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金园宝刹半长沙,烧劫旁延一万家。楼殿纵随烟焰去,火中何处出莲花。——唐代·张谓《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 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 金园宝刹半长沙,烧劫旁延一万家。 楼殿纵随烟焰去,火中何处出莲花。张谓(?--777年) 字正言,河内(今河
金园宝刹半长沙,烧劫旁延一万家。楼殿纵随烟焰去,火中何处出莲花。——唐代·张谓《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 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 金园宝刹半长沙,烧劫旁延一万家。
楼殿纵随烟焰去,火中何处出莲花。张谓(?--777年)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唐代。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张谓
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书。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犹期传秘诀,来往候仙舆。——唐代·李隆基《送道士薛季昌还山》送道士薛季昌还山
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书。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犹期传秘诀,来往候仙舆。至矣坤德,皇哉地祇开元统纽,合大承规。九宫肃列,六典相仪。永言配命,长保无亏。——唐代·佚名《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肃和》
郊庙歌辞。祭方丘乐章。肃和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开元统纽,合大承规。九宫肃列,六典相仪。永言配命,长保无亏。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神功谅匪测,盛德实难名。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唐代·武则天《唐明堂乐章。宫音》
唐明堂乐章。宫音
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神功谅匪测,盛德实难名。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
1关于莲的古诗(作者和出处)
关于莲的古诗: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咏芙蓉 》·沈约
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
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咏芙蓉 》·萧纲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王昌龄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荷花》 石涛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一剪梅》 李清照
2咏莲的诗句和出处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译文: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宋·杨万里《小池》
译文: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3、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 唐·杜甫《为农》
译文:圆圆的新荷小叶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嫩绿的小麦已在轻轻地扬花。
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唐·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译文: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5、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元·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译文: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两岸人家彩绘的屋檐相连,画梁相接。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
3关于“莲”的诗句,标明作者和出处标题:宝泉寺送李益端公归邠宁幕
年代:唐
作者:卢纶
体裁:五排
内容:--------------------
参差岩障东,云日晃龙宫。石净非因雨,松凉不为风。
恋泉将鹤并,偷果与猿同。眼界尘虽染,心源蔽已通。
莲花国何限,贝叶字无穷。早晚登麟阁,慈门欲付公。
标题:采莲曲
年代:清
作者:乾隆
内容:--------------------
薰风拂池塘,明霞映洲渚,
荡漾木兰船,采莲不知暑。
莲花如锦叶如盖,芳香自送摇清籁,
疑有天孙为弄梭,不然洛浦飘衣带。
采莲采莲夏复秋,青青苇岸忽白头。
徘徊不觉露华湿,独喜红芳载满舟。
标题: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
年代:唐
作者:张谓
内容:--------------------
金园宝刹半长沙,烧劫旁延一万家。
楼殿纵随烟焰去,火中何处出莲花。
标题:酬段侍御
年代:唐
作者:赵嘏
体裁:七绝
内容:--------------------
莲花上客思闲闲,数首新诗到筚关。
吟得楚天风雨霁,一条江水两三山。
标题: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
年代:唐
作者:王维
内容:--------------------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标题:古剑池
年代:唐
作者:来鹄
体裁:七绝
内容:--------------------
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
不决浮云斩邪佞,直成龙去欲何为。
标题: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律
内容:--------------------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
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
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
45条关于莲话的诗句及作者的出处王维·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末溅水,畏湿红莲衣。《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送友游吴越 作者: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 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 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 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 君去必经年。
晋·乐府古辞《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张籍:《相和歌辞·乌栖曲》西山作宫潮满池,宫乌晓鸣茱萸枝。
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徐彦伯:《相和歌辞·采莲曲》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李白:《相和歌辞·采莲曲》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55条关于莲话的诗句及作者的出处王维·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末溅水,畏湿红莲衣。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友游吴越 作者: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 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 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 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 君去必经年。
晋·乐府古辞《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张籍:《相和歌辞·乌栖曲》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乌晓鸣茱萸枝。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徐彦伯:《相和歌辞·采莲曲》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李白:《相和歌辞·采莲曲》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6荷花的诗句及出处自古赞美荷花的诗句集锦
1、《诗经 国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自译诗意:
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
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
2、《诗经 国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自译诗意:
在那沼泽水边,蒲草荷花并茂。
那里有一美男,我将如何撒娇。
长夜耿耿无眠,眼泪鼻涕双抛。
《诗经》中已有荷花出现。虽是借景,亦为历代荷花诗词滥觞。故选入。
3、《离骚》(节选) 先秦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自译诗意:
