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儿子和媳妇不让老人坐到角落里用木碗吃饭了是一个关于孝顺的公益广告,目的是呼吁社会要有孝心,别让养我们长大的家长寒了心。在这个广告中,老人因为年老常常身体发抖,把菜汤撒在桌布上,汤还会从嘴边流出来。儿子和媳妇因为嫌弃老人,不让老人上桌吃饭,让
儿子和媳妇不让老人坐到角落里用木碗吃饭了是一个关于孝顺的公益广告,目的是呼吁社会要有孝心,别让养我们长大的家长寒了心。
在这个广告中,老人因为年老常常身体发抖,把菜汤撒在桌布上,汤还会从嘴边流出来。儿子和媳妇因为嫌弃老人,不让老人上桌吃饭,让老人坐到角落里用木碗吃饭。之后,他们的儿子来了并谴责他们说以后也让他们在角落吃饭,两人认识到错误,就赶紧请老人上桌吃饭,不让老人坐到角落里用木碗吃饭了。
这个公益广告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表达了孝顺的重要性和对父母的尊重。它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关心和尊重我们的父母,不要因为他们年老体弱而嫌弃他们。
关于孝敬老人的故事:一只木碗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手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只是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1、主要写了一位老爷爷什么事都不能干,一次不小心打碎了碗,儿子的媳妇嫌弃他于是叫他用木碗吃饭。夫妇的儿子也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爸妈。
2、(1)因为夫妇不应该那样对待老人(2)因为儿子都知道不管怎样都要孝顺。
3、我懂了要尊敬老人。
古时候 有一户人家,上有一位又聋又瞎的老爷爷,下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这对夫妻对老人不管不问,但对儿子却疼爱有加。一次老人在吃饭的时候不下心摔碎饭碗,夫妻俩就给老爷爷一个破旧的木碗盛饭,一日,媳妇看见自己的孩子在削一个木疙瘩,于是好奇地问儿子在做什么?儿子扬起脸说,要做一个结实的木碗。看着母亲疑惑的眼神,继而又说,你嫌弃爷爷把碗摔破了,就给他用木碗,以后我也会这样做,等你们都老了,我也好用这个木婉给爸爸妈妈盛饭吃。这位母亲顿时感到无言以对,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儿子将来也会对他们不行孝道,于是开始检讨自己,并同丈夫一起痛改前非,真心的关心和孝敬老人,从此,老人身边有儿女的细心的照顾、膝下有孙子的作伴嬉耍,一家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source: 0)
1「旧碗为何不可随便扔?」
某人搬新家,于是就把过去的旧家具卖了,
买了新的家具。还有,旧的饭碗如何处理?
他想都没想,把收拾出来的大大小小旧饭碗给扔了。
于是乎,这半年来,他的生意一落千丈,
不仅如此,老婆也跟人跑了,
自己身体的毛病也层出不穷。
经过命理分析和屋宅、办公室的勘察调理,
有一条结论让他目瞪口呆:都是旧碗惹的祸。
无论新旧,吃饭的碗首先寓意是你的工作、你的职业、
你的生意,如果你把「饭碗」扔了,
也就意味着你把工作、生意扔掉了;
另外,「碗」还寓意著「完」,旧碗扔了,
也寓意你扔了就「完蛋」了。
因此,旧碗不可随便扔。
(source: 0)
2「不用的碗如何处理?」
既然旧碗不可随便扔,那么,不用的碗如何处理?
不用的碗也是不能乱送人的,碗代表完了,
就是完蛋了的意思,除非是寿碗,这个可以送。
如果是亲朋好友之间,那么这个旧碗可以送人,
这里送给亲朋好友的碗不是寓意完结,而是延续;
有些人实在需要自己将旧碗「扔掉处理」,
建议你一定要用红布包好旧碗才能放心扔掉。
3「吃饭的碗突然开裂说明啥?」
某老板在某五星饭店请客吃饭,
突然自己手中的碗裂开两半,顿时吓得面如土色;
尽管饭店经理赔不是,免单,
还是让这位老板吓得半死。
事后,这位国内还算知名的老板官司缠身。如何处理?
