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现在很多妈妈都在纠结,孩子究竟是该自己带还是奶奶来带。自己带,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给奶奶带,又怕乡下带的娃脏兮兮的,农村风气太严重。究竟农村的奶奶能不能带好孩子呢?其实环境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奶奶本身。农村奶奶究竟能不能带好孩子1从环境
现在很多妈妈都在纠结,孩子究竟是该自己带还是奶奶来带。自己带,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给奶奶带,又怕乡下带的娃脏兮兮的,农村风气太严重。究竟农村的奶奶能不能带好孩子呢?其实环境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奶奶本身。
农村奶奶究竟能不能带好孩子1从环境上来看也是有利有弊
我们都知道农村的环境一般都比城市的环境要好,农村没有人来人往,没有城市里的喧嚣,没有快节奏的生活,有的只是绿油油的野菜和金灿灿的大麦。虽然很多大城市现在都在搞绿化,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但依旧没有办法和农村相比。
城市的环境虽不如农村,但发展却不可小觑,出门就是公交地铁,出租车也是方便了不少上班族。作为农村奶奶,貌似不太能适应城市生活,毕竟过惯了农村闲暇的日子。比如农村老人晚上吃完饭,就想看看电视睡觉,但是城市里基本上十一二点才休息。
农村老人更看不惯这种浪费电,又浪费钱的生活。当然是思想与习惯不同,意见也很难统一,时间一久,老人自然想回去。其实呢,孩子在城市生活和在农村生活各有利弊,孩子在城市能收获很多,眼界自然也会打开,见识的东西也很广。但是,在农村却能够呼吸更好的空气,有更多的空间玩耍。
2在教育的问题上,农村奶奶似乎更能带好孩子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直都标榜孩子应该在自己身边,事实上自己都是个宝宝,每天手机时间都会比宝宝还要多。而奶奶反而更疼爱孙子孙女,他们愿意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孩子,也会根据自己带孩子的经验,取长补短,因为他们毕竟是带过一个甚至很多孩子的人,并且愿意和孩子沟通交流。
事实上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更喜欢跟老人在一起学习,因为在城市里,大部分孩子早早地就进行了早教,从小的压迫感,他们反而更愿意和自己最亲的人在一起沟通交流学习。而农村奶奶,相对有更多的耐心,也不会被电子产品所绑架。
3生活上,农村奶奶和爸妈存在更多分歧
首先在饮食上,农村奶奶普遍在宝宝一岁之前,就想在辅食中添加盐、糖之类的,但是对于新手妈妈来说,这些都是很排斥的育儿观。其次就是衣着问题,很多奶奶恨不得大夏天也要给宝宝穿很多,深怕宝宝冻着,但是我们的新手妈妈都知道讲究科学,大人穿多少小孩也是一样,没有必要过分的保暖。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只要耐心地进行沟通,彼此相互体谅,理解。我相信作为一个明事理的长辈,也一定会尊重晚辈的意见。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农村奶奶都适合带孩子呢?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适合带孩子,能不能带好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取决于老人本身。
以下几类老人不适合带孩子1 满口脏话
有些老人,会习惯性地爆粗口,而孩子却特别喜欢模仿大人,跟着这样的老人一起生活,很容易学成“出口成脏”的人。
2 自身存在不良习惯
有些老人喜欢抽烟、喝酒、随地吐痰,还有待人并不和善的老人并不适合带孩子,这样带出的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
3 缺乏耐心的老人
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常性地犯错,但是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细心,有耐心。如果缺乏耐心,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动手,这样老人可不能带宝宝。
4 沉默寡言的老人
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人不断地引导,当然老人如果性格活泼一点的,小朋友也更喜欢与他们交流,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好处。相反沉默寡言的老人,内心也是很沉闷的,在小孩子学语的时候,很容易限制孩子的语言能力,所以这类老人不适合带娃。
所以农村奶奶带孩子,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有利有弊。只要大家权衡好利弊,最终选择一个对家庭更好的方案,一定会对孩子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百善孝为先,爸爸妈妈把别人送给他们的礼物反过来送给爷爷奶奶,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般来说,爷爷奶奶都会帮爸妈照顾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关怀备至,把我们当做宝贝,捧在手心。他们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只想着怎样把我们照顾好,看着我们成长就是他们的幸福。
爸爸妈妈愿意把别人送的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说明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也是关心的。并不是说别人送的东西送给爷爷奶奶就不好,反正东西都送给你的爸爸妈妈了,这些礼物的支配权就由你的爸妈决定了。他们没有自己独自享用,而是分享给爷爷奶奶,这是值得表扬和学习的。
因为奶奶在我们家生活,平时由爸爸妈妈照料。逢年过节别人送的礼物就会很多,因为考虑我们家有老年人,所以补品,牛奶从来就没缺过。爸爸妈妈有什么好东西都会分一半给奶奶,还教育我们要尊重奶奶,疼爱奶奶,年纪大了就该多给点关心和陪伴。所以我和弟弟也会像爸爸妈妈那样把好吃的好喝的留给奶奶。
爸妈把送给他们的礼物送给爷爷奶奶,其实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一方面,爷爷奶奶会感到非常开心,自己有礼物收,也能体会到爸妈对他们的孝敬。另一方面,爸妈也可以通过减少支出而讨好爷爷奶奶,既不花钱,还深得人心。如此一举两得的事,为什么不乐意呢!
