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邦节是做什么的 古尔邦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员工 0 86

古尔邦节是做什么的 古尔邦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第1张

古尔邦节是做什么的 古尔邦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导读:  古尔邦节是做什么的 古尔邦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公元623年,也就是穆圣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第二年,把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定为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古尔邦节和开斋节一样,是全世界穆斯林共同庆祝的重大节日。在古尔邦节到来的时候,穆斯林家庭

  古尔邦节是做什么的 古尔邦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公元623年,也就是穆圣从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的第二年,把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定为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古尔邦节和开斋节一样,是全世界穆斯林共同庆祝的重大节日。在古尔邦节到来的时候,穆斯林家庭要宰牲献祭给真主。人们相会问候,会礼。有条件的要到麦加朝觐,或者是到清真寺做礼拜。

 古尔邦节宰牲

 宰牲节真主制定宰牲是为了记念伊布拉欣圣人,款待穷人。正如穆圣所说:“宰牲节是吃、喝,记念真主的日子。”宰牲为强调的圣行,有能力的情况下不宰牲为可憎。艾奈斯的传述:穆圣亲手宰了两只有角的,黑白相间的绵羊。他诵了真主之名,念了大赞词。温姆赛莱麦的传述:穆圣说:“你们见到十二月的新月后,想宰牲的人不要剃发、打指甲。”

 做为牺牲品的牲畜须得完整无缺。不许宰缺陷的牲畜。

 如1、有明显疾病的;

 2、有明显独目的;

 3、有明显瘸腿的;

 4、瘦而无膘的;白拉依的传述:穆圣说:“四种牲畜不能作为牺牲,有明显之疾病者,有明显之独目者,有明显之瘸腿者,瘦而无膘的。

 5、缺角少耳的,包括老而无牙的、角壳断裂的、瞎的、有疯病的和有疥癣的。

 可以宰无声的、无尾的、有羔的、天生无耳的或有一半耳的或有一半尾巴的牲畜。沙菲尔派的主张是:不许宰割掉屁股、乳房、尾巴的牲畜,因为这种牲畜失去了可食的部分。沙菲尔说:穆圣对牺牲品有无牙齿,无什么讲究。

 穆斯林朝觐

 相传,这一天是古圣易卜拉欣圣人宰子献牲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来自全世界穆斯林在麦加朝觐,具体仪式由洗浴受戒、住米纳山谷、站立阿拉法特平原、夜宿穆兹待立法、射石打鬼,环游天房等组成。其他地方没有朝觐去的穆斯林,要集合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举行会礼,当礼拜人数多到清真寺容纳不下时,全部到郊区宽阔场地举行会礼,每年此时,场面蔚为壮观。

 其实,穆斯林朝觐的仪式,基本就是在重走古圣易卜拉欣宰子的路线。据经典记载,易卜拉欣是一位信仰虔诚,忠诚宽厚的圣人,他每年要宰数量很多的牛羊,把肉分舍给穷人,以此作为向真主的献礼,人们对他的善行赞不绝口。后来,易卜拉欣老来得子,非常喜爱,但当真主的考验来临,命令他宰子奉献时,他便毫不迟疑,坚决执行真主的命令。

 他的儿子伊斯玛仪也是一个非常虔诚的英俊少年,当父亲给他宣读了真主的命令,他欣然接受,没有丝毫抗拒,所以,父子俩去麦加城外的米纳山谷,接受真主的考验。途中,恶魔易卜劣厮多次出现,教唆伊斯玛仪违抗父命逃走,但伊斯玛仪意志坚定,经受住了魔鬼的诱惑,他甚至愤怒地抓起石块投向恶魔,丝毫没有违抗真主的命令和父亲的举意。

 此时,他们父子的善举被真主接纳,也感动了天地间的众天使。正当易卜拉欣举刀时,天使吉卜利勒奉真主的命令,牵来一只羊,让羊这只羊代替伊斯玛仪,做了牺牲。真主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37:104——106)。后来,穆罕默德复兴伊斯兰教之后,号召大家牢记这个故事,并把这一天定为传统节日,保留至今。易卜拉欣宰子的路线及几个重要地点,列为朝觐的功课礼仪。规定凡经济宽裕,条件允许的成年穆斯林,一生中至少应亲临圣地朝觐一次。没有朝觐的人,在家乡参加会礼,并举行宰牲礼仪。

