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己带到2岁5个月现在送回去给爷爷奶奶带行不行?

老人 0 36

宝宝自己带到2岁5个月现在送回去给爷爷奶奶带行不行?,第1张

宝宝自己带到2岁5个月现在送回去给爷爷奶奶带行不行?
导读:有条件的话还是自己带着比较好,留守儿童还是有很多的弊端的。没有条件的话,留在家里给老人家带,也要先带孩子回家让他适应一段和爷爷奶奶的生活,千万不要贸然的把孩子丢家里,强行让他接受,这样对孩子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再忙也有休息时间。孩子都

有条件的话还是自己带着比较好,留守儿童还是有很多的弊端的。没有条件的话,留在家里给老人家带,也要先带孩子回家让他适应一段和爷爷奶奶的生活,千万不要贸然的把孩子丢家里,强行让他接受,这样对孩子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

可以说再忙也有休息时间。孩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相信每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孩子变坏,特别是孩子还小的时候教育特别重要。

上班总有下班时间,孩子的问题必须要重视,每天下班和孩子多说话,多聊天。实在没时间带孩子的话可以把孩子托付给最亲的人比如说父母 兄弟姐妹。或者一些正规的机构。但是千万不能这样就不去陪孩子,如果长期以往不去陪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和你疏远,很多的事情就愿意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样造成的危害是特别严重的。

做父母的要经常疏导孩子,多和孩子说话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正直诚实的孩子,如果这些都做不到,赚再多的钱也没用。讲难听点,孩子没教好过于宠溺孩子的话可能你赚了一辈子的钱,他一年就给你败光了,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如此,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小就好好培养孩子。

一、规划好时间。家长工作忙碌,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面面俱到。不过如果能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早上早起几分钟,与孩子随意聊聊天,一起吃早饭……哪怕是几分钟,也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如果时间来不及,也可以摸摸孩子的头,脸蛋,忙碌之前给孩子打个招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对爱有感知的孩子,什么时候心底都会有阳光。比如,晚上给孩子三个十分钟。具体就是下班进门,餐中或餐后,临睡前各十分钟,只要把握好,足够与孩子沟通交流了。比如,长假不扫除。把家务都分散在平时,趁着长假好好陪陪孩子。

二、抓住教育关键点。老话总说“先做人再做事”,其实,说的就是品质。《再忙也要做个好妈妈》认为,家长不管有多忙,都要把培养孩子的品质作为重点。这其中就包括劳动的品质、意志力、独立性、同情心、孝敬父母、正义感、专注力、坦诚、诚实守信、幸福感、爱心……性格决定未来。你的培养重点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三、要坚持理智教育。工作上的忙碌已经让家长焦头烂额了,再加上生活上的琐粹,很多家长会感觉心力交瘁。所以,教育孩子时很容易缺少长期规划,容易一时兴起。或者把生活的不如意,工作上的烦躁夹杂在教育孩子过程中。

#亲子教育# 导语都说有老人愿意帮你带孩子,这是你的福气。但是老人往往宠溺孩子,到底改不改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以下文章由 考 网整理发布。

 

  宝贝暑假跟着奶奶回乡下好吗

 小章妈妈暑假没有时间照看孩子,于是想着把宝贝送去乡下爷爷奶奶家,但是妈妈却有着一些疑虑……

 疑虑一:被爷爷奶奶宠坏。一般来说,孩子去爷爷奶奶家放假回来,生活自理能力会有退步。那是因为老人家总喜欢宠着孩子,包办代替多,给孩子买很多零食,在午睡上又对其不加节制,生活规律会变得比较乱,所以家长普遍觉得和爷爷奶奶过完暑假回来的孩子比较难带些。

 疑虑二:乡下蚊虫多。乡下花草树木多,蚊虫也多,小章妈妈担心宝贝被蚊子叮咬也是许多家长的疑虑。

 尽管如此,将孩子送到乡下体验农村生活还是很有好处的。

 好处一:亲近大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现在城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到乡下走一走,孩子可以换一种环境,拥抱自然,体验乡村生活。

 好处二:体验劳动的快乐。如果可以鼓励爷爷奶奶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农活,通过实践让孩子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付出与收获的人生道理,适当让孩子吃点苦头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哦!

