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员工买车优惠条件

员工 0 43

长城汽车员工买车优惠条件,第1张

长城汽车员工买车优惠条件
导读:一次性享受15%购车优惠。员工购车优惠是长城汽车公司对长期工作员工的优惠条款,在招聘时会进行详细介绍,根据相关的介绍信息,员工购车时一次性享受15%购车优惠。长城汽车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旗下拥有哈弗、魏牌、欧拉、坦克及长

一次性享受15%购车优惠。员工购车优惠是长城汽车公司对长期工作员工的优惠条款,在招聘时会进行详细介绍,根据相关的介绍信息,员工购车时一次性享受15%购车优惠。长城汽车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旗下拥有哈弗、魏牌、欧拉、坦克及长城皮卡五大整车品牌。

员工购车有员工政策。

厂家给每个4S店的政策当中每年都有员工购车名额。会给员工折扣比较大,不过这个也看机会了。赶上有的车即将停产或者厂家出新款是,在售的这款车给员工会有超级大优惠。比如给客户优惠4万。但是员工政策起码会给到9万多。

如果遇到内部试装车、库存车以及展示车,折扣会更大。员工内部价是大企业集团对内部员工的一项特殊优惠福利,内部价相比市场价,同样的价格可以购买到更好的产品,同样的产品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

在4s店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汽车销售人员可以依据他们4s店订的价格自己稍微往上浮动一部分,就是说4s店依据这辆车的出厂价格以及市场的走向制定了一个价格,比如说这辆车的价格为15万,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的最低价格为15万,4s店才能售出,那么汽车的销售人员会以16万或者17万的价格告诉来买车的消费者。

消费者前来买车,肯定会和汽车销售人员砍价还价,这个时候就要看双方的底线了,如果说销售人员抓住消费者十分想要这辆车的意愿,那么就肯定会让销售人员赚一大笔,毕竟销售人员卖的就是心理价,如果说消费者砍价砍的不愿意买了直接走人,那么也很有可能使销售人员追上来使价格降低一下。

公司把几年前买的车作为奖励赠送给员工,涉及哪些税?

公司需要缴纳增值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相当于固定资产清理;个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车辆购置税,车辆购置税上牌照时候要缴纳。

(1)增值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视同销售是

(一)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二)销售代销货物;

(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四)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七)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2所得税也需要看用途,基本没有离开企业不用视同销售;

(2)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二十五条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以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3)个税:”

1、企业为股东购置汽车。企业为股东购车,税务处理实务中要视企业的经济类型分别进行处理: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为个人投资者购车。《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2其他企业为个人投资者购车。财税〔2003〕158号规定,对投资者取得的所得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并允许合理减除部分所得。

3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企业为非股东雇员购车,员工应将取得的所得计入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实物向雇员提供福利如何计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115号)规定,企业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雇员购买车辆,车辆发票均填写雇员姓名,并商定该雇员在企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该汽车的所有权完全归雇员个人所有。个人取得实物所得应在取得实物的当月,按照有关凭证上注明的价格并入其工资、薪金所得征税,可按企业法规取得该财产所有权需达到的工作年限内(高于5年的按5年计算)平均分月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公司奖励的汽车个人如何缴个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第十条规定:“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上述规定,企业以实物奖励员工,应按以上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并入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补贴只能救急,即便出台,效果也令人生疑。

文/《汽车人》黄耀鹏

柏林时间6月2日晚上,德国汽车界将屏息等待一项法案的出台。那就是经济部将提出一项50亿欧元的“购车激励计划”,以拯救陷入麻烦的德国汽车制造业。据说,这是价值800亿欧元一揽子救助计划的一部分。

统一以来最大的危机

无论怎么衡量汽车业对德国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作为德国的支柱产业,整车和零部件产值占据德国GDP的1/5,占据出口的20%;而出口本身则占据德国GDP的46%。有数据称,2019年欧洲大陆销售的汽车,有一半来自德国品牌,它们可能设立于本土,也可能位于欧洲其他地方,甚至美国。