古尔邦节的主要内容有:举行会礼,宰牲,礼拜。在节日这一天,各地的人都会在清晨浴更衣后会,到清真寺或宽畅的郊野举行盛大会礼仪式。宰牲主要是为古尔邦节日活动准备的食品,需要在宰牲,大户用驼,中户用牛,小户用羊,无力宰牲者免除。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

广场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账、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节日的早晨,人们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人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杀牲血祭。至于是宰牛杀羊还是杀鸡杀鹅,这由各家的经济实力来决定。

宰牲节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之一,宰牲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艾都哈”的意译,又称古尔邦节,意为献身,以宰牲献祭的意思。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的十二月十号,也就是朝觐者麦加活动的最后一天为宰牲节。伊斯兰教的教历属纯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单月三十日,双月二十九日,全年三百五十四天多一点儿,伊斯兰教历又不同于我国的阴历,我国的阴历三年一闰月,而伊斯兰教历则没有闰月,因此伊斯兰教历每年要比公历少十天左右。这就是伊斯兰教的节日为什么有时候在冬天,有时又在夏天的历法原因。朝觐是伊斯兰教的五大功课之一,朝觐一词是阿拉伯语“哈吉”的意译。伊斯兰教规定:凡是有条件的穆斯林男女,一生必须去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内的“克尔白”朝觐一次,对于没条件的人每年教历的十二月十号“古尔邦节”在本地区集体礼拜,拜后宰牲,也算是完成了这项功课。

宰牲节的来历是这样的:据说有一天夜里,易卜拉欣圣人梦见真主命令他亲自宰杀自己的爱子伊斯玛易勒作献祭,以此来考验他对真主是否忠诚。第二天早晨,易卜拉欣圣人决定将自己的儿子伊斯玛易勒带到麦加城的郊区米那山谷献祭,以执行主命,当他向儿子说明原因后,儿子毅然的说:“爸爸,你执行真主的命令吧,我会忍受一切的!”。父子俩来到了旷野,儿子黯然的等待着归真,父亲坦荡的准备兑现虔诚的誓言,只听到“咔嚓”一声,只见两寸半的刀光一闪,易卜拉欣没有手软,只是闭目持刀拄立,他觉得儿子生灵已去,自己执行了真主的命令,心里处于无限的慰籍之中,然而就在这时,耳边出现了儿子的话语:“这是怎么回事呀?父亲” 易卜拉欣睁眼看去,却见一个羊头滚落在地,儿子却安然无恙,原来是这样的,当真主觉得他们父子俩都成功的接受了考验之后,及时派遣天仙拉来一只羊,就在那刀起刀落的一瞬间,羊从天而降,撞倒了伊斯玛易勒,代替他成了祭品,它的意义就在于以宰牲代替了宰人,从此古老的阿拉伯世界,永远结束了以人献身而祭神的愚念,为了纪念这一动人的历史事件和感谢真主的恩典,伊斯兰教规定:每年的教历十二月十号为宰牲节。每逢此日,全世界的穆斯林们都要根据条件屠宰牛、羊、骆驼来做“古尔邦”,做“古尔邦”的时间共三天,若节日当天宰牲有困难,可推迟到次日或第三天均可。另外,做“古尔邦”不能屠宰幼畜。“古尔邦”的肉品可分为三份,一份自己食用,一份散施给生活困难户,另一份赠送给亲友。为了使穆斯林们更直接的尽到宰牲献祭的诚意,伊斯兰教允许这一天的宰牲由施散者自己动手,通过宰牲可以进一步地坚定穆斯林们的信仰,感谢真主凭借大地养育生灵,怀念伊斯兰的先驱易卜拉欣圣人,加强亲朋之间的来往,促进穆斯林之间的团结,使人们养成济贫扶危,乐善好施的美德。

一:宰牲的时间

宰牲的时间由白拉乌传述:“我听穆圣在宰牲节的宣讲中说:‘在这一天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礼拜,然后我们回家,我们宰牲。谁这样做了,他就遵循了圣行。谁在会礼拜前宰牲,那仅仅是为了让家人吃而宰的肉,并非献牲。’艾卜·布尔岱说:‘安拉的使者啊!我在会礼前宰了牲,我还有一只不足两周岁的山羊。’穆圣说:‘你就用这一只代而宰之吧。除你之外决不允许。’”(《布哈里圣训实录》)