我是赞成这个行为的,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想法呢
您的孩子在爷爷奶奶家住了一段时间后不愿意跟您回家,这可能是因为他在爷爷奶奶家里得到了不同的对待和关注,或者他在那里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活动。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您解决这个问题:
1 了解原因:首先,您需要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为什么不愿意回家。是因为他想继续在爷爷奶奶家玩耍,还是因为他在家里有不同的经历或感受?了解原因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2 建立联系:您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建立联系,例如在家里安排一些特别的活动,如亲子游戏、阅读或烹饪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强您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3 尊重孩子的感受:即使您很着急,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强迫他回家,而是尝试理解他的需求和想法。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感受。
4 与爷爷奶奶交流:您可以与孩子的爷爷奶奶交流,了解他们如何处理孩子不愿意回家的情况。他们可能会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和支持。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您尝试了上述方法,但问题仍然存在,那么您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帮助。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或家庭治疗师可以帮助您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更深入的建议和支持。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和关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通过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感受,您可以帮助他克服不愿意回家的问题,并建立更紧密的家庭关系。
在老家里都喜欢出小卖部坐坐,聊聊天,带孩子的孩子们可以一起玩,带娃的家长们可以一起聊聊天,好不热闹。孩子们也很喜欢出去,特别是在小卖部可以买到喜欢的零食小吃的,一吃完饭就往外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隔壁家的大爷,带着两个孙子,大的约莫3岁,小的一岁半左右,每天都会在小卖部买饮料,大爷还夸孙子聪明,只喜欢吃饮料不喜欢喝水。
然而当我们和他说孩子不能喝太多饮料时,他却不以为然,认为孩子还小没关系,加上这些钱也是孩子父母挣的,给孩子吃好些理所应当。后来我们就不再说些什么了,只是在心里默默的想着隔代带娃是真的疼孩子,难怪别人说隔代亲呢。
在老家有一半左右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父母出外上班,基本一年回家一两次左右,父母们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都会寄一大部分的钱给老人,一来让老人安心带娃,二来弥补内心亏欠,嘱咐老人在家里吃喝不用省,安心带娃,经济上会越来越好的。这就造成很多老人很是宠溺孩子,特别是在吃方面,要什么给什么,零食饮料不间断,不想喝水那么就喝饮料,反正孩子父母有给钱。
然而这样宠爱似乎过了头,表面上孩子是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没有缺失疼爱,但是在饮食上的不节制却会对孩子的 健康 造成影响,零食饮料吃多了孩子会不爱吃饭,不吃饭营养跟不上就容易生病,所以在饮食上还是要有一定的限制,给孩子的要是适合孩子的额,而不是孩子想要的。
那么在孩子的饮食上有哪些注意呢?