只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啦。
从位理学角度看,吃饭时碗自己就裂了,
就是位理学上的「外应」,主「动」。
除了可能霉运来临,还意味着死去的人回来看了,
或者垂危的病人有不祥征兆。
因此,朋友们家中有老人的朋友,务必要孝顺老人,+
否则后果不堪。
(source: 0)4「吃饭的碗破损了还可以用吗?」
从节约的角度,有些朋友碗破损了还继续用,
一些低档的餐厅,用的也是大部分破损了的碗。
其实,这是万万不可的事情。
碗的破损,寓意你的生意或者工作的「饭碗」不牢靠、
不稳定,收入不高甚或有小人挡道,
因此谨慎使用破损了的碗。
5「何时会使用破损了的碗?」
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破损了的碗,
而不是完整的好碗。
比如,在中国北方,每当白事的时候,
总是要用一个破碗盛满碗的饭,
然后在上边插上不灭香,放在灵前。
这是为了让死去的人明白,这个碗永远都不用了,
为了表示怀念的意思。
6「人们为何在喜丧偷碗?」
在喜丧偷碗,这是一种习俗,
比如参加百岁老人的丧宴后,把碗带走,
据说是可以带来「寿气」的,
让带碗走的人也长命百岁。
解析这偷碗的风俗从何时而起,不得而知。
(source: 0)但是位理学的原理就是:这样的碗,是寿碗,
回去给小孩子用,避邪免灾,增寿;
大人用,招财过宝添寿。
7「打碎碗都能叫做岁岁平安吗」
民间流传当有人有打碎碗,就喊几声「岁岁平安」。
其实,这只是通用的做法而已,提醒朋友们,
某种情况下,打碎碗有某种肯定是寓意和征兆的。
去年大年初二夜,约21点多,有位朋友在家煮面吃,
拿个大碗在盛面时因看见碗里有只蟑螂,
一惊之下失手碗掉下地,碎了好几块。
由于当时家里没别人,
知道在春节打破了个碗是不好的事,当场惊呆了,
不知该如何是好,几分钟后才拿扫把把碗块给扫掉。
看见那只蟑螂在一起眼的角落里,
便跑去客厅拿只拖鞋打算打死它,
可等到她拿拖鞋来打它时,它已不见影踪了。
打破碗后第二天一大早她妈妈就和爸爸打架了,
有很多麻烦产生,几个月后,她父母就离婚了。
8「吃饭时如何用碗」
吃饭时如何用碗?许多朋友恐怕会认为这个不是问题,
其实吃饭时是托碗吃饭好?还是端碗吃饭好?
还是碗放在桌上嘴凑上去吃饭好?
这些都是有位理学上讲究的。
请朋友们记好了:
最不好的是碗放在桌上嘴凑上去吃饭,注意:
饭碗一定要用手拿着或者扶著才行。
另外,托碗吃饭适合在有礼节讲究的场面,
比如和你的领导,和有权有势但不熟的人,
在长辈面前等应该都是托碗吃饭。
端碗吃饭就是随意了,与前面相反了,
熟悉的人就无所谓了托碗吃饭。
当然碗的礼数还要看摆碗的方位。
9「风水碗如何使用?」
一位朋友咨询说:「前不久领到公司发的风水碗了,
不知道怎么用」,所谓风水碗,指的是虽然是碗,
但不是用来盛饭用的,而是用来调理办公室风水用的。
其实,告诉朋友们,如果你觉得自己犯小人、
或者财运不那么好,那么,
你可以在自己家中或者办公室摆放风水碗。
风水碗就是用适合自己命理五行的碗,
比如陶瓷碗、或者铜碗、或者木碗等等,
盛上阴阳水或者安忍水,再在水里放几枚硬币。
通常将此风水碗放在窗口。因为窗口是纳气的地方,
装水的碗里放硬币是指金生水,水旺财。
这是化小人和求财旺财的意思。
不过不是每个窗口都会收好运的。
放硬币是金生水之意,加强水的力量。
10「为何白事的时候要摔碗?」
大凡遇到白事的时候要摔碗,
有的地方结婚的时候如果碰到别人白事的,
就要摔碗,其实这都是一种风俗,讨个吉利。
也有人会梦到摔碗。
其实从梦相学来看,认为梦到摔碗不碎,
母女之间关系稳定且可以长久。
否则梦到摔碗碎,你们母女之间关系不牢靠,
容易受到感情波折。
「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
一直在不断变化的变化著。
当今的碗已经是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了。
也许现在的你对于碗的讲究知道得并不多吧!
看了上文关于碗的风水讲究,
告诉我们其实碗的风水不可被忽略使用放置
都颇有讲究的,希望朋友们注意!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请将这篇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见吧!
