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五年级# 导语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么伟大的理想啊!多么崇高的追求啊!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无数英雄为之努力的方向。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纪念袁隆平爷爷五年级作文 昨天下午,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妈妈
#五年级# 导语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么伟大的理想啊!多么崇高的追求啊!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是无数英雄为之努力的方向。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纪念袁隆平爷爷五年级作文
昨天下午,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妈妈大声的喊道:“小炎,快点过来,给你看条信息。”我快速地跑到妈妈身边坐下来,妈妈把手机递给我,我看到手机里面显示着几个大字,“缅怀!含泪,送别袁老……”我的手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仔细,认真地看着。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袁隆平爷爷的名字,我通过网络上的信息和,认识了,了解了袁隆平爷爷一生都在为研究杂交水稻不断的学习。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在这一天,我们伟大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袁隆平爷爷的一生获得了很多荣誉,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共和国勋章”……虽然有的奖项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最棒的奖。
袁爷爷在多采访中都会畅谈他的两大梦想,第一梦想:“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那么大,人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就是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第二梦想: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造福全世界。这些年,袁爷爷年龄大了,但是他仍然奔波在田间地头,有一次他爬田埂,旁边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挡开了:“你以为我老了啊,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这是袁爷爷说的话,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在牛年到来之前,袁爷爷说出自己的牛年愿望就是“牛气冲天,亩产三千”就是这样一个特别执着,特别有趣,特别可爱,特别直率,特别有能量的一位老爷爷,他让中国粮食产量大大增加,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看过这个信息,我吃每一顿饭都会把碗里的每一粒米都吃掉,还要让弟弟吃干净,也要让他从小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我们不要浪费粮食,就是对袁爷爷的回报,的敬意。
袁隆平爷爷,中国的脊梁,国人的骄傲,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篇二纪念袁隆平爷爷五年级作文
在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点七分,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出:袁隆平爷爷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悲痛万分。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袁爷爷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人的饭碗要拿在自己手里。”他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世界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他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而现在袁爷爷去世了,一天是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认为是假的,是在开玩笑,是在造谣,因为水稻之父怎么会说走就走呢?他为人类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他现在一定还健健康康的生活着,可当新华社在微博上报道后,我才面对了现实:袁爷爷真的走了。我陪同万分,难道这次是因为上天饿了吗?怎么会这样?原因也虽然您去世了,但我们永远会牢记您,您做出的贡献,我们将铭记在心,我们会不浪费任何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篇三纪念袁隆平爷爷五年级作文
我们都听说过袁隆平爷爷,他是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就因为有了他的付出,用他的青春和汗水全都洒在了杂交水稻之上,才有我们现在的粮食。
袁隆平爷爷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以前我们的粮食非常的少,以至于我们的广大人民经常挨饿,这时候袁隆平爷爷就看不下去了,进入了杂交水稻专业,开始为新中国杂交水稻奉献了一份有力的力量。
说起袁隆平爷爷,我就想起了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爷爷的身躯也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爷爷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开始研究水稻,决心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从袁隆平爷爷身上我知道了,祖国是神圣的,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的奉献,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我们要自己发挥强大的力量,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力量,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众多个人的力量加起来那么一定会创造奇迹,袁隆平爷爷一个人为祖国贡献了那么大的力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听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那一瞬间,我泪崩了,如果没有袁隆平爷爷,就没有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今天,向袁隆平爷爷致敬!