1规律饮食,每天固定时间给孩子准备吃食。
2食品丰富多样,有菜有肉,营养要均衡。
3给孩子一个好的就餐氛围,让孩子养成好的就餐习惯。
4餐前尽量不给孩子零食,可以和孩子约定餐后允许食用少量。
有些父母会说零食是垃圾食品可以不给孩子就不要给孩子,而有些父母却是不节制孩子的零食认为吃些零食也没什么,没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美的。然而这两种做法都是极端的,可以采取折中的方法,既可以给,又要管着,不给太多,有计划的来。
那么该怎么来做呢?
一、不控制孩子,少量的给孩子零食,可以采取和孩子约定的方法,数量和时间家长掌握好 。
给孩子约定好量和吃的时间,在两餐间给孩子些,做到不在餐前吃零食。合理的给你孩子安排好,这样就能避免孩子因为吃零食而不吃饭了。
二、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的,适量的延迟满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来争取。
有时孩子的一些行为其实是我们家长纵容出来的,有时制定点规则会更好的管理孩子。在孩子和你提出要求时,如果要求不是合理范围内的,那么你可以适当的拒绝孩子,最好不要每次都满足孩子。李玫瑾教授曾说过给孩子延迟满足会让孩子更有自制力。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实行适量的训练,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可以在孩子提要求时延迟满足,和孩子说这次先不给,下回会得到两个,慢慢的引导孩子。也可以让孩子想办法让你满足他的要求,前提是要让他说服你,这么做的好处可以锻炼孩子得的思考能力,对孩子的逻辑思维很有好处。
三、水是生命之泉,不可以用饮料代替水,这个家长要给孩子科普好,孩子太小的可以给他喝奶粉代替饮料,最好不给高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少量可以但尽量少给。
从小让孩子养成喝水的习惯,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对身体有好处。常和孩子科普这些常识,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如果孩子是很小的,那么给孩子喝奶粉代替饮料,不给孩子太多的高糖饮品给孩子,少少的还是可以的。
养成喝水习惯的孩子,其实抵抗力会更好,新陈代谢相对来说也会更好些。
四、不把零食饮料当稀罕物,偶尔给孩子选择自己喜欢吃的。
看过一个新闻一位妈妈因为觉得零食会对孩子的身体不好,就一直禁止孩子吃零食,直到孩子上了中学离家住校了,父母管不住了,这时孩子就拼命的买零食吃,把一周的生活费都拿来吃零食,完全不吃饭,一个月下来孩子又黄又瘦,甚至没有精力上学,这时妈妈才懊悔不已。
为什么这个孩子会这样呢?其实是在他眼里零食是稀罕物,是好东西,妈妈不给吃,那么就在妈妈看不见的地方吃,这样妈妈就管不着了。这是一种报复性行为,因为缺失所以才更加就想要得到。让孩子了解到这只是一种普通食物,可以得到,那么孩子反而不会再去纠结了,这还更有利于孩子 健康 。
五、给家里老人带孩子的可以有意无意的和老人说说,科普些常识,让老人也重视这食品安全。
前面说的老人因为觉得饮料是好东西,所以就不节制孩子,认为孩子吃到好的,这也不能全怪老人。我们要是没时间带孩子让老人帮忙的,可以常给老人科普这方面的知识,用专家的权威打动老人,让老人意识到,这样就能更好的照顾孩子了。
老人对专家的话会有一种沉迷,用专家的口吻和老人说他们更容易接受。只有意识到了问题,那么才会去重视它。
六、买些合格的零食回家,避免孩子在外吃些没保障的食品。
关注了孩子食品安全的都会担心,外面有很多不合格的零食流入小的小卖部,最后回到孩子手上。这时家长能做的是尽量不让孩子在外买,家里有准备合格的食物,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孩子受到外面的诱惑,二来可以给孩子解馋,不过分的追求零食满足。
在孩子饮食上很多父母都讲究科学喂养,把他们认为的不 健康 的食品避免给孩子食用,然而在食品上没有完全的不能吃的食物,少少的吃点是没关系的,薯片可乐偶尔给孩子吃点也没大问题。一直制止会让孩子更加的好奇,反而还更想去尝试。在对待孩子的零食上,不能说是洪水猛兽,抗拒抵抗,最好的疏通,少量开通却不全放下。
在对待孩子零食上你是什么看法呢 是禁止呢还是开放式,欢迎留言讨论。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