疫情造成的市场低迷情绪是毫无疑问的,衡量问题有多糟糕,就成了施政依据。企业虽然可能在调查中夸大痛苦程度,但生产、销售数字是客观的。90%的车企预计将面临一场经济衰退。如果5月初的情况再持续3个月,1/3的企业承认将因现金流耗尽而倒闭,另有1/2的企业认为需要经济补助才能活下来。

3月份之后,德国联邦政府已经通过了“紧急程序”,放宽短期津贴制度。新规定是只要企业有10%的员工面临停工,就可以申领短期工津贴(此前的达标线是33%)。

这项举措的意义在于,当企业被迫缩减工时、面临裁员时,由联邦补贴员工的部分税后工资,最多可以拿到工资差额的67%。德国这方面不如奥地利慷慨,后者可以最多补贴到90%。

在4月初,被缩短工时的工人就已达到235万人,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多一倍。

显然,这一次只靠补贴工人,无法让车企像上次一样迅速复原。5月5日,大众、戴姆勒、宝马的CEO与总理默克尔举行线上“会晤”,高管们请求政府为购买新车提供4000欧元的补贴。

高管们的理由是基于目前局面的预测:在2021年Q3之前,市场不会回到正常水平。德国汽车工业已经陷入统一以来最大的危机中。

有迹象表明,消费者对昂贵的汽车消费品态度趋于保守。如果那样的话,所谓的“正常状态”将一去不复返。

方案的政治博弈

有意思的是,这些请求率先得到了巴伐利亚州州长索德尔的支持。联邦政府当时并未给出明确答复,称审议持续到6月初。

不过民调显示,63%的受访者反对用纳税人的钱提供购车补贴,只有12%的人支持,超过20%的受访者表示:只支持补贴电动车等低碳车型。

拉长审议流程,民调因素很小,主要来自于执政联盟内部的分歧。联合执政的社民党***诺伯特·沃尔特·博扬斯(Norbert Walter Borjans)表示,鼓励购买内燃机车辆是错误的,如果要提供补贴,只有电动车才能享受。

基民盟控制的经济部则建议,每辆新车(价值7735万欧元以下)保费补贴2500欧元,而电动车补贴再加1500欧元,混动车型则加750欧元。

无疑,这种方案对各方意见进行了协调,且只打算实行到今年年底,视情况再决定是否延长。由于社民党和基民盟+基社盟组成的执政联盟,占据联邦议会席位的56%,所以,政府有能力推动任何普通议案。

与之相比,选择党、自民党和左翼党只能争取舆论支持,让法案不能进入议程。预计,在反对党的阻挠下,补贴议案仍然能成功闯关。

脆弱时期

更为宏大的叙事背景是,德国汽车业正处于向电动车转型的脆弱时期。在尚未结束的燃油车时代,德国企业积累的巨大优势,正在被削弱,尚未建立起电动车优势。在电池生产上,德国大体上选择与韩国LG合作,电动整车则正在艰难对抗已成气候的特斯拉。特斯拉位于柏林近郊的工厂建设,去年因环保问题陷于停滞状态,但德国车企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对手的绊脚石上面。

在疫情爆发之前,德国消费者购车欲望已经连续下滑。虽然2019年德国汽车销量绝地反击,增长5%,结束了连续4年的下跌,但车企们都对未来怀有疑虑。

出口业务因为中美贸易争端而被搅乱。德国车企在中美都部署产能,而美国集中了大型豪华车生产线(戴姆勒和宝马均是如此)。德国人担心中国的报复措施,殃及德企在美国的产能,这一点已成事实。虽然争端被疫情和美国本土的动乱削弱,但早晚将重燃战火。

不但整车,跨境零部件物流也受到影响。在疫情之前,供应链也正在扭曲。在全球的汽车制造商向电气结构转型的时候,供应商队伍也变得人心浮动。而汽车零部件也是德国的摇钱树。