篇四纪念袁隆平爷爷五年级作文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我们送别了"国之脊梁"袁隆平爷爷。
今天通过看电视,我对袁隆平爷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五谷杂粮,在我们国家,人们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从新闻报道,我知道了为国家水稻生产做出贡献的英雄——袁隆平爷爷,他不分白天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杂交水稻植物,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着水鞋在湿漉漉的稻田里亲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平爷爷为了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经过了上千次上万次的失败,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成功了。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上都种上了袁隆平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增加了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解决了人们吃饭的问题,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
篇五纪念袁隆平爷爷五年级作文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当我知道了袁隆平爷爷的事迹以后,深深的震撼、感动了我!您是我们的骄傲,是您让我们吃上了美味可口的米饭,让我们中国人不再饿肚子。
妈妈告诉我:是袁隆平爷爷让我吃饱饭的。可是这位可爱的爷爷今天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可敬可爱的爷爷。
妈妈带着我查阅资料,我终于知道了这位让我吃饱饭的爷爷。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原来人竟然还有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为吃的发过愁,我想吃的妈妈都会满足我。
袁隆平爷爷从小的理想竟然就是为了让大家吃饱饭,我猜应该也包括他自己,连做梦都是梦到自己在一人高的稻米下睡觉。为了“吃饱饭”的理想,爷爷几十年如一日投入到水稻新品种研究当中,扎根农村,扎根水稻田中,经过不懈努力,他实现了当初做的梦,将水稻亩产再提高,如今向着1200Kg/亩发起冲击。袁隆平爷爷是伟大的,他用自己的一生,解决了全中国的饥荒问题,包括我和我的家庭。
爷爷是您用一把稻谷养活了中国数十亿同胞,是你满怀信心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靠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位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把杂交水稻当做理想和终身事业为之奋斗的,正是他的努力和坚持,今天才能人人有饭吃。他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是对全人类的巨大贡献,他是一位值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英雄!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愿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524号“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举行。5月24日8时40分,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吊唁厅外,群众献花送别袁隆平院士。长沙明阳殡仪馆外,社会各界人士有序排队等待悼念。群众有序排队进入吊唁厅献花,鞠躬送别袁老!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铭德厅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袁隆平同志”,横幅下方是袁隆平同志的遗像。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袁隆平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永远都活在我们心里,永远都不会忘记。把一辈子都用来农业,种植水稻,为祖国做贡献,心系人民,扎根大地。
这次袁隆平去世了,我看到一些送别袁隆平院士的感人瞬间,很多不同地区的人民,在24号那天自发赶到长沙吊唁袁老。以及长沙的出租车司机免费为那些前去吊唁袁老的人坐车,还有很多人不能前去就在网上订菊花让外卖员送去,还有很多瞬间,没有被我发现而已,都很让人感动。
伟人都是那么的平凡,但越平凡您就越伟大。每每看到您的故事,都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您那样伟大平凡。其实您一点都不平凡,在我心里您永远都像太阳一样,您是我一生都值得尊敬学习的人。
袁爷爷,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喝水不忘挖井人,饭饱感恩袁隆平爷爷,如果不是您我们可能到现在还是饿肚子。现在一看到米饭就想起您,放心,我会好好把饭吃完,绝不剩下。节约粮食就是最好的怀念。
未曾谋面,却深受其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定把您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让国士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您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杂交稻覆盖全球梦。我们要以国士之名教育孩子们也要有梦,少年梦,强国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了,举国震惊。据了解,袁隆平在湖南湘雅医院辞世,享年91岁。当天袁隆平的遗体被运往殡仪馆,一路上很多市民在雨中送别袁隆平,众人齐声大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场面令人动容。关于长沙市民在雨中送别袁隆平,你如何看待市民们这种做法?以下是我的看法。首先,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他在国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的去世是人民的损失,是国家的损失。长沙市民雨中送别袁隆平,足以可见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了。其次,市民的这种做法值得称赞,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送别袁隆平最后一程。最后,人总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袁爷爷虽然去世了,但是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一:长沙市民送别袁隆平的场景令人动容,太感动了。一位伟人的逝世是值得大家这样的告别的。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他在国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的去世是人民的损失,是国家的损失。长沙市民雨中送别袁隆平,足以可见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了。
二:这是对逝者的最好的尊重,虽然袁隆平的丧事从简,但是仍然不能阻止市民们自发前往殡仪馆告慰故人。
市民的这种做法值得称赞,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送别袁隆平最后一程。
三:人固有一死,袁隆平的逝世是令人悲恸的,长沙市民无一不伤心。