剪裁绿荷做时装,缝纫白莲制衣裳。
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
4、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7关于莲的诗词及出处,作者,最好有解释采莲令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凭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
莲 诗词:
>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爱 莲 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描写荷花的诗句和出处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宋)
寓意新生事物孕育着无限生机,前途不可限量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苏轼(宋)
描写初冬时节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
写农历六月时西湖美景
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柳永(宋)
深秋胜景
5、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
采莲季节的江南,莲叶茂盛的样子
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周邦彦(宋)
雨后初晴,荷叶迎风
9荷花的诗句及出处作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白居易《池上》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 李白《妾薄命》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 王昌龄《西宫秋怨》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 李白《古风·其十九》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刘攽《雨后池上》
一年滴尽莲花漏。 ——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李白《采莲曲》
10找一些关于莲的古诗文诗句 出处 作者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古诗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 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摘录(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绝句漫兴(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采莲曲(朱湘)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夏歌 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咏芙蓉 南朝·梁·萧纲 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
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咏同心芙蓉 南朝·梁·朱超 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
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
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 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曲池奇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采莲曲 唐·李康成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云起风生归路长。归路长,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
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盆池 唐·韩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际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重台莲 唐·李绅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莲 唐温庭筠 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重台莲花 唐皮日休 欹红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白莲 宋杨亿 昨夜三更里,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荷叶 宋欧阳修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莲花 宋文同 金红开似镜,半绿卷如杯。
谁为回风力,清香满面来。 荷叶 宋苏轼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水; 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荷花 宋苏轼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现在我们每天关注新闻,我们就可以看到每天的时事,所以我们在网上就可以了解到袁隆平已经去世了,所以当我们在网上看到长沙的外卖单全是鲜花的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是为什么长沙队员楼的感情如此深厚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在网上就可以了解到,这是因为长沙本身就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1 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相信大家都已袁隆平爷爷都是有一定的了解,我们都知道他在之前已经去世了,而且当他去世的这个消息一发布出来的时候,当时就轰动了我们全国人民,因此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很多人民都为他献上鲜花。尤其是在长沙的这些外卖单上全部都是鲜花,而且这些鲜花也都是送给这位袁隆平爷爷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主要就是因为袁隆平到一个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本身就是在这长沙。
2 与长沙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
相信大家对于厂商也都是有一点点了解,我们都知道长沙主要位于我国的湖南省,而且在这个地方也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主要研究中心。平时袁隆平爷爷也会经常去他的研究中心研究之类的,因此与当地的人民有着深厚的交情。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更多的去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其实我们在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如果时间久了的话,必然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因此当这个人突然离开我们的话,我们是非常舍不得的。同时,你会感到非常的难过,所以对于袁隆平爷爷去世的这件事情,对我们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高考已经结束,成绩也出来了,考生也开始准备填报志愿。一些高校也开始设计录取通知书,很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很有意义,对考生而言,有很大的纪念价值。近日,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了热搜。很多网友会觉得一个录取通知书还能上热搜?其实每年也会有这样的事,比如在2018年,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上了热搜,当时他们还给考生寄了一个陶瓷,这样就很有纪念价值。南开大学今年录取通知书送两粒莲花的种子,很多网友会觉得这究竟有什么寓意呢?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吧!南开大学也表示,希望新生将其中一颗种于故乡,不忘初心,一颗带来校园,见证成长。看到这里,有没有感觉学校做法很周到,有没有感觉学校特别有文化、有内涵。当然,小编觉得寄莲花种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莲花代表的是清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就是说,希望各位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做到洁身自好。可能小编的理解有些片面,但我觉得这样的意义也非凡。同时,学校这样做,也希望每一名学生在入学之后都能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报效祖国、报效家乡、为国争光。这也是每一名学生该做的事,不管你在哪个学校,你都不能忘记这些。南开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它承载了太多的知识和希望,是很多学生都追求的一所学校。
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一切都像春天一样,生机蓬勃,这也意味着各位考生能够带着很好的状态来到学校,在学校施展自己的一番才华。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对于这样的通知书,在座的各位羡慕吗?快来评论区说说,你们觉得这两粒莲花种子究竟有什么意义?
