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习俗

老人 0 55

粽子的习俗,第1张

粽子的习俗
导读: 1、粽子的习俗2、端午包粽子简报3、北方人过端午节有什么传统习俗?4、粽子的做法20字?5、粽子的制作过程6、吃粽子的描写1、端午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柊叶、箬叶或菰芦叶,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
  • 1、粽子的习俗
  • 2、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 3、北方人过端午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 4、粽子的做法20字?
  • 5、粽子的制作过程
  • 6、吃粽子的描写

1、端午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柊叶、箬叶或菰芦叶,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

2、粽子的形状多,体现了不同地域特色。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

3、也有南国风味的柊叶蛋黄肉粽(海南)、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

扩展资料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粽子

-端午节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精选11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简报,简报不是“刊”,而是“报”,说它是刊物,不如说是“小报”更恰切些。那么一般简报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包粽子简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篇1

 绿粽飘香,又是一年端午节,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社区温馨感和凝聚力,XX区东升街道东兴社区以“民族节日,代代相承,同享端午,共品棕香”为主题,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端午节包粽子爱心传递活动。活动当天,街道、社区提供包粽子原料,由社区会包粽子的党员、志愿者现场制作粽子并煮熟后,这些满载深情厚谊的特殊的粽子通过社区党组织送到了困难家庭、独居老人、重度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手中,并询问了他们的近期生活、身体状况,关心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这次活动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宣扬,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好评,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更让关爱弱势群体的美德得到传递,进一步推进和谐东升建设。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篇2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迎接这个古老隆重的节日,为了让社区居民感受节日的快乐,东四街社区于20xx年6月16日上午10点在文化活动中心二楼举办了首届主题为“万水千山‘粽’是情”的迎端午包粽子比赛活动。

 当主持人的开场白结束后,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首先由社区的包粽子能手现场教大家怎样包粽子;其次,通过学习之后比赛就正式开始了。在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后,大家快速的走到桌前包起了粽子,大家你追我赶,场面一时十分火爆。半小时后,许多模样精致的粽子也堆满了桌上的盆里。比赛结束后,评委为选手们包的粽子进行了评比,评出了前三名的选手并颁发了奖品。最后,工作人员端出了热腾腾香喷喷的粽子,大家一边品尝美味的粽子,一边感受美好的生活。

 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大家切实感受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和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在这里社区也祝辖区群众“粽”是一帆风顺,“粽”是健康平安,“粽”是快乐幸福!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篇3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佩香囊,赛龙舟,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为了让幼儿对端午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本班在此次端午节到来之际开展了,粽子分享及手工制作“粽子”的活动,首先我们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型是否相同,再打开粽子品尝味道,让小朋友们自己发现、总结,原来粽子不仅外观多种多样,味道也有所不同,不仅有肉馅、花生馅、豆沙馅,现在还增加了紫薯、水果味的粽子。品尝完粽子后就是手工折纸”包粽子“,通过小朋友自己动手包粽子后,对粽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进一步认识到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幼儿知道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同时激发幼儿从小的爱国热情!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篇4

 6月6日,习水供电局开展了以“端午飘香‘粽’是情”为主题的包粽子活动,并将包好的“粽子情”送到一线部门,让所有员工感受节日的气氛和供电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共度传统佳节。

 活动中,职工们踊跃参加,积极学习如何包粽子,卷粽叶、放米、捆扎,既分工又合作,说笑中大家体验着制作美食的快乐,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60斤大米变成了一个个满怀情义的粽子。她们纷纷表示,以如此特殊的方式欢度传统佳节,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端午节浓浓的节日气氛。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习俗。本次包粽子活动并不是比赛谁包的好,而是重在参与。旨在弘扬“幸福南网”的家文化,体会到端午节包粽子的乐趣,在节日的氛围中,大家分享着劳动成果,感受节日的气息,也让广大员工,特别是外地员工感受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激励广大员工爱岗敬业,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篇5