伊斯兰教法“,在这三天内许可屠宰牲畜,举意为真主奉献。 屠宰的牲畜只限于羊、牛和骆驼。 屠宰的时间必须在节日会礼之后,先知穆圣说:“谁要在礼拜之前屠宰牺牲,就让他忏悔吧!”最佳屠宰牺牲的时间是在尔德会礼之后。 先知穆圣说:“会礼之前的屠宰是为自己食用,而在会礼之后的屠宰是举意为真主做的完美牺牲,完成了穆斯林的传统圣行。” 最佳的日子是宰牲节的当天,也许可推迟到第二天和第三天,因为这三天都属于“塔什利格节期”。

由白拉乌传述:“我听穆圣在宰牲节的宣讲中说:‘在这一天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礼拜,然后我们回家,我们宰牲。谁这样做了,他就遵循了圣行。谁在会礼拜前宰牲,那仅仅是为了让家人吃而宰的肉,并非献牲。’艾卜·布尔岱说:‘安拉的使者啊!我在会礼前宰了牲,我还有一只不足两周岁的山羊。’穆圣说:‘你就用这一只代而宰之吧。除你之外决不允许。’”(《布哈里圣训实录》)

注释:1、按照穆圣的方式,宰牲节这一天,首先要礼节日的会礼,然后回家宰牲。然而,各大法学家对此的理解有所不同。马里克主张在会礼、会礼的胡图白和伊玛目宰牲之后。其证据为扎比尔传:“穆圣在麦地那礼宰牲节的会礼,一伙人提前宰牲,因为他们以为穆圣已宰过牲了,然而穆圣命令他们重新宰牲。”沙斐尔主张,太阳东升后,大约礼两拜会礼和两段胡图白的时间,即可宰牲,即使实际上尚未举行会礼也罢。艾哈迈德和众学者主张宰牲的第一时间为会礼后。

2、不许用不满一周岁的小羊宰牲,先知允许艾卜·布尔岱这样做是因为他已宰过一次牲了,这是一种特许。

二:亲自宰牲

由艾奈斯传述:“穆圣用两只有抵角的黑白色相间的公绵羊宰牲,他亲手宰了它。宰牲时它念了太思米和大赞词,并用一只脚踩住羊的面颊。”(《布哈里圣训实录》)

注释:

1、穆圣身边的帅哈白不计其数,个个身强体壮,随时随地愿意为穆圣效劳。但宰牲属于一项个人的义务,是安拉对仆人身心的考验,安拉只接受仆人对他的一片忠诚,而不是宰牲所献的肉,所以,穆圣为取悦安拉亲自宰牲。

2、为安拉献牲用的牲畜中,最好的属公绵羊,山羊次之,然后是其它的牲畜,因为穆圣宰牲时首选公绵羊。

3、安拉说:“它们排列成行的时候,你们应当为屠宰他们而记念安拉之名。”(22:36)宰牲时应念大赞词即太克比尔(Takbir,意为安拉至大),先念太思米(Tasmiyah意为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后念大赞词为可嘉。伊斯兰复兴之前的阿拉伯社会,多神崇拜、偶像崇拜异常盛行,恶风陋习泛滥成灾,人们在为偶像宰牲时要以偶像的名义而宰。如“奉拉特之名”、“奉欧扎之名”等。伊斯兰复兴之后以“一切不受拜,唯有安拉”的一神思想取代了所有的多神崇拜,并要求穆斯林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认主独一,拜主独一。

最佳的选择是举意宰牲的人亲自下刀;也许可委托别人代替下刀屠宰。

三: 牲畜的年龄

如果用羊做牺牲,一个家庭只许可屠宰一头母羊,年龄在一岁以上者为佳选;山羊也应满了一岁,进入第二年时;用骆驼做牺牲,最佳年龄是五岁之后,六岁时;牛的最佳牺牲年龄是两岁,进入三岁阶段。 先知穆圣说:“不要屠宰老迈的牲畜做牺牲,万不得已时,可以屠宰六个月以上的母羊。”《穆斯林圣训集》