疫情的教训,将促使主机商将供应安全放在首位。欧洲的主机厂可能会牺牲亚洲供应商的利益,转而更多订购欧洲供应商的产品。反过来也一样。市场要素第一次退居次要位置。

面对补贴议案出台的一再延迟,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嘉德·穆勒(Hildegard Mueller)提醒,政府应该尽早行动,拖到秋天“一切都晚了”。

补贴只能救急,即便出台,效果也令人生疑。如何尽快实现转型,渡过眼前的脆弱阶段,延续长期获得的竞争力,更值得德国汽车界关注。(文/《汽车人》黄耀鹏,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中国汽车界》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中国汽车界》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比亚迪员工买车的优惠条件是市场价的85%左右。

比亚迪正式员工、级别在G级以上、在职满一年、即可以享受内部购车优惠、每个月补贴到个人工资卡。此外这一优惠政策分为三个档次,一年内员工9折,三年及三年以上的员工享受85折。

不但在价格上给出了巨大的优惠,而且在保养、售后、金融服务等方面都给出了巨大的优惠,每个月比亚迪公司还会给员工油钱补贴,这一点也是很贴心的 。在直营店内,员工可享受维修保养工时5折、备件9折。仅限员工自身购车,车辆落户员工本人,员工凭借自身的厂牌、身份证、行驶证等资料,符合条件者可享受以上购车福利。

购车注意事项

挑选新车,可要求两台同型号车挑选。注意车身缝隙和漆面。这样的观察有技巧的,可以着重观察保险杠和车身缝隙,车门缝隙和前后保险杠缝隙,打开车门观察内外油漆是否无色差等。对于漆面,则对外界光线条件的要求比较高。

最好的观察光线是日光下,什么问题都不能掩盖。如果是在展厅选车,可以斜对着日光方向观察,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合格的漆面应当平整无桔皮水波纹瑕疵,保险杠和车身、车门外边缘、左右外后视镜等易受损部位无色差。

易车讯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那么按照车价10%的购置税计算,售价30万元及以下的车型理论上最高可省下15万元购置税。

而除了购置税减半的“国补”政策,各地也积极响应号召促进汽车消费,陆续出台地方叠加补贴政策,包括现金补贴、消费券、抽奖等多种方式。本文汇总了近期全国各地购车补贴政策供大家参考。

北京市:新能源车最多补贴1万元/台

6月2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2022年底前,对符合条件“以旧换新”购买新能源车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台补贴。

上海市:报废旧车购买纯电动车最高补贴1万元/台

2022年12月31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0000元的财政补贴。

辽宁沈阳:最高5000元补贴

个人消费者(户籍不限)自5月1日起在沈阳市汽车销售企业购买5万元(含)以上非营运新车,可申领沈阳市汽车消费补贴,发放总额1亿元汽车消费补贴,先领先得,发完即止。具体补贴如下:

新车发票金额5万元(含)-10万元(含)每辆补贴2000元;

新车发票金额10万元(不含)-20万元(含)每辆补贴3000元;

新车发票金额20万元(不含)以上的每辆补贴5000元;

老旧汽车报废,同时本人购买新车,给予一次性补贴3000元。

汽车补贴政策如下:

1、购车发票金额为10万元以下,每辆发放1000元汽车消费补贴;

2、购车发票金额为10万元至20万元,每辆发放2000元汽车消费补贴;

3、购车发票金额在20万元至30万元。每辆发放3000元汽车消费补贴。换电模式车辆购车发票金额30万元以上的,每辆发放3000元汽车消费补贴。

汽车下乡补贴需要什么材料

汽车下乡补贴需要以下材料:

1、购车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2、行驶证原件及复印件;

3、身份证、户口本以及汽车下乡标识卡。

法律依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条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通过居民委员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

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参加其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在就业、从事个体经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