人总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袁爷爷虽然去世了,但是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相信袁隆平如果看到这样的场景,肯定也是会欣慰的。
关于长沙市民在雨中送别袁隆平,你如何看待市民们这种做法?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前两天,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袁隆平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他就已经具有了颠覆世界权威的一个胆识。可是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依旧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农夫。
袁隆平爷爷这一辈子最大的一个梦想,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远离饥饿,经过他这一辈子的辛苦努力,他也确实做到了,他让我们整个中国人都填饱了肚子,让我们不再忍受饥饿。曾经有记者采访过袁隆平老爷爷,问他是不是特别害怕以前饥荒的时候,饿死很多人的现象再次发生。袁爷爷用很坚定的口气连说了两次,不可能了,不可能了,然后发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
谁都不知道这一生态系里面包含了爷爷多少个日日夜夜辛苦的汗水,包含了他为之付出的多少努力。袁隆平院士是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世界粮食获得者等等,他拥有无数个头衔,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拥有数不清的顶级的头衔,足以见得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而这些头衔是爷爷花费了毕生的心血才能够获得,他当之无愧。
袁爷爷是一个心态特别开朗的人,他很喜欢笑,很喜欢开玩笑,他这一辈子总是笑呵呵的,也会让大家跟着他一起变得心情开朗。袁爷爷离开了,但是他留给了我们很多很多,比如造福世界的技术,乐观的心态以及低调谦逊的美德。
根据照顾袁爷爷的护士人员来讲,愿意最后一刻是带着微笑离开的,在走的时候,他心态依旧很好,正如他的这一生,一直都是那么的豁达。
对稻田守望者的理解:对袁隆平爷爷的那种精神的赞扬。
袁隆平,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备受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5月22日下午13点07分,一个举国上下无比悲痛、难以忘怀的时刻,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中午吃饭前,妈妈还在说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是有人在造谣。吃完午饭后,我刚准备用妈妈的手机查找资料,就看到一条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弹出来,我以为自己看错了,可是视频里面还传来了袁爷爷灵车经过长沙市区时,人们整齐而又悲痛的哭喊声。“袁爷爷一路走好!”
这一声又一声的送别,响彻城市的上空,经久不息。灵车经过时,路旁的每一辆汽车都不约而同地鸣笛,鸣笛声悠远,盘桓在楼宇之间,给整条街道增添了一抹伤感。很多人一路狂奔在袁隆平爷爷的灵车后面,每个人都舍不得离开,每个人都希望这不是真的。我和妈妈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
袁隆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的水稻,从此开启了他的杂交水稻之梦。袁爷爷辛苦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从最开始的亩产150公斤到现在亩产1500公斤,是他让中国人端牢饭碗,让人们不再饿肚子。
袁隆平爷爷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殡仪馆外面成了人海、花海,全国各地的人奔赴长沙,只为送袁爷爷最后一程,前来悼念袁爷爷的人里有小孩、学生、工人、农民……正如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司马迁也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袁隆平爷爷的死,重于泰山。
此刻,我暗暗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希望自己将来也有能力为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尽一份力。同时我也要珍惜每一粒粮食,践行“光盘行动”。不让远赴天国的袁爷爷心寒。袁爷爷,您走好!
杂交水稻介绍:
杂交水稻(Hybrid rice)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与杂交水稻相对应的是常规水稻。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
2021年10月23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创高产示范基地,专家们通过现场实打实测,亩产达到132677公斤。标志着我国再创水稻大面积种植单产世界最高纪录。
袁隆平院士离开我们已经有两天了,在他离去之后,他的遗体被送到了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根据袁隆平院士的意愿,希望一切从简,在二十四日这一天,殡仪馆外面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的来送袁爷爷最后一程。曾经我们十里长街送别了周总理,如今我们依旧是十里长街送别袁爷爷,周总理跟袁爷爷一样都是时代的伟人,都是被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在心的伟人。
袁隆平院士在解决和发展杂交水稻这件事情上是一个开创者,他对中国和人类的一个贡献远远的超过了所谓的粮食安全,他这一生都在努力,都在立志让中国人能够吃得饱饭。他对世界和人类的和平发展具有一个划时代的影响,所以毫不夸张的讲,目前在所有的中国科学家里面,没有一个人能够赶得上袁老先生在中国人心目当中的一个地位。
其实原因也跟我们素未谋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悼念他?为什么会对,他有这么深的感情,其实我也说不上来,当我知道原因也去世的消息的时候,我愣住了。其实他是离我很远的一个人,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他,我只是在新闻上面,在书本上面听说过他的事迹。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袁爷爷的话,可能都不会有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在我们的父亲,母亲,甚至是爷爷奶奶那一辈就已经被饿死了。
所以袁爷爷在我们心目当中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有一位网友说过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叫做未见其面,深受其恩。这句话我觉得用来形容原野也跟我们之间的感情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袁爷爷,但是我们当中所有的人都曾经受过他的恩惠。