原文出处:ifeng
孝敬父母,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孝敬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品德。那么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
1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往往是从父母对待长辈的态度中学来的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能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因此,父母在与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恭、彬彬有礼,对老人关心照顾、体贴入微。比如,在家给老人端茶倒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路。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也会像父母一样孝敬老人。
(某部队的一位军医,利用自己的积蓄坚持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并亲自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妻子非常理解他,并积极支持丈夫的作法。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他们的言行,使8岁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从父母那里自然地学会了如何尊重、关心、照顾老人。孩子虽小,却不仅懂得关心父母,尊重老人,还经常到敬老院去给老人们讲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后来,孩子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能这样做时,他的回答是那样的朴实而简单:“我向爸爸和妈妈学习得还不够。”)
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如果身为父母对自己的长辈不好、不孝顺,想让子女对自己孝顺是很难的。
(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见,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应率先孝顺父母,努力做孩子的楷模。
2常回家看看
现在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很少见面,所以,他们在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儿女团聚。
(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家的那份亲情,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心声,提醒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父母要利用假日,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家务,与老人共聚欢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做不到,那就应该给老人多打电话。如此日久天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3从小事做起
父母为孩子做出表率,还表现在具体细节之中,例如,在每年或每两年带父母去做一次体检;经常给父母拍照,尤其是带着孩子与老年人合影是长辈最高兴的;认真回父母的短信,不要因父母的电话啰嗦而烦躁;有时间时带父母去旅游,等等。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
1让孩子了解父母为家庭的付出
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父母为家庭的付出、父母的身体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挣来的,只知道盲目攀比,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该通过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了解自己的钱得来不易,使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从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2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养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比如,当父母下班时,孩子要问候父母;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多做一些家务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生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宽慰父母等。孩子外出时要和家长道别,回家时要先向父母问好,吃饭时先请父母入座。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碗筷。小学生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学回家先向祖父母问安,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给他们讲一些校园里的所见所闻,吃饭时,先扶他们入座,恭恭敬敬地递上碗筷。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养成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在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只要用心更容易教育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比如,每逢家人吃水果,爷爷奶奶就说:“看孙子怎么分”孙子每次都是把大的给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逢节假日家人聚餐时,都等长辈入座后,孙子 才上桌。遇到好吃的东西,孙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多往爷爷奶奶的碗里夹。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孩子必将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孩子在情感上关心理解父母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要对父母的情绪、兴趣等有所了解,在生活中尽量要让父母高兴,发现父母心情不好时要主动去安慰。
家长要教育孩子了解父母的需求。即使将来孩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父母对子女的物质需求并不高,真正让父母有强烈归宿感和满足感的,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相伴。有没有亲近的交谈,有没有认真倾听父母的话语,有没有听懂父母的真正想法,有没有轻松的家庭气氛,有没有家人聚会的温暖,对父母来说更为重要。家长要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用简朴的方式向家长祝贺生日。据某小学调查显示,有50%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能主动祝贺父母生日的更少。现在不是孩子为父母祝寿,而只是父母为孩子过生日,这是不正常的。应该让孩子懂得为父母祝贺生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生日当天送上生日礼物,或亲口说“我爱你”。
4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对父母不要有过高的要求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父母将自己带到这个世界来,抚养孩子长大,已经很不容易,要懂得感恩。父母只是一个普通人,对父母的期盼要切合实际。要知道,父母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金钱有限、能力有限,他们怎么能无限地满足孩子呢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平常的人,有好多事情他们也做不到,他们也没有办法。让孩子不要对父母有过高期盼,要学会满足。如果子女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活得很快乐,就容易孝敬父母。
5鼓励孩子向父母示爱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做儿女的要学会把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谢表达出来。中国人比较含蓄,不太会在一些公开的场合来感谢父母,有些人甚至在家中也不善于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谢。孝敬父母需要实际行动,也需要情感的表达。因此,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的时候,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对父母的爱,使父母感到温暖,也更好地融洽亲子关系。
6利用有关节日启发孩子表达孝心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懂得,在相关节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家长可借助长辈生日、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劳动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启发孩子向祖辈或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心。当然,孝敬父母应该是一种日常行为,而不应该局限于每一天的“节日行为”。父母要信任孩子,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孩子孝敬长辈的行为常常会得到周围人的赞赏,这种赞赏正是让孩子持续孝顺长辈最好的催化剂。
孩子不孝敬父母的原因
一、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全家人视其为掌上明珠,真可谓“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如果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现在很多家庭中大人对孩子的爱。孩子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只知道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孩子内心没有爱,就无法去爱他人,也就不懂得孝敬父母。案例中的巍巍不懂得孝敬长辈,就与家长的溺爱有关。
二、父母重智轻德使孩子问题多
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以德育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然观和道德观,从而建立起实现其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但事实上,家长大都希望孩子将来从事文化、教育、科研或医务工作,对孩子智育方面的关注大大超过德育方面。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当然也就不会顾及如何孝敬父母。
三、父母对长辈的不孝影响了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榜样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模仿性更强。父母待人接物、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案例中,巍巍对父母和爷爷奶奶不敬的表现,就是父母对爷爷奶奶不敬的翻版。
四、家长用自己的行动抵消了言语教育的效果
有些家长在言语上要求孩子体谅父母,孝顺长辈,而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严格要求孩子,如在长辈面前,总是先将好吃的食品拿给孩子吃,家长常常抱怨孩子不孝顺父母,实际上是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导致的。案例中,巍巍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抵消了言语教育的效果。
五、家长忽视了从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孝心
家长要教育孩子孝顺父母,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培养,点滴做起。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逐步具备孝顺父母的美德。案例中,巍巍的父母很少下厨房,七十多岁的奶奶不仅要做好饭菜,饭后还要洗碗刷锅、打扫厨房,巍巍的父母不干家务活,巍巍更不做这些事情,培养巍巍孝敬父母就成了一句空话。
1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哪些
2 家庭教育十种有效的方法
3 教育孩子父母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4 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5 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问题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