四:样貌不全者不宰

用作牺牲的牲畜必须健康完美,独眼、拐腿、伤角和消瘦有病者为四不全。 先知穆圣说:“凡有这四种残疾的牲畜不许可用作牺牲,独眼与拐腿者必曾受伤,消瘦无肉者必有疾病。”

五:牲畜须健康

用作牺牲的牲畜最佳的选择是:一岁以上的公羊(绵羊),健康无恙,有雄壮的双角,毛白色,有黑斑(眼睛或腿上)。 根据圣妻阿依莎的传述,“高贵的先知选择了一头有双角的公羊作牺牲,那头羊身上有黑斑,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六:吃宰牲肉的期限

由伊本·欧麦尔传述,穆圣曾讲:“宰牲之肉,你们只能吃三天。”(《布哈里圣训实录》)

由赛来玛传述,穆圣说:“你们中谁宰了牲,只要家中还有食物,就不要放到第三天早晨。”到第二年来临时,他们说:“安拉的使者啊!今年我们还要像去年那样做吗?”穆圣说:“你们吃吧!你们招待别人吧!还可以储藏。去年是因为大家都饥饿困难,所以我要你们以此帮助他人。”(《布哈里圣训实录》)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عيد اضحى‎(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拉丁文称为‘īdu Aḍḥā 。“尔德”是中文“节日”的音译。亦称古尔邦节(‘Id Qurban)、“忠孝节”、“尔德节”或“古尔巴尼”。意为“献祭”“献牲”含有“牺牲”“献身”。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称作“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的,为朝觐功课的重要仪式之一。(《伊斯兰百科全书》)

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又称“大节”,是伊斯兰教重要节日之一。在伊斯兰历每年的12月10日,麦加朝圣过后。

据古兰经记载,即先知伊卜拉欣直到晚年也没有儿子。他祈求真主安拉赐给他一个儿子。不久,伊卜拉欣果然有了儿子, 他衷心感谢真主的恩赐,精心抚养幼子。十几年后的一天夜里,伊卜拉欣作了一个梦,梦见真主安拉命令他把心爱的儿子宰掉献祭以考验他的诚心。伊卜拉欣惟命是从毫无迟疑,他懂事的儿子也毫无惧色并鼓励父亲宰己献祭。于是,伊卜拉欣作着宰子的准备。伊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 伊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让伊卜拉欣刀下留人,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羝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伊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当伊斯兰教创立后,穆斯林们承认伊卜拉欣并尊为圣祖,每年的这一天,便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成为所有信伊斯兰教(安拉)的人们的传统节日之一。(《阿拉伯语词典》)

古尔邦节的宰牲,起源于伊斯兰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

易卜拉欣独尊安拉并无比忠诚,他常以大量牛、羊、骆驼作为牺牲献礼,作为敬拜安拉的一种方式,人们对他无私的虔诚行为大惑不解。而且当时易卜拉欣老来无子,甚是烦恼,即向安拉祈祷:倘若安拉给他一子半女,即使以爱子做为牺牲,他也决不痛惜。后来,他的妻子真生了一个儿子——伊斯玛仪,伊斯玛仪的出生,给他老两口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光阴荏苒,他把许愿的事情忘记了。在伊斯玛仪长成一个英俊的少年的时候,安拉的考验来了。安拉几次在梦境中默示他履行诺言。

于是他先向爱子伊斯玛仪说明原委,并带他去麦加城米纳山谷,准备宰爱子以示对安拉忠诚。途中,恶魔易卜劣厮几次出现,教唆伊斯玛仪抗命和逃走,伊斯玛仪拒绝魔鬼的诱惑,愤怒地抓起石块击向恶魔,最后顺从地躺在地上,遵从主命和其父的善举。正当易卜拉欣举刀时,天使吉卜利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羝羊以代替牺牲。安拉并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3] 。

为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12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真主降示:“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4]

古尔邦节的主要内容有:(1)举行会礼,穆斯林们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2)宰牲,一般的穆斯林都在节日之前准备好到时要宰杀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须健康,分骆驼、牛、羊三种,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来决定。宰杀后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别留作自用、赠送亲友以及施舍给穷人。

各地穆斯林于节日前三天须备好牲灵(羊、牛、骆驼),大户用驼,中户用牛,小户用羊,无力宰牲者免除。羊为1人1只,牛为7人1头,驼等同于牛。不管哪种牲灵,均须健康强壮,外观美丽。