一封信写给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勋鉴: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您安详地与大家告别了。有人说,您是在等大家好好地吃过午饭,再和大家告别。我认为,您是不想看到我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难过。因为这是您的初心——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还记得小学教科书里记载的关于您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九个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时候我还很小,不懂什么是杂交水稻,后来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大家吃的大米就是水稻成熟之后的产物,全国上下现在每顿饭能吃饱吃好,是有着袁隆平爷爷的汗水在里面的,听罢,深感您的伟大,难怪,米饭如此香甜。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在学校的走廊里看过您的大幅画像。您身着白衬衫,深蹲在稻田里,双手轻柔地捧着金黄饱满的稻穗,面带微笑又稍显一丝庄重。后来我知道,您在考大学时就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深刻明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可见,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您就有了这么深远的目光,有了这么崇高的理想,并一直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拼搏,这注定了您终将成为“国士”,终将成为“大师”。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读过您写给母亲的那封信,深受感动。您在信中写了很多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在我幼年时种下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面,如果说,您的理想是让人们远离饥饿,那么母亲就是助您实现理想的不竭之力。袁隆平爷爷,不要觉得有所亏欠,我想您的母亲一定能够理解您是在“舍小家,为大家”,明白您是为了“中国人民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这个目标在奋斗,明白您是为了全世界的人类造福。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看过一段关于您的视频,深受震撼。您说到了您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更加高产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您和您的团队努力下,水稻亩产公斤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的杂交水稻,在您和科研人员们的不断努力下,已经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2019年9月29日,89岁的您获得“共和国勋章”这一至高无上荣誉,进京之前,您先是下田和超级稻告别,回去后第一件事,还是下田。“年纪大没关系,我还没有痴呆,还可以干下去。”您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袁隆平爷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会好好牢记,并“以光盘为荣”。袁隆平爷爷,您的坚定理想、不辞辛苦、心有大爱、淡泊名利,我们会认真学习,积极向您看齐。袁隆平爷爷,我们会谨记您的勉励,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不辜负时代担当!
袁隆平爷爷,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我知道那里有“稻香满溢”,那里到处可以“禾下乘凉”,愿您安息!
一封信写给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院士: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给您写下这封信,就是想告诉您,您是吾辈之楷模,是我们永远的精神丰碑。
您的逝世,是党和人民严重的损失。在您逝世的第二日,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委托湖南省委书记专程看望了您的家属,转达对您的深切悼念和对其家属的亲切问候。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您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
梳耙耧犁,您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您把苍生装在心头上。一粒种子,一生追梦。不知经历了多少赤日炎炎、多少挥汗如雨?未曾改变的是您坚定的脸庞,未曾动摇的是您如炬的眼光。为了让国人吃饱饭,您穷尽一生、坚守一生、奋斗一生。如今,巨星陨落,精神不朽,梦想不灭,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
孜孜不倦,您的眼中满是福谋天下的“初心”。源于动乱年代的饥饿记忆,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让年轻的`您萌生了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农业科学研究,没有任何经验可寻,注定了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从为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跑遍大半个中国达六年之久……您从未选择放弃。不论是太阳暴晒,还是风雨交加,您始终脚踏泥土、埋头弯腰在田间劳作。即使耄耋之年,您依然该上班就上班、该下田就下田,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稻田里,孜孜不倦、初心不改、奋斗不息。数十年如一日向田野奔跑忙碌,让您不断向惠泽众生的“禾下梦”迈进,彻底解决了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您给我们树立了一面“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镜子,砥砺广大青年学习奋发有为、增强本领,把科学精神、执着精神融入血脉,在新时代中建功立业。
敢于创新,您的脑中满是水稻种植的“梦想”。“高产、再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这是您一生所求,对于杂交水稻的产量,您的追求没有尽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一生的梦想是将杂交水稻种植覆盖全球,让更多的人吃饱饭。您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等,同时还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现水稻的推广种植和丰收后,您敢于自我突破,敢于技术创新,把杂交水稻种到了沙漠,种到了盐碱地,使中国的农业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世界的瞩目。您还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新时代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您的不朽贡献,传承您勤勉敬业的操守,书写属于我们的灿烂明天。
朴实无华,您的心中满是付出所有的“情怀”。您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和一颗责任心。”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解决吃饭的问题,您用自己的坚持和心血,为做好这件事竭尽全力、付出所有。这份坚守坚守与执着的背后,是您大爱无言的家国情怀,信仰如光的“中国梦”。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给您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风雨几十载,您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在您的一生中,没有休息,没有退休,哪怕鲐背之年,您依然“管不住”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因为您在以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倾力倾情。
您,穷尽一生上下求索,让中国人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您,梦里梦外鞠躬尽瘁,让神州大地各处都飘散着丰收的喜悦!
