、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上海:作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业绩),第2张

工作人员在特斯拉Giga上海工作(2020年1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为改革开放凝聚动力,规划长远发展


走进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曾经封闭的服务柜台变成了开放的驿站,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却让业务沟通更加便捷。9年前,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这里诞生。一系列商事登记改革措施发端于此,最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最早探索证照分离。深化改革措施将给企业带来更多活力。


“把扩大开放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把培育功能与政策创新结合起来,大胆闯、大胆闯、自我改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上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上海:作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业绩),第2张

这是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海鸥门”(2022年6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巍摄


如今,上海自贸区已经产生了300多项制度创新,在全国复制推广。2021年,上海每天新增企业超过1800家,千人拥有企业数量全国第一;2022年6月新设企业数量已恢复至今年一季度月均水平,金融服务业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89%。"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和制度创新不会停止."上海市场监管局局长陈说。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并宣布:新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技创新板,试点注册制;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期望很高,责任很重,上海决心走开放的道路,创造新的品牌。


要把“三大任务”作为重中之重——自贸试验区临港新区特色经济功能加快发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板和注册制效应不断放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后推出70多项含金量高、示范带动性强的制度创新。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上海:作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新业绩),第2张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某小区施工现场(2022年2月10日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巍摄


“一个平台”带动效应明显——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已有26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签约。截至2022年5月底,上海共有84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512家外国R&D中心。上海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外国投资热点之一。


发展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意见》发布,高起点推进浦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以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上海正在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上海正在努力开启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