 6月7日上午,良渚街道万年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里是热闹非凡,由万年桥社区联合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共同举办的“情浓端午 粽香社区”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活动正在火热进行。比赛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糯米、蜜枣、粽叶、绳子、剪刀整齐地摆上桌,居民们身穿统一围裙,分成三组,每组两排,每排10人,齐刷刷的站在桌子两旁,个个跃跃欲试。活动开始后,三角形、方条形等各式各样的粽子就这样一个个在大家手中诞生了。社区居民姚大姐在6分钟之内包好了15个粽子,成为包粽子冠军。

 据了解,该活动是万年桥社区为迎接端午佳节,进一步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社区环境氛围,增强邻里间和谐关系而举办。此次活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共有60位居民报名参加比赛,共包了600余个粽子。包好的香粽部分将分发给参赛选均手,作为纪念;剩下部分将送到了独居孤寡老人家中,给他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和问候。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篇6

 又是端午飘香季,为传承传统节庆文化,增近邻里感情,让辖区特殊群体居民感受温暖。振华社区“端午飘粽香,浓浓邻里情”包粽子活动在楼院里开始了。

 6月17日一早,社区工作人员早早的精心准备了所有活动需要的材料,在桌上整齐的摆放着粽叶、糯米、蜜枣、马莲。12名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开始了包粽子活动。楼院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去年社区端午节活动,我学会了包粽子,今年我也要献献爱心,给需要的老人送温暖,看看,我又学会了包三角粽子了”社区工作人员孙怡雪高兴的说。“每年的端午节活动,大家在一起包粽子,聊聊天,我们的爱心粽子真是融入了我们小区所有居民的爱心。”82岁的徐奶奶和87岁的丛奶奶也要献爱心,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她们娴熟的包着粽子,让旁边的年轻阿姨们都惊叹。大家有说有笑,很快各种形状漂亮的粽子在志愿者手中诞生了。近3个小时,大家包了近一千个粽子。下一步社区将包好的粽子煮好后送给辖区低保户、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家庭。

 包粽子、吃粽子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习俗。社区组织包粽子,使更多的居民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体现了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振华社区每年都通过各种节日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将群众性文化生活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不仅让居民们感受到节日的快乐、体味美好生活,进一步增进了邻里之情,也让特殊群体真真切切感受了到节日的温馨和社区的浓浓关爱。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篇7

 5月26日,在端午节到来之际,裕华区第二幼儿园举办了“浓浓端午情,片片棕飘香”的端午庆祝活动,“说端午”、“唱端午”、“画端午”、“亲手包粽子”、“品尝粽子”……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了端午节。

 活动中,各班老师借助生动形象的课件向孩子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孩子们知道了诗人屈原的故事,了解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在端午节赛龙舟、喝雄黄酒、吃粽子、挂艾草等风俗习惯,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包起了粽子。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感知端午、走进端午、品味端午,体会着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通过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妙趣横生的活动,孩子们提前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而又收获颇丰的端午节。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篇8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它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景成实验幼儿园“阳光宝宝”亲子育儿营的小宝宝和爸爸妈妈们也开展了庆端午的活动。

 活动中,爸爸妈妈们向宝宝们讲述了端午节的来历,介绍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等传统文化习俗。随后老师组织大家一起利用废旧的纸芯筒、彩色皮筋、彩纸等亲子制作了小香袋,小宝宝们对自己制作的香袋爱不释手,家长们也很喜欢这个变废为宝的香袋。之后大家还一起听着音乐,模仿了划龙舟的动作,做了赛龙舟的游戏。

 活动结束后,爸爸妈妈都说回家还要和宝宝们再去做一做香袋,带宝宝们去欣赏一下真正的赛龙舟,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篇9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囊、采艾蒿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的积淀。为了让这些优秀的文化得到传承,并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和体验端午节,过一个有意义而又难忘的节日,在端午节到来之前,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了“传承端午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中,老师们结合多媒体课件、儿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出了丰富多彩的参与式体验活动。大班的孩子们拿起小画笔,画出了形态各异的龙舟,色彩明朗、线条流畅;中班的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自制出了美丽的香囊,造型优美、艾草飘香;中班和小班老师组织的大带小活动“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品粽子”让每一位孩子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幼儿在与同伴的愉快体验中直观的感受到了端午节丰富的传统文化,使孩子感受到了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更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能力,并升华了幼儿的情感经验。箬竹芬芳飘远行,浓浓爱意伴心田。端午节系列的活动汇集着幼儿园对幼儿成长的期待和美好祝愿。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篇10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6月6日上午,唐山市双新小学开展了“品味端午粽香,传承中华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在升旗仪式上,学校辅导员进行了《感受端午节习俗,传承民族精神》的国旗下讲话,学生代表以《弘扬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为题进行了端午节知识宣讲,并倡议全体学生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