古尔邦节的由来

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意为献牲。关于这个节日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巴比伦有一名叫易布拉欣的先知。他是人祖阿丹圣人的第二十代子孙。有一天夜里,先知易布拉欣做了个梦,他梦见真主对他说;“易布拉欣,你必须把你的几子易斯玛仪宰了,来献牲。”说完,易布拉欣就醒了,先知们的梦境都是真实的,梦中所见都必须实现。

易布拉欣辛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到了晚年才有了这唯一的儿子,现在要让自己亲手把儿子宰掉去献牲,这可是铁石心肠的人也无法忍受的痛苦啊!然而先知毕竟是先知,易布拉欣靠他对真主的坚定信仰承受了这种痛苦,他决心服从真主的意志。

第二天早晨,他便领着易斯玛仪来到了麦加城郊的米纳山谷,然后对易斯玛仪说明了原委,易斯玛仪对父亲点了点头,表示应允了。

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使他顺利地执行真主的旨意,易斯玛仪对父亲说:“父亲啊!你把我捆紧些,免得我摇晃;请你脱下我的衣服,不要让血溅到上面了,我母亲见了会悲伤;把你的刀磨快一些,这样会减少我的痛苦。请代我问候母亲,把我的衣服交给她,这是儿子留给母亲的纪念,当她想念我时,见了这衣服便会得到安慰。”

易布拉欣听了这些话,非常痛苦,也非常感动,能有这样一个信奉真主的儿子,他感到宽心,他将儿子抱在怀里,亲吻不止。

“父亲啊!你奉命行事吧!”易斯玛仪想到了真主的旨意,顿时止住了泪水,对他父亲说:“你别难过了,我会忍受下来的。”

易布拉欣捆住了儿子的双臂,把他放倒在地,然后拿起钢刀,默默诵读了一段经文,便把刀对准儿子的咽喉用力宰下去,却咋也宰不动。

“父亲啊,请把我的脸不要对着你。”易斯玛仪以为是父亲心疼自己,手发软了的缘故,便对父亲说道:“父亲啊!这样下去,你会产生怜恤之心,阻碍你执行真主的旨意。”易布拉欣立刻按照儿子的话做了,又举起刀,使出更大的劲,向他的脖子里宰去,还是宰不动。易布拉欣不知所措,便向真主祈求该怎么办。

正在这时,只见从天空中飘来了一只肥壮的黑头绵羊。“易布拉欣啊!”真主默示他,“你已忠实地执行了梦里的指示了,现在用这只羊顶替你的儿子吧,我就是这样慈悯一切行善的人。”易斯玛仪拿起刚才易布拉欣用过的刀,对准羊的脖子宰了下去,顿时羊的气管、血管和食管一起断了,殷红的鲜血哗哗流淌出来。

看着羊倒地死去。易布拉欣父子俩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古阿拉伯人依此传说,每年宰牲献祭。伊斯兰教继承这一习俗,规定教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为宰牲节。

古尔邦节的意义

宰牲的意义可分四点:一是学习易布拉欣父子对安拉敬畏、顺从的大无畏精神;二是把宰牲肉分散救济贫民,使穷人也能感觉到节日的喜庆和快乐;三是抑制私欲,培养坚忍不拔的高尚品德;四是不仅对主能生敬畏而且对于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能做到亲、爱、公、善。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个伟大的考验,能体会到宰牲的真正意义,珍惜今世时光,与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共处、互敬互爱,达到名符其实的穆民的标准。

古尔邦节的现实意义

古尔邦节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当今犯罪、腐败、欺诈、探头成为高频词的时候,那么忠诚、虔诚、顺从、敬畏就尤其显得可贵。伊斯兰把对安拉的忠诚、敬畏看作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正是有了对安拉的忠诚和敬畏,才有了严格的自律:遵循《古兰经》对人们的教导,管好自身;正是有了对安拉的忠诚和敬畏,才有了对家人的忠诚:孝敬父母,爱恋配偶,疼爱子女;真是有了对安拉的忠诚和敬畏,才有了对亲戚、对朋友、对事业、对民族、对国家乃至对整个人类以及人类所居住的星球的忠诚,积极地担负起“代治者”的责任。