 好处三:增进亲情。可以带孩子与农村亲人见面团聚,增进感情交流,过一个亲情假期。

 好处四:强健体魄。孩子到乡下经过体力劳动和风吹日晒,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

 

  纵容老人这样带孩子就是失职

 为人子女的要知足,要懂得要感激老人的付出。遇到些小问题,不影响孩子健康和成长,没必要争执,能退让就退让。

 但为人父母者,也不能一昧退让,怂到底。老人家有一些实在不靠谱的行为,在他们眼里看着没什么,却对孩子危害极大!这时候,你别不好意思了,一定要站出来,和老人沟通。特别是以下这几种行为,如果家里老人这样对待孩子,千万要及时阻止!

 1、担心孩子饿着,老给他塞吃的

 孩子为啥总不肯好好吃饭回家看看老人怎么喂饭的!

 孩子明明吃饱了吃撑了,偏拿着勺子逼着孩子再多吃几口;

 孩子明明高兴地玩着,每隔一段时间打断孩子游戏,往他嘴里塞上一口香蕉、面包之类;

 孩子实在太饱了,不愿意吃东西,就威胁、恐吓、强迫孩子一定要吃……

 一天到头就担心孩子没吃饱,将吃饭变成一种强迫,导致孩子对食物的欲望、对美食的喜爱在逐渐消失。从来没感受到饿的孩子,你别指望他主动去好好吃饭。

 2、怕孩子冷,总让他多穿点

 天下的爷爷奶奶,总怕孩子被冻着了,被风吹着了。

 二十几度的天气,去朋友家做客,爷爷奶奶穿着短袖,却给孩子包了三件衣服,说是入春易着凉。

 能够理解爷爷奶奶的爱,都凡事都要有限度,穿少了会着凉,穿多了照样会生病!

 孩子被困在厚厚的衣服里,热量没法散发出去,导致身体温度越来越高,而长时间的高温导致孩子高热、脱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捂出了危险的捂热综合征,情况严重还会让孩子丧命!

 另外,孩子穿太多,不止会导致捂热综合征,还可能捂出痱子等皮肤病,甚至发生脱水休克,还有可能会让宝宝更容易生病。

 3、迷信各种民间土方偏方

 老人家有点迷信,孩子生病了求神拜佛,我们可以理解他们的苦心,不多插手。

 但是如果是迷信土方,这个就难搞了!

 朵妈有个朋友,孩子咳嗽了大半月还没好,婆婆专门去乡下找了治咳嗽的偏方,哪知才吃一回,孩子就腹泻拉肚子了。

 是药三分毒,也许有些土方偏方是有药效的,但是它对身体的危害往往也只是未知的。对于这些成分未知,剂量不明的药物,你舍得让孩子吃进肚子里

 4、大事小事都帮宝宝干了

 家里要是有老人带孩子的,都会有这个烦恼。老人爱孩子是好事,但是宠得没边了,反而会溺坏孩子。

 朋友的孩子是婆婆带大的,到了四岁不会自己吃饭,也不会自己上厕所,上幼儿园面试,被老师嫌弃了!朋友悔不当初,说不该任着婆婆把孩子给惯得啥都不会做。

 的确,把孩子惯得没有自理能力,不止是影响他上幼儿园的问题。还会影响到他的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没人想孩子成为一个笨手笨脚又爱依赖人的爱哭包。

 5、背地和孩子说妈妈坏话

 和婆婆有什么矛盾,我们都不希望孩子也掺和进来,不想孩子在奶奶和妈妈之间左右为难。

 但这世界上,也不乏会对孩子说妈妈坏话的婆婆,用零食唆使孩子说妈妈坏话,甚至恐吓孩子“你妈妈不要你了!”