相传在很久以前湘潭县东南部的紫荆山上有一个凸起的山峰,名叫莲花寨。据说莲花寨里有一个占地面积几百亩的莲田,是财主马万财的。但因为他懒惰,不肯劳作,因此便雇用了一个名叫王玉的小伙帮它种莲。王玉不仅勤劳能干,而且为人老实,白日帮财主种植莲花,夜晚帮他看管山林,因此他便在山中搭建了一个安身的住所——茅草棚。
王玉种莲非常精心,灌水、施肥、除虫、去草非常及时,把马家的莲子种得很好,结实多,颗粒又大,为马家赚了不少的钱,因此马家留他干了几十年。王玉渐渐地人老了,成了一个孤老头子,每天还是要干很重的活,回茅棚里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服,十分劳苦和孤单。一天,他拖着疲劳的身子回到茅棚,又饿又累,实在不想动了,但肚子里咕咕地叫,没办法,还得去生火做饭。他去生火,灶里的火还未熄灭;他去刷锅,锅里已有热气腾腾的饭菜,有一碗莲子汤。他感到很奇怪,但迫于饥饿,先吃饱肚子再说,饭菜特别香,吃了以后力气大增,神清气爽。以后接连数日,天天如此。开始以为是哪个好心人帮他做饭、洗衣服,又不见人影呢?他决心弄个明白。一天,他提早收工上山,躲在凹地附近的树木里,看有什么人来。等着等着,忽然一阵芳香飘来,凹地池中飘起两片翠绿的大荷叶,接着长出一枝未开的莲花。莲花渐渐开放,花蕊中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满面粉红,像莲花一样美丽,身材窈窕,上穿粉红衣,下系翠绿裙,光彩照人,从莲花上走下来,上了岸,走进茅棚去了。一会,茅棚顶上升起缕缕炊烟,飘出饭菜的香味。他再看池中的莲花,已经不见。一会,姑娘又拿出他的衣服,在池中洗干净,拿进屋去了。王玉怕惊动姑娘,以后不再来,便躲在树林里没有敢动。傍晚,那姑娘从茅棚中出来,走到池边,手一招,池中又涌现出那枝大莲花。姑娘走进莲花之中,霎时,荷叶莲花沉下水去。
这样又过了几天,王玉觉得人家天天帮自己做事,连谢都不谢一声,太对不起人了。有一天,姑娘走进茅棚后王玉跟了进去,在门口咳嗽了一声,惊动了姑娘,那姑娘立刻要走。王玉挡住说:“我知道你是莲花仙女,天天帮我做事,我只想当面谢你一声,没有别的意思”。姑娘说:“我不是莲花仙女,是莲花仙子的弟子,叫金莲花,田里的莲花都是我的姐妹。莲花仙子感谢你精心照料我们姐妹,又见你孤身一人,生活困苦,派我来帮助你”。说完便走。王玉也不强留,只是叹了一声气说:“我一个孤老头子,要是有你这样一个孙女就好了,希望你以后常来”。金莲花同情地点了点头,飘然而去。
一天金莲花又来了,并告诉王玉,说是莲花仙子同意将她给老人做孙女,以后便再也没有回去了。金莲花安分勤劳,又心灵手巧。他每天做好饭菜等爷爷回来吃,将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给爷爷穿。又砍了一些木头,盖了一栋小巧玲珑的木房子。凹池里长出茂盛的莲花,结的莲子又大又好,成熟期又早,王玉挑到市上卖了好价钱,生活过得富裕起来,因为有金莲花照料,精神上也很快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天下第一白莲——湘潭莲子的传说。