有条件的穆斯林在古尔邦节要宰牛、宰羊并与家人尤其是穷苦的人们一起分享。伊斯兰对穷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古尔邦节又一次得到体现。人类不应该遵循丛林法则,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应该遵循的。人类应该情同兄弟姐妹,人类应该相互关怀、帮助。麦加朝觐的人们为古尔邦节所宰的羊的大多数是由沙特政府直接送到世界各地的难民营。

当全世界三四百万的人们在古尔邦节那一天环游天房的时候,其意义是重大的:全世界的人们,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民族、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男女;但是凭着共同的信仰——伊斯兰走到一起来了,他们遵循着共同的法律——《古兰经》,在那里不要说吵架,就是不文明的语言都是违法的,拥挤的人群之间有的是谦让、互助和关怀;它是人类的最大的聚会,它是全人类和平的体现。在那里天上是会掉下馅饼的,商店可以是没有人管理的,银行是没有保安的,做好事是没有人会表扬你的。这不是梦,而是现实。这才是真正的伊斯兰,真正的伊斯兰也应该是这样的。

新疆的古尔邦节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就像是我们正常过得节日一样,这个节日里面他们毁放假,也会有自己的庆祝方式,但是可能每一个民族庆祝的方式不一样,现在我们就去看看习俗吧。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或尔德节,是伊斯兰教三大宗教节日之一,那么在我国哪些名族会举办古尔邦节呢古尔邦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回族

节前的穆斯林通常都要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服装,欢乐地奔跳。然后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

古尔邦节的会礼和开斋节一样,非常隆重。大家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穆斯林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可谓人山人海,多而不乱。聚礼中,大家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讲“瓦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zui后大家互道“萨俩目”问好。

会礼结束后,举行的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宰牛、羊、骆驼献牲。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每人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牲灵。所宰的肉一般分为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馈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完成后,家家户户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

维吾尔族

过节前,牧区农区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沐浴熏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参加会礼。无论城市农村,都要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而广场四周则有另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帐、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小吃甜点。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在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节日的早晨,维吾尔人沐浴全身(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人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杀牲。至于是宰牛杀羊宰驼宰马,由各家经济实力决定。通常人们把献祭的牲畜宰好,大块连骨肉炖到锅里后,男子们才开始互相串门。拜贺节日。妇女们则留在家里摆上节日食品,烧茶备水,准备迎接客人。

节日第一天,先给发生过丧葬和家难的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给邻居和长者拜节。在礼节性拜节活动中,除了给夫妻双方老人拜节是夫妻同去外,其他拜节活动往往三五成群,男女分开进行。之后,才是同辈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要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起娱乐。维吾尔民间拜节是维吾尔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尔邦节是是是伊斯兰教三大宗教节日之一,这是我过少数民族盛大节日之一,节日期间,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节日,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古尔邦节前后去新疆旅游。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的节日,有会礼和宰牲的习俗。会礼结束后,举行的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宰牛、羊、骆驼献牲。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每人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牲灵。所宰的肉一般分为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馈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完成后,家家户户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

1、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相传,伊斯兰教“先知”易卜拉欣夜梦真主要他亲自杀死自己的儿子易司马义供献祭,以试其对真主的真诚。第二天清早,易卜拉欣就把易司马义带到沙特阿拉伯麦加附近的米拉山谷,正准备操刀时,真主派天使送来一只羊,以代替易司马义。以后,伊斯兰教就出现了古尔邦节。在这个节日中,有条件的穆斯林都要宰牲祭献真主;按规定一人宰一只羊,七人宰一头牛祭献。这天宰的牲,认为是自己离世后通过架设在“多灾海”火狱上“岁提拉”天桥的神奇乘骑。所以,要挑选健壮和体形美观的牛羊充当牺牲品。所宰牛羊的肉,大部分要舍散穷人和赠送亲邻。除牺牲外,还要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祝节活动。

2、圣纪节,是纪念穆罕默德诞辰的节日。一般认为穆罕默德生于伊斯兰教纪元前51年,即公元571年3月12日,殁于伊斯兰教历11年,即公元632年3月12日,故圣纪节又称圣忌节。在这一天要诵经、赞圣,讲述他的生平事迹、隆重集会庆祝这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