 或许婆婆只是有些嘴碎,并没有多大恶意。但当妈的,看到这种行为真的很火大!这不仅仅会挑拨亲子关系,还可能导致孩子为了讨好双方,获得更多的利益,成了双面人。

 我希望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能是坦诚的,没有龃龉的,所有婆婆要是这样做,我必定阻止。

 6、整天对孩子说“不能动”、“不能碰”

 老人家毕竟年纪大了,不能常带孩子出门溜达。所以孩子的活动场所基本在家里。

 然而不少老人家,担心危险,担心孩子把屋子搞乱,看娃时常常把“不能动,不能碰!”挂在嘴边,限制孩子的探索欲望,减少他的活动量,不利于孩子成长。

 你可以理解老人的不容易,但你不能放之任之。

 要知道,孩子待在家里的那几年,是他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关键几年。如果就让孩子整天窝在地板上玩玩具,他的运动能力、探索能力和好奇心都很难得到发展。

 不妨告诉老人允许孩子“多动多碰”的好处有多少,并和他一起清理家中的危险物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接触、探索一些物品,这样既确保了安全,也能够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孩子没带好别让老人替你背锅

 “穿怎么多,孩子不生病才怪!”

 “不要给孩子吃太多糖,对牙齿不好!”

 “你这样有求必应,孩子都要被你宠坏了!”

 ……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些都是我们常对家里老人说的话,说出口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但是仔细想想,每一句话里都充斥着我们对老人带孩子的挑剔与抱怨。

 孩子没带好,难道真的都是老人的错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问问自己:

 我们有抱怨老人的资格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懂得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去获取最新的育儿资讯,这使得我们自以为比老人更懂得带孩子,从而对他们的育儿方式产生抱怨。

 ☆孩子感冒发烧,老人说不要太紧张,我们立即反驳说:“生病当然第一时间看医生!”

 ☆孩子吵着要吃糖,老人心软给孩子糖吃,我们会抱怨道:“为什么总是给他糖吃!”

 ☆带孩子出门,老人抱起孩子就要走,我们立刻阻止说:“现在都是用推车!”

 其实,大多数老人比我们带孩子更有经验,只是他们的方法有些落后而已,这不能怪他们。就连我们自己现在用的方法对于下一代来说可能都是落后的,那么,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老人的呢

 带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是父母的,带孩子自然也是父母的责任,老人完全没有义务帮忙,也许我们都该好好反省:

 孩子受凉感冒,老人心疼,就会想要给孩子多穿,这个时候我们在干嘛

 孩子哭闹,老人心一软,就会忍不住给孩子糖吃,这个时候我们在干嘛

 孩子想要这个想要那个,老人疼爱孙子自然毫不犹豫掏腰包,这个时候我们又在干嘛

 通常,我们都会说:“我在上班挣钱养家啊。”

 这个理由充分到让人无法反驳。的确,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又怎能支撑起一个家、为家人提供优裕的生活条件呢

 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从选择“上班挣钱养家”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失去了很多跟孩子相处的时光,也无法兼顾到孩子的教育。所以孩子没带好,我们自己首先要负的责任,而不是老人。

 老人只是给了孩子另一种爱

 我们常说是老人把孩子给惯坏了,其实不然,老人可能会宠溺孩子,却没有惯坏孩子,他们只是给了孩子另一种爱。

 当我们因为工作缺席了孩子的成长而感到愧疚时,是老人们的爱让我们稍微好过些。

 我们不在孩子身边时,他们至少还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爱,这种爱虽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也能给孩子的童年留下很多美好温馨的回忆。

 因此,在带孩子方面,老人的宠溺是单纯爱孩子,出现孩子被惯坏的情况,只能说是我们自己的失败,没有教育和引导好孩子,这个锅不应该由老人来背。

 少点抱怨多些感恩

 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晚年就该享享清福。于是,我们便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觉得天伦之乐也是一种清福。