 活动期间,学校还将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故事及端午传统习俗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学校还会在“端午故事”和“端午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忧民、不屈不挠、顽强斗争、为国捐躯的精神,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双新小学鼓励学生跟家长学习包粽子,让学生在品尝粽子享受快乐的同时,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端午节包粽子简报 篇11

 6月6日,我校开展了“端午粽飘香 浓浓感恩情”主题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内容有“了解端午节”,即通过网络、书籍、家长等渠道,收集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习俗、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传说、古今节日风俗的演变等内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体验端午节”,学校组织留守流动儿童到餐厅跟校园爸爸妈妈学包粽子、做香袋,体验端午节的快乐;“感恩端午节”,孩子们把亲自包好煮好的热腾腾的粽子送给为他们服务的门卫爷爷、保安叔叔、校园爸爸妈妈以及在路口执勤的交警,表达自己的感恩

;

生在北方的我,从我依稀记事开始,我的奶奶每当端午时候会给我准备粽子、茶叶蛋、红肚兜。

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没有粽叶,可能是农村没有种的(因为农村做的美食,很少买材料的)奶奶用的是玉米叶,这个玉米叶还得去找,因为五月五没有种玉米的,有的也是早玉米。

然后糯米都是过年赶大集奶奶买来存下的,在掺和点大米做出来的。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那时候原材料不如现在,但儿时的味道永远比现在的好吃。(依稀记得跟下面这图一样)

除了粽子,这一天奶奶还会给我煮茶叶蛋,那时候鸡蛋匮乏啊,别提多想念了,茶叶就是大绿茶也就现在咱们说的花茶,放上一点茶叶再放上大盐粒(现在娃娃可能不知道大盐粒长啥样),然后煮上几个(表哥都自带鸡蛋,哈哈),家里孩子多,我姑姑也是邻村的,表哥堂哥表妹加起来8个,哈哈,别提那天多好玩了,抢着吃茶叶蛋,画面很美好。

除了吃上面,我奶奶还给我穿肚兜,小时候我很喜欢,红红的很好看,上面有个小动物(再拿个爷爷准备的小棍子,自己找个铁圈,这不就是小哪吒吗),据奶奶说这是辟邪,然后现在没有了,在我上初中后,奶奶老了,我也大了,就没有穿肚兜这事了。(看下面的图,有画面了没大家,跟我小时候传的差不多,哈哈)

后来初中后,如果放假赶上端午,妈妈就给我弄个红绳,严格来讲需要五色丝线编织在一起,戴在手腕或者脚腕上面,也是为了辟邪。

现在长大了,每到端午,只要不是特别忙,我都会回家陪父母一起吃顿饭,妈妈会提前包好粽子和煮好茶叶蛋,说一些小时候的事情,画面也很美好。

虽然现在粽子、茶叶蛋种类很多,但总是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写到这里时候,忽然很怀念小时候,很想念小时候跟在奶奶屁股后面抢茶叶蛋场景,想念穿上肚兜后拿着棍棒装哪吒的场景。

再到现在有了小少爷和小公主妈妈升级为奶奶后,基本都在城市带娃,每次快到端午时候,妈妈就会跟奶奶当年一样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和煮茶叶蛋,俩娃娃跟着妈妈跑来跑去,叽叽喳喳地,跟我当年场景一样,这可能是就是习俗的传承吧