您是稻田里的守望者,您是真正的国之脊梁。袁老,一路走好!
一封信写给袁隆平爷爷
尊敬的袁隆平爷爷:
2021年5月22日,当从网上得知您逝世的消息,心情无比沉痛,但我知道,您只是进入了一个梦乡,在那里,世界各地都种满了杂交水稻,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您悠然地坐在稻穗底下乘凉。您的一生,始终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利益紧密相连,把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结成了一粒粒饱满的稻穗,种满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国。
您亲身经历了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导致的严重粮食饥荒,踌躇满志的您决心改变人民群众吃不上饭的面貌,努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抓紧培育出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实现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您扎根在田间地头61年,一生80%的时间都在搞研究,就为了使杂交水稻实现高产。在一些人眼中,总觉得您很有钱,实际上您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即使名满天下,您心无杂念只专注于水稻研究,每月工资不过6000元,一年到头不过二十万。您曾说:“人,除了吃饱肚子,还需要一股子精神,只有精神丰富了,心情才能愉快,身体才能健康,事业才能做得长远。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您拒绝了国际上很多机构的高薪工作,还把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用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
搞农业科学研究不同于其他研究可以加班加点完成,农业研究需遵循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有时候几个月才能见到成效,且杂交水稻是世界性的难题。但你毅然选择杂交水稻这条路,这条路注定是不平凡的,是艰辛的,是无止境的,但您不畏艰难,呕心沥血,60余年来,您常脚踩淤泥、头顶烈日,勾腰驼背整天把自己埋在稻田里,默默坚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苦耕耘,苦苦追求,凭着自己刻苦专研的精神,以及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不断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跨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您曾说,您的一生中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已经实现,您的杂交水稻也在印尼、巴西等地大面积种植,然而您还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即使90多岁高龄依旧扎根在田间地头里。
您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符号,用自己那小小的身躯扛起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粮食安全”的重任,耗尽一生的精力只为一粒小小的稻穗,最终把自己的论文写满整个神州大地。90岁生日时您曾说:“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要为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多贡献”,您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直到今年年初,您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今天,我们能够衣食无忧地享受当下美好的生活,更应该感激和铭记那些像您一样的科学家,看到你们身上一心为民、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不畏艰难,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等高尚情操,不断学习你们身上的优异品质。您放心,今天的我们无论处于任何岗位、任何时刻,都会把自己的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以您为榜样,把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不断勇攀高峰的动力和目标。
2021年5月22号这一天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一天,这一天,我们失去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一生只致研究杂交水稻,他忠于祖国,心怀天下,他有一个朴实的梦想,就是要让世界上的人远离饥饿,杂交水稻不仅造福我国,袁隆平院士生前还到往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美国等国,为水稻研究人员提供建议和咨询, 为世界上不少国家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袁隆平院士的工作成就斐然,广受国人乃至世界许多人的尊重,他的逝世,大家的心情都非常不舍、沉重。
在5月24号上午十点的时候,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群众们都自发赶到这边,送别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人们有序地到达现场,前来送别的人排成了长队,从殡仪馆的门口一直排到明阳厅。 不少到达现场悼念的群众是从很远的地方赶到,有的带着一束菊花,还有很用心的群众特意带了稻穗,送别袁隆平院士最后一程。
群众们都是自发到现场这边的,送别仪式现场人来人往,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不安排接待群众前来悼念,并且大家都自觉带上口罩,排好队伍,群众们依次进入场地拜祭,场面十分庞大。
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成就,但是人们尊重、爱戴他的原因还不仅如此,还被他身上崇高的人格魅力、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一直坚守在工作前线的责任心感动,大家不会忘记袁隆平院士。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