 然而,老人理解的享清福可能是:早上到公园下棋耍太极、下午约上几个好友去叹下午茶、晚上兴致来了就去跳跳广场舞、玩闷了就来个夕阳红组团游……

 现实中的享清福却是:早上送孙子上学,下午接孙子放学,晚上没人陪聊天早早睡觉,想参加组团游却因儿女们的反对而作罢……

 面对老人们所做的一切,我们不仅视而不见,反而一边抱怨他们带孩子不靠谱,还一边告诉他们下次应该怎么做,瞬间感觉自己的良心在隐隐作痛。

 带孩子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老人之所以意揽下这个苦差,完全是出于对子女和儿孙的爱,我们要心怀感激。

 如果老人的某些做法确实会伤害到孩子,应该心平气和地和老人沟通,用事实例子告诉他们这样做的严重性,而不是一味去抱怨和指责他们。

 孩子最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父母的要负主要责任,毕竟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去管教,又怎能去怪责别人呢

感谢邀请!

如果理论上来说,我是肯定不会让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的。我始终认为,孩子必须自己带,不管是从理性上还是感性上。

不过,现实却不可能会有想象的那么完美。说心里话,谁不想陪着孩子一起长大呢?可生活中总会有太多太多的无奈。

我生下二宝后,做了跟本题相类似的事情。孩子才半岁,我便给她断了奶,然后只身出门打工去了,把孩子丢给在家的婆婆。至于是什么理由,我到现在都觉得站不住脚。

我本以为离开家就好了,哪想到,还没下车便开始疯狂地想念着孩子。当时差一点就打道回府了。后来在每天的电话和视频中撑了几个月,最终还是回去了。

没想到的是,这短短的几个月,却让孩子对我无比的陌生。虽然那只是当时一个短暂的过程,但对我却是极大的震撼。我知道,这一次的决定是非常不值得。

事实上,直到现在,孩子都跟她奶奶更亲。也许,孩子刚刚来到世界时候的所遇所感,都是会深深根植于潜意识里的吧?

让我更揪心的是,孩子的性格让人很失望。跟大宝比起来,二宝更自私,更任性,更乖戾,偏偏在外面又变得更加的懦弱胆小。

我始终都认为,如果孩子让我来带,一定不会形成这样子的性格。因为在平时,婆婆养育孩子的方式,真的令我无法忍受。我们之间也时常因为这个问题而闹得不开心。

隔代教育真的是问题很多的,亲们请尽量避免。

当然了,让老人来帮忙照看孩子,本来也是一样理性合理的事情。只是,你至少应该每天都能够看到宝宝从而及时跟TA沟通互动吧?送回老家去?那真是不可取的。

从现实来看,或许你能挣得多一些吗?可这值得吗?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已经偏离了你想象中的轨道,那么你多挣的钱只怕是不足于用来补救了。

再说了,孩子不在身边,日思夜想的感受也不是个滋味。你就不担心吗?

生了小孩要让谁带,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这要是在以前的话,就会将家里的小宝贝会交到给爷爷奶奶的手里去带,像外公外婆大多数是不管的,因为外公外婆还会有自己的孙子要带,根本就是手忙脚乱忙都忙不过来。但现在非常多的夫妻,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要是生了个小宝宝,那对于夫妻双方的老人们来说那可是家里唯一的一个小宝,那稀有程度怕是都不会亚于“国宝”呢。在一个就是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比较的难以相处但女婿和丈母娘相比较之下就容易相处的多,所以,现代很多的小家庭,当有一个小宝贝之后,外公外婆也会积极的照顾小外孙呢。

民间传统:如果按照以前的传统一些的想法,就觉得孩子本就该给到爷爷奶奶手里去带的又或者说小宝贝跟了谁家的姓那就是该是谁家的孙子所以就应该给谁带。但目前的很多实际的一些情况不在是像以前的那个样子了。婆婆与媳妇关系的这个问题从古时候到现今为止可一直都是存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到了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使更多的妈妈们愿意让自己的母亲照顾自己的孩子。