包粽子需要准备的食材:糯米、大枣、花生、燕麦、草绳、竹叶

具体做法: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第一步:买的粽叶和草绳是晒干的,所以需要先处理一下,如果用冷水浸泡最少也得两天时间才能变软,这时只需把粽叶和草绳放入锅中煮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快速变软了,并且高温煮过的粽叶更加干净。煮好的叶子过一下凉水,然后用清水多冲洗几遍,可以去除叶子的涩味。洗干净后每两张叶子叠到一起整齐摆放好,表面找个大的案板压上去,压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粽叶柔软平整,好包的同时粽子形状也好看。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第二步:糯米和燕麦淘洗干净,加适量水浸泡一个小时,这样糯米更容易煮熟,就不会出现夹生问题了,一定要提前浸泡哦,不然很容易夹生的。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第三步:食材全部准备完毕,最关键的来了,开始包粽子,仔细看哟。取两张粽叶卷成漏斗状,不要以为三角形粽子很简单,看起来人人都会做,实际操作就知道绝对要掌握技巧,不然漏米是常态。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第四步:加完米以后,放两个枣或者几粒花生米,一般一个粽子基本上就是一两米。重点来了,装好的米一定要留出一扁指的空隙,这样做是为了留出米预热后膨胀的空间,如果不留出一定空隙,会撑破粽叶,粽子就不完整了,直接导致失败。也不要过多担心放太少糯米,那样粽子不饱满也不好吃,就按照我说的比例添加就好,保证饱满又不会外漏。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第五步:把上面的粽叶折下来,一定要包紧了,最后用草绳缠紧,一个粽子就出炉了,多包几次就会发现包粽子和包饺子一样简单。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三角粽子,大家喜欢包三角粽子还是四角粽子呢?不管包哪种,只要做的好吃就是好粽子。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包好的粽子整齐的摆入锅中,一层层摞起来,倒入没过粽子的水,水量一定要没过粽子。

教你粽子的详细做法,慢动作,简单好看还煮不散,比买的好吃

粽子表面找个重物压上,我是放了一碗水和一个石头捣蒜器,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沸腾冲散绳子导致米漏出来,很多人都少了这一步,所以煮熟后会有很多漏米的粽子。大火烧开后,转

过程如下:

主料:糯米1000克 ­

辅料:葡萄干50克 蜜枣100克 ­

烹饪方法 ­:

1 将粽叶40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煮软,捞起沥水,备用。 ­

2将糯米淘洗干净,沥水,浸泡备用。 ­

3将蜜枣装入碗内,蒸软取出,趁热去核,葡萄干洗净,沥水。 ­

4包粽子。取3张粽叶,毛面相对,先放入1/3糯米,加入蜜枣和少许葡萄干,再放入2/3糯米包成三角形粽子,用绳子扎紧。 ­

5煮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约2小时,再用小火焖约3上时,即可食用。

吃粽子的描写如下:

又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我家也不例外。端午节的前一天,爷爷奶奶就包好了粽子,那一个个粽子可谓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听奶奶说,这些粽子的馅有许多种,分别是白糖馅、黑芝麻馅、蜜枣馅、菜馅。听了奶奶的一番介绍,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忙让奶奶煮粽子。

等呀等呀,大概过了几个小时,粽子终于煮好了。粽子刚盛上来,我就拿起了一个粽子,剪开了线,又解开了粽叶,把粽叶里的糯米团放到碗里,拿来了一双筷吃了起来。

我手里的那双筷子不停地在碗与嘴中间挥舞。不一会儿,一块粽子便进入了我的肚皮,真好吃。这粽子里有糯米的饭香,粽叶的清香,蜜枣的甜香。这些味道交织混合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叙事作文的写法

1、要有明确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我们写作的目的。生活中的许多事,可能使我们受感染,受教育,给我们以启迪。所受的感染,所受的教育,所给我们的启迪就是文章的中心,有了中心,我们才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才有选择材料的标尺。

2、要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不能把经过的事都写在一篇习作之中。更不能想起什么事就写什么事,应紧紧围绕中心去选择所写的材料。看一看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中,哪些材料最能表达所定的文章的中心,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中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