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爷爷的葬礼有什么的注意事项?

老人 0 68

参加爷爷的葬礼有什么的注意事项?,第1张

参加爷爷的葬礼有什么的注意事项?
导读:参加葬礼时注意  1、久病之人、身体虚弱之人、灵异体质之人均不宜参加葬礼。如若不得不去,必须要穿上红色内衣、内裤、红袜子回避大吉。如果参加葬礼返回后,身体突感不适,应尽快找信得过的堂口师傅,除晦洗孝为佳。  2、新婚期未出百天、月房期未出百

参加葬礼时注意

  1、久病之人、身体虚弱之人、灵异体质之人均不宜参加葬礼。如若不得不去,必须要穿上红色内衣、内裤、红袜子回避大吉。如果参加葬礼返回后,身体突感不适,应尽快找信得过的堂口师傅,除晦洗孝为佳。

  2、新婚期未出百天、月房期未出百天及身上有伤口未愈合者,均不宜参加葬礼。如若不得不去,除了采用红色内衣之法外,身上有伤口的朋友,还要在包裹伤口的纱布外,拴上五色线、或九色线,回避大吉。

  3、即将面临重大考试之人、升官之人、外出远行之人均不宜参加葬礼。如若不得不去,需要随身佩戴文昌帝君锦囊,或魁星令牌,回避方可。

  4、正所谓“先死为大”,参加葬礼时一切都应以逝者为大,无论和亡人是什么关系,都应肃然恭敬。不可对逝者品头论足,谈论是非。以免先人挑礼,煞气临头。

  5、参加葬礼时,如若不小心碰掉、碰坏了葬礼上的祭品,均应及时和丧家联系,心生忏悔,坦诚道歉,尽量恢复原样。万不可置之不理,以免轻者冲撞煞气,重者霉运不断。

  6、参加葬礼时,尤其是在最后遗体告别、尸身开光时,气场虚弱、胆小的朋友,还是别看为佳,这是最好的回避方法。

  7、参加葬礼时,丧家带孝人,如不小心丢失、破损孝布、孝牌、青纱者,均不可补替,更不可刻意丢失破损。

  8、参加葬礼时,丧家带孝人,一定要按照长幼顺序带好自己的孝布、孝牌和青纱,万不可错带、混带,以免冲撞呼气煞神。

  9、参加葬礼时,尤其是设有账房的丧家(即设有专门收取葬礼礼金之地),丧家务必要先行拿出红包(过百即可)压在账房处,方可开始收取记录礼金。

  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辰八字相克:因「子午相冲,金木相克」的道理,如果亡者是子年出生的,那麽不论亡者的亲朋或好友,凡是午年出生的人,都不能参加送葬仪式。此外,孕妇、婴儿,也禁忌送葬,恐怕沾染到不祥之气。

  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肖相克:在丧礼上,通常会贴有一张告示牌,说明有那些生肖是与死者的生肖相冲克,必须回避。有的还会在灵堂里放一盆水,给来参加丧礼的来宾洗涤,以去除不祥之气。

  忌入殓时啼哭,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

  在举行入殓仪式时,亡者的亲友应当保持冷静。此时忌讳有人啼哭,否则会使亡者不忍离去,其魂魄将无法升天,而滞留丧宅。若因啼哭而不小心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将使得亡者留恋人间,不得转世超生。

  忌七月时出葬:七月被一般民间视为鬼月,此时阴间的鬼门大开,许多鬼魂被流放到阴间来。若于七月出葬,可能会招引更多的鬼魂出现,鬼煞大作,对丧家更为不利。

  忌守丧期间剪发、剃胡须:

  根据民间的习俗,在家有丧事期间,其亲人不能剪发及剃胡须。一般人认为这是为了表示极度哀伤悲痛,以致于无法顾及修饰边幅。而其另外的用意,则是为了避邪,以不修边幅的模样,使自己跟平常看起来不一样,让亡灵鬼魂认不出来,以免受到侵扰。

结婚4天了爷爷就过世了可以去送终吗?结婚了就可以啊,自己的亲爷爷啊。如果是爷爷刚去世就不能结婚。自己的亲人,必须回去送送老人家。回去吊孝。良心才安啊。当然可以了,那是你的亲人,为什么不尽最后的孝道,送送他老人家?这还用问吗?佛挡杀佛,神挡杀神,风雨无阻,必须回去!百善孝为先 回去是必需的。能回去,亲人去世了肯定要回去。

爷爷去世了买点这些比较好,

一、哭丧棒

参加过农村葬礼的肯定对这个物品不陌生,有的地方也叫它“孝杖、孝棍、哭杖、哀杖、引路棒”等名字。

哭丧棒主要是逝者的重孝子,有的地方也叫正孝子,一般是逝者的长子拿在手里的一种仪杖。

如果不拿,会被村里人觉得失礼,甚至质疑这家人是否孝顺。

农村很注重孝道,故而哭丧棒非常被重视。

不仅要拿哭丧棒,还要披麻戴孝,一整套必不可少。

哭丧棒的来源与一个民间传说有关,据称古时有位叫韩伯俞的人儿时顽皮常被母亲用竹杖打。

某次母亲再次打他,他却哭着说母亲打得不疼了,说明母亲老了。

后来母亲去世后,他就拿着这根竹杖哭丧。

世人觉得他这是追忆母亲,不忘母亲教诲,是一种孝道,便纷纷模仿。

只是在取材上,还是有些区别,并非都是竹杖!