我的老家是茨淮新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村庄很小,只有二十户左右人家。据我爷爷说,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山东逃荒逃过来的,看到这儿山清水秀、土壤肥沃,就在这儿定居下来,所谓“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当时我们的老祖宗生下了七个儿子,我们就是那七个儿子的后人。我们全村根据祖宗的排序,分为七房,老大是大房,老二是二房,以此类推。由于这个原因,全村人亲如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挑剔的小孩不想吃自己妈妈做的饭了,就见孩子的妈妈端着碗到领居家说:“三婶子,烧啥好吃的了?我今晚烧的面条,你孙子不想吃哦!”就听那边一个热情的声音说:“小米稀饭,赶紧的,给孩子盛一碗!”俗话说:“六月天,孩子的脸。”刚刚是晴空万里,一会可能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了,而这时候又是抢收麦子的季节,大家都在打麦场上忙着打麦子、晒麦子。要是谁家晒麦子正赶上下雨,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用分说都会齐上阵,有的拿口袋,有的拿扫帚,有的拿簸箕……直到麦子收完,大家才松口气露出微笑。
而最能体现我们民风淳朴的就是送莲花碗了。莲花碗很漂亮,我特别喜欢,它是由一个普通的碗装饰而成的。我们村莲花碗做得最漂亮的就当属我奶奶了。每年元宵节就是送莲花碗的日子,所以每个元宵节的头一天,奶奶就在家忙开了。需要做莲花碗的人家提前几天就把东西送来了,也就是一个碗、几张花花绿绿的纸而已。正月十四,奶奶一吃过饭就开始忙着做莲花碗了,她先做浆糊,拿一个烂了的不用的碗,放点面,加点水,和成糊状,然后放到火上烧热。奶奶说,这样做出的浆糊才有韧性,粘得住。浆糊做好后,她必要洗手,然后才坐到桌旁认真裁纸,每张纸都裁成莲花瓣型。裁好后,用烧制好的浆糊把纸片一片一片糊到碗的外面,糊成一层一层的,宛如莲花的花瓣。糊好外面后,再剪几个细穗子放到碗里做花蕊。那时候,我总是搬个板凳坐在桌旁,看奶奶做莲花碗,奶奶的神情总是那么的庄严肃穆,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的仔细、那么的认真。做好的莲花碗五颜六色、色彩鲜艳,我总想摸摸,可我一伸出手,奶奶就会顺手把我手打开,“小姑娘不能摸,一摸就不灵了!”我总是问:“奶奶,莲花碗是干什么用的啊?”奶奶就对我说:“奶奶给丫丫讲个故事吧!莲花碗是观音菩萨的碗,观音菩萨也叫送子娘娘,谁家想要儿子了,就向观音菩萨许个愿,菩萨就会给她一个碗,他就能生出儿子了。菩萨事多,忙不过来,就把净瓶里的水洒了几滴,变成千千万万个莲花碗,谁家得到了,就可以生儿子了,可有的碗掉到地上摔坏了,菩萨于是就告诉我们怎么做莲花碗。这不,我正做呢!”一听到这,我好羡慕奶奶,她是替观音菩萨做莲花碗的啊!我看着奶奶,她端庄而又慈祥坐在那里,仿佛她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此刻正坐在莲花宝座上普度众生呢。