双方父母抢着带孩子:这里就有一个小故事,外公外婆很高兴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在爱情长跑后有了一个爱情的结晶,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儿孩降临到了这个幸运的家庭。孩子出生之后,夫妻俩的父母基本上每天都会来。不看着孩子睡着了都不会回家,知道他们的小孙女,小外孙睡着了才会各回各家。在生孩子之前就和双方的父母讲好了,妻子的母亲心细,距离自己女儿女婿家又非常的近,也已经退休两年了,就由妻子的母亲来帮她带孩子。但这时丈夫的父母们也舍不得小外孙也想带小外孙。他们直接跟这夫妻二人提出了诱人的条件并说出孩子由他们二人来带。既然说父母这样的体谅我们,这夫妻二人也的确有些心动了。但孩子的外公外婆也想着带这孩子之前都是说好了的呀,这可叫小夫妻俩有些为难 了呀。

妈妈的想法:经过我的了解也知道很多的妈妈会倾向于自己的父母对孩子会更加细心和舍得。说实话出现这样的现象倒不是说外公外婆是有多么的喜欢自己的外孙女,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更多的是心疼自己的女儿实话出现这样的现象倒不是说外公外婆是有多么的喜欢自己的外孙女,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更多,害怕不再跟前的女儿会得不到最好的一些照顾。

专家建议:曾听专家说过孩子由父母带是最好的必进双方父母的年纪也在那里,有时候是没有精力带着你的孩子各种玩闹跑跳的,当然接送什么的都不是啥难题。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建议在老人有这种条件并且还在自愿的情况下,也是支持老人帮子女带孩子。原则就是老人不可以代替父母带给孩子的作用,只要是能起协助父母的作用。

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我的宝宝才十个月大,过两天我的产假就到期了,宝宝也该被送去给爷爷奶奶带了,好舍不得,害怕长时间不见,回不认得我,不跟我亲那怎么办啊!所以心里好纠结,但又没办法!不过上网查了,好多妈咪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她们说时间长了可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过大一点他们会明白爸爸妈妈是听你们最亲近的人,怎么回不认得你呢?所以不必担心,虽然不能天天陪伴他们,但是一样可以跟他你的祝福和关爱,让他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妈妈离他不远!

    我个人觉得不应该,不是因为爷爷奶奶不细心,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思想,不仅是受爷爷奶奶的思想,还会受老家那些大人小孩思想的影响。你想想,老一辈的思想和我们会是一样吗。

    如果你老家是农村的,我建议你还是辛苦点,自己带宝宝,或者是把爷爷奶奶接来上班的地方,上班他们帮带,下班你带,这样会比较好一些。

    如果你宝宝还小,千万不要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带,因为小孩子小的时候模仿能力比较常,待在老人身边可能会学坏。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才你是这么以为的:多一两个人帮你带小孩,你会轻松些,但你有没有想过,宝宝需要父爱母爱,从小陪在他身边的,应该是爸爸妈妈,而不是爷爷奶奶。

    我有一个同学,结婚的早,生了宝宝不到一年,就把宝宝留在老家给婆婆带,然后和老公去深圳打工了,一年到头只回去一次,我不知道她怎么忍心,宝宝那么小,她就不想宝宝吗,难道就为了多赚点钱?

    第一年回去的时候宝宝还会叫爸爸妈妈,第二年回去的时候宝宝一见到妈妈就躲在奶奶身后,可能是怕生,第三年回去的时候,宝宝不喜欢跟妈妈玩,老黏在奶奶身边……到了第六年,宝宝不高兴的时候开始学会骂人,说脏话,耍脾气,这完全是一个顽固脾气败坏的小孩,学习成绩也不好。

    宝宝小时候模仿能力极高,为了避免宝宝跟在爷爷奶奶身边,被环境影响学坏,我还是劝你辛苦点自己带吧,要想宝宝学好健康成长,就要从小时候捉起,小时候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