一般来说,父亲去世用竹子,母亲去世则用桐木制作。

这个用意是“父节在外,母节在内”,可以理解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用柳枝当哭丧棒,还有的用秫秸稭,北方则也难怪高粱杆代替。

我老家则是也用杉木铇成一头圆一头方,蕴意天圆地方,父亲在上,母亲在下。

哭丧棒的上面还要缠绕一些白色纸条,主要是发丧时用,也有的是出殡时用,各地习俗不同。

关于哭丧棒的尺寸,最早期的是三尺,后来演变为齐心口,孝子们可以正好扶住走路。

但人们似乎觉得这个长度太偷懒,孝子太方便,不能表现诚意和孝义,便将哭丧棒越做越短,却越来越粗。

孝子们需要弯着腰,哭丧棒才能着地,然后弯曲着这么一步一步向前走。

而关于哭丧棒的根数也很有讲究,一般来说,如果只是去世一个,则就只拿一根,但如果两个老人都去世,则要拿两根。

而关于哭丧棒的使用时间,则是执行“斩榱孝子杖期和不杖期”的习俗。

就是说,如果父亲去世母亲还在,则要扶哭丧棒一年,反之父亲在,母亲去世,则不杖期,就是不需要拿那么长时间。

而夫妻间也是如此,丈夫去世,公婆还在就不杖期,如果公婆不在则要杖期一年。

一般重孝子和寡妇都要握一年的哭丧棒,还有的地方则是要握三年,直到守孝期完,也就是脱孝,然后再把哭丧棒插在坟头上,或者直接烧掉。

还有的地方说哭丧棒是无常的武器,一端用头骨,一端则用脚骨做成。

二、孝鞋

新逝糊、一年毛、二年光、三年全换光

重孝子们不仅需要手握哭丧棒,还需要身系草绳或缠黑纱,脚上穿着草鞋或白面布鞋,有的地方则不让穿鞋。

至于这句俗语,说的则是老人刚去世时,孝子们要在鞋子上面糊一层白布,即“新逝糊”。

穿一百天,等到老人百日祭时,再带上毛口孝鞋去祭祀,完毕将“新逝糊”放在坟堆上,换毛口鞋回家。

这个毛口鞋要传到一周年祭才能放在坟堆上,换上光边孝鞋,这双光边鞋要传到三周年祭才能放坟堆上,守孝期完毕才能彻底换回平时穿的鞋子,守丧期彻底完毕。

其实重点就是希望让逝者知道和外人知道,失去父母后,子女有多沧桑,显示出自己的孝顺。

尤其是孝鞋的制作,还是按亲疏关系制作的。

如果是儿子、女儿、儿媳为父母、公婆守孝,则针脚很宽,做工相对粗糙,会故意留线头,既不好穿,也不好看,但这却被视为“重孝”!

而侄子侄女等关系相对淡一些的,孝鞋则走得更精致些,针脚更密集,穿起来更舒服,看着也更好些。

和哭丧棒的长短一样,让孝子们越难受,外界觉得这家人越是孝顺。

而且穿孝鞋的时间,和哭丧棒也有些相似。

如果父母只去世一个,还有一位健在,则白布只糊到脚后跟,需要留一段。

老人都不在,才用白布连后跟全部包起来。

但侄子孙子辈,孝鞋则都只蒙一半,其他更远的关系,则只在鞋子前面缝一块白布就好了。

不过一双孝鞋穿一百天还好,穿一两年这就很难坚持了。

而且以前的孝鞋大多是布鞋,农民生活又比较苦,经常在山上地里劳作,比较费鞋,所以一双孝布鞋要穿一两年还是很不现实。

所以经过改革,只需在五七、白天、周年祭当天象征性地穿一下,代表对长辈的孝义就好,平时可以穿其他的。

现在我看到农村大多都取消了自己做孝鞋的习俗,都是买的的白色鞋子代替,而且大多只穿办丧事那几天。

周年祭只要不穿的花花绿绿,穿金戴银就好了,没有那么严格 。

丧葬习俗经过这么世世代代的传承和改革,现在已经剩得不多了。

人们更明白老人活着时对他们好,比去世后装模作样更实际。

不过哭丧棒和孝鞋也是种教导后人孝顺的文化,也可以继续传承下去。

男朋友的爷爷去世的,这种情况下,你去祭拜,只要带着你一颗真诚的心,就是最好的礼物,也可以带一束鲜花去祭拜,能够代表你的这份心意都是可以的,毕竟男朋友的爷爷已经去世了,男朋友的心情是很悲痛的,你要好好的安慰她,只有你的到来,能够让男朋友的心得到更大的安慰,无论你去带什么男朋友,都不会有异议的,只要你能够去祭拜,能够带一些表示你这种心情的礼物,这都是可以的,所以带一束鲜花去祭拜一下是最好的,能够充分的表明你的这种心意,男朋友也会得到安慰

这个是需要给钱随礼的呀。虽然都是葬礼,但是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按道理孙子辈是不随礼的,只参加葬礼的一些活动,也就是帮忙做事。可是现在好像这些习俗在悄悄的改变,家庭之间也出现了面子攀比,孙子辈也要随礼了,哪个儿子,孙子的朋友来的多,礼随的多,说明哪个儿子,孙子有人缘,有面子。你最好是见机行事,别让你的朋友失面子;自己也不能吃亏。其实这也是礼尚往来,你们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他也一定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