莲花碗做好后就得送出去了。那个时代,重男轻女是必然的,也不是任何人能决定的,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影响。村里人都盼着本村的人好,更何况我们本来就是一大家呢,他们淳朴的思想绝不会因为谁家没男孩去耻笑别人的,相反,大家都盼着没有男孩的人家能生出儿子来,于是,有男孩的人家就会给老是生不出儿子的人家送莲花碗。我家就收过莲花碗,我娘一连生了三个女儿,我的三奶奶家就给我家送了个莲花碗。我三奶奶家有五个儿子,用我们村的话说那叫她家人旺。元宵节的头几天,三奶奶家就跟我家说好了,元宵节晚上给我家送碗。我们吃过晚饭,母亲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的,把堂屋的几案擦得亮亮的,爸爸则去买炮,莲花碗到的时候要去迎接。到了晚上,就听见远远的唱歌声从远处传来。我跑出去一看,只见我大娘的哥哥举着莲花碗缓缓朝我家走来,他神情庄重而又虔诚,好像在托举一个贵重的物品,嘴里还在唱着莫名其妙的歌。爸爸赶紧点上炮,小跑着拖着炮迎接上去。进了堂屋,我娘赶紧撒糖、花生、瓜子,然后我大娘的哥哥再举着碗到我娘的屋里,把莲花碗放到我娘的床中央,大娘的哥哥对着莲花碗高声唱道:“莲花碗放床当央,儿孙个个是状元郎……”还有什么“莲花碗一举,五男二女;莲花碗一落,一窝小秃。”(小秃在我老家就是小子的意思)我觉得他唱得实在不好听,我只是盯着放在我娘床当央的莲花碗看,碗中的蜡烛静静燃着,不悲不喜;莲花碗在那里熠熠生辉,安安静静,好像在冲我微笑,我真想把她拿到手里摩挲摩挲,可那绝对是不行的。唱完后,我爸把大娘的哥哥迎到堂屋请他坐下,我娘则把早已和上红糖的茶双手捧上去递给他,喝过红糖水后,仪式就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就等着好运来了,后来我果然有了弟弟,爸爸的天空一下子亮了起来,于是给他取小名大亮。
等男孩长大后就要把别人家给你送的碗还回去,仪式也很隆重,但花钱很少,村人重视的并不是钱而是心意,送的时候是一个,还的时候是还两个。一般孩子长到十几岁就去还碗,小一点也行,我记得我弟弟就是8岁还的。在还莲花碗的当天,也就是元宵节的晚上,我们家邀请村里10个比较重要而且有脸面的人吃饭。菜要丰盛,鸡鸭鱼肉都得有,吃好后,给每个来吃饭的人一人10个红鸡蛋、一包糖、一块毛巾就行了。点两盏莲花碗,再拿一个筛子把煮好并染成红色的鸡蛋放十个进去,然后是瓜子、花生、糖。这10个鸡蛋是任何人都不能动的,而瓜子、花生、糖是给看热闹的人抢的。东西都准备好后,我弟弟举着莲花碗,我爸爸也举着一个莲花碗,身后跟着那10个人,一起向当初给我们送碗的人家走去。跟着的那10个也不闲着,一个拿筛子,一个拿鞭炮。一路上都是看热闹的人,大家乐呵呵的,说着笑着,跟过年一样。我们这边的元宵节是很冷的,经常下雪,踩到雪上,雪咯吱咯吱的,我们的小脸也冻得红通通的,鼻子也是红通通的,但我们全然不觉得冷,照例跟着大人去看热闹。快到人家的时候,鞭炮要放起来,那家的人也要拿着鞭炮出来,边走边放,迎接我们,然后我们这边的人就把碗珍重而恭敬地交给他们家,他们接过去,恭敬地放到几案上。我弟弟就跪下,对着莲花碗磕三个响头,磕完头后,那家大人就开始撒糖、花生、瓜子,我们就一拥而上争着、抢着,直到衣兜装得满满的为止。
时光荏苒,时代在变迁,莲花碗早已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而我仍然怀念过去那种质朴美好的生活方式,怀念那些淳朴厚道的乡里乡亲。穿越在时光的隧道里,我仿佛仍能看见那个熠熠生辉的莲花碗在静静